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振耦合论文_李佳昕,白廷柱,崔志刚,宋翠芬,成泽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偏振耦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偏振,波导,干涉仪,光纤,激光器,纳米,狭缝。

偏振耦合论文文献综述

李佳昕,白廷柱,崔志刚,宋翠芬,成泽明[1](2019)在《像素偏振成像系统的耦合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将像素偏振片组阵列与CCD光敏元耦合对准,对像素偏振成像系统耦合技术进行了研究。针对偏振片组阵列与CCD尺寸不匹配的问题,采用多种工艺方法进行了加工处理,提出了完整的耦合对准工艺。文中研制的成像系统可以通过一片成像探测器同时获得4个不同偏振方向的斯托克斯分量,得到所拍摄物体的线偏振度图像和线偏振角图像,实现图像的偏振增强,经后处理形成所需要的偏振图像,有利于在复杂环境中获取目标信息。(本文来源于《红外与激光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吴义恒,李小雪,方云团[2](2019)在《基于共轭微腔和磁微腔耦合共振的多偏振态激光输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获得圆偏振和激光输出一体化的结构,利用增益和损耗微腔、磁性微腔和金属层组成一个复合结构体系,并借助4×4传输矩阵研究该结构的传输特性。结果发现,该结构在一定结构参数范围内产生了较强的法拉第旋转效应,并获得了增益传输模式,实现了多种椭圆偏振或圆偏振激光的同时输出。此外,在某些特定结构参数和特定波长条件下,该结构会产生超强的圆偏振激光。(本文来源于《中国激光》期刊2019年08期)

刘俊承,张自超,余波,高峰[3](2019)在《3×3耦合器解调过程中的偏振分析与处理》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马赫曾德光纤干涉结构的信号解调,理论分析了偏振衰落对3×3耦合器解调的影响,发现椭圆拟合估计法解调的关键是准确获取信号李萨如图形的椭圆表达式,从而提出了基于形态学滤波的偏振处理方法,即利用腐蚀和膨胀滤除椭圆图形中的噪声点,然后用边缘检测方法提取椭圆外轮廓,再用最小二乘数值估计方法求解椭圆参数,最后利用微分交叉相乘方法完成扰动信号的相位还原.仿真结果和现场实验数据证明该方法切实有效,与传统偏振处理方法相比,节省了硬件开支,有效提高了信号解调的稳定性和精确度.(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刘博[4](2018)在《基于偏振耦合的Vis-NIR超连续谱光纤激光器及输出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超连续谱光源以优良的光学性能在光谱学,显微学,化学传感上有重要应用,是目前非线性光学应用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基于超连续谱产生的物理机制、激光谐振腔和偏振耦合理论,以飞秒脉冲激光器为泵浦源,蓝宝石光纤和单模光纤作为工作物质,建立了基于偏振耦合的Vis-NIR超连续谱光纤激光器,得到了450nm~1700nm的超连续谱输出。发现在偏振耦合产生超连续谱激光的实验中,不同偏振方向的泵浦源会影响超连续谱整体光谱强度、随着时间变化的不同波长的光强分布和产生超连续谱激光的主峰旁瓣峰的形态与数量。同时,超连续谱激光不同波段的偏振特性有一定差异,与超连续谱激光种子源和放大泵浦源的相对偏振状态有关。该研究工作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超连续谱激光光源性能。(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常丽媛[5](2018)在《单模波导与光纤耦合状态对器件偏振相关损耗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光电子集成是光电器件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能改善器件的响应速率、光电转换效率、减小器件的功耗和串扰,能够显着提高器件的稳定性和成品率。但是,光电子集成基于波导技术,波导的光信号模场小而椭,光纤的模场大而圆,从而造成严重的模场失配,因此光集成器件在光网络中由于光纤与波导端面耦合所引起的插入损耗成为一大难题。由于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IL)与偏振相关损耗(Polarization Dependent Loss,PDL)的相互依赖关系,所以对IL的研究必然涉及对PDL相关研究。目前,光电子集成在器件性能的稳定性、设计与加工技术的成熟性及生产成本的降低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些器件已经逐渐在工业系统中得到普及。因为芯片-光纤之间的耦合状态对最后器件以及产品的IL和PDL性能有很大影响,因此它是器件性能测试与封装中一步非常重要的技术操作。目前针对PDL的相关研究均以器件功能材料的双折射为切入点,而对器件工作中PDL的形成原理和影响因素方面鲜有相关报道,因此,本课题就光纤-波导耦合原理及其与光束偏振态的关系,从理论研究、软件模拟和实验测试叁个方面来研究解决光纤-波导耦合过程引起的IL和PDL。首先,从光束传播法(BPM)理论建立起光纤与波导端面输出模式的偏振相关的电磁场分布,进而利用两个光场之间模式匹配理论对光纤-波导耦合模式进行了分析,找到影响耦合效率偏振相关性的关键物理因素与条件:耦合间距、光纤与波导端面粗糙度和角度。进而,对光纤-波导耦合所引起的IL和PDL进行数学建模,并利用BPM专业软件产生波导端面输出模式偏振相关的精确光场分布,对这一耦合模型进行数值模拟,从而使光纤-波导耦合效率保持着精确的偏振相关性。对光波导芯片样品端面特殊研磨处理使其具有所要求的粗糙度和倾斜角,然后实验测定光纤-波导耦合引起的IL和PDL性能。模拟结果表明,对于0°和8°端面,当空气耦合间距从2μm增加到10μm时,IL都是从0.1dB增大到5dB,PDL从0.02dB增大到0.2dB;实验结果是,当IL为最小2dB时的间距约为2μm,当它逐渐增大至其5倍间距时,即约10μm时,IL值增大到3.5dB;对应的PDL却从0.1dB增大到0.25dB,说明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保持着相对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周祖怡[6](2018)在《硅基集成非对称定向耦合型偏振分束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十年来,多级调制格式及多维复用技术的应用极大地加速了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集成化、低能耗的硅基光电子集成技术可望在高速大容量光通信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硅基波导器件由于波导与衬底之间的高折射率差带来了器件尺寸小、可大规模集成的优点,但同时也给器件带来了显着的双折射效应,因此引发的偏振敏感问题掣肘着硅基集成光学的发展。本论文针对偏振分集方案中的关键器件——偏振分束器(PBS)进行了研究,调研了PBS的主要实现方案,对几种常用硅基波导进行了模式分析,并介绍了硅基器件的制作流程和测试方法;最后重点研究了两种基于硅基弯曲波导定向耦合原理的PBS。主要研究工作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调研了偏振分集方案中的核心器件PBS的研究情况,根据工作机理对偏振控制器件进行了分类,并对已报道的基于硅基弯曲波导的非对称定向耦合偏振分束器进行了总结及比较。2.对几种常用的硅基波导进行了模式分析,对硅基无源器件的制作工艺流程和测试方案进行了介绍。3.提出并测试了一种基于硅基弯曲桥波导结构的非对称定向耦合型PBS。对方案的设计原理、参数优化进行了介绍,对器件的传输特性及工艺容差等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器件的TE_0模偏振消光比能达到23dB,TM_0模偏振消光比能达到33dB,且在整个C波段带宽内,TM_0模偏振消光比均能保持高于20dB的良好性能。4.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硅基非对称弯曲狭缝波导的定向耦合型PBS。实验测得该器件在耦合长度为9.4μm的尺寸下,能实现1550nm波长处TE模偏振消光比为38.3dB,TM模消光比为42.4dB的良好性能,且插入损耗分别只有0.92dB和0.46dB。(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宋红芳,曾孟彦,黄垚,管桦,高克林[7](2018)在《光纤耦合中的偏振匹配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单模保偏光纤因其优良的保偏特性而被广泛应用。在冷原子精密测量领域,光路搭建过程中用光纤引导激光到不同的实验平台以实现激光功率的合理分配,光纤入射端光偏振匹配不好会导致输出光功率发生严重抖动。以397 nm激光为例介绍了如何使空间传输的线偏振激光的偏振方向与保偏光纤的双折射轴匹配。在光纤输出端放置一个偏振器,通过旋转偏振器可将光纤输出光的功率抖动控制在5%左右。(本文来源于《量子电子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曹文生[8](2018)在《基于光栅的偏振滤波器和层间均等耦合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信息化的时代,世界上每天都在产生海量的数据,这些信息数据需要高效、快捷的处理,便需要高性能的计算系统,也就对互连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传统的电互连技术芯片,其性能的提升依赖于减小导线特征尺寸来实现高密度集成。然而此技术正逐渐遇到瓶颈、无以为继,用光取代电来实现集成芯片已经成为公认的有效解决方案,尤其是基于硅基材料的光互连芯片。由于硅折射率远高于石英材料,可以进一步降低器件尺寸。但是硅基光子集成器件的高折射率差波导结构,提高集成度的同时也带来了偏振敏感性的问题;另外,将不同功能的光子器件分布在不同层中,既有利于光路的设计、信号的处理,也可以进一步提高了器件的集成度和减少光纤使用,因此不同层间的互连传输也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我们创新性地提出了光栅波导偏振滤波器和层间均等耦合器。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介绍了硅基光子学的发展,对各种偏振处理器件的原理和性能进行了讨论,并阐述了不同层间光互连技术的研究进展。(2)对器件设计过程中涉及到的光栅理论、平板波导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简介。(3)提出了基于光栅结构的波导型偏振滤波器。利用亚波长光栅衍射耦合机制,实现了特定偏振光不同模式之间的转换,使其由向前传输模式转换成背向传输模式,而另一正交偏振光的传输模式不受影响直接透射,实现偏振滤波。其中,光栅结构区主要有两个作用:具有多个波导模式;光栅形成了布拉格反射器反射特定偏振光。文中对该器件的原理和设计过程中各参数的设定进行了详细讨论。本器件具有宽带宽、高消光比、低插损、大构造容差等优秀特性,使得光子集成芯片的实际应用更进一步。(4)提出了基于光栅结构的波导型层间均等耦合器。利用光栅衍射耦合原理和光学共振腔原理,实现了宽波段的向上和向下均等衍射耦合。通过设计光栅高度实现不同波长的光在不同的位置衍射输出,还通过光栅占空比的调节降低了器件的反射率。文中对该器件设计过程中的各参数设定进行了详细讨论。该器件具有宽带宽、低插损、向上和向下衍射效率可控的特性,为叁维层间光互连的灵活组网提供了思路。(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01-01)

王宇瑶[9](2017)在《基于白光干涉的保偏光纤动态偏振耦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白光干涉的分布式偏振耦合测试系统以其高动态范围、高空间分辨率以及高准确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应力、应变、弯曲、位置、温度等一系列物理量的测量。在实际的分布式应力传感应用中,外界应力经常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对于动态应力的传感研究更具实际意义。本文在原有课题的基础上,将白光干涉偏振耦合测试系统应用到动态应力的频率测量上。对动态应力作用下的白光干涉图样进行了理论分析及模拟,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动态耦合点的频率进行了测量和数据处理。主要完成的工作如下:1、根据保偏光纤偏振耦合模型,利用光弹效应和弹性力学理论对保偏光纤受横向应力时的耦合强度进行了理论推导与分析,模拟了动态应力下的保偏光纤白光干涉图样,并比较了动态与静态应力下干涉图样的区别;提出了两种能够实现动态应力频率测量的方法。2、搭建了分布式动态偏振耦合测量实验系统,并对动态耦合点干涉图进行了测量。通过截取干涉图中动态耦合点干涉条纹、包络提取、傅里叶变化处理过程后从干涉图中提取到动态应力的频率。我们实现了10 Hz-180 Hz正弦动态应力、锯齿波应力、方波应力的测量以及两个正弦动态应力同时测量。正弦应力信号的测量均方根误差小于0.46 Hz。对系统能测量的频率上下限进行了推导,为5.95 Hz-381 Hz,并提出了提高系统频率上下限的方法。3、搭建了分立式动态偏振耦合测试实验系统,对正弦信号、锯齿波信号、方波信号、线性调频信号、频移键相信号分别进行了测量。对于周期信号,测量结果相对于理论结果误差小于1.11 Hz。该方法实现了对动态应力信号的实时监测,且频率测量上限达到了kHz级别。(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7-12-01)

张志敏,李盼,杨龙坤,李志鹏[10](2017)在《银纳米线-颗粒耦合对表面等离激元发射偏振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贵金属纳米线的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特性为构建纳米全光网络、实现光学器件的小型化和高密度集成提供了有效途径。在本工作中,我们利用暗场显微镜研究了银纳米线—纳米颗粒之间的耦合作用对传播表(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7-12-01)

偏振耦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获得圆偏振和激光输出一体化的结构,利用增益和损耗微腔、磁性微腔和金属层组成一个复合结构体系,并借助4×4传输矩阵研究该结构的传输特性。结果发现,该结构在一定结构参数范围内产生了较强的法拉第旋转效应,并获得了增益传输模式,实现了多种椭圆偏振或圆偏振激光的同时输出。此外,在某些特定结构参数和特定波长条件下,该结构会产生超强的圆偏振激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偏振耦合论文参考文献

[1].李佳昕,白廷柱,崔志刚,宋翠芬,成泽明.像素偏振成像系统的耦合实现[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9

[2].吴义恒,李小雪,方云团.基于共轭微腔和磁微腔耦合共振的多偏振态激光输出[J].中国激光.2019

[3].刘俊承,张自超,余波,高峰.3×3耦合器解调过程中的偏振分析与处理[J].光子学报.2019

[4].刘博.基于偏振耦合的Vis-NIR超连续谱光纤激光器及输出特性[D].长春理工大学.2018

[5].常丽媛.单模波导与光纤耦合状态对器件偏振相关损耗性能的影响[D].长春理工大学.2018

[6].周祖怡.硅基集成非对称定向耦合型偏振分束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7].宋红芳,曾孟彦,黄垚,管桦,高克林.光纤耦合中的偏振匹配优化[J].量子电子学报.2018

[8].曹文生.基于光栅的偏振滤波器和层间均等耦合器[D].上海交通大学.2018

[9].王宇瑶.基于白光干涉的保偏光纤动态偏振耦合研究[D].天津大学.2017

[10].张志敏,李盼,杨龙坤,李志鹏.银纳米线-颗粒耦合对表面等离激元发射偏振的影响研究[C].第十九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摘要集.2017

论文知识图

短程SPP-DW垂直异质耦合结构TM偏振本...测量力学微弯LPFG偏振相关损耗的实验...太赫兹波在金属线波导中的传播与探测...不同腰束半径高斯光束的反射率曲线基于注入锁定DFB的任意整数倍倍频实验...介质波导TM偏振波与短程SPP模式在两波...

标签:;  ;  ;  ;  ;  ;  ;  

偏振耦合论文_李佳昕,白廷柱,崔志刚,宋翠芬,成泽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