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重言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重言,广义,相对主义,语义,蕴涵,逻辑,系统。
重言式论文文献综述
苏珊·哈克,徐召清,彭译莹[1](2019)在《对相对主义的反思:从重要的重言式到诱人的矛盾式》一文中研究指出苏珊·哈克提供了一个分析相对主义的统一框架,将蒯因的本体论相对性等诸多论题都纳入相对主义的范围内来讨论。她区分了浅层相对主义和深层相对主义,前者是指讨论的主题会随着不同的因素而变化,后者是指只有相对于某些因素,这些主题才有意义。哈克应用她的这种区分,探讨了罗蒂的认知相对主义。哈克没有给出对相对主义的直接反驳,但是通过与普特南的概念相对主义的详细对比,描绘了一种她称为"坦陈实在论"的理论,以表明引发特定形式的相对主义的考虑可以怎样以非相对主义的方式得到安置。(本文来源于《哲学分析》期刊2019年03期)
赵靓[2](2017)在《进化博弈和进化重言式》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的对象是进化博弈,从字面上看是进化和博弈两个方面的交集,而对进化博弈的研究视角却是逻辑的视角。所以实际上本文是逻辑学视角下的进化博弈,从而本文的结构就是从一般的博弈到进化博弈,再从进化博弈到进化博弈背后的逻辑这个总路线。第一章引言部分从对进化论的误解作为切入点,从四个方面指出了人们对进化论的普遍误解。在分析这些误解的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数学公式,通过对常见误解的分析和论证强化了进化论的核心观点。用进废退论的观点实际上是认为参与人个体对策略的选择能够产生影响,但是纯粹的进化博弈中参与人的策略都是遗传而来,这种可遗传的策略就是基因表现型,在后面的数学建模过程中由于策略并不是个体选择决定的,所以策略本身对应的就是区分物种的标准。本文强调纯粹的进化博弈中对参与人是没有任何认知能力的要求的,尤其是没有假设进化博弈中的参与人有理性决策的能力。而种群作为进化的对象是否合适的问题,这里并没有给出完全否定的回答,但是本文中采用的模型本质上都是策略为对象的进化。G-函数中个体参数v更是追踪单个策略的一个精巧的手段,而物种本身也是对应策略或策略组合。并且这一章给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背景,但是本章末尾指出,虽然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模型主要是生物进化的术语和模型,但是这里的进化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策略进化。在后面章节中的策略不一定是生物的基因表现型,也可以是更一般的策略。就像遗传算法中虽然使用的也都是生物学的术语,但是解决的最优化问题往往不是生物学问题。第二章首先简要给出了进化博弈的数学模型需要用到的基本数学概念和定理。由于进化博弈的模型是微分方程描述的动态模型,所以本文假设读者了解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而后在微分方程的基础上重点给出了微分方程平衡点和稳定性的概念,因为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直接与进化稳定策略ESS的定义相对应。并且进化稳定策略的定义是在一般的拓扑空间上的定义,而第五章生态平衡ESE的定义和与之相关的一个定理也是在一般的度量空间上的定义和证明,所以这里也给出了拓扑空间和一般的度量空间的概念。在给出基本数学概念之后给出了博弈的经典定义,这个定义是博弈的一般定义,其中的设定用来和进化博弈来进行对比。而后给出了最基本的进化博弈模型,这个数学模型是进化博弈模型的起点,后面引入的更复杂的进化博弈模型都是以这个基本的模型为基础。本章最后给出了博弈和逻辑的关系,这是经典博弈在逻辑学视角下的描述,也为最后一章进化博弈背后的逻辑提供了参照。第叁章是进化博弈作为数学模型的具体分析。进化博弈并不是和经典博弈完全没有联系的新的博弈理论,而是建立在经典博弈基础上的动态博弈理论,因而在给出进化博弈的具体模型之间与经典博弈的对比既说明了进化博弈和经典博弈的关系,也突出了进化博弈的特点。在第二章给出的基本进化模型的基础上,这一章给出了 G-函数的概念。虽然G-函数只是适应性函数增加了个体策略的形式变量,但是这个技巧使得在进化博弈的模型中可以追踪单个的策略动态。同时G(v,u,x)的形式也回答了第一章提出的那进化对象看做物种还是看做基因表现型的问题。G-函数说明这只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视角,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问题。当关注u和x的时候就是关注物种作为进化对象的策略动态和种群动态,当u和x稳定的时候,观察v在整个策略空间取值的G-函数的图像就是关注单个策略对应的基因表现型的动态,而此时适应性地形就是G-函数关于v的图像,这个图像直观的给出了单个策略相对于当前稳定的u和x的种群的关系。在给出的G-函数的基础上第十章给出了进化稳定策略ESS的严格定义。具体讲,首先要给出生态平衡的概念,此处的生态平衡是满足一定条件的种群密度矢量x,进而给出稳定的生态平衡ESE的概念。实际上这里的ESE就是生态博弈的解,在联合向量这个定义中把生态平衡的种群动态对应到策略动态,从而在ESE的基础上就可以定义整个进化博弈的策略的稳定的平衡,也即进化稳定策略ESS。生态博弈实现的每个阶段的种群密度的稳定的平衡最终导致整个进化博弈的策略实现稳定的平衡。而本文在最后一章给出的逆定理说明整个进化博弈实现的稳定的平衡反过来也说明种群密度也实现了稳定的平衡。虽然本文得到的这个结论证明上并不平凡,但逻辑上讲还是显然的,而且在以往的研究中却被忽视,所以这是本文最有创新价值的观点。有了本文提出的逆定理,种群动态和策略动态的稳定性在这个定理的基础上可以看做是等价的两种稳定,从而进一步提出了“稳定的策略最稳定”这个逻辑重言式。(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期刊2017-06-30)
刘利民[3](2016)在《单称词项替换推论·重言式·主词(语)——主语性质问题思考(之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引介R.布兰顿的单称词项替换推论理论,以此考察日常语言重言式句对单称词项双向对称替换分析构成的问题,认为重言式句中系词后的单称词项事实上是"缩略的语用谓词"。由此,本文引申讨论二目谓词句中单称词项的句法角色,认为动词前单称词项由于其时序在先性而具有独立的句法地位,有资格被说话人用来确定其话语推论对象的唯一性。这即是主词(语)的语用分析性质。(本文来源于《外语学刊》期刊2016年04期)
李顺琴,惠小静[4](2015)在《Gainse-Rescher系统基于子代数的广义重言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将Gainse-Rescher逻辑系统中的广义重言式理论进行推广,讨论其序稠密子代数中的广义重言式理论,并利用可达广义重言式概念在Gainse-Rescher逻辑系统的序稠密子代数中给出公式集F(S)的一个分划。(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5年19期)
李顺琴,惠小静[5](2015)在《修正的RDP逻辑系统中的广义重言式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修正的RDP逻辑系统,并证明了此系统中的广义重言式有更加精细的区分。利用广义重言式概念得到公式集F(S)的一个分划,建立了修正的RDP逻辑系统中的各类广义语义MP规则与广义语义HS规则。(本文来源于《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李顺琴,惠小静[6](2015)在《修正的RDP逻辑系统中子代数的广义重言式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了修正的RDP逻辑系统中序稠密子代数的广义重言式理论,并利用可达广义重言式概念和α-矛盾式概念在RDP的序稠密子代数中给出F(S)关于~同余的一个分划。(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与应用》期刊2015年12期)
惠小静,郝国平[7](2014)在《逻辑系统RDP中广义重言式的语义MP、HS规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修正的Kleene逻辑系统中的语义MP规则和语义HS规则推广后应用于RDP逻辑系统,讨论了RDP逻辑系统中广义重言式的广义语义MP规则和广义语义HS规则,得出在逻辑系统D1/2中,广义语义(1/2)+-MP,(1/2)+-HS,1-MP,1-HS规则成立,而广义语义1/2-MP,1/2-HS规则不成立。(本文来源于《模糊系统与数学》期刊2014年04期)
张凤霞[8](2014)在《基于一元算子的模糊蕴涵和余蕴涵及其广义重言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模糊蕴涵作为经典二值逻辑中蕴涵算子在模糊逻辑中的推广,近年来已成功应用于模糊控制、近似推理、词计算、模糊图像处理等诸多领域,因而该算子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其中,模糊蕴涵算子的构造方式以及与蕴涵算子相关的广义重言式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模糊余蕴涵作为模糊蕴涵的对偶算子,却很少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目前,人们逐渐意识到余蕴涵算子在模糊逻辑的理论及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有关余蕴涵的研究工作仍然仅限于剩余蕴涵,S-蕴涵和QL-蕴涵的对偶情况,对于其它类型的余蕴涵却鲜有文献报道.此外,与模糊余蕴涵有关的广义重言式研究至今在国内外仍未见相关报道.本文基于几类一元算子构造系列模糊蕴涵和余蕴涵,并研究这些算子所对应的广义重言式.本文的研究将丰富模糊逻辑算子理论,同时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更大的算子选择空间.全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模糊蕴涵和余蕴涵的概念、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主要工作.第二章借助于连续阿基米德叁角模的加法生成子f,引入u-算子的概念,并利用f和u-算子构造模糊蕴涵,我们称之为(f,u)-蕴涵.本章将具体分析(f,u)-蕴涵满足左单位元性、置换性、同一原则、序性质与后边界性等性质的条件,同时针对(f,u)-蕴涵研究叁类广义重言式,即弱输入法则、换质位对称性和各类分配性方程,并给出(f,u)-蕴涵满足以上广义重言式的条件.这些工作将有助于人们根据具体的应用环境选择合适的f-生成子和u-算子,进而得到理想的模糊蕴涵.第叁章利用连续阿基米德叁角模的加法生成子f构造一类模糊蕴涵,即(f,L)-蕴涵.指出该类模糊蕴涵满足左单位元性和置换性,并给出其满足同一原则和序性质的条件.同时,分析(f,L)-蕴涵的连续性,指出该蕴涵不同于R-、(S,N)-、QL-、Yager的f-和g-蕴涵.最后,研究(f,L)-蕴涵满足输入法则、换质位对称性和分配性方程的条件.特别地,我们给出特定条件下满足分配性方程的非平凡叁角(余)模的解.第四章借助于连续阿基米德叁角余模的加法生成子g,引入U-算子的概念,并利用g和U-算子构造出一类模糊蕴涵,称之为(g,U)-蕴涵.我们分析该类蕴涵的性质,并刻画这类蕴涵,指出其与边界蕴涵的等价性.另外,我们给出满足分配性方程的(g,U)-蕴涵解.特别地,当T和S分别为连续阿基米德叁角模和取大叁角余模SM时,我们给出满足分配性方程的(9,U)-蕴涵解.针对Yager的g-蕴涵,找出满足分配性方程的异于TM的叁角模解.这将有助于人们在近似推理或模糊控制等领域中更为有效的选择模糊蕴涵算子.第五章利用连续阿基米德叁角余模的加法生成子9构造一类模糊蕴涵,称之为(g,L)-蕴涵.我们分析(g,L)-蕴涵的性质,指出其满足左单位元性和置换性,但不满足序性质,给出该蕴涵满足同一原则的条件.同时,讨论(g,L)-蕴涵与R-、(S,N)-、QL-、Yager的f-与g-蕴涵之间的关系,指出(9,L)-蕴涵不同于上述几类蕴涵.最后,研究(g,L)的输入法则,换质位对称性和各类分配性方程.第六章中,利用可表示一致模的广义加法生成子以及模糊补构造一类新的模糊余蕴涵,即(h,N)-余蕴涵,指出文[50]所提出的h-蕴涵的对偶余蕴涵是(h,N)-余蕴涵的一个子类.然后,讨论(h,N)-余蕴涵的相关性质,指出(h,N)-余蕴涵满足左单位元性质、置换性和后边界性,并给出(h,N)-余蕴涵满足同一原则和序性质的条件.此外,我们还将分析该类余蕴涵的连续性.最后,研究(h,N)-余蕴涵的叁类广义重言式,给出(h,N)-余蕴涵满足输入法则,换质位对称性和各类分配性方程的条件.全文创新点如下:1.借助于连续阿基米德叁角模和叁角余模的加法生成子f与9,分别提出u-算子和U-算子的概念,利用上述算子分别得到(f,u)-、(g,U)-蕴涵,并研究这两类蕴涵的性质及满足各类广义重言式的条件.2.利用连续阿基米德叁角模和叁角余模的加法生成子f与g,提出(f,L)-和(9,L)-蕴涵.分别讨论上述蕴涵与已有的R-、(S,N)-、QL-、Yager的f-和g-蕴涵之间的关系,并研究这两类蕴涵的性质及满足各类广义重言式的条件.3.利用可表示一致模的广义加法生成子和模糊补算子构造一类新的模糊余蕴涵,称之为(h,N)-余蕴涵.讨论该类余蕴涵的性质,并给出满足各类广义重言式的条件.(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4-03-20)
隋云云,胡江山[9](2013)在《逻辑系统的重言式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了五值逻辑系统,在该系统中,建立了相应的重言式理论、准重言式理论,得到一些结论。(本文来源于《潍坊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4期)
吴春红,张延伍[10](2012)在《关于蕴涵重言式不是推理式的证明》一文中研究指出现行形式逻辑读本错误地用纯真值函数的蕴涵重言式表达能从已知获取新知的传统逻辑复合命题推理。含蕴涵怪论的蕴涵重言式的本质特征是纯真值函数,其整个命题的真值取决于它的支命题的真值。除了假言易位推理和联言推理而外,传统逻辑的其他所有复合命题推理用蕴涵重言式表达后都出怪论。(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重言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进化博弈,从字面上看是进化和博弈两个方面的交集,而对进化博弈的研究视角却是逻辑的视角。所以实际上本文是逻辑学视角下的进化博弈,从而本文的结构就是从一般的博弈到进化博弈,再从进化博弈到进化博弈背后的逻辑这个总路线。第一章引言部分从对进化论的误解作为切入点,从四个方面指出了人们对进化论的普遍误解。在分析这些误解的过程中没有使用任何数学公式,通过对常见误解的分析和论证强化了进化论的核心观点。用进废退论的观点实际上是认为参与人个体对策略的选择能够产生影响,但是纯粹的进化博弈中参与人的策略都是遗传而来,这种可遗传的策略就是基因表现型,在后面的数学建模过程中由于策略并不是个体选择决定的,所以策略本身对应的就是区分物种的标准。本文强调纯粹的进化博弈中对参与人是没有任何认知能力的要求的,尤其是没有假设进化博弈中的参与人有理性决策的能力。而种群作为进化的对象是否合适的问题,这里并没有给出完全否定的回答,但是本文中采用的模型本质上都是策略为对象的进化。G-函数中个体参数v更是追踪单个策略的一个精巧的手段,而物种本身也是对应策略或策略组合。并且这一章给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背景,但是本章末尾指出,虽然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模型主要是生物进化的术语和模型,但是这里的进化是更广泛意义上的策略进化。在后面章节中的策略不一定是生物的基因表现型,也可以是更一般的策略。就像遗传算法中虽然使用的也都是生物学的术语,但是解决的最优化问题往往不是生物学问题。第二章首先简要给出了进化博弈的数学模型需要用到的基本数学概念和定理。由于进化博弈的模型是微分方程描述的动态模型,所以本文假设读者了解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而后在微分方程的基础上重点给出了微分方程平衡点和稳定性的概念,因为微分方程的稳定性直接与进化稳定策略ESS的定义相对应。并且进化稳定策略的定义是在一般的拓扑空间上的定义,而第五章生态平衡ESE的定义和与之相关的一个定理也是在一般的度量空间上的定义和证明,所以这里也给出了拓扑空间和一般的度量空间的概念。在给出基本数学概念之后给出了博弈的经典定义,这个定义是博弈的一般定义,其中的设定用来和进化博弈来进行对比。而后给出了最基本的进化博弈模型,这个数学模型是进化博弈模型的起点,后面引入的更复杂的进化博弈模型都是以这个基本的模型为基础。本章最后给出了博弈和逻辑的关系,这是经典博弈在逻辑学视角下的描述,也为最后一章进化博弈背后的逻辑提供了参照。第叁章是进化博弈作为数学模型的具体分析。进化博弈并不是和经典博弈完全没有联系的新的博弈理论,而是建立在经典博弈基础上的动态博弈理论,因而在给出进化博弈的具体模型之间与经典博弈的对比既说明了进化博弈和经典博弈的关系,也突出了进化博弈的特点。在第二章给出的基本进化模型的基础上,这一章给出了 G-函数的概念。虽然G-函数只是适应性函数增加了个体策略的形式变量,但是这个技巧使得在进化博弈的模型中可以追踪单个的策略动态。同时G(v,u,x)的形式也回答了第一章提出的那进化对象看做物种还是看做基因表现型的问题。G-函数说明这只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视角,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问题。当关注u和x的时候就是关注物种作为进化对象的策略动态和种群动态,当u和x稳定的时候,观察v在整个策略空间取值的G-函数的图像就是关注单个策略对应的基因表现型的动态,而此时适应性地形就是G-函数关于v的图像,这个图像直观的给出了单个策略相对于当前稳定的u和x的种群的关系。在给出的G-函数的基础上第十章给出了进化稳定策略ESS的严格定义。具体讲,首先要给出生态平衡的概念,此处的生态平衡是满足一定条件的种群密度矢量x,进而给出稳定的生态平衡ESE的概念。实际上这里的ESE就是生态博弈的解,在联合向量这个定义中把生态平衡的种群动态对应到策略动态,从而在ESE的基础上就可以定义整个进化博弈的策略的稳定的平衡,也即进化稳定策略ESS。生态博弈实现的每个阶段的种群密度的稳定的平衡最终导致整个进化博弈的策略实现稳定的平衡。而本文在最后一章给出的逆定理说明整个进化博弈实现的稳定的平衡反过来也说明种群密度也实现了稳定的平衡。虽然本文得到的这个结论证明上并不平凡,但逻辑上讲还是显然的,而且在以往的研究中却被忽视,所以这是本文最有创新价值的观点。有了本文提出的逆定理,种群动态和策略动态的稳定性在这个定理的基础上可以看做是等价的两种稳定,从而进一步提出了“稳定的策略最稳定”这个逻辑重言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言式论文参考文献
[1].苏珊·哈克,徐召清,彭译莹.对相对主义的反思:从重要的重言式到诱人的矛盾式[J].哲学分析.2019
[2].赵靓.进化博弈和进化重言式[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7
[3].刘利民.单称词项替换推论·重言式·主词(语)——主语性质问题思考(之二)[J].外语学刊.2016
[4].李顺琴,惠小静.Gainse-Rescher系统基于子代数的广义重言式[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5
[5].李顺琴,惠小静.修正的RDP逻辑系统中的广义重言式理论[J].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6].李顺琴,惠小静.修正的RDP逻辑系统中子代数的广义重言式理论[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5
[7].惠小静,郝国平.逻辑系统RDP中广义重言式的语义MP、HS规则[J].模糊系统与数学.2014
[8].张凤霞.基于一元算子的模糊蕴涵和余蕴涵及其广义重言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4
[9].隋云云,胡江山.逻辑系统的重言式理论[J].潍坊学院学报.2013
[10].吴春红,张延伍.关于蕴涵重言式不是推理式的证明[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