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旁邻序列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水稻,序列,座子,质粒,染色体,基因,内生。
旁邻序列论文文献综述
朱金丽,何闪,周秘,修乐山,邢朝斌[1](2012)在《应用SEFA-PCR扩增刺五加内生青霉鲨烯合酶基因的旁邻序列》一文中研究指出①目的克隆刺五加内生青霉Penicillium minioluteum P116-1a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hase,SS)基因的旁邻序列。②方法根据已经获得的P.minioluteum P116-1a SS DNA序列设计特异性性引物,采用SEFA-PCR(self-formed adaptor PCR)扩增其3'和5'末端未知序列。③结果 3'末端扩增获得长约5 000 bp的片段,5'末端扩增获得长约3 000bp的片段。④结论首次应用SEFA-PCR技术扩增获得P.minioluteum P116-1a SS基因的末端序列,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对刺五加皂苷含量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2年05期)
张帆,金维正,陈双燕,吴运荣,刘非燕[2](2004)在《质粒营救法和TAIL-PCR法获得水稻T-DNA旁邻序列的效率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获得突变体中T-DNA的旁邻序列是通过反向遗传学进行功能基因研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比较了用质粒营救法和TAIL-PCR法获得T-DNA在水稻(Oryzasativa)基因组中旁邻序列的效率。利用质粒营救法获得T-DNA在水稻中的旁邻序列效率可高达90%左右,而利用TAIL-PCR法的效率只有62%。质粒营救法和TAIL-PCR法获得的旁邻序列中水稻基因组DNA的效率分别是80%左右和89%左右。根据实验结果,质粒营救法从转基因植株获得的旁邻序列,水稻基因组DNA的效率是72%,比TAIL-PCR法高18%。(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04年01期)
丁建[3](2003)在《水稻突变体库的构建和旁邻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转基因研究和实践证明,通过基因工程改良,能够显着增强水稻对病虫害的抗性和对逆境的耐受能力。这就要求发现和克隆出更多新的功能基因和表达调控关键因子。随着水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基因库中已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大量基因功能需要确定。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迫在眉睫,破译天书,分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焦点。随着测序技术的发展和旁邻序列分离效率的提高,构建水稻插入突变体库成为研究基因功能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选择国际水稻基因组测序品种日本晴为受体材料,将玉米的转座子AC/DS分别导入水稻基因组,利用转座子双因子系统,构建了水稻转座子突变体库。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了分子分析,旁邻序列的克隆与分析,并对突变体进行了遗传分析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取得了以下结果: 1、将玉米转座子AC/DS分别转入水稻品种日本晴中,获得转DS的植株1800多株,转AC的植株50多株。 2、分子检测结果表明:转DS的植株的阳性率为95%,转AC的转化植株的PCR结果,阳性率只有40%。PCR检测结果与Basta鉴定结果一致。 3、对田间突变体的调查和统计结果显示,插入突变体主要表现为:1)叶色与光合作用:苗期白化,淡绿、深绿,条纹(斑马纹,竖条纹),叶绿素含量;2)株高:特矮(10cm)-特高(125cm);3)分蘖:无分蘖-多分蘖;4)株型:紧束-松散,叶挺立-披散;5)抽穗期:早30天-迟30天;6)不育-可育;7)籽粒:粒重,颖壳色,米质等。 4、对700株转DS的阳性植株用Tail-PCR方法扩增DS插入位点的旁邻序列,其中250株能扩增出特异的旁邻水稻基因组序列,并对其中的109条旁邻序列进行了测序。 5、对这109条旁邻序列的分析和定位结果表明:有26条序列插入基因的编码区,83条插入基因间的非编码区,有部分T-DNA的右边界序列丢失。成功地将41个单拷贝DS插入位点的旁邻序列定位在水稻12条染色体的不同区段,构建了T-DNA的插入图谱。 6、测定纯合的单拷贝DS转化植株的旁邻序列,通过与Genebank数据比对,获得了41个散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的转座子锚定系。 7、采用反向PCR方法扩增,获得4个突变体的旁邻序列。其中,突变体T835的旁邻序列与水稻日本晴中编码OsPTRl转运蛋白的mRNA的同源性达到100%,同拟南芥的组氨酸转运蛋白的同源性达96%。T835植株的DS插入区域,极有可能是水稻基因组的编码转运蛋白的基因的编码区。突变体T319旁邻序列位于FGENESH 1.1预测的基因的两个外显之间。突变体T331的旁邻序列和突变体T415的旁邻序列都位于FGENESH 1.1预测的两个基因之间的非编码区。(本文来源于《四川农业大学》期刊2003-05-01)
李琳,王江,张景六[4](2003)在《T-DNA(Ds)右侧水稻旁邻序列的分离》一文中研究指出T-DNA和Ds转座因子标签法技术作为功能基因组学(Fuctional Genomics)研究的一种有效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分离高等植物的基因,包括与发育、病理抗性、生理生化过程有关的基因。T-DNA(Ds)旁邻序列的分离是标签法技术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其分离方法主要是根据插入植物基因组中的特定DNA片段的序列设计一端特异引物,另一端使用简并性的引物或加接头等等,再从插入有T-DNA(Ds)的水稻总DNA中,以PCR方法扩增出插入位点相邻的植物基因组DNA序列即旁邻序列。目前旁邻序列的主流分离技术有Tail-PCR,Inverse-PCR,PCR-walking等。本室为了利用玉米Ds转座因子标签法分析水稻功能基因,构建了3000多株Ds插入群体。为了进一步了解T-DNA(Ds)在基因组中的插入位置,利用Ds因子的就近转座活性特征,造成更多的插入群体和特定插入突变体。我们采用Inverse-PCR和nest-PCR相结合的方法,即利用特定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转(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03-04-01)
旁邻序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获得突变体中T-DNA的旁邻序列是通过反向遗传学进行功能基因研究的重要手段。实验比较了用质粒营救法和TAIL-PCR法获得T-DNA在水稻(Oryzasativa)基因组中旁邻序列的效率。利用质粒营救法获得T-DNA在水稻中的旁邻序列效率可高达90%左右,而利用TAIL-PCR法的效率只有62%。质粒营救法和TAIL-PCR法获得的旁邻序列中水稻基因组DNA的效率分别是80%左右和89%左右。根据实验结果,质粒营救法从转基因植株获得的旁邻序列,水稻基因组DNA的效率是72%,比TAIL-PCR法高18%。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旁邻序列论文参考文献
[1].朱金丽,何闪,周秘,修乐山,邢朝斌.应用SEFA-PCR扩增刺五加内生青霉鲨烯合酶基因的旁邻序列[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
[2].张帆,金维正,陈双燕,吴运荣,刘非燕.质粒营救法和TAIL-PCR法获得水稻T-DNA旁邻序列的效率比较[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4
[3].丁建.水稻突变体库的构建和旁邻序列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03
[4].李琳,王江,张景六.T-DNA(Ds)右侧水稻旁邻序列的分离[C].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年会暨成立40周年庆祝大会学术论文摘要汇编.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