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超声图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青少年女性,高跟鞋,深蹲,足底压力
超声图像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谢潭燕,任峰[1](2019)在《青少年女性穿着不同高度鞋深蹲下的足底压力特征和超声图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青少年女性穿着不同高度鞋深蹲下的足底压力进行测试,从足底压力中心轨迹(COP)、足底峰值压强(PP)、足底压强时间积分(PTI)、足底接触面积(CA)几个方面探讨青少年女性穿着不同高度鞋蹲起时的足底压力动态分布特征。同时,通过实验研究不同高度鞋下深蹲运动对肌肉厚度和羽状肌的肌纤维角度结构参数的影响,对不同结构参数对高跟鞋下深蹲肌肉的影响进行变化程度分析,深入对高跟鞋下的运动肌肉机制的认识,以期为有关高跟鞋肌肉损伤的临床诊断与康复疗效评价提供依据。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14名宁波大学在校女大学生,要求所测试实验对象身体健康,没有任何神经系统疾病,下肢和脊柱在实验前1年内没有损伤问题;且每周至少穿叁次鞋跟3-7厘米的高跟鞋。2.2.测试仪器主要采用Novel Pedar鞋垫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Novel GmbH,Munich,Germany)采集足底压力动态数据,以及B型超声技术获取高分辨率二维肌肉超声图像,尝试从中提取肌肉厚度和羽状肌的肌纤维角度结构参数。2.3.测试过程受试者在实验前实验知情同意书,穿着统一测试鞋,实验中选择同样结构和鞋底材料作为实验用鞋,鞋码均为37码。2.4数据处理所测的数据均以均值±标准差表示,应用spss17.0版统计分析软件,对不同高度叁双鞋深蹲下的肌肉形态结构参数的变化和足底压力测试指标间的差异显着性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设定显着性水平为P<0.05。根据足底压力分布与人体解剖学结构,利用鞋垫式足底压力测试系统分析软件将足底分为7个区域:大拇趾(H)、其他脚趾(OT)、前足内侧(MF)、前足中侧(CF)、前足外侧(LF)、中足(MM)、后足(R)。获取肌肉超声图像:本实验分别测量志愿者穿着0.8cm、4cm和7cm鞋深蹲中小腿大腿肌上的八块肌肉.它们分别是小腿的外侧腓肠肌(LG)、内侧腓肠肌(MG)、胫骨前肌(TA)、比目鱼肌(SOL)和大腿的股直肌(RF)、股外侧肌(VL)、股内侧肌(VM)、股二头肌(BF)。研究结果:3.1.足底压力中心轨迹足底压力中心轨迹显示,随着鞋跟高度的增高COP逐渐向后移动,MM与R区域主要承担着身体的重量,COP轨迹长度随着鞋跟高度的增加而增长。3.2.足底压力分布特征足底压力结果显示,在考虑鞋跟高度时,可以清楚地看到,穿高跟鞋深蹲显着增加了MF、CF和R区域的PTI(P<0.05),然而,发现PTI对H、OT、LF和MM区域的作用较少。中跟和高跟鞋深蹲下的PTI和PP在MF和MM区域与平底鞋相比显着增大(P<0.05)。与平跟鞋蹲姿相比,穿着高跟鞋完成蹲姿前足(OT,MF,LF)、MM和R接触面积较小(P<0.05)。3.3.肌肉形态结构参数比较超声图像结果表明,高跟鞋深蹲运动下不同被测肌肉的肌肉厚度、羽状角较平底鞋增加,其中大腿VL、BF和小腿的LG、SOL的厚度、羽状角随着鞋跟高度增加而显着增加(P<0.05)。研究结论:无论是否穿高跟鞋,蹲姿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基本行为。在0.8cm、4cm、7cm、叁种不同鞋跟高度中,两侧下肢完成这一动作时,足部受力方式发生了变化,说明鞋跟高度对足底压力具有一定的影响。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穿高跟鞋深蹲容易导致女性脚后跟疼痛。与穿平底鞋相比,脚后跟部位的受力参数明显增加,可能导致跟腱和足底筋膜负荷过重。从超声数据中得出了鞋跟高度会使肌肉的厚度和羽状角发生变化。各测试肌在叁种不同鞋跟高度下完成深蹲动作时,大腿VL、BF和小腿的LG、SOL的厚度、羽状角随着鞋跟高度增加而显着增加。可以看出,完成深蹲动作时高跟鞋会增加腿部外侧肌的贡献度,为了维持身体和姿势的稳定,腿部外侧肌群不得不募集更多的运动单元来完成动作,所以腿部外侧肌肉对动作的贡献度随鞋跟高度的增加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因此,喜欢穿高跟鞋的人应该考虑到这些风险。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完善鞋跟高度对人体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机理研究。(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路承喆,于莎莎[2](2019)在《后极性白内障高频超声图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高频超声检查,分析判断后极性白内障后囊膜是否存在先天性缺陷。方法:选择2016-2018年间,我院确诊并完成手术的15名后极性白内障患者的25只眼,术前进行25MHz高频B超检查,分析其图像资料,判断其后囊膜是否存在先天性异常,以指导白内障手术,并与术中发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5名患者25只手术眼中,术前判断后囊膜完整的22眼,判断后囊膜完整但不排除有粘连,后囊膜先天缺陷3眼。术中发现,后囊膜判断先天异常的3眼,后囊膜均出现破裂。后囊膜判断完整的病例术中后囊膜保持完整,但部分发生局限的粘连或混浊。结论:25MHz高频B超的应用可以在术前明确术中必定出现的后囊膜破裂病例,为针对性的术中处理和减少并发症创造了条件。(本文来源于《天津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寇云,吴鸿莉,曹军英,刘聪,董英娜[3](2019)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纹理分析诊断肝局灶性病变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图像纹理分析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48例肝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资料。选择CDFI图像行纹理分析,并联合Fisher系数、交互信息、分类错误概率组合平均相关系数3种方法筛选出30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纹理参数,然后应用Logistic回归线性分类模型分析出最优组合。最后,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出CDFI超声图像纹理分析诊断肝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良性与恶性纹理参数WavEnLH_s-4、WavEnLH_s-3、WavEnHH_s-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avEnLH_s-4、S(3,3)InvDfMom、Teta4、Kurtosis、S(0,4)InvDfMom、Horzl_LngREmph六个纹理参数对肝局灶性病变良恶性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其联合诊断ROC曲线下面积为0.943,Youden指数J为0.8 504时,敏感度为96.15%,特异度为88.89%。结论 CDFI超声图像纹理分析对肝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高敏度及特异度,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临床军医杂志》期刊2019年09期)
贾志红[4](2019)在《腱鞘巨细胞瘤44例超声图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腱鞘巨细胞瘤,又称为黄色素瘤或良性滑膜瘤,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软组织肿瘤,好发于手及足部,在手部的发病率仅次于腱鞘囊肿[1]。笔者对2010-11至2018-10经我院手术并最终病理证实的44例腱鞘巨细胞瘤的临床资料、术中所见及超声图像特点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以提高腱鞘巨细胞瘤的超声诊断水平。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2010-11至2018-10于我院就诊并手术的44例患者,男15例,女29例,年龄17~82岁,平均年龄43. 8岁;肿物发现时间为1 d至(本文来源于《武警医学》期刊2019年09期)
李俊秀,董会武,张红[5](2019)在《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肌骨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肌骨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31例怀疑为的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择期手术治疗,均于手术切除前15 d内行超声检查,观察并评价入组病例肿块大小、轮廓、内部回声、血供等情况据此作出超声诊断,以后续手术切除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为金标准,分析超声诊断与金标准诊断结果间的一致性,计算超声诊断效能指标,以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参数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超声诊断价值。结果 131例患者经术中病理检验证实128例为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超声诊断120例与金标准相符,3例被误诊为血管瘤,3例被误诊为皮脂瘤,2例被误诊为神经鞘瘤,超声诊断结果与金标准结果间具有一致性(Kappa>0.4,P<0.05);超声诊断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100%,诊断符合率为93.89%;ROC曲线分析具有较高诊断价值(AUC>0.9,P<0.05);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病灶多表现为单发椭圆形或分叶状椭圆形,多上肢发病,超声表现多为低回声或高低混杂回声;伴有少量血流信号。结论肌骨超声在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的定位、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有不同于其他浅表肿块的超声表现,多表现为低回声信号、高低混杂信号及伴有较少的血流信号。(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19年17期)
胡嘉涛,王培忠,肖刘连,彭波[6](2019)在《颈部淋巴结病变超声图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颈部淋巴结病变是临床中的常见疾病,超声是主要检查手段,本文主要对其检查情况进行探究。方法:研究对象为到我院就诊的80例颈部淋巴结病变患者进行实验分析,采用的分析方法为回顾分析法,本次实验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分别设置为2016年12月和2018年12月,全部患者均行超声检查,分析超声图像检查结果。结果:恶性淋巴结病变的横径大小、横纵比、阻力指数与炎症性淋巴结病变和反应性淋巴结病变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恶性淋巴结患者的边界清晰度患较低,患者为4例,患者的占比为25.00%,边界不清晰最高,患者为12例,占比为75.00%;横径(T)大于5mm的均可见淋巴门,患者为8例,占比为13.33%;低回声者患者为54例,占比为90.00%,出现高回声患者为3例,占比为5.00%,多发无回声患者为2例,占比为3.33%,出现点状强回声的患者为1例,占比为1.67%;恶性淋巴结主要表现类型为混合型或外周型血流,无法靠血流分布模式区别各类型淋巴结。结论:颈部淋巴结病变实施超声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该种诊断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本文来源于《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期刊2019年16期)
任星如[7](2019)在《47例颈部淋巴管瘤患儿高频超声检查的图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管瘤患儿高频超声(HFUS)检查的图像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7例颈部淋巴管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行HFUS检查,分析HFUS检查结果及图像特征。结果 47例颈部淋巴管瘤患儿中,单发病灶42例,多发病灶5例;病灶呈规则形态37例,病灶呈分叶状形态10例;病灶边界清晰38例,病灶边界模糊9例;病灶体积为1.0 cm×0.6 cm×1.2 cm~12.4 cm×3.7 cm×9.2 cm;病灶的HFUS表现为无回声、混合型回声、高回声包块。结论颈部淋巴管瘤患儿采用HFUS检查可明确病灶类型、位置、大小、边界与内部回声情况等,进而为临床提供重要参考。(本文来源于《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期刊2019年22期)
张俊花,沈江晁,吕京敏[8](2019)在《正常甲状旁腺超声图像特点及位置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正常甲状旁腺的超声影像特征和位置,为甲状腺切除术中避免误伤正常甲状旁腺提供指导性依据。方法选取220例正常成人和60例甲状腺肿瘤拟行甲状腺全切除患者,均行高频超声、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50例正常成人同时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20例正常成人同时行超声造影检查,分析总结正常甲状旁腺的超声影像特征并确定位置。60例甲状腺全切除患者分为术中行超声检测30例(A组),未行超声检测30例(B组),比较两组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结果①280例受检者中甲状旁腺显示217例,高频超声显示率77.5%,多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椭圆形高回声及稍高回声小结;共显示412枚甲状旁腺,位于甲状腺上极后方36枚(8.7%)、体部后方138枚(33.5%)、下极后方179枚(43.5%)、侧叶下方2 cm内59枚(14.3%)。②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超声示301枚(73.0%)甲状旁腺可探及血流信号。③50例正常成人超声弹性成像测得甲状旁腺弹性值为(12.3±2.1)kPa,相邻正常甲状腺弹性值为(27.2±2.5)kP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20例正常成人超声造影显示甲状旁腺造影剂灌注持续时间约(4.8±2.4)s,呈整体均匀增强、轮廓清,与相邻正常甲状腺实质比较呈等增强。⑤B组有6例术后发生甲状旁腺功能低下,A组仅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甲状旁腺超声多表现为椭圆形高回声及稍高回声小结,位于甲状腺下极附近居多,其内可探及血流信号,超声造影表现为均匀等灌注,超声弹性成像表现为较甲状腺硬度稍软。甲状腺全切除患者术中使用超声检测可减少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骆洪浩,马步云,赵海娜,彭玉兰[9](2019)在《甲状腺髓样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分析甲状腺髓样癌(MTC)与甲状腺滤泡性腺瘤(FTA)的超声图像,探讨MTC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MTC患者共85个结节(MTC组)和76例FTA患者共77个结节(FTA组)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特征,比较两组在年龄、发病部位、大小、边界、形态、声晕、钙化灶、内部及周边血流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MTC组与FTA组发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性别比、结节最大径、发病部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声像图特征方面,两组结节边界、形态、回声、成分、钙化、纵横比、声晕及周边血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节内部血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TC组27例术后发现淋巴结转移。结论 MTC的超声图像特征以低回声为主,囊性变较少,声晕厚薄不均,微钙化,内部血流紊乱,周边血流不完整等。(本文来源于《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左浩,饶荣生[10](2019)在《BI-RADS 4类的乳腺纤维腺瘤超声图像与病理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BI-RADS 4类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图像与病理对比分析,提高超声对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率。方法对57例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纤维腺瘤的超声图像与病理作对比。结果 BI-RADS 4类乳腺纤维腺瘤表现有类恶性特征,可表现为形态欠规则、垂直生长、边缘模糊、回声不均匀、周边导管扩张、后方衰减、伴钙化等表现。结论 BI-RADS 4类纤维腺瘤图像表现不典型,较易误诊,结合病理分析其不典型的原因,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超声对BI-RADS 4类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率。(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59期)
超声图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检查,分析判断后极性白内障后囊膜是否存在先天性缺陷。方法:选择2016-2018年间,我院确诊并完成手术的15名后极性白内障患者的25只眼,术前进行25MHz高频B超检查,分析其图像资料,判断其后囊膜是否存在先天性异常,以指导白内障手术,并与术中发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5名患者25只手术眼中,术前判断后囊膜完整的22眼,判断后囊膜完整但不排除有粘连,后囊膜先天缺陷3眼。术中发现,后囊膜判断先天异常的3眼,后囊膜均出现破裂。后囊膜判断完整的病例术中后囊膜保持完整,但部分发生局限的粘连或混浊。结论:25MHz高频B超的应用可以在术前明确术中必定出现的后囊膜破裂病例,为针对性的术中处理和减少并发症创造了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超声图像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1].谢潭燕,任峰.青少年女性穿着不同高度鞋深蹲下的足底压力特征和超声图像分析[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路承喆,于莎莎.后极性白内障高频超声图像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9
[3].寇云,吴鸿莉,曹军英,刘聪,董英娜.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纹理分析诊断肝局灶性病变价值研究[J].临床军医杂志.2019
[4].贾志红.腱鞘巨细胞瘤44例超声图像分析[J].武警医学.2019
[5].李俊秀,董会武,张红.浅表型结节性筋膜炎患者肌骨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分析[J].河北医药.2019
[6].胡嘉涛,王培忠,肖刘连,彭波.颈部淋巴结病变超声图像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
[7].任星如.47例颈部淋巴管瘤患儿高频超声检查的图像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
[8].张俊花,沈江晁,吕京敏.正常甲状旁腺超声图像特点及位置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9
[9].骆洪浩,马步云,赵海娜,彭玉兰.甲状腺髓样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9
[10].左浩,饶荣生.BI-RADS4类的乳腺纤维腺瘤超声图像与病理对比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