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岸线演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沙质海岸,岸线演变速率,波浪入射角,响应关系
岸线演变论文文献综述
王宁舸,孙林云,孙波,宋丽佳[1](2019)在《沙质海岸港口工程上下游岸线演变速率对波浪入射角的响应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毛里塔尼亚A港工程为例,采用基于"一线理论"的岸线演变数学模型,研究了沙质海岸港口工程上下游岸线演变速率对波浪入射角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相同沿岸输沙条件下,港口工程上下游岸线进退变化速率对入射波向角较敏感,岸线演变速率随波向角的增大而增大。(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期刊2019-10-11)
陈玮彤,张东,崔丹丹,吕林,谢伟军[2](2018)在《基于遥感的江苏省大陆岸线岸滩时空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江苏省1984-2016年61景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和部分实测潮位、坡度数据,利用遥感技术结合改进的水边线方法提取了多时相的海岸线和平均大潮低潮线,研究了江苏省绣针河口至连兴河口大陆岸线岸滩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84-2016年,由于海岸带开发,江苏省的海岸线整体以向海推进为主,自然岸线由458.24 km逐渐减少至166.74 km,人工岸线由163.66 km快速增加至598.74 km,大陆岸线长度由621.90 km增加至765.48 km。发生位置和长度变化的岸段中,淤长岸段长127.62 km,年均向海推进83.03 m;围垦岸段长401.21 km,年均向海推进87.63 m;冲刷岸段长71.17 km,年均离海后退10.81 m;围垦被侵蚀岸段长25.95 km,年均离海后退8.64 m。海岸线的空间变化导致江苏省沿海陆地面积净增加104332 hm~2,其中由于围垦增加的陆地面积98520 hm~2,围垦是陆地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海岸线的离海后退主要发生在废黄河叁角洲岸段,但是到2008-2016年,岸线的侵蚀范围已向南扩大至新洋河口至斗龙港岸段。受围垦活动及岸线侵蚀影响,江苏省潮间带坡度不断变陡,统计断面的平均坡度由1.4‰增加至1.9‰,其中废黄河叁角洲岸段的中山河口至扁担河口岸段坡度最陡,基本在3~14‰之间;辐射沙洲陆岸岸段坡度最为平缓,但坡度也在逐渐陡化,由0.9‰增加至1.5‰。潮间带面积由271747 hm~2减少至168645 hm~2,减幅38%;潮间带平均宽度由5064 m减少至3096 m,减幅39%。(本文来源于《地理学报》期刊2018年07期)
杜逢超,徐艳东,于宁,杜冰青[3](2018)在《近40年芝罘湾岸线时空演变及围填海活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1975、1985、1995、2005和2015年5期Landsat影像对烟台芝罘湾海岸线40年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围填海活动进行开发强度评价和潜力预测,结果表明,(1)40年间,芝罘湾岸线以向海方向运动为主,岸线长度增加13.09 km,湾顶部岸线变化强烈,海湾面积以大约0.19 km2/a的速度持续缩小;(2)岸线类型已由最初自然岸线为主转变为以人工岸线占绝对优势,其中,港口、码头类型岸线长度增速为0.52km/a,是引起岸线向海变化的主要岸线类型;(3)沿岸开发活动长期以围填海为主导,利用强度持续增强。至2015年,芝罘湾围填海可利用面积约为2.57 km2,照目前的开发速度,预计大约15~16 a后到达围填海潜力极限,节约、集约用海尤为重要。(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张祺,薛天寒,王文渊,郭子坚[4](2017)在《港口发展对临港地区岸线时空演变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大连大孤山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基于1993年、2000年、2007年和2014年四个时期的遥感影像,通过GIS分析岸线分类变化和演变速率变化,并就港口对岸线的影响做了探讨。研究显示,大孤山地区岸线是港口主导下的演变模式,整体呈现向海侧拓展趋势,自然岸线比例下降,港口岸线比例增长较快,未来将面临岸线资源、城市功能和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压力。(本文来源于《港工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王宁舸,孙林云,孙波,唐磊[5](2017)在《毛里塔尼亚友谊港上下游岸线演变模拟及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毛里塔尼亚友谊港处于典型的强沿岸输沙型沙质海岸,年平均沿岸输沙量为90×10~4~100×10~4m~3。由于防波堤工程对上游沿岸输沙的拦截,港区岸线冲淤变化强烈。根据实测资料分析,采用基于"一线理论"的岸线演变数学模型,对友谊港上下游岸线变化作了整体验证,统筹分析了港口工程对上游淤积和下游冲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预测了友谊港未来20年的岸线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港区现有建筑物布置情况下,下游岸线的大幅冲刷将危及陆域土堤的安全,是友谊港未来防护的重点之一。若考虑每隔一定年限在下游增建丁坝工程,形成丁坝群护岸工程,可延长下游岸线的冲刷防护范围,减小对陆域建筑物的威胁。(本文来源于《海洋工程》期刊2017年04期)
胡煌昊,徐阳,官明开[6](2017)在《珠江河口近期岸线演变及其原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不同时段的珠江河口卫星遥感图像,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RS-GIS)集成技术定量计算分析岸线近期的冲淤变化。从海平面上升和上游来沙等自然演变条件及人类工程活动两大方面分析珠江河口岸线冲淤演变的原因。结果显示:在1976—2006年,珠江河口近岸岸线整体向海淤涨579.2 m,年均淤涨19.3 m,而外海岛屿岸线总共淤涨21.6 m,年均淤涨0.7 m,近岸岸线的淤涨速率远快于自然演变过程。自然条件变化如海平面上升,在河口岸线剧烈的变化中影响较小。20世纪90年代期间上游来沙的减少与岸线淤涨速率变快的结果并不一致。详细的对比分析说明珠江河口地区的土地围垦是其岸线剧烈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水运工程》期刊2017年04期)
赵永印,吕彪[7](2017)在《叁亚红塘湾海域岸线及海床冲淤演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不同年份的水深地形及遥感卫片资料,采用动力地貌与岸滩演变、理论分析等手段,对红塘湾海域马岭(天涯海角)~南山岭(南山角)岸段的岸线变化及海床滩冲淤进行了分析。综合分析表明:近30年来,研究区域岸线总体来讲变化不大,整体表现为动态的缓慢冲刷后退趋势,从长时间尺度来讲进入了相对稳定阶段;海床冲淤趋势表现为,-10m以外波浪和潮流动力对海床作用较小,故-10m以浅的水域,海床以冲刷侵蚀为主;深水区-15、-20m略有淤涨或基本保持不变。(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7年04期)
陈玮彤[8](2017)在《江苏省岸线岸滩时空演变遥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岸线监测是了解海岸冲淤变化的基础。江苏省作为经济大省与海洋大省,近年来沿海开发强度不断增大,对江苏省海岸线变化的动态监测,成为海岸带开发管理的重要任务。对于以强潮粉砂淤泥质海岸为主的江苏海岸,岸滩冲淤变化复杂,海岸线实地修测存在较大的难度,海岸线数据的更新远远跟不上海洋管理的实际需求。据此,本文选用遥感技术手段,提出遥感海岸线概念,利用1984-2016年多时期的多源遥感影像提取江苏省陆岸岸段的人工岸线、推算出遥感海岸线、平均大潮低潮线、潮滩坡度以及潮间带范围,对江苏省陆岸岸段进行了1984、1992、2000、2008、2016年长时间尺度的岸线变迁监测,以及对江苏中部海岸进行了 2010-2016年短时间尺度的逐年监测。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基于改进的水边线法推算平均大潮高潮线。遥感海岸线为平均大潮高潮线与其他稳定岸线的结合。本文基于多潮位站点的潮位数据进行潮汐调和计算来预测潮位,并根据预测的影像成像时刻的潮位值对水边线进行潮位校正,再通过赋予的潮位值结合实测坡度资料进行水边线所处断面的坡度校正,从而推算平均大潮高、低潮线。(2)江苏省陆岸岸段的遥感海岸线监测结果发现,随着沿海地区大规模的开发,大量的自然岸线被人工岸线所替代。除在废黄河叁角洲地区存在岸线的侵蚀后退,其余整体向海推进,岸线向海推进距离最大的地区均是由人类活动引起。且潮间带资源不断减少,埒子口至梁垛河口淤泥质岸段的潮滩坡度也整体变陡。(3)海岸的侵蚀、淤长情况。从遥感海岸线监测结果认为,江苏海岸的侵蚀岸段主要有绣针河口至龙王河口岸段、废黄河叁角洲地区以及东灶港至蒿枝港岸段;淤长岸段主要在辐射沙洲北翼地区,其他淤长岸段基本被人工岸线所替代,且自然岸段的岸线向海推进速度也直接受到内侧人工建设向海推进的影响。从平均大潮低潮线的监测结果认为,低潮线向岸移动的范围相对遥感海岸线的侵蚀范围更大,主要范围包括了烧香河口至梁垛河口整个废黄河叁角洲和辐射沙洲北翼地区。(4)从1984-1992的监测结果,可以认为射阳河口应为当时江苏中部由北部侵蚀转南部淤长的分界点。而从2010-2016年的逐年监测中,发现侵蚀现象已向南延伸,新洋港口至斗龙港口岸段侵蚀、淤长现象交替分布,认为该岸段应为当前江苏中部海岸由北部侵蚀转向南部淤长的过渡带。(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7-03-28)
邢容容,刘修锦,邱若峰,张甲波,陈文超[9](2017)在《唐山市砂质岸线近期冲淤演变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砂质岸线动态变化较大、不稳定,开展砂质岸线的动态变化监测,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及诱因对砂质岸线的保护和开发有着重要作用。基于唐山市1987、2000和2014年landsat影像,开展了唐山市砂质岸线变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1987~2000年,主要受来沙量减少、海洋动力的影响,唐山市砂质岸线全面处于侵蚀状态,其中滦河口—浪窝口段的弧形海岸侵蚀最为强烈;(2)2000年以后,由于人类工程建设,人工海岸增加,砂质岸线侵蚀速率有放缓的趋势。随着人类对海岸干预程度的加强,海岸演变趋势也必将更加复杂。本文提出了退养还湿、海滩养护等防止砂质海岸侵蚀的措施。(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17年01期)
朱磊,刘会欣,刘修锦[10](2017)在《基于GENESIS计算丁坝对石河南岛岸线演变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秦皇岛市石河南岛的单丁坝为例,采用GENESIS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探究石河南岛沙滩在丁坝掩护下的侵淤情况。通过与实际监测剖面资料对比分析,验证了GENESIS软件对该地区岸线演变的适用性,并进一步设计模拟了丁坝的不同组合方案("双丁坝"和"丁坝+沙坝")对岸线演变的影响,结果显示,"丁坝+沙坝"的设计更适用于该地区。(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1期)
岸线演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江苏省1984-2016年61景多源遥感影像数据和部分实测潮位、坡度数据,利用遥感技术结合改进的水边线方法提取了多时相的海岸线和平均大潮低潮线,研究了江苏省绣针河口至连兴河口大陆岸线岸滩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984-2016年,由于海岸带开发,江苏省的海岸线整体以向海推进为主,自然岸线由458.24 km逐渐减少至166.74 km,人工岸线由163.66 km快速增加至598.74 km,大陆岸线长度由621.90 km增加至765.48 km。发生位置和长度变化的岸段中,淤长岸段长127.62 km,年均向海推进83.03 m;围垦岸段长401.21 km,年均向海推进87.63 m;冲刷岸段长71.17 km,年均离海后退10.81 m;围垦被侵蚀岸段长25.95 km,年均离海后退8.64 m。海岸线的空间变化导致江苏省沿海陆地面积净增加104332 hm~2,其中由于围垦增加的陆地面积98520 hm~2,围垦是陆地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海岸线的离海后退主要发生在废黄河叁角洲岸段,但是到2008-2016年,岸线的侵蚀范围已向南扩大至新洋河口至斗龙港岸段。受围垦活动及岸线侵蚀影响,江苏省潮间带坡度不断变陡,统计断面的平均坡度由1.4‰增加至1.9‰,其中废黄河叁角洲岸段的中山河口至扁担河口岸段坡度最陡,基本在3~14‰之间;辐射沙洲陆岸岸段坡度最为平缓,但坡度也在逐渐陡化,由0.9‰增加至1.5‰。潮间带面积由271747 hm~2减少至168645 hm~2,减幅38%;潮间带平均宽度由5064 m减少至3096 m,减幅39%。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岸线演变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宁舸,孙林云,孙波,宋丽佳.沙质海岸港口工程上下游岸线演变速率对波浪入射角的响应关系[C].第十九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2019
[2].陈玮彤,张东,崔丹丹,吕林,谢伟军.基于遥感的江苏省大陆岸线岸滩时空演变[J].地理学报.2018
[3].杜逢超,徐艳东,于宁,杜冰青.近40年芝罘湾岸线时空演变及围填海活动评价[J].海洋科学.2018
[4].张祺,薛天寒,王文渊,郭子坚.港口发展对临港地区岸线时空演变影响研究[J].港工技术.2017
[5].王宁舸,孙林云,孙波,唐磊.毛里塔尼亚友谊港上下游岸线演变模拟及预测[J].海洋工程.2017
[6].胡煌昊,徐阳,官明开.珠江河口近期岸线演变及其原因[J].水运工程.2017
[7].赵永印,吕彪.叁亚红塘湾海域岸线及海床冲淤演变分析[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7
[8].陈玮彤.江苏省岸线岸滩时空演变遥感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7
[9].邢容容,刘修锦,邱若峰,张甲波,陈文超.唐山市砂质岸线近期冲淤演变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17
[10].朱磊,刘会欣,刘修锦.基于GENESIS计算丁坝对石河南岛岸线演变的影响[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