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深部地球物理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成矿,地球物理,特征,地壳,模型,深部,金矿。
深部地球物理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陈树民,秦曦,赵晓晓,王耀升,焦平[1](2019)在《豫西寨凹隐伏岩体地球物理场特征与深部找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寨凹隐伏岩体是豫西南地区利用重磁资料解释推断的8个隐伏、半隐伏岩体之一,分布面积约310km~2。豫西南地区主要钼(钨)铅锌银(金)矿床均分布于这8个隐伏、半隐伏岩体区及其边部附近,二者具有非常明显的时空关系。研究隐伏岩体分布形态、深度、产状和深大断裂构造分布,对指导深部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寨凹隐伏岩体重、磁场变化特征和分布规律,并通过相关定量计算,确定了隐伏岩体的侵入模型。将全区隐伏岩体分为叁个区,Ⅰ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0. 8km,分布面积约71km~2;Ⅱ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 8~2. 0km,分布面积约153km~2;Ⅲ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2~4km,分布面积约86km~2。根据隐伏岩体侵入模型和典型矿床物探异常特征,建立了立体成矿模型(从浅至深、从中低温成矿元素到高温成矿元素的过渡模型)和综合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包括隐伏岩体、隐伏岩体顶上带、岩钟和斑岩体、矿体矿化体的地球物理异常标志);预测了找矿潜力,总结了勘查方法技术组合;指出在Ⅰ、Ⅱ隐伏岩体分布区银(金)铅锌矿床的下部有寻找斑岩型钼、钨、铜矿产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地质与勘探》期刊2019年05期)
王耀升,刘申芬,王俊鹤,秦学业,刘国庆[2](2018)在《东秦岭南泥湖钼铅锌银多金属矿田地球物理场特征与深部找矿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南泥湖钼多金属矿田是中国重要的钼(钨)铅锌银多金属矿产地,已探明超大型钼(钨)矿床3处,大型钼(钨)矿床3处,中、大型铅锌银(金)矿床10余处。矿田具有优越的地质成矿条件,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现有矿产勘查深度主要是500 m以浅范围,深部(500~2000 m)找矿工作基本为空白,需要使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深部成矿规律,预测新的矿产资源。文章通过研究该区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典型矿床物探异常特征,取得了有意义的研究成果。(1)确定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隐伏岩体侵入模型:将全区隐伏岩体从南至北分为3个区,Ⅰ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00 m,分布面积约125 km~2;Ⅱ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1.5 km,分布面积约158 km~2;Ⅲ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1.5~3 km,分布面积约233 km~2。(2)建立了立体成矿模型(根据成矿空间位置的不同从地表向下分为4个空间成矿区)和综合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包括隐伏岩体、隐伏岩体顶上带、岩钟和斑岩体、矿体和矿化体的地球物理场标志)。(3)指出隐伏岩体顶上带及其上方的岩钟、岩脉、岩枝和小斑岩体等是成矿有利部位。(4)预测了找矿潜力;总结了寻找钼钨铅锌银金矿产的勘查方法技术组合。研究成果对在该区和类似矿区进行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8年04期)
王志刚,李长颖[3](2017)在《福建省丁家山铅锌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福建省丁家山铅锌矿床的地质特征,通过对不同钻孔的矿石磁性参数分析,进行相应的矿床矿石物性参数及测井数据关系构建,以进行该矿区矿床的地球物理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研究,为相关实践及研究开展提供参考和依据支持。(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7年23期)
李海洋,程宇航,韩金伟[4](2017)在《多金属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所谓的多金属矿床,就是指某个地区的矿物富集数量达到了叁种以上,且从金属分布的类型上来说,多金属主要是指锌、铜相伴或金、银的同时附近,而多金属矿床的开采与其地球物理特征有着很强的内在联系,所以,要做好多金属矿床的开采工作,对其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就非常必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其的研究寻找和明确这种矿床的深部找矿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世界有色金属》期刊2017年21期)
祝德成,刘汉栋,祝培刚,王巧云,张文[5](2017)在《焦家断裂带南段深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方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选取焦家断裂带南段的徐村院—史家地区作为研究的重点地区。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激电测深、钻探验证等手段,首次确定焦家断裂带自徐村院—姬家—黄家西—史家西—大尹家东一线延伸方向,将焦家断裂带沿走向向南推断了6km;认为焦家断裂带南段倾向W,倾角30°~50°,局部可达78°,断裂平面上呈S形,形态不规则;查明了焦家断裂带南段深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钻探揭露了焦家断裂带南延位置,拓展了焦家金矿带的找矿空间,提出了新的找矿方向。(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7年12期)
王绪本,李军,蔡学林,夏时斌[6](2017)在《龙门山构造带及邻区综合地球物理模型与深部动力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龙门山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也是南北地震带的中南段,龙门山构造带及邻区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结果表明:(1)青藏高原东缘松潘地块和川滇地块中下地壳存在广泛的塑性物质,扬子克拉通地块(四川盆地)则表现出明显刚硬物质,以岷山-龙门山构造带-玉龙雪山一线,存在明显北东-南西走向的物性差异梯级带,梯级带左右两侧岩石圈表现出明显二元结构;(2)跨松潘地块-龙门山构造带-(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专题77:汶川地震研究进展与新认识、专题78:汶川地震研究十年回顾》期刊2017-10-15)
王绪本,李军,朱介寿,余嘉顺,张兵[7](2017)在《青藏高原东缘深部地球物理模型与动力学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1.引言青藏高原东缘作为连接青藏高原和华北、扬子地块的重要区域,是我国南北地震带重要的构造活动区域之一,是壳幔物质交换和运移的重要场所和通道,记录了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俯冲和伸展的全过程。同时,青藏高原隆升及其远程效应,使得微板块内部及边缘产生强烈的形变和断裂,青藏高原东缘又是南北地震带地震活动最频繁、最强烈的地区之一。青藏高原东缘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陆-陆碰(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二)——专题24:青藏高原隆升与风化剥蚀和气候变化、专题25:南北地震带强震活动的深浅部构造特征与动力学机制》期刊2017-10-15)
李华,王永华,周云满,艾斯卡尔,张伟[8](2016)在《金平长安—银厂坡矿床地球物理深部构造特征及其对找矿的指导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云南金平长安金矿V5矿体与银厂坡金矿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以该区的控矿断裂F6为主要研究目标,以矿区各类岩性电性特征作为约束条件,在长安—银厂坡矿区开展了4条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测量,以期通过大地电磁测深数据反演得到的电阻率低阻体来确定F6的空间分布形态,为该区深部及外围找矿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长安金矿V5矿体的主要控矿断裂F6往深部延伸到了2000 m左右,结合对长安金矿成矿作用的认识,提出该矿区600~2000 m深处存在第二找矿空间的可能;2银厂坡金矿与长安金矿V5矿体同属F6控制,笔者推断银厂坡金矿区除目前已发现的残坡积土型氧化矿外,深部应该还存在硫化主体矿,其找矿模式可参考长安金矿V5矿体的勘查模式.(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6年04期)
车申,谢其锋,龚孔成,张光梁,王少怀[9](2015)在《福建省丁家山铅锌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建省梅仙地区丁家山矿段铅锌矿近年来做过大量地球物理工作,本文以不同钻孔中矿石标本磁性数据为基础,建立矿床矿石物性参数与测井数据关系,通过井中叁分量磁测、井中激电方式圈定丁家山铅锌矿的磁异常带。丁家山铅锌矿矿体岩层向西缓倾,异常段是由于磁铁矿、磁黄铁矿(化)所致,而钻孔西北方向圈定的叁个异常带中异常区为铅锌矿所致,与实际地质情况相吻合。因此本地球物理方法在判断和描述研究区深部发育的铅锌矿规模、空间分布,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为矿山存在的深部矿床勘探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期刊2015年11期)
周锡明[10](2015)在《伊通盆地深部结构地球物理特征提取与综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伊通盆地的勘探实践证明,在盆地内具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据中石油第叁次资源评价,在该盆地石油资源可达7.3亿吨油气当量,是吉林油田重要的油气勘探及储量接替领域。近年来,油气勘探在伊通盆地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齐家古潜山的C37井获得瞬间流量高达25600m3/h的气流,在西北缘C51井获得85000m3/d气流,所取得的勘探成果充分展示了伊通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伊通盆地位于吉林省东部,属于郯庐断裂带北延部分,呈北东45°~55°方向,狭长带状分布,为第叁系沉积断陷盆地。多年来,为了深化该盆地的地质认识,加快盆地油气勘探的步伐,人们一直致力于对断裂构造系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远远满足不了油气勘探的需求,迫切需要采用新的思路及研究方法,搞清制约盆地油气勘探的断裂系统及其盆地的深部地质结构,以便深化盆地的地质认识及油气成藏规律,发现油气规模储量,尽快使伊通盆地成为后续增产上储的接替领域。目前,对盆地断裂构造的研究还仅限于地震资料,由于盆地内断裂构造复杂、地层挤压破碎严重导致地震难以成像,无法利用地震资料深化盆地断裂系统的研究。更难以应用地震资料研究伊通盆地深部的地质结构,尤其是盆地的基底内幕、潜山及古生界的分布进行认识。本论文的研究就是利用盆地所取得的重磁电、地震、钻井和地质等资料,以刘光鼎教授的“一、二、叁、多”解释原则为指导,应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技术,进行伊通盆地深部结构研究。针对所研究的内容开展了多种综合地球物理新方法、新技术的探索,进行了深部结构地球物理特征提取,结合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建立了盆地的断裂模式,深化了盆地断裂特征及基底内幕结构的认识,为深部油气勘探提供依据,并形成了一套应用综合地球物理研究盆地复杂断裂系统、深部地质结构的新思路及综合地球物理资料处理解释的流程,为开展同类研究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料处理及解释的经验。在综合地球物理资料处理解释方面,本文应用多种现代的处理方法和技术,提出了利用叁维密度畸变界面和叁维重力视深度总梯度识别断裂信息方法。创造性的应用重力视深度滤波处理方法建立叁维重力场,进行叁维总梯度处理,有效地突出了断裂构造引起的重力梯度异常在叁维空间的变化特征;将叁维密度反演新理论应用于断裂系统的研究中,通过叁维密度畸变面来研究断裂结构。在盆地火山岩分布的研究中,应用叁维磁化率反演方法所获得的叁维磁化率空间分布特征,结合钻遇火山岩井资料,成功地预测了火山岩的叁维空间分布。利用叁维密度与叁维电阻率反演成果,结合砂砾岩与沉积岩之间的密度、电阻率差异,预测砂砾岩分布;通过研究基底岩性物性特征和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综合钻井资料和前人的地质研究成果,研究基底岩性分布;依据大地电磁测深电阻率垂向变化特征进行地质体属性识别,用钻井资料和高品质的地震资料对剖面作分层标定,并沿电性层横向起伏变化进行追索分层,结合研究区的实测物性资料,建立地质地球物理模型,进行重电约束反演,研究深部构造及基底内幕结构特征。本论文通过以上综合地球物理处理解释方法在伊通盆地的应用,获取了更多的深部地质结构的地球物理信息,对盆地的断裂特征、火山岩分布、砂砾岩分布、基底起伏特征、基底内幕结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取得了深化盆地研究的一系列成果。(1)深入研究重、磁、电处理方法,提出叁维重力视深度总梯度和叁维密度畸变界面识别断层信息方法,取得较好的地质效果。以往重磁常规处理着重于二维地球物理场的分离,研究地质体在平面上重磁响应,为了提取线性构造的叁维重力场信息,提出叁维重力视深度总梯度处理、叁维密度反演识别断裂构造地球物理信息的方法,建立断层叁维密度模型,进行叁维密度反演和叁维重力视深度总梯度试算,结果与模型吻合。通过对伊通盆地奢岭地区叁维密度反演、叁维重力视深度总梯度处理,获取叁维密度和叁维重力总梯度模异常,重力梯度极值连线和高强度密度畸变界面均清晰地反映了控盆边界断裂叁维结构特征,并且梯度极值连线对次级断裂信息也有较好的显示。(2)针对研究的内容,建立伊通盆地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应用体系,有效地提取了伊通深部结构地球物理特征信息,为开展同类盆地研究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料处理及解释思路。1)采用变阶滑动趋势分析提取重力陡峭梯度带上的局部重力异常;2)叁维重力视深度总梯度处理和叁维密度反演识别断裂叁维结构信息;3)重磁电二、叁维反演,确定岩石密度、磁化率和电阻率二、叁维空间结构变化特征;4)对大地电磁测深电阻率反演成果数据进行波场变换偏移成像、残差法和梯度法处理,提取盖层之间的电阻率差异信息;5)重电震约束反演,研究深部地质结构。(3)从重、磁、电地球物理场特征出发,进行目标场提取,研究了盆地深部结构特征,揭示了伊通盆地古生界构造格局,为下步古生界新层系油气勘探提供依据。1)断裂结构特征及与油气关系西北缘断裂较连续和平直,活动时间较长、规模较大,走向呈北东向,为高角度断裂,断面倾角沿走向变化较大,断层面局部呈舒缓波状S型产出,总体向盆地内倾,表现为正断层,在靠山屯附近倾向发生倒转而向盆地外倾;西北缘发育有平行于主断裂的次级断裂,多为逆冲断层,其断裂组合有两种形式:“犁式”与“y”冲断组合、反“y”冲断组合。新近纪因盆地反转挤压作用,在靠近盆地西北缘的地层发生强烈破碎变形,形成一条平行于盆地西北缘断裂展布的逆冲反转带,宽2-4km,基本贯通全盆地;逆冲挤压反转带下盘圈闭条件及封闭性良好,近岸水下扇体发育,物性较好、储层厚度较大,靠近生烃中心,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是目前油气勘探的重要有利区带。盆地东南缘边界断裂呈扭曲展布,倾向盆地内,为早期形成、断入岩石圈基底的深大断裂,对伊通盆地形成和演化起着协调拉分作用。断裂分段性明显,特别是在马鞍山镇与大孤山镇之间断裂走向、倾向变化较大。2号断裂主要经历了早期较强的张性活动和晚期挤压活动,调节岔路河断陷与鹿乡断陷的构造活动,具有对梁家构造带和五星构造带控制作用。2号断层上盘为梁家构造带,下盘为五星构造带,两盘存在巨大的垂向断距;2号断层早期表现为张性,对盆地的沉积控制具有重大作用;后期发生压扭作用,具有逆冲性质,为油气运移主要通道。2)砂砾岩的分布规律及其油气远景通过研究C49、C51井钻遇的砂砾岩物性特征,发现砂砾岩与周围的泥岩密度电阻率有较大的差异常,密度、电阻率分别大0.14g/cm3、15Ω.m以上。利用叁维密度、电阻率反演,了解西北缘密度、电阻率在叁维空间的变化,结合砂砾岩沉积环境,预测砂砾岩的分布,同时综合区内的构造特征,提出了万昌组砂砾岩2个油气勘探有利目标区。3)基底内幕结构及油气潜力盆地基底岩性以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体分布为主,前第叁系次之。基底顶面岩性以花岗岩为主,前第叁系基底沉积地层主要分布在西北缘与东南缘断裂带内侧,呈条带状分布。变质岩主要分布在马鞍山镇-大孤山镇之间,围绕火山口分布。伊通盆地深部存在古生界证据:在控盆断裂的外侧有石炭-二迭系分布,其岩性为泥岩、灰岩、板岩、砂岩;大地电磁电阻率断面深部一般均有低电阻率体存在;基底内地震有层状反射;伊通盆地C37井天然气成因为煤型气;C27井侧钻井在伊通盆地基岩段钻遇碳酸盐岩,有力地证明了伊通盆地深部存在石炭-二迭系地层。基底内幕为两层结构:上层为花岗岩,下层为石炭-二迭系地层。从整体来看,石炭-二迭系地层埋深均大于2000m,一般在3000-4500m之间。石炭-二迭系地层主要发育在盆地的西北缘和东南缘,中部马鞍山镇-鹿乡镇之间由于花岗岩大规模侵入,石炭-二迭系地层残留不多,东南缘石炭-二迭系地层比西北缘埋深浅。石炭-二迭系构造呈北东向条带状展布,石炭-二迭系在基底顶面构造带、断阶带、斜坡带之下均存在局部隆起。通过重、磁、电、震及钻井资料综合研究,认为基底内存在4座潜山:小孤山-尖山高潜山带、五星高潜山带、万昌-齐家低潜山带和搜登站高潜山带,总面积达到565km2,其中万昌-齐家低潜山带已获得工业气流。C27侧钻井碳酸盐岩Ro分布在0.7-1.6%之间,进入成熟-高成熟度阶段,是较好的烃源岩,因此伊通盆地具有古生界新层系油气勘探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15-11-01)
深部地球物理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南泥湖钼多金属矿田是中国重要的钼(钨)铅锌银多金属矿产地,已探明超大型钼(钨)矿床3处,大型钼(钨)矿床3处,中、大型铅锌银(金)矿床10余处。矿田具有优越的地质成矿条件,深部找矿潜力巨大。现有矿产勘查深度主要是500 m以浅范围,深部(500~2000 m)找矿工作基本为空白,需要使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研究深部成矿规律,预测新的矿产资源。文章通过研究该区地质、地球物理场特征和典型矿床物探异常特征,取得了有意义的研究成果。(1)确定了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隐伏岩体侵入模型:将全区隐伏岩体从南至北分为3个区,Ⅰ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00 m,分布面积约125 km~2;Ⅱ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0.8~1.5 km,分布面积约158 km~2;Ⅲ区隐伏岩体顶面深度1.5~3 km,分布面积约233 km~2。(2)建立了立体成矿模型(根据成矿空间位置的不同从地表向下分为4个空间成矿区)和综合地球物理找矿模型(包括隐伏岩体、隐伏岩体顶上带、岩钟和斑岩体、矿体和矿化体的地球物理场标志)。(3)指出隐伏岩体顶上带及其上方的岩钟、岩脉、岩枝和小斑岩体等是成矿有利部位。(4)预测了找矿潜力;总结了寻找钼钨铅锌银金矿产的勘查方法技术组合。研究成果对在该区和类似矿区进行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深部地球物理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陈树民,秦曦,赵晓晓,王耀升,焦平.豫西寨凹隐伏岩体地球物理场特征与深部找矿预测[J].地质与勘探.2019
[2].王耀升,刘申芬,王俊鹤,秦学业,刘国庆.东秦岭南泥湖钼铅锌银多金属矿田地球物理场特征与深部找矿预测[J].中国地质.2018
[3].王志刚,李长颖.福建省丁家山铅锌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J].世界有色金属.2017
[4].李海洋,程宇航,韩金伟.多金属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J].世界有色金属.2017
[5].祝德成,刘汉栋,祝培刚,王巧云,张文.焦家断裂带南段深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方向[J].山东国土资源.2017
[6].王绪本,李军,蔡学林,夏时斌.龙门山构造带及邻区综合地球物理模型与深部动力学特征[C].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专题77:汶川地震研究进展与新认识、专题78:汶川地震研究十年回顾.2017
[7].王绪本,李军,朱介寿,余嘉顺,张兵.青藏高原东缘深部地球物理模型与动力学特征[C].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二)——专题24:青藏高原隆升与风化剥蚀和气候变化、专题25:南北地震带强震活动的深浅部构造特征与动力学机制.2017
[8].李华,王永华,周云满,艾斯卡尔,张伟.金平长安—银厂坡矿床地球物理深部构造特征及其对找矿的指导意义[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6
[9].车申,谢其锋,龚孔成,张光梁,王少怀.福建省丁家山铅锌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及深部找矿前景[J].中国矿业.2015
[10].周锡明.伊通盆地深部结构地球物理特征提取与综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