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荧光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荧光,电极,蛋白质,离子,光度法,核酸,探针。
荧光镓论文文献综述
张慧[1](2015)在《荧光镓作为荧光光谱探针测定核酸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研究了荧光镓作为光谱探针测定核酸的一种纳克级的灵敏方法。此方法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用于合成样品的分析与测定,结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5年16期)
李燕,宋桂兰,卢燕,杨兴,魏琴[2](2009)在《荧光镓-SDS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蛋白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pH2.21的B-R缓冲溶液中,蛋白质的加入导致荧光镓共振瑞利散射信号增强,基于此,建立了一种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表面活性剂SDS的加入显着提高了体系的灵敏度,牛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在0~4.5μg/mL之间与体系的散射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14ng/mL。方法已应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同时,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不同温度下的结合数、结合常数。利用热力学方程研究发现荧光镓与蛋白质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静电引力。(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09年03期)
马洪敏,王晋,刘树元,闫涛,于伟[3](2006)在《荧光光度法研究荧光镓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G (Lumogallion) and BSA (bovine serum albumin) was studied by fluorescence quenching technique. Fluorescence data revealed that the fluorescence quenching of BSA caused by the addition of LG was a static quenching. Based on the F?rster's theory of non-radiation energy transfer, the combination distance between BSA with LG was investigated to be 2.70 nm, which also indicated that the intrinsic fluorescence quenching of BSA caused by LG was a static one from other aspect. The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H, ?G, ?S, calculat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indicated that hydrogen bond and vander-waals forces played a major role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G and BSA.(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期刊2006-07-01)
包晓玉,朱志伟,李南强[4](2000)在《铟-荧光镓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pH5-5 的0-1 mol/L(CH2)6N4HCl 底液中可获得铟( Ⅲ)荧光镓体系灵敏的络合吸附波。测定铟的线性范围为1-0 ×10 - 7 ~1-0 ×10 - 5 mol/L,检测限达8 ×10- 8 mol/L,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为铟∶荧光镓= 1∶2 ,条件形成常数β= 3-6 ×1013 ,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数ks1 、ks2 、ks3 分别为4-4 、1-74 、10-8s- 1 ,并研究了电极反应机理。(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0年02期)
包晓玉,李南强[5](2000)在《铁-荧光镓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 p H6.1 0的 0 .1 mol/L ( CH2 ) 6 N4-HCl底液中 ,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可获得铁( ) -荧光镓体系灵敏的络合吸附波。在 1 .0× 1 0 - 7~ 7.0× 1 0 - 6 mol/L范围内 ,铁浓度与波高呈线性关系 ,检测限达 7.0× 1 0 - 8mol/L,已成功地应用于金属镁粉中的铁和铝的测定 ,并测得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为铁∶荧光镓 =1∶ 1 ,条件形成常数β=3 .2× 1 0 4,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数 ks为 2 .9s- 1 。(本文来源于《分析科学学报》期刊2000年01期)
包晓玉,罗红霞,李南强[6](1999)在《铝-荧光镓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pH5.72的缓冲溶液中,用单扫示波极谱法可获得灵敏的铝(Ⅲ)-荧光镓络合吸附波.检测限达1.0×10~(-8)mol/L.测定了自来水中铝的含量,并测定了络合物组成和表面电极反应速率常数.(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1999年11期)
江正瑾,李益恒[7](1997)在《钒(Ⅴ)─荧光镓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pH6.0的KCl底液中,钒(Ⅴ)-荧光镓(LMG)配合物产生一灵敏的极谱吸附波,峰电位在-0.86V(vs·SCE),二次导数峰高与钒(Ⅴ)浓度在3.9×10-9~3.9×10-6mol/L范围内里线性关系,检测限为2.0×10-9mol/L.研究了电极反应机理,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自来水中机的测定.(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期刊1997年03期)
李南强,贺维军[8](1993)在《镓-荧光镓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荧光法中用荧光镓(LMG)测定镓已有报道,但有关的电分析研究和应用尚未见报道。我们在研究LMG伏安行为和稀土-LMG极谱络合吸附波的基础上,于一氯乙酸缓冲底液中得到了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Ga(Ⅲ)-LMG的络合吸附波,检出限为 8.0×10~(-9)mol/L,可不经分离在酸性溶液中直接测定以SiO_2和Al_2O_3为基体的催化剂中的镓,并研究了反应过程机理。(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1993年11期)
李南强,贺维军[9](1993)在《荧光镓的电化学行为及稀土-荧光镓络合吸附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荧光镓在pH 2~10底液中的伏安行为。证实其偶氮基首先还原为氢化偶氮,然后通过氢化偶氮的歧化反应或二电子还原生成相应的胺化物。荧光镓在汞电极上的吸附符合Frumkin等温式。在pH 9.5的氨性底液中可获得稀土-荧光镓的络合吸附波。对重稀土的检测限为1.0×10~(-8)mol/L。测定了电活性络合物的组成及发光材料BaFCl:Ho中钬的含量。(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1993年02期)
俞薇华,尹杏娟,汪厚基[10](1984)在《荧光镓试剂离子选择电极作动力学分析测定痕量镓》一文中研究指出荧光镓试剂Lumogallion是测定铝、镓较灵敏的荧光试剂,亦是铟、钪、铌、钒等金属离子的比色试剂,它在形成金属螯合物的过程中,有不同反应速率、由于离子选择电极能较快地响应离子活度的变化,因此用离子选择电极作动力学分析有其优越性。本文提出以荧光镓试剂作为活性物质制备对荧光镓试剂响应的离子选择电极,并详尽讨论了用动力学方法测定镓的条件。其测定下限可达0.005μg Ga/ml。(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1984年08期)
荧光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pH2.21的B-R缓冲溶液中,蛋白质的加入导致荧光镓共振瑞利散射信号增强,基于此,建立了一种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表面活性剂SDS的加入显着提高了体系的灵敏度,牛血清白蛋白的浓度在0~4.5μg/mL之间与体系的散射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8.14ng/mL。方法已应用于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同时,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其不同温度下的结合数、结合常数。利用热力学方程研究发现荧光镓与蛋白质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静电引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荧光镓论文参考文献
[1].张慧.荧光镓作为荧光光谱探针测定核酸的研究[J].广东化工.2015
[2].李燕,宋桂兰,卢燕,杨兴,魏琴.荧光镓-SDS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蛋白质的研究[J].分析试验室.2009
[3].马洪敏,王晋,刘树元,闫涛,于伟.荧光光度法研究荧光镓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C].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2006
[4].包晓玉,朱志伟,李南强.铟-荧光镓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
[5].包晓玉,李南强.铁-荧光镓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00
[6].包晓玉,罗红霞,李南强.铝-荧光镓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J].分析化学.1999
[7].江正瑾,李益恒.钒(Ⅴ)─荧光镓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7
[8].李南强,贺维军.镓-荧光镓极谱络合吸附波的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
[9].李南强,贺维军.荧光镓的电化学行为及稀土-荧光镓络合吸附波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3
[10].俞薇华,尹杏娟,汪厚基.荧光镓试剂离子选择电极作动力学分析测定痕量镓[J].分析化学.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