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光特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光,聚合物,液晶,特性,石墨,电压,旋光性。
电光特性论文文献综述
朱立峰,潘文远,谢燕,张波萍,尹阳[1](2019)在《缺陷离子调控对BiFeO_3-BaTiO_3基钙钛矿材料的铁电光伏特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BiFeO_3-BaTiO_3铁电材料具有优异的压电和铁电性能,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该材料既保持了BiFeO_3体系高的自发极化强度Ps的优点,也克服了BiFeO_3体系难以合成纯钙钛矿相等缺点,被认为是非常有前景的铁电、压电以及光伏材料.本文采取传统固相法制备了Bi(Fe_(0.96)Mg_(0.02–x)Ti_(0.02+x))O_3-0.3BaTiO_3铁电陶瓷,并揭示了Mg~(2+)/Ti~(4+)比例的变化对该陶瓷样品的铁电和压电以及光电性能的影响.由于Ti~(4+)取代Mg~(2+)产生电子,导致陶瓷样品的导电性能增加,压电和铁电性能出现恶化,其压电系数d33从x=0的195 pC/N下降至x=0.02时的27 pC/N.与之相反的是, Ti~(4+)取代Mg~(2+)扩宽了陶瓷样品的光吸收范围,使陶瓷样品的禁带宽度由x=0的1.954 eV下降至x=0.02时的1.800 eV.由于偶极子翻转构建的内偏电场和禁带宽度的降低等方面的相互作用,陶瓷样品的光电流密度J由x=0时的3.71 nA/cm~2增加至x=0.02时的32.45 nA/cm~2.(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汪玉海,贺可川,马宁伯,王春旭,张永玲[2](2019)在《网格结构微环谐振电光开关阵列的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由N+1条水平通道、N条竖直通道和2 N个微环构成的电光开关阵列器件,并对其传输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在列微环上加载不同的工作电压,实现相应通道的开关功能.以5×4通道8微环结构为例,取波导芯的宽度与厚度均为1.5μm,波导芯与电极之间的限制层厚度为2.0μm,电极厚度为0.05μm,微环与通道之间的耦合距离为0.1μm.当开关电压为8V时,该器件的插入损耗在2.79~4.31dB范围内,串扰在-20dB以下,消光比在12.5dB以上.(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林珊玲,林志贤,郭太良,钱明勇,曾素云[3](2019)在《电润湿显示系统的电光响应机理及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电润湿显示器像素内流体运动机理及相应电光响应特性,提出一种数值模拟计算方法来计算电润湿中流体间的界面变化及流体-液体-固体叁相接触线在外部电场影响下的运动。该方法基于Matlab数值分析框架,通过Young-Laplace方程计算界面形状变化及变化过程中叁相接触角、界面接触面积等参数的变化,并结合总体能量守恒方程求解像素的电光响应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成功模拟电润湿显示器像素内电流体动力特性,像素响应时间与油-水界面张力大小成正比。模拟结果与相同参考几何的实验数据具有良好的定性一致性,可用来指导电润湿器件中流体参数的设计,对实现高稳定的电润湿显示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王子尧,施夏敏,毛倩卓,张晓峰,吴维[4](2019)在《侵染电光叶蝉的一种新病毒的发现和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属于半翅目(Homo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电光叶蝉在取食水稻的同时,能够传播水稻病毒病,严重威胁农业生产安全。像其他昆虫一样,电光叶蝉体内存在许多病毒或类病毒粒子,这些内共生病毒与昆虫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本研究报道了一种电光叶蝉体内的正单链RNA (+ssRNA)病毒,经转录组测序拼接后得到的片段全长为15 974 bp,含有7个互相不重迭的开放阅读框,BLAST比对结果显示该病毒属于Virgaviridae科,基因结构与同科的烟草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相似。该病毒在电光叶蝉中侵染较为普遍,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室培养的电光叶蝉种群带毒率为29%~50%,不同地域田间采样的电光叶蝉种群带毒率为10%~80%。在若虫期和成虫期的电光叶蝉中,以及在电光叶蝉的唾液腺、消化道、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等部位均能检测到病毒的存在,说明病毒在叶蝉体内能持久存在。然而,该病毒在水稻中仅能存在3~5 d,因此推测病毒不能在水稻中增殖,只能短暂停留,水稻是病毒在昆虫间传播的媒介。生物学交配实验结果发现,在带毒虫产下的卵中能检测到病毒,说明病毒能够垂直传播给后代,单管实验证明病毒能够从父本也能够从母本向子代传递。此外,携带该病毒的电光叶蝉种群寿命和产卵量均显着高于不带毒种群,因此该病毒的侵染有利于电光叶蝉在自然环境下的种群繁衍。(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王越[5](2019)在《基于石墨烯电光特性的微波宽频可调超材料吸波体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材料吸波体由于在隐身、探测和通信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已成为超材料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随着对超材料吸波体的深入研究,发现仅对某一特定频率实现超吸收的性能已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设计并制造一种具有振幅调制特性的超材料吸波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石墨烯在电场和光场作用下电导率可调的特性,首先设计了一种石墨烯与金属混合结构的单频振幅可调的超材料吸波体,并利用CST Microwave Studio软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改变石墨烯的费米能级可实现对中心频率振幅的调制,调制深度最大可达58.6%,且当石墨烯费米能级为0eV时,结构参数的改变可使吸波体的中心频率产生规律性的偏移。然后以单频超材料吸波体为基础,综合运用不同尺寸结构迭加扩展频宽的原理,又设计了一种宽频振幅可调的超材料吸波体,并模拟分析了石墨烯费米能级和入射角度对其吸收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该吸波体在0eV时,宽频吸收频带为15.8~18.9GHz时,平均吸收率为96%;在0.3eV时,吸收率下降到57%,调制深度为40.6%,且对所有入射角的吸收效果大致相同。通过对石墨烯与金属材料性能分析,采用两次光刻与刻蚀工艺完成金属十字架与石墨烯方环混合结构的超材料吸波体制作实验。利用空间波法对宽频超材料吸波体在不同外加电压下的吸收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外加电压为0V时,平均吸收率为70%左右,带宽为2.8GHz左右;外加电压为22V时,平均吸收率降到48%左右,电控调制深度为31.4%,与仿真结果一致。测试中发现,外加偏置电压的同时引入外加光泵浦能量可增加超材料吸波体的调制深度,实验中外加电压同样为0V和22V,泵浦功率为17mW,其电光调制深度增加到42%。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石墨烯电导率可调特性可同时实现吸波体的超吸收和电控振幅可调。将不同尺寸的石墨烯-金属混合结构吸波体相互迭加可实现宽频吸收;通过改变石墨烯外加电压可改变石墨烯的载流子浓度,从而实现宽频吸波体振幅可调;对超材料吸波体外加偏置电压的同时引入外加光泵浦能量可增加调制深度。(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9-05-01)
姬月华[6](2019)在《基于石墨烯与狭缝波导的电光调制器结构设计和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调制器是光通信和光互联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通讯网络的高速发展,现有的光调制器具有窄带宽,大尺寸,高损耗等缺点,已经不能满足发展趋势。由于石墨烯优异的电学和光学特性,研究者逐渐把研究焦点放在石墨烯材料上。石墨烯是一种零带隙、二维蜂窝型新型材料,它具有很高的光耦合效率、对光的吸收表现出无波长选择性、室温下具有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且与CMOS工艺兼容。因此基于石墨烯的电光调制器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光纤通信的发展及趋势和传统电光调制器的工作原理,按照使用材料将电光调制器分为LiNbO_3电光调制器、III-V族半导体电光调制器和有机聚合物电光调制器,并分析了基于不同材料电光调制器性能的优缺点。对石墨烯的电学和光学特性进行了介绍,包括与光的相互作用强烈、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柔韧性、具有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这使得它能够很容易地通过场效应和门电压来调节它的化学势和载流子浓度。分析了石墨烯的电导率、介电常数和折射率随石墨烯化学势的变化趋势。通过COMSOL软件仿真将石墨烯狭缝波导与石墨烯条形波导进行对比,表明与石墨烯条形波导相比,石墨烯狭缝波导中心能量大幅度提高,并且狭缝波导中的电场强度比较均匀。通过将石墨烯SiO_2狭缝波导与空气狭缝波导进行对比,表明与空气狭缝波导相比在引入总的传输损耗相当的情况下,石墨烯SiO_2狭缝波导带来了更小的器件尺寸和能耗。最后通过分析石墨烯狭缝波导尺寸对调制器的MPA值和调制深度的影响,得到狭缝波导结构对波导性能的影响规律,为狭缝波导电光调制器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以上分析,首先提出了一种石墨烯H型狭缝波导偏振无关电光调制器,并对其偏振无关度进行了分析,当石墨烯化学势在0.42~1 eV范围时,TM模和TE模的有效折射率实部的改变量分别为0.015、0.015,两个模式的波导损耗曲线重合,且处于较低水平;TM模和TE模的有效折射率实部与单位传输损耗变化量也极其一致,因此该电光调制器对TM和TE模具有相同的调制效果。为了优化上述结构的相位调制能力,最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石墨烯的单缝波导相位调制器。经过COMSOL软件仿真分析,其在0.43~1eV范围内,有效折射率实部的改变量高达ΔRe(N_(eff))=0.0259,且在此变化范围内,其折射率虚部保持在较低水平;当电压在1.133~2.207 V时,若要产生一个π相位的改变,需要的调制长度为65μm;当电压在1.133~6.1 V时,当调制长度为150μm时,可以产生一个5π相位的改变。同时其3 dB调制带宽高达108.6 GHz,实现π相位的功耗低至0.073pJ/bit。(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4-20)
李长胜[7](2019)在《旋光-电光晶体的电光调制特性及π-电压》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旋光-电光晶体的电光相位以及强度调制特性,并定义晶体的π-电压。对于具有旋光性的电光晶体,以往半波电压的概念不能准确描述其电光偏振、强度调制的周期性,因而引入π-电压这一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此类晶体的椭圆双折射相位延迟变化量等于π时所需要的调制电压。对于置于两个偏振器之间的旋光-电光晶体强度调制器,旋光性可以为电光强度调制提供光学偏置,但调制光强度是调制电压的偶函数,只有当检偏器的主透光方向平行或垂直于晶体出射线偏振光波的偏振方向时,才能实现完全的电光开关。当将此类晶体用于电光开关时,可定义能够实现完全开关状态转换所需要的最大调制电压为开关电压。通过实验测量了一块尺寸为6 mm×4 mm×2.9 mm的硅酸铋(Bi_(12)SiO_(20))晶体的π/4-电压,对于635 nm的光波长,π/4-电压约为3 kV。对于具有旋光性的弹光调制器,可以引入π-应力和π-应变的概念。(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小平,胡五生,刘明欢,刘永刚,宣丽[8](2018)在《液晶分子取向对液晶/聚合物光栅电光特性以及激光出射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液晶分子不同取向对液晶/聚合物光栅电光特性以及激光出射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液晶/聚合物光栅的截面,成功观察到了光栅的体光栅结构。液晶分子垂直光栅矢量排列时,由于光栅形貌变差,衍射效率由液晶分子沿光栅矢量排列时的83.2%降低至72%,同时散射损耗由11.8%增加至19.1%。液晶分子垂直光栅矢量时,液晶/聚合物光栅的调谐电场由液晶分子沿光栅矢量时的13.6V/μm下降至3.1V/μm。液晶沿光栅矢量排列时,激光出射阈值更低,为利于激光出射的方向。本文工作为进一步加深对液晶/聚合物光栅以及染料掺杂分布式反馈选频的理解和认识,提供了指导和借鉴。(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8年10期)
陈菲,徐荣青,李若舟,严静[9](2018)在《紫外光强对聚合物分散液晶电光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是液晶微滴分散在聚合物基体中形成的一种具有优异电光性能的材料,PDLC的电光特性对基于PDLC的电光器件的性能具有显着影响。本文对紫外固化光强对PDLC电光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本研究使用紫外照射引发的聚合物诱导相分离方法制备PDLC。在4个不同紫外固化光强(1mW/cm~2、1.8mW/cm~2、3mW/cm~2和9mW/cm~2)条件下制备PDLC样品,并对4个样品的电光特性如电压-透过率、响应时间和迟滞效应进行研究,并对实验结果给出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紫外固化光强的增加,PDLC的阈值电压和饱和电压增加,开态响应时间ton上升,关态响应时间toff下降,同时对于高紫外光强聚合制备的样品迟滞效应也更加明显。本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改变制备过程中的紫外光强来优化PDLC的电光特性,从而获得性能优异的基于PDLC的电光器件。(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8年08期)
牧启辉,郭玉强,高亮,马红梅,朱吉亮[10](2018)在《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对聚合物网络液晶电光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聚合物网络液晶一般有较大的阈值电压和饱和电压,有明显的迟滞效应,所以降低阈值电压与饱和电压,降低迟滞效应和增加对比度是研究的主要目标。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小聚合物网络与液晶的相互作用,从而降低聚合物网络对液晶分子的锚定能,来达到降低阈值电压与饱和电压的效果。本文通过在聚合物网络液晶里掺入不同比例的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 80),来研究表面活性剂对聚合物网络液晶电光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聚合物网络液晶里增加该种表面活性剂的比例达到10∶1时,阈值电压可以降低11倍以上,饱和电压降低5倍以上,对比度有一个大的提高,迟滞效应也得到很大的改善。本文结果对提高PNLC的电光特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液晶与显示》期刊2018年05期)
电光特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设计了由N+1条水平通道、N条竖直通道和2 N个微环构成的电光开关阵列器件,并对其传输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在列微环上加载不同的工作电压,实现相应通道的开关功能.以5×4通道8微环结构为例,取波导芯的宽度与厚度均为1.5μm,波导芯与电极之间的限制层厚度为2.0μm,电极厚度为0.05μm,微环与通道之间的耦合距离为0.1μm.当开关电压为8V时,该器件的插入损耗在2.79~4.31dB范围内,串扰在-20dB以下,消光比在12.5dB以上.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光特性论文参考文献
[1].朱立峰,潘文远,谢燕,张波萍,尹阳.缺陷离子调控对BiFeO_3-BaTiO_3基钙钛矿材料的铁电光伏特性影响[J].物理学报.2019
[2].汪玉海,贺可川,马宁伯,王春旭,张永玲.网格结构微环谐振电光开关阵列的特性分析[J].光子学报.2019
[3].林珊玲,林志贤,郭太良,钱明勇,曾素云.电润湿显示系统的电光响应机理及特性[J].发光学报.2019
[4].王子尧,施夏敏,毛倩卓,张晓峰,吴维.侵染电光叶蝉的一种新病毒的发现和特性研究[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5].王越.基于石墨烯电光特性的微波宽频可调超材料吸波体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9
[6].姬月华.基于石墨烯与狭缝波导的电光调制器结构设计和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7].李长胜.旋光-电光晶体的电光调制特性及π-电压[J].光学学报.2019
[8].李小平,胡五生,刘明欢,刘永刚,宣丽.液晶分子取向对液晶/聚合物光栅电光特性以及激光出射特性的影响[J].液晶与显示.2018
[9].陈菲,徐荣青,李若舟,严静.紫外光强对聚合物分散液晶电光特性的影响[J].液晶与显示.2018
[10].牧启辉,郭玉强,高亮,马红梅,朱吉亮.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对聚合物网络液晶电光特性的影响[J].液晶与显示.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