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花粉特异表达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花粉,花粉管,拟南芥,基因,特异性,白菜,冷害。
花粉特异表达论文文献综述
朱曦鉴[1](2019)在《二倍体马铃薯花粉特异表达基因PA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保障全球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生产中,马铃薯常以块茎进行繁殖,长期的无性繁殖会引起种薯退化造成减产。马铃薯常规育种可通过杂交种子充分发挥亲本优良性状。与很多有性繁殖作物一样,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水稻和玉米等作物都利用杂种优势大幅度提高了产量。马铃薯实生种子的生产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雄性不育系的创制是实现利用具有杂种优势的实生种子育种的必要过程。二倍体马铃薯杂交育种是在二倍体水平将马铃薯改良成以自交系为基础的种子繁殖作物,可极大地加快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进程。如今二倍体马铃薯杂交育种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因此发掘雄性不育基因、培育雄性不育系变得非常重要。在拟南芥磷脂酶A(PLA)超家族中,secretory PLA2(sPLA2)家族的PLA2-β、PLA2-γ、PLA2-δ与雄性育性相关,patatin-like PLA(PAT-PLA)的At1g61850在雄蕊发育早期和干花粉中高表达。为研究马铃薯雄性不育机制,本课题通过对拟南芥PLA家族sPLA2成员及PAT-PLA成员At1g61850于马铃薯数据库Spud DB Potato Genomic Resource中进行同源搜索,得到两个同源基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实验,发现PGSC0003DMT400005303于二倍体马铃薯C065花粉中特异高表达,我们将其命名为PA(Pollen Abortion)。为研究该基因是否能够影响雄性生殖能力,本课题利用CRISPR/Cas9系统,在二倍体马铃薯C065中对该基因进行敲除,获得了两个移码突变体pa-1和pa-2。对野生型和突变体花粉活力、花粉管体内外萌发能力及坐果率进行比较,发现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花粉活力及花粉管萌发速率均明显下降。此外,我们对野生型和突变体花粉RNA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分析,发现在突变体pa-1中,共3,539个基因发生表达量变化,在突变体pa-2中,共2,203个基因发生表达量变化。差异表达基因GO分析发现,PA基因突变体的硫酸盐转运、羧酸代谢相关酶、核糖核酸酶Ⅲ均与野生型表达差异明显。结果表明PA基因与马铃薯花粉育性相关,其主要生物学功能及影响花粉发育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课题创造了马铃薯PA基因突变体,为PA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材料。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可为寻找马铃薯雄性不育基因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4)
王笑笑[2](2017)在《拟南芥花粉特异表达的LRXs蛋白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中的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等植物中,雄配子体-花粉萌发出花粉管,并以此为媒介,将两个精细胞运送到雌配子体-胚珠中,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正常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至关重要。本论文利用反向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等多种生物学方法对拟南芥花粉中特异表达的四个Leucine-Rich Repeats/Extensins(LRXs)蛋白-LRX8,LRX9,LRX10和LRX11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中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LRXs是一类细胞壁蛋白,因包含一个Leucine-Rich Repeats(LRR)结构域和Extenxin(EXT)结构域而得名。通过RT-PCR和GUS染色,发现LRX8-11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都在成熟的叁核期花粉粒和花粉管中高表达。我们对lrx8、lrx9、lrx10和lrx11单突变体,以及以单突变体为材料杂交得到的六个双突变体、四个叁突变体和一个四突变体进行了细致的表型分析。在营养生长上,所有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均无显着的缺陷。在生殖生长上,单突变体的角果结实率与野生型无显着性差异,双突变体中只有lrx8 lrx9和lrx8 lrx10的结实率略有下降,而叁突变体和四突变体的结实率与野生型相比显着降低。四突变体与野生型的正反交实验暗示突变体结实率下降的原因是雄配子体功能缺陷,遗传学分析进一步发现突变体雄配子体传递效率显着下降。亚历山大、DAPI和FDA染色对花粉(雄配子体)发育进行观察发现,所有突变体花粉的活力和核型都正常。体外花粉萌发实验表明,叁突变体和四突变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花粉破裂和花粉管畸形表型,在体内,突变体的花粉管在传导束中的生长比野生型缓慢。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LRX8-GFP,LRX10-GFP和LRX11-GFP定位于花粉管的细胞质和细胞壁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表明叁突变体lrx9 lrx10 lrx11和lrx8 lrx9 lrx11花粉管亚尖端细胞壁上的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Ⅰ含量升高,而lrx8 lrx9 lrx11中岩藻糖化的木葡聚糖降低,并且lrx8 lrx9 lrx11花粉管尖端胼胝质升高。用根毛中发挥功能的LRX1的基因组DNA能部分互补lrx8 lrx9 lrx10的花粉萌发率及角果结实率。综上所述,LRX8-11四个成员可能协同参与花粉和花粉管细胞壁结构的组装和细胞形态的维持,LRX8-11基因缺失影响了花粉管细胞壁上多糖的沉积,导致花粉破裂和花粉管畸形。所以LRX8-11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论文不仅丰富了细胞壁蛋白的功能研究,还为进一步解析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7-12-25)
杨绍华,陈惠妹,周淑芬[3](2017)在《利用CRISPR/CAS9技术定点编辑水稻花粉特异表达基因OsIPA》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雄配子发育是水稻得以繁殖的关键发育过程,同时水稻的雄性不育在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花药/花粉特异表达基因可能在雄配子发育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水稻品种明恢86中的花药特异表达基因OsIPA定点编辑,获得OsIPA突变体,以期研究OsIPA基因在水稻花粉发育过程中的功能。试验最终成功的对OsIPA基因第1外显子上的2个不同的靶位点进行了定点突变,经检测发现有24株T0代在相应的靶位点发生了突变,共有8种不同的类型,包括碱基缺失、替换以及单碱基的插入等不同类型。(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11期)
王晓波,马原,程锋,武剑,梁建丽[4](2015)在《叁倍化复制对白菜花粉特异表达候选基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叁倍化复制事件后白菜花粉特异表达候选基因的进化情况,为研究白菜的花粉特异表达基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yn Orths软件及拟南芥花粉特异表达基因集,通过共线性分析获取白菜中的花粉特异表达候选基因。通过Interpro Scan获取这些候选基因的GO注释,并将这些GO注释划分到与花粉相关的13个大类。然后统计每个GO的基因数占不同拷贝类型基因总数的比例,对不同拷贝类型间进行比较。进一步根据白菜3个亚基因组集,将这些候选基因划分到不同的亚基因组上。通过分析白菜花粉特异表达候选基因中串联重复基因与拟南芥基因的共线性关系,推测这些串联重复基因是在芸薹属特有的叁倍化事件之前形成,还是在其之后形成。【结果】通过对拟南芥中的1 651个花粉特异表达基因进行共线性分析,在白菜中总共找到了1 962个花粉特异表达候选基因。拟南芥特异基因集里有182个串联重复基因,而白菜包含了137个串联重复基因。白菜与拟南芥在花粉特异表达基因数目上没有明显差异,因此推测这些基因的大部分拷贝可能在叁倍化复制事件后发生了丢失。549个拟南芥花粉特异表达基因在白菜上找不到相应的共线性基因,白菜在进化过程中可能丢失掉了这部分基因。拟南芥花粉特异表达基因中有898个串联重复基因在白菜中对应单或多拷贝的非串联重复基因。在白菜中对应单拷贝基因的拟南芥基因数目为480个,而且所占比例高达53.5%。另外,322个基因在白菜中对应两拷贝,比例约为35.8%。而在白菜中对应叁拷贝的拟南芥基因只有96个,大约占总数目的 10.7%。在白菜中,单拷贝和两拷贝的基因数目显着高于叁拷贝,这说明叁倍化后白菜中大部分花粉特异候选基因发生了丢失,部分两拷贝和叁拷贝的基因也可能处于进化选择的过程中。白菜叁拷贝基因功能在7个GO分类上的比例高于单拷贝和两拷贝,而白菜两拷贝在所有GO分类上都有分布。白菜花粉特异候选基因中的大部分串联重复基因可能在叁倍化事件以后发生了基因丢失,变成了非串联重复基因。也有部分非串联重复基因在叁倍化事件之后形成了串联重复基因。【结论】白菜花粉特异候选基因在芸薹属特有的叁倍化事件之后处于进化之中,并且叁倍化事件可能促进了3种拷贝类型基因的功能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期刊2015年18期)
谢程程[5](2014)在《玉米α-淀粉酶基因花粉特异表达载体构建及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作为工业原料、农业饲料、口粮和种子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劳动力极度紧缺,随着饲料消费和玉米深加工消费的增长,愈发显现出我国人均玉米占有量低,刚性需求却越来越大的矛盾。不育系制种是世界范围内广泛采用的提高玉米杂交种产量的重要手段。人们在研究雄性不育机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了对植物生殖发育分子机理的研究,使得利用基因工程创造雄性不育系为作物育种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美国先锋公司发明的玉米SPT (Seed Production Technology)制种技术实现了核不育系的保持,不育系与保持系一系两用,能够方便有效区分可育株与不育株,选种时利用种子颜色差异可满足全程机械操作,繁殖时只需隔离自交,杂交F1代皆为非转基因种子,它使大规模安全利用杂种优势成为可能。本课题组经空间诱变获得稳定核不育系Sicau-ms,为使其能更快的应用于核不育系育种,实现核不育系的保持,本研究借鉴SPT制种技术的成功经验,利用重迭PCR和酶切连接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出可以使花粉败育的淀粉酶基因花粉特异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淀粉酶基因花粉特异表达载体转化优良自交系18-599R的愈伤组织。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高保真酶KOD Fx,以B73叶片总DNA为模板扩增花粉特异表达启动子Pg(X66692),造粉体信号肽bt1(NM_001112419)和苯磺胺代替物基因的终止子In2-1(NM_001111963),以18-599R萌发种子的cDNA为模板扩增α-淀粉酶基因(NM_001156806)。通过目的片段回收测序,经NCBI进行序列比对,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100%,100%和95%。2.利用降落重迭PCR (TD-SOE-PCR)方法将4个目的片段按启动子Pg、信号肽bt1、α-淀粉酶基因、终止子In2-1的次序进行连接。设计具有反向互补末端的引物,分别以含4个目的片段的质粒为模板,用高保真酶KOD Fx扩增出具有反向互补粘性末端的目的片段,且在启动子Pg的5'端和终止子In2-1的3'端分别引入酶切位点HindⅢ和EcoR Ⅰ。采用降落重迭PCR (TD-SOE-PCR)的方法使具有互补链的各个片段通过重迭链的延伸拼接起来。将拼接后的淀粉酶基因表达盒连入零背景载体pEASY-B-Z后转化大肠杆菌,挑取单克隆进行菌液扩繁,提取质粒送往公司测序,经NCBI序列比对证实连接产物连接顺序正确无误,且序列相似性达99%。3.将淀粉酶基因表达盒成功连入植物表达载体CPB。用内切酶HindⅢ和EcoRⅠ酶切连入了淀粉酶基因表达盒的零背景载体质粒,回收淀粉酶基因表达盒。并用HindⅡI和EcoRⅠ酶切表达载体CPB的质粒,获得线性化载体。利用T4 DNA连接酶将二者进行连接。成功连接后将淀粉酶基因特异表达载体进行大肠杆菌的转化,涂于抗kana的平板上,12-16h后挑取单克隆进行扩繁,提取质粒,用EcoRⅠ和Hind Ⅲ 37℃酶切过夜后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并以原始的CPB质粒为阴性对照,以淀粉酶基因表达盒序列为阳性对照,鉴定所提单克隆质粒为阳性克隆。4.以玉米优良自交系18-599R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目的表达载体。经不同浓度basta(1.5mg/L、2.5mg/L和3mg/L)进行3轮筛选后获得抗性愈伤分化成苗植株数为17株。以再生植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抗除草剂bar基因和淀粉酶基因盒的特异性序列引物进行PCR,皆未扩增出目的条带,所得再生植株皆为假阳性苗,初步证实目的载体T-DNA区未整合到受体玉米自交系18-599R的基因组中。(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14-05-01)
范乾程,谭玲玲,王亚,乔利仙,王晶珊[6](2013)在《花粉管通道法验证花生Oleosin基因启动子的特异性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油体蛋白(Oleosin)是一类覆盖在油体表面且仅在种子中特异表达的低分子质量蛋白,能维护油体的稳定性。研究利用花生Oleosin基因的启动子替换了pCAMBIA1301的35S启动子,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pCAMBIA1301-Oleosin-pro,并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花生。对T0代转基因植株进行了PCR鉴定和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50株转基因植株有9株能扩增出目的条带,阳性率为18%,9株阳性转基因植株中有5株的子叶能被GUS染色。对GUS染色成阳性的转基因植株的子叶进行切片观察,结果显示Oleosin基因启动子驱动的GUS基因在油体蛋白中能够表达。(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3年12期)
陈泠,苏佩佩,佟汉文,刘易科,朱展望[7](2012)在《反向PCR法扩增花粉特异表达基因PSG076启动子》一文中研究指出PSG076基因是从奥地利小麦品种‘Ferdinand’中分离的花粉特异性表达基因,功能未知。为获得可用于小麦基因工程的花粉特异性启动子,采用优化的反向PCR法分离PSG076启动子,获得了起始密码子上游约1.4 kb的启动子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启动子除含有与花粉特异性表达相关的调控元件AGAAA和GTGA外,还含有花粉特异性表达相关的数量元件AGGTCA和AAATGA,推测其为活性较强的花粉特异性启动子。实验中对反向PCR方法的优化可提高扩增侧翼未知序列的效率,特别适用于启动子序列的扩增。(本文来源于《植物科学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邹长松,江文波,余迪求[8](2011)在《拟南芥雄配子特异表达的WRKY34基因负调控成熟花粉抗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度胁迫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地理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低温冷害胁迫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尤其幼苗期和生殖发育期是植物响应外界冷害逆境环境非常敏感时期,最终导致农作物产量大幅减低。植物WRKY基因家族是植物独有的转录调控因子超级家族,在调控植物抵抗生物和非生物逆境胁迫反应及其信号转导途径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我们最近的研究工作证实,拟南芥WRKY34基因(?)雄配子中特异表达,受低温冷害胁迫强烈诱导,其编码产物定位于细胞核。遗传分析证明,WRKY34基因T-DNA插入突变体(wrky34-1和wrky34-2)的成熟花粉粒对低温冷胁迫的敏感性比野生型显着降低,其花粉活力在低温冷胁迫后显着地高于野生型。通过比较分析低温冷胁迫对植物成熟花粉粒的活力、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以及最终对植株种子产量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证实wrky34成熟花粉的花粉活力显着地高于野生型;而且,WRKY34高表达转基因植株的成熟花粉粒即使在没有冷处理的条件下也表现出不育。这说明WRKY34作为一个负转录调控因子参与了成熟花粉粒对低温冷胁迫的响应。在野生型植株的成熟花粉粒中,受低温强烈诱导的CBF1,CBF2和CBF3基因不能被冷诱导,而在wrky34中CBF系列基因及其下游靶基因能够被强烈的诱导,这表明WRKY34可能在成熟花粉粒中负调控低温诱导的CBF系列基因的表达,从而参与成熟花粉粒对低温冷胁迫的响应。上述研究结果部分解释植物花粉对低温非常敏感的原因。(本文来源于《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1-08-09)
张志仙[9](2011)在《白菜花粉特异基因BcSKS11在花粉发育及授粉受精中的表达分析及功能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花粉发育与授粉受精是一个多基因调控的复杂过程。研究表明,花粉发育基因特别是一些细胞壁相关基因持续表达并特异地调控后续的授粉受精相关过程。近年来,以拟南芥、水稻为代表的植物花粉转录组的大规模分析结果表明,成熟花粉中具有后续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所需的mRNA。这些存储的mRNA怎样以完整长度的形式存在并安全的度过花粉成熟和水合阶段,以及如何传递到其发挥作用的组织,仍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本实验室采用ATH1芯片分析了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Markino var. communis Tsen et Lee)授粉受精前后雌蕊基因的表达差异,检测到一批花粉发育和授粉受精过程特异表达的细胞壁相关基因,它们在授粉后的雌蕊中上调表达,同时在白菜mmc对应的野生型中上调表达(蒋晶晶等,未发表)。其中,转录本标识为At3g13390的基因可能编码的蛋白质是一个多铜氧化酶并可能作用于花粉发育及授粉受精过程。在植物中,常见的多铜氧化酶包括抗坏血酸氧化酶、漆酶2种类型,它们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特别是植物组织器官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其功能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研究该基因的结构和表达特征,为进一步确定其功能打下基础,本研究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技术和同源扩增的方法克隆基因全长,分析其序列特征并预测其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进而采用RT-PCR方法分析其在可育株系和不育株系中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蕾中和营养器官的表达情况,采用组织原位杂交进行该基因的细胞定位,分析其与花粉发育的关系;同时,利用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比较突变体植株和野生型植株在形态、育性、花器结构、花粉形态及萌发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为阐明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实验证据,也为研究mRNA的储存与转运提供一定的研究基础。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在研究白菜核隐形雄性不育两用系'Bcajh97-01A/B'花蕾的基因表达差异时,检测到一批花粉发育和授粉受精过程特异表达的细胞壁相关基因,发现了一个推定的多铜氧化酶基因,利用同源扩增、兼并引物PCR技术及3'RACE相结合的方法扩增得到了其cDNA和DNA全长。该基因DNA全长共1911 bp, ORF全长为1668 bp,包含两段内含子,且连接处均符合GT-AG规律。该基因编码555个氨基酸,其二级结构含有7.21%的α螺旋,35.68%的β折叠和57.12%的环状结构;并包含1个疏水信号肽、5个高亲水性区域以及6个N-糖基化位点、1个葡聚糖依附位点、11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4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9个N端肉豆蔻酰化位点和1个ATP/GTP连接位点模序A等生物学位点。其叁维结构是由一系列loop环状结构连接的β-片层和α-螺旋组成的一个复杂结构体。通过SMART数据库分析推定该蛋白存在抗坏血酸氧化酶典型的叁个结构域:Cu-oxidase 3、Cu-oxidase、Cu-oxidase 2,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抗坏血酸氧化酶基因。但与其他抗坏血酸氧化酶不同的是,它缺少部分铜离子连接所必需的组氨酸位点。而拟南芥中SKS基因家族、烟草NTP303基因家族成员氨基酸序列也具有相同的特征。该基因又与拟南芥SKS11序列最接近,命名为BcSKS11。此外,该基因还可能编码一个糖基化锚定蛋白。(2)为了确定BcsKS11的时空表达特点,我们利用RT-PCR技术检测了它在白菜'Bcajh97-01A/B'不育株系和可育株系5级花蕾,不育株授粉1h、2h、4h、8h、12h、16h、24h后的嫩角果,可育株系开放花序、角果、根、茎、叶片,可育株系即将开放的花蕾的花瓣、萼片、雄蕊、雌蕊、蜜腺中的表达情况。对其在可育系花序、角果、茎、叶、根中的表达结果分析,发现BcSKS11只在花序中表达;对不育系和可育系5级花蕾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最先表达于第4级花蕾中,即双核期;在成熟花粉中表达量最高。进而选取第4和第5级成熟花蕾的花瓣、萼片、雌蕊、雄蕊、蜜腺等组织进行RT-PCR分析,BcSKs11只在雄蕊中有较高的表达,而花蕾其他部分均未发现该基因的表达。在授粉后的嫩角果中,BcSKS11仍持续表达,随着授粉后生长时间的增加,表达也随之增加,在授粉8-12h表达量最高,随后又下降。应用组织原位杂交方法对BcSKS11进行定位,该基因在特异表达于第5级花蕾的花粉中。(3)将拟南芥突变体采用“叁引物法”筛选出纯合突变体,然后,对它们及其野生型植株的生长状况与形态进行观察,并进行相关基因表达分析。拟南芥T-DNA插入突变体植株sks11-1、sks11-2营养生长、花、嫩角果、种子、花药结构、花粉核形状均正常,并且可以正常开花、结果,与野生型相比均没有明显差异。花粉离体萌发观察时发现萌发5h以后,拟南芥突变体及野生型花粉均能正常萌发,花粉管生长长度基本一致。但是将sks11-1与野生型花粉分别授到野生型植株的雌蕊组织中1h以后,突变体花粉在体内萌发数量明显减少,说明SKS11可能对花粉管的体内生长有影响。通过RT-PCR分析发现,T-DNA插入导致SKS11 mRNA表达量下降,同时引起了其他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与野生型相比,在Sks11-1、sks11-2中,At3g13390(SKS11)基因表达量下降;而Atlg15570(SKS12)表达量可能上升,但是趋势不明显,Atlg55560(SKS14)和At4g02250表达量有所下降,而At3g13400 (SKS13)表达几乎无区别。(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03-01)
陈聪[10](2009)在《茶树花特异表达启动子—花粉壁蛋白基因启动子表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常常具有特异性调控元件,这些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的互作使基因只在特定的组织和器官以及特定的生长发育阶段才进行表达。随着植物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快速分离和鉴定植物体内各种特异启动子已经成为植物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茶树从花芽形成到种子成熟,共经过约一年半左右的时间,从而消耗了大量的养分。因此,控制茶树的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是提高茶树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在茶树花粉连续发育的过程中,始终都存在调控不同特异基因表达的启动子,本研究,以茶树龙井43鲜叶为材料,利用PCR及克隆技术获得茶树Cpcp启动子片段,并将其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BI121上,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其转化到各受体植株的不同组织和器官,通过对与茶树Cpcp启动子融合在一起的GUS报告基因的活性检测,从而分析该启动子在植物各组织和器官的表达活性,并以期利用茶树Cpcp启动子表达的特异性在抑制茶树的生殖生长、促进营养生长及创造雄性不育等方面提供研究基础。通过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茶树Cpcp启动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根据GenBank中茶树PCP的cDNA序列(登录号:EF116920,492 bp)及茶树Cpcp启动子序列(登录号:EU255276,360 bp)设计引物,应用PCR技术从茶树中克隆出Cpcp启动子片段,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BI-Cpcp,成功地将该双元表达载体导入根癌农杆菌,从而获得含有茶树Cpcp启动子的工程菌。(2)茶树Cpcp启动子表达活性的测定通过农杆菌介导的瞬时表达,对茶树(槠叶种)、丝瓜、一串红、木槿、油菜中根、茎、叶、花瓣、花药、花柱和种子等部位进行化学组织染色并对油菜在叶、根、茎、花瓣、花药等部位进行GUS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茶树Cpcp启动子足以驱动GUS酶的表达,并且在花粉的表达有很强的特异性。(3)茶树Cpcp启动子稳定遗传体系的建立利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转化法,将构建的茶树Cpcp启动子真核表达载体成功转入受体植物细胞内并整合到烟草染色体中,这种转化细胞经过诱导分化,再生成为转基因烟草。以茶树Cpcp启动子内部序列设计引物,转基因烟草芽叶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用茶树Cpcp片段构建的表达载体转化烟草,成功获得了一定数目的转基因植株。(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花粉特异表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高等植物中,雄配子体-花粉萌发出花粉管,并以此为媒介,将两个精细胞运送到雌配子体-胚珠中,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结合,完成受精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正常的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至关重要。本论文利用反向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等多种生物学方法对拟南芥花粉中特异表达的四个Leucine-Rich Repeats/Extensins(LRXs)蛋白-LRX8,LRX9,LRX10和LRX11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中的功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LRXs是一类细胞壁蛋白,因包含一个Leucine-Rich Repeats(LRR)结构域和Extenxin(EXT)结构域而得名。通过RT-PCR和GUS染色,发现LRX8-11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都在成熟的叁核期花粉粒和花粉管中高表达。我们对lrx8、lrx9、lrx10和lrx11单突变体,以及以单突变体为材料杂交得到的六个双突变体、四个叁突变体和一个四突变体进行了细致的表型分析。在营养生长上,所有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均无显着的缺陷。在生殖生长上,单突变体的角果结实率与野生型无显着性差异,双突变体中只有lrx8 lrx9和lrx8 lrx10的结实率略有下降,而叁突变体和四突变体的结实率与野生型相比显着降低。四突变体与野生型的正反交实验暗示突变体结实率下降的原因是雄配子体功能缺陷,遗传学分析进一步发现突变体雄配子体传递效率显着下降。亚历山大、DAPI和FDA染色对花粉(雄配子体)发育进行观察发现,所有突变体花粉的活力和核型都正常。体外花粉萌发实验表明,叁突变体和四突变体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花粉破裂和花粉管畸形表型,在体内,突变体的花粉管在传导束中的生长比野生型缓慢。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LRX8-GFP,LRX10-GFP和LRX11-GFP定位于花粉管的细胞质和细胞壁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验表明叁突变体lrx9 lrx10 lrx11和lrx8 lrx9 lrx11花粉管亚尖端细胞壁上的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Ⅰ含量升高,而lrx8 lrx9 lrx11中岩藻糖化的木葡聚糖降低,并且lrx8 lrx9 lrx11花粉管尖端胼胝质升高。用根毛中发挥功能的LRX1的基因组DNA能部分互补lrx8 lrx9 lrx10的花粉萌发率及角果结实率。综上所述,LRX8-11四个成员可能协同参与花粉和花粉管细胞壁结构的组装和细胞形态的维持,LRX8-11基因缺失影响了花粉管细胞壁上多糖的沉积,导致花粉破裂和花粉管畸形。所以LRX8-11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论文不仅丰富了细胞壁蛋白的功能研究,还为进一步解析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花粉特异表达论文参考文献
[1].朱曦鉴.二倍体马铃薯花粉特异表达基因PA功能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9
[2].王笑笑.拟南芥花粉特异表达的LRXs蛋白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中的功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3].杨绍华,陈惠妹,周淑芬.利用CRISPR/CAS9技术定点编辑水稻花粉特异表达基因OsIPA[J].福建农业学报.2017
[4].王晓波,马原,程锋,武剑,梁建丽.叁倍化复制对白菜花粉特异表达候选基因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5
[5].谢程程.玉米α-淀粉酶基因花粉特异表达载体构建及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D].四川农业大学.2014
[6].范乾程,谭玲玲,王亚,乔利仙,王晶珊.花粉管通道法验证花生Oleosin基因启动子的特异性表达[J].中国粮油学报.2013
[7].陈泠,苏佩佩,佟汉文,刘易科,朱展望.反向PCR法扩增花粉特异表达基因PSG076启动子[J].植物科学学报.2012
[8].邹长松,江文波,余迪求.拟南芥雄配子特异表达的WRKY34基因负调控成熟花粉抗冷性[C].中国的遗传学研究——遗传学进步推动中国西部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中国遗传学会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1
[9].张志仙.白菜花粉特异基因BcSKS11在花粉发育及授粉受精中的表达分析及功能鉴定[D].浙江大学.2011
[10].陈聪.茶树花特异表达启动子—花粉壁蛋白基因启动子表达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