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新型电磁感应制热取暖装置,包括锅炉与所述锅炉的一侧固定连通有保温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管位于锅炉外侧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电磁感应器和热风循环风机,所述电磁感应器的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套接金属铁管的感应线圈,用于对所述保温管加热,所述电磁感应器的顶部设有中高频电源连接端,所述锅炉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保温管连通的换热管。供暖循环水和电磁线圈内金属管分离开,金属管产生的热量利用空气循环传导给锅炉,这样金属管温度可以升到800度以上,温升高电阻率变大,同等条件下产生热量变大提高了制热效率,同时也提高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新型电磁感应制热取暖装置,包括锅炉(1)与所述锅炉(1)的一侧固定连通有保温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管(3)位于锅炉(1)外侧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电磁感应器(2)和热风循环风机(4),所述电磁感应器(2)的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套接金属铁管(5)的感应线圈(6),用于对所述保温管(3)加热,所述电磁感应器(2)的顶部设有中高频电源连接端(7),所述锅炉(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保温管(3)连通的换热管(10)。
设计方案
1.一种新型电磁感应制热取暖装置,包括锅炉(1)与所述锅炉(1)的一侧固定连通有保温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管(3)位于锅炉(1)外侧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电磁感应器(2)和热风循环风机(4),所述电磁感应器(2)的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套接金属铁管(5)的感应线圈(6),用于对所述保温管(3)加热,所述电磁感应器(2)的顶部设有中高频电源连接端(7),所述锅炉(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保温管(3)连通的换热管(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磁感应制热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与夹流层(12)连接的出水口管网(8)和入水口管网(9),且所述换热管(10)位于夹流层(12)的内部,用于对所述夹流层(12)内部水体加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电磁感应制热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保温棉(11),用于对所述锅炉(1)的保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电磁感应制热取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炉(1)与保温管(3)的底部均设有通过螺丝(14)活动安装的支脚(13)。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电磁感应制热取暖装置。
背景技术
电采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为石油、煤炭资源呈逐年减少趋势,并将最终会消耗殆尽,而传统的燃煤、燃油锅炉会对生态平衡造成巨大的破坏性,使得环境污染严重,最终也会被淘汰出局,加上传统水暖价格不断得上涨,使得居民对取暖的费用很难接受,并且现在社会提倡节能环保,使得电磁取暖具有很广阔的市场。
目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电加热装置可以分为两种:一种为电阻丝加热管,在密封的水箱直接插入电热管通上额定电压进行加热,而这种加热方最大的缺点在于电阻丝发热效率低,且在水中容易漏电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另一种为电磁加热,现在的电磁加热都是把电磁线在金属管外面绕成电磁线圈,然后通上额定高频交流电在金属管壁产生涡流发热,借助金属管内流动的循环水把热量传递给采暖区域,这种加热方式的缺点是由于金属管内部循环水存在,金属管最高发热温度超不过水的蒸发温度100度。金属管电阻率无法增大,根据焦耳定律;电流的平方不变,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高,即金属温度越高电阻越大,所以同等条件产生下产生的热量无法增大,制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磁感应制热取暖装置,具备供暖循环水和电磁线圈内金属管分离开,金属管产生的热量利用空气循环传导给锅炉,这样金属管温度可以升到800度以上,温升高电阻率变大,同等条件下产生热量变大提高了制热效率,同时也增加了装置的使用的安全性等优点,解决了现在电磁加热设备制热效率低无法达到最佳制热状态,以及电热装置本身使用的安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磁感应制热取暖装置,包括锅炉与所述锅炉的一侧固定连通有保温管,且保温管与锅炉内部的换热管相连接,从而形成一个密闭的循环空间,继续通过所述保温管位于锅炉外侧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电磁感应器和热风循环风机,通过所述电磁感应器的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套接金属铁管的感应线圈,从而实现对金属铁管内部空气的加热,借助热风循环风机推动保温管内的热风与换热管内循环,从而实现了对水体进行加热,所述电磁感应器的顶部设有中高频电源连接端,为电磁感应器提供稳定电源。
优选的,所述锅炉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与夹流层连接的出水口管网和入水口管网,且所述换热管位于夹流层的内部,用于对所述夹流层内部水体加热,而加热后的水体会从出水口管网到达用户,形成完整的热水循环。
优选的,锅炉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保温棉,用于对所述锅炉的保温,同时也起到了隔绝温度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锅炉与保温管的底部均设有通过螺丝活动安装的支脚,方便设备的安装。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电磁感应制热取暖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新型电磁感应制热取暖装置,装置中的暖循环水和感应线圈内金属铁管,热风循环风机将金属铁管产生的热量借助空气循环的方式传导给锅炉,使得金属铁管温度可以升到800度以上,温升高电阻率变大,同等条件下产生热量变大提高了制热效率。
2、该新型电磁感应制热取暖装置,使用的电磁制热方式,改变了电阻制热带来的不安全性,锅炉内部安装的保温棉能有效的降低锅炉外壁的温度,避免工作人员或是使用人员被锅炉烫伤,同时,也起到了一定的保温作用,从而有效的降低了锅炉内的热能的不必要流散,大大提高了对能源的利用。
3、该新型电磁感应制热取暖装置,装置通过循环方式,让金属铁管产生的热能,通过热风循环风机的作用,在保温管和换热管内循环流动,不断给夹流层内的循环水加热,同时保温棉可以降低热源的流散,进一步保证能源的有效利用,大大降低使用过程中的电能消耗,节能减排,而且在满足消费的者的直接需要,因此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电路示意图。
图中:1、锅炉;2、电磁感应器;3、保温管;4、热风循环风机;5、金属铁管;6、感应线圈;7、中高频电源连接端;8、出水口管网;9、入水口管网;10、换热管;11、保温棉;12、夹流层;13、支脚;14、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一种新型电磁感应制热取暖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锅炉1与锅炉1的一侧固定连通有保温管3,保温管3为热源产生并输送到锅炉1内部,而保温管3位于锅炉1外侧的一端分别固定安装有电磁感应器2和热风循环风机4,电磁感应器2的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套接金属铁管5的感应线圈6,用于对保温管3内部空气加热,同时热风循环风机4,使得空气在保温管3和换热管10内部循环流动,而电磁感应器2的顶部设有中高频电源连接端7,持续为装置加热提供电源,锅炉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与保温管3连通的换热管10。锅炉1的上下两侧分别设有与夹流层12连接的出水口管网8和入水口管网9,方便循环水的流动的供应,且换热管10位于夹流层12的内部,用于对夹流层12内部的循环水体加热,同时锅炉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保温棉11,用于对所述锅炉1进行保温,同时具有防护的作用,而锅炉1与保温管3的底部均设有通过螺丝14活动安装的支脚13,起到了对固定的作用,装置最大化的提高的热能的产生,降低了能耗。
此装置在工作时,如图1,装置中的感应线圈6和中高频电源连接端7的连接,我们启动中高频电源后在感应线圈6的内会产生交变高频磁场,而感应线圈6会对金属铁管5进行加热,被加热的金属铁管5壁产生涡流并发热,当金属铁管5壁温度升高达到超过800度后,即高频电源加热电流降到最低点,产生的热量传导给空气,加热空气被热风循环风机4强制在热水锅炉换热管10内循环,换热管10吸收空气热量再传导给锅炉1包裹着换热管10的夹流层12的循环水,锅炉1内循环水与供热管网联通,被电磁加热的循环水送到每个采暖区,热风循环风机4不停的运转热量不断升高,直到温度升高到供暖设定值开始保温。
此装置的电路说明:所述的装置使用的电源为三相电源,所述的三线电源提供高频电流,其引脚上连接着谐振电容,通过操作台控制装置的高频电源、金属铁管5的加热和热风循环风机4,所述的热风循环风机4连接有循环风机调速变频器,用于对热风循环风机4的工作进行调节。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此处电子元件做不明确指出相应的型号,具体型号根据生产厂家生产选用。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3228.1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3(河北)
授权编号:CN209744499U
授权时间:20191206
主分类号:F24D13/00
专利分类号:F24D13/00;F24D19/02;F24D19/10
范畴分类:35C;
申请人:杨立强
第一申请人:杨立强
申请人地址:061000 河北省沧州市青县曹寺镇厚召官村358号
发明人:杨立强;杨宽
第一发明人:杨立强
当前权利人:杨立强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