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种间联结与相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相关性,辽东,漓江,次生林,兰科,关系,项目。
种间联结与相关论文文献综述
刘润红,姜勇,常斌,李娇凤,荣春艳[1](2018)在《漓江河岸带枫杨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种间联结与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种间联结能够反映植物群落中物种间的关系和群落的稳定程度,对植被的恢复与重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为了解漓江河岸带枫杨群落的种间联结特征,基于2×2联列表,通过方差比率(VR)、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及PCA排序等,对枫杨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种间关联性进行定量分析和生态种组划分。结果表明:(1)乔木层、灌木层以及乔木和灌木层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均呈不显着正联结,表明枫杨群落处于较稳定的阶段;(2)χ~2检验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种对呈不显着关联,说明群落各种对间关联较弱,各物种间呈独立分布格局;(3)Pearson相关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发现各层次的显着率均较低,种间相关性不显着的种对占绝大部分,种间相关性不强;(4)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结果虽具有一致性,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更具灵敏性,结合3种方法使用效果更佳;(5)根据PCA排序和种间联结关系,将20个主要物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19期)
邓莉萍,白雪娇,李露露,牛沙沙,韩美娜[2](2015)在《辽东山区次生林优势木本植物种间联结与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辽东山区次生林群落结构特征,判别优势树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2×2联列表,方差比率(VR)、!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等指标,对群落重要值较高的17个优势树种进行种间联结和相关性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7个优势树种在不同样方尺度下总体关联性表现为正联结;!2检验显示,在20 m×20 m样方尺度下,17个优势种组成的136个种对中,86个种对呈正联结,50个种对呈负联结;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显示,69个种对呈正相关,67个种对呈负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显示,81个种对呈正相关,55个种对呈负相关。对种间联结及相关性的研究可为进一步揭示物种生物学特性、种间关系和生境条件等综合作用下的种群分布格局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5年06期)
梁九清,郭春彦[3](2012)在《跨领域项目间联结记忆中项目提取和关系提取的分离: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ERPs技术,探讨跨领域项目间联结记忆中项目提取和关系提取的差异。学习阶段,系列呈现面孔-事件动词材料,让被试识记面孔、事件动词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测验阶段,要求被试对成对刺激进行"相同"、"重组"或"新"判断。结果发现:提取阶段,刺激呈现后约200ms,"相同"、"重组"和"新"3种条件下的ERPs开始出现分离,存在"相同/新"、"重组/新"和"相同/重组"叁类新旧效应。在200~300ms,"相同/新"和"重组/新"两类新旧效应表现在前额和额区皮层;在300~500ms,这两类新旧效应广泛地分布在从前到后各个脑区皮层;在500~700ms,"相同/新"新旧效应出现在额-顶区皮层,而无"重组/新"新旧效应;在700~1400ms,这两类新旧效应发生在前额和额区皮层;在上述4个时段,"相同/重组"关系新旧效应都发生在额中-中央-顶区皮层。从这些结果可以推知:跨领域项目间联结再认中,项目新旧效应和关系新旧效应同时出现,但是关系提取比项目提取较晚完成;额中-中央-顶区皮层关系新旧效应反映了对项目间关系的回忆加工;而700ms以后,前额、额区皮层新旧效应可能反映了项目之间关系提取过程的执行加工功能。(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刘建泉[4](2009)在《祁连山林区青海云杉群落种间相关和联结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了祁连山北坡6个林区具有代表性的青海云杉(Picea crassi folia)群落,设置400 m2的样地16块,对群落的种间联结性和关联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海云杉群落中96个种群总体表现出显着的正关联,主要种群间具有互利共存的关系;灌木-青海云杉林、草类-青海云杉林内种群间总体表现出不显着的负关联,藓类-青海云杉林内种群间总体表现出不显着的正关联,而青海云杉混交林中种群间总体表现出显着的负关联。群落中物种种间联结性不强,负联结种对数大于正联结种对数,仅5个种对为显着正联结,大部分种对间为不显着的负联结,不存在极显着和显着的负联结。种群间关联性较弱,且与种对数成反比,关联性越强种对数越少,种群具有相对独立分布的特性。青海云杉种群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构成的群落也能够容纳较多的物种,并使群落保持稳定。(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黄宝强,罗毅波,于飞海,唐思远,董立[5](2007)在《四川黄龙沟森林植被中兰科植物群落优势种种间联结和相关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川黄龙沟内分布着十分丰富的兰科植物(19属30余种),并且部分种类在沟内形成优势群落。目前尚不清楚在群落中这些兰科植物种之间作用关系。运用种间关联分析和相关分析对黄龙沟森林植被兰科植物群落中的24个优势种的种间关系进行了研究。两种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相近,表明黄龙沟优势兰科植物可以分为两组。一组包括无苞杓兰(Cypripedium bardolphianum)、黄花杓兰(C.flavum)、二叶红门兰(Orchis diantha)、广布红门兰(Orchis chusua)、少花虾脊兰(Calanthe delavayi)和西藏杓兰(C.tibeticum),主要分布在光线充足但又具有一定遮荫条件的环境中;另一组包括筒距兰(Tipularia szechuanica)、沼兰(Malaxis monophyllos)、珊瑚兰(Corallorhiza trifida)、小斑叶兰(Goodyera repens)、布袋兰(Calypso bulbosa)、小花舌唇兰(Platanthera minutiflora)和小叶对叶兰(Listera smithii),它们主要分布于荫蔽的环境中。这些兰科植物在组内大多呈现显着的正相关关系,组间大多呈现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说明黄龙沟兰科植物在资源利用方式上可能产生了分化。(本文来源于《植物生态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陈桂珠,李明顺,蓝崇钰,李世华,陈相如[6](1994)在《深圳福田红树林的群落学研究Ⅲ.种间联结与相关信息场》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联结系数、点相关系数和X ̄2统计量来分析深圳福田红树林群落的物种联结性。结果表明:红树林群落中物种相关信息桐花树>白骨壤>秋茄。群落的相关信息为2.18,复杂度1.17,变异系数1.67,参杂度0.67。叁个组成间几乎无联结系数,表现为独立分布.这反映出本红树林群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成熟的群落。(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1994年02期)
种间联结与相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辽东山区次生林群落结构特征,判别优势树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基于2×2联列表,方差比率(VR)、!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等指标,对群落重要值较高的17个优势树种进行种间联结和相关性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7个优势树种在不同样方尺度下总体关联性表现为正联结;!2检验显示,在20 m×20 m样方尺度下,17个优势种组成的136个种对中,86个种对呈正联结,50个种对呈负联结;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显示,69个种对呈正相关,67个种对呈负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显示,81个种对呈正相关,55个种对呈负相关。对种间联结及相关性的研究可为进一步揭示物种生物学特性、种间关系和生境条件等综合作用下的种群分布格局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种间联结与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1].刘润红,姜勇,常斌,李娇凤,荣春艳.漓江河岸带枫杨群落主要木本植物种间联结与相关分析[J].生态学报.2018
[2].邓莉萍,白雪娇,李露露,牛沙沙,韩美娜.辽东山区次生林优势木本植物种间联结与相关分析[J].生态学杂志.2015
[3].梁九清,郭春彦.跨领域项目间联结记忆中项目提取和关系提取的分离:一项事件相关电位研究[J].心理学报.2012
[4].刘建泉.祁连山林区青海云杉群落种间相关和联结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
[5].黄宝强,罗毅波,于飞海,唐思远,董立.四川黄龙沟森林植被中兰科植物群落优势种种间联结和相关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7
[6].陈桂珠,李明顺,蓝崇钰,李世华,陈相如.深圳福田红树林的群落学研究Ⅲ.种间联结与相关信息场[J].生态科学.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