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师教我批改作业(论文文献综述)
陈馨悦[1](2021)在《农村初中数学正高级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梁永利[2](2021)在《小学想象作文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
黄玲[3](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后作业设计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韩颖歌[4](2021)在《小学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和发展的教育叙事研究 ——以E小学Z老师为研究个案》文中指出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境中,通过对自身实践经验的反思和总结,提炼出来的可以发挥实际教育效力的,并逐渐积累而成并运用于教育教学的知识。实践性知识对教师的教学起着实质性的主导作用,而且具有动态性和情境的不确定性。关注和重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是新课改的客观要求,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本研究基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已有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扎根于研究现场,以一位优秀小学教师Z老师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入Z老师真实的日常教学情境,运用访谈法、观察法等方式搜集并记录内隐于Z老师教学行为背后的实践性知识,并以教育叙事的形式呈现,以此折射出Z老师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和发展历程、来源及更新路径等,以期为其他一线教师提供有益借鉴。本文由绪论、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和发展的个案分析、Z老师实践性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启示等三部分构成。首先,进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文献梳理并整理实践性知识内容构成的理论依据,为本研究打下理论基础。其次,以Z老师职业发展阶段为节点,采用教育叙事的方式呈现Z老师实践性知识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并从职前和职后两个维度探寻Z老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来源,入职前包括家庭生活环境、小学语文学习经历和师范学习经历,入职后包括行动中反思、同事间学习共同体和教师的在职培训。接下来探析Z老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更新路径,包括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反思教学实践经验和构建学习共同体。最后,通过对Z老师实践性知识形成和发展的研究过程,给予其他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若干启示。通过对Z老师实践性知识形成和发展历程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教师个体对生活史的梳理有助于追溯以日常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的实践性知识的形成历史;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进行的审视和分析的反思性实践教学有助于教师教学的改进和创新,从而丰富其实践性知识;在职教师的培训采用以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形式的参与式培训更能促进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教师需注重同事间生活史、教学经验的分享和互动,形成教师间良性的对话关系更有利于实践性知识的更新和优化。
冯晓瑞[5](2021)在《农村小学师带徒运行机制探究 ——以H小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农村教师质量是农村学校质量的保证。为促进农村学校发展,国家重视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化水平,为此积极开展师带徒。然而在实际开展师带徒的过程中,大多学校注重对新教师的培养,忽视了在师带徒运行过程中老教师的专业发展。目前,我国关于师带徒的研究大多为实证研究,对农村学校师带徒研究甚少。笔者在整理调研资料发现L市G县(区)H小学所实施的师带徒不仅注重对新教师的培养,而且重视老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与笔者之前所了解到的师带徒较为不同,引发了笔者对该学校师带徒运行机制的研究兴趣。本研究通过个案研究法,以G县(区)H小学为个案,将其师带徒所参与的师傅、徒弟、校长及其相关管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笔者在H小学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访谈和观察对其师带徒运行机制进行探究。在获得师带徒相关的访谈资料之后,笔者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和总结,整理了H小学师带徒运行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影响师带徒运行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总结得出师带徒运行机制模型。运行机制主要包括运行主体、主体合作博弈、主体激励三部分,其中运行主体是指师徒双方各具所长,各有目标,通过“自主选择”或是“被动分配”的方式进行合作,从而使得师徒双方能够相互促进、互为所用;主体合作博弈是指在制度规范的约束下,师徒双方在合作博弈过程中对收益进行分配所得;主体激励是指师带徒的激励制度,增加师徒双方参与师带徒的积极性。研究发现,H小学师带徒运行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结果。师带徒运行的参与主体是师徒双方,在对师傅进行选择时,均是政府评定的高层次教师、学校认定的优秀教师,师傅具有自我要求;徒弟则是通过系统示范学习、考试、培训的新手教师;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进行匹配。在师徒签订协议之后,师徒通过教学、教科研进行合作博弈,校方借助地方政策文本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对师徒进行约束。在师徒自愿、制度约束的条件下,师徒双方进行合作博弈获得专业成长,从而促进H小学发展。此外,为保证师带徒的可持续性运行,校方实施捆绑激励。在以师徒双方均获得专业成长为核心,通过师徒匹配、制度约束、捆绑激励等外部驱动进行推动,促使师带徒行之有效。换句话说,师带徒运行机制就是在师徒内部得到收获的内驱力与校方及政府约束激励的外驱力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正反馈机制:“责任主体—主体合作博弈—主体获益—主体荣誉—责任行为”。
游晓颜[6](2020)在《现场带教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叙事研究》文中认为“现场带教”是我国中小学比较常见的一种教师培训方式,尤其对于入职不久的初任教师而言,运用更为普遍。初任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在极大程度上决定教育教学质量。入职初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促进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在当今形势之下刻不容缓。本研究通过叙事研究法,以一位初任教师为研究对象,深入到其教育、教学的情境中,通过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成长故事。通过分析故事探讨现场带教对初任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方面的影响。加深人们对现场带教的认识,引发对现场带教与初任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思考,同时也给中学现场带教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与思考。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从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初任教师面临的问题等方面阐述了选题的缘由并说明了研究的意义。通过对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理论、现场带教的实施现状和现场带教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文献进行综述,对初任教师、教师专业发展、现场带教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交待了研究对象的选择、研究方法的确定并对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进行了阐述。第三章为研究对象的专业发展故事呈现。通过访谈的方式,深入研究对象,了解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现状。在这一部分中,故事全都以第一人称进行讲述,以时间和其专业发展为主线,呈现其在现场带教下发生的专业发展故事。第四章分析了初任教师在现场带教下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三方面的成长,同时也对影响带教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第五章是启示与讨论。本章中对现场带教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影响进行了讨论,并从初任教师层面、学校层面、带教层面如何开展现场带教得出了启示。
徐超[7](2020)在《小学中年级习作兴趣培养的教学研究 ——基于何捷“生动的语文”教学主张》文中研究说明小学中年级处于人生写作的起始阶段,这一时期对于习作兴趣的培养尤为关键,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写作的成败。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习作兴趣又明显不足。论文以探究小学中年级习作兴趣培养的教学策略为目标,结构为:绪论提出问题、第一章观察分析、第二章策略假设和第三章实践检验。本研究采取“问题——观察——假设——检验”路径过程,期望找到培养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兴趣的教学基本规律。第一章通过观察与调查,从教学的层面分析了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兴趣不足的原因:习作前,教师对习作教学缺少兴趣、无法让学生轻松入门和对素材积累缺乏引导;习作中,教学目标贪大求全、教学内容重点偏移和教学形式陈旧僵化;习作后,教师对修改过程缺乏关注和习作评价方式较单一。第二章基于何捷教学主张和立足于当前的教学状况,探讨了小学中年级习作兴趣培养的教学策略:习作前,“从读到说”富有生命气息,让师生共爱表达、“自由百字”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轻松入门和“课外读写”面向真实生活,帮学生积累素材;习作中,“指向思维”驱动教学目标的针对性、“片段练习”牵动教学内容的集中性和“游戏支架”转动教学活动的可玩性;习作后,“全员参与”变评价为评赏,推动学生自我管理和“素养培育”破除结果导向,启动学生写作意识。第三章通过亲身教学实践,辩证地完善了第二章所提出的教学策略:习作前发现教师提示预设限制学生童趣思维,建议基于学情审视预设,让学生乐于动笔;习作中发现课堂气氛热烈而习作未明显提高,建议不能只强调趣味快乐,而轻视习作知识;习作后发现学生合作自批互改参与度不高,建议引入习作修改清单,关注乐趣并提升效率。
余云露[8](2020)在《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教育变革越来越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小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启蒙者和促进者,其使命高远,责任重大。越是渴求学生成长的教师越会看到职业生活中的困扰、迷惑与不足,只有勇敢地走出职业困惑才能获得新的专业成长。因此关注小学教师,关注他们的职业困惑,显得尤为迫切。采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倾听教师个人的声音,真正走近教师的职业困惑故事,更能反映教育真实的情境和体现实践视野中教师发展的真切意义与价值,同时也可以为读者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本研究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讲述了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故事,并探讨了这些职业困惑故事所带给我们的启示。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实物收集法和文献分析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获取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编码。本文选择了一位有16年教龄且经验较为丰富的小学语文优秀教师——L老师作为研究对象,用“叙事”的方式呈现了L老师在其十余年教师生涯中所遇到的职业困惑及其如何解决职业困惑的46个系列故事,并对故事进行了更细致的梳理、归类。在此基础上,对L老师职业困惑的内容、职业困惑的解决方式及其职业困惑产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客观的分析。研究发现,不同阶段的L老师有着不同的职业困惑,而这些职业困惑大多与教师自身有关、与学生有关、与家长有关以及与学校有关。导致L老师产生职业困惑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内部影响因素包括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薄弱、自我认知存在局限、初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不足、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以及专业发展水平不高。外部影响因素则与社会环境、学校因素以及家庭因素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得到的启示:教师的“自身力量”和外部“重要力量”是L老师走出职业困惑的两个主要“力”。教师在“自身力量”上,借助自身的努力,需要拥有内驱力、成为反思者、完善学习力、学做行动者和提高沟通力以及生成研究力。同时也应该在心理上和实践中通过自身的修炼走出职业困惑。在外部“重要力量”中,重要人物和关键事件以及重点读物也会帮助教师走出职业困惑。
徐立[9](2020)在《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生活化实施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外作业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效果反馈的重要工具,是学生学习巩固知识的主要形式,也是家长和社会衡量教师和学校教育观念的主要内容。在减轻课外作业负担的环境下,生活化在课外作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语文领域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关注。课外作业生活化实施是优化课外作业的重要策略之一,对提高学生运用生活知识的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的目的是将生活与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相融合,更新传统的课外作业实施观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素养,既符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又让学生能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美好。本文以课外作业生活化为切入点,通过调查问卷、深度访谈对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生活化实施展开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对于课外作业生活化没有准确的认知,实施课外作业生活化的意识不强,或者在实施课外作业生活化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从课外作业生活化的认知态度,呈现方式,实施对象,实施主体和评价效果五个维度进行归纳和分析:其一作业生活化目的简单化,缺乏生活意识;其二作业生活化内容单一化,缺少生活要素;其三作业生活化类型形式化,忽视学生差异;其四作业生活化实施主体权威化,忽略平等对话;其五作业生活化评价效果简单化,反馈互动不足。针对以上问题,从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原因:教师缺乏作业生活化理论认知;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未被激发;家长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不全面。根据调查结果和原因分析,本文提出的优化策略:其一是加强教师对课外作业生活化的认知;其二是拓展课外作业生活化的呈现方式;其三是注重学生心理发展过程和内在表达;其四是促进课外作业生活化主体之间多元互换;其五是关注课外作业生活化的评价效果。
高海芳[10](2020)在《普通高中作文讲评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认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以核心素养为本,拉开了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的序幕,作为普通高中写作教学举足轻重的一类课型,作文讲评课由于在教学实践中长期面临“高耗低效”的问题,而被推到了改革的前端。普通高中阶段,如何提高作文讲评课的教学效率,解决学生的部分写作问题,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值得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本文综合问卷调查、个案跟踪、典型作文分析来探讨并梳理目前作文讲评课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这三个不同维度的调查分析,发现高中作文讲评课存在诸如讲评目的与结果游离、讲评内容与学生期待背离,教师指导具体化和学生修改升格双缺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错位、教师重视度与学生认识度不同步等问题。立足普通高中作文讲评课教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深入挖掘其成因,发现教学视角固化、教学“结论化”、主体意识模糊化、教师综合素养欠优化等因素的影响根深蒂固。基于上述发现,立足语文核心素养,以“学情”为核心,提出以下对策。首先,转换视角,关注“成长”。立足18个学习任务群、学生立场、整体性和丰富性、发展视角等,关注课堂的健康“生长”。其次,优化量规使用,“程序性”贯穿教学全过程。聚焦“一核四层四翼”,在厘清课堂方向的基础上,不仅重视师生共建量规,为学生提供“程序化”的步骤指导,而且重视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再次,“互动”为抓手,“修改”为归宿。重视“亲历和体验”,在反批式、交流式、合作式互动中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进行多层次修改。最后,通过理念赋能、专业赋能、自我赋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本文共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第二部分是正文,共四章,第一章是作文讲评课的总论,为调查问卷的设置、课堂观摩后的反思以及教学对策的提出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保障;第二章是问题调查部分,通过不同形式的调查分析,广泛而精准地发现问题;第三章深入剖析了问题的成因,为问题的解决找到了突破口;第四章依据问题存在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为一线教学提供了积极的策略参考,极具现实意义。第三部分是结语,既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前景的展望。
二、名师教我批改作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名师教我批改作业(论文提纲范文)
(4)小学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和发展的教育叙事研究 ——以E小学Z老师为研究个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1.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是新课改的客观要求 |
2.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
3.研究者的个人旨趣 |
(二)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研究目的 |
(四)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史梳理 |
2.国内研究综述 |
3.研究述评 |
(五)相关概念界定 |
1.知识 |
2.教师知识 |
3.教师实践性知识 |
(六)研究设计 |
1.研究思路 |
2.研究方法 |
4.研究对象的选取 |
5.研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
二、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和发展的个案分析 |
(一)Z老师实践性知识形成和发展的阶段 |
1.准备与入职阶段 |
(1)家族影响,心系教师 |
(2)小学启蒙,结缘语文 |
(3)成绩优异,考取中师 |
(4)一波三折,终成教师 |
(5)入职焦虑,自我否定 |
(6)面对困境,勤学善问 |
2.适应与发展阶段 |
(1)参加课赛,快速成长 |
(2)参与教研,屡获佳绩 |
(3)重视过程,弱化分数 |
(4)不惧生成,关注学生 |
(5)因材施教,唤醒学生 |
3.成熟与稳定阶段 |
(1)风格稳定,适时调整 |
(2)解读课标,融会贯通 |
(3)认真钻研,教法提升 |
(4)对待学生,积极期待 |
(5)班级管理,凸显智慧 |
(6)尊重个体,关注成长 |
(二)他人眼中的Z老师 |
1.同事眼中的Z老师:“该校的一面旗帜” |
2.学生眼中的Z老师:“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
3.家人眼中的Z老师:“家庭工作两不误” |
(三)Z老师实践性知识的来源 |
1.入职前实践性知识的来源 |
(1)家庭生活背景 |
(2)小学语文学习经历 |
(3)师范学习经历 |
2.入职后实践性知识的来源 |
(1)行动中反思 |
(2)同事间学习共同体 |
(3)教师在职培训 |
(四)Z老师实践性知识的更新路径 |
1.日常教学实践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生成的基础 |
2.反思教学实践经验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关键 |
3.构建学习共同体是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重要举措 |
三、Z老师实践性知识形成与发展的启示 |
(一)梳理个人生活史有助于追溯教师的教育特点 |
(二)反思性实践教学有助于树立教师的自觉意识 |
(三)采用参与式培训有助于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 |
(四)加强教师间合作有助于提升教师的实践智慧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1:Z老师实践性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访谈提纲(第一次) |
附录 2:Z老师实践性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访谈提纲(第二次) |
附录 3: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 4 |
附录 5:田野观察日记节选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5)农村小学师带徒运行机制探究 ——以H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绪论 |
一、研究问题与背景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二、研究目标与意义 |
(一)研究目标 |
(二)研究意义 |
三、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三)研究步骤 |
(四)研究局限 |
四、文献综述 |
(一)关于师带徒的研究 |
(二)关于师带徒的研究述评 |
五、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二)理论基础 |
第一章 师带徒生成场域简描 |
一、秀美小镇简描 |
(一)两省交汇,依山傍海 |
(二)特色农业,自给自足 |
(三)红色文化,淳朴质简 |
(四)教育优先,师资为重 |
二、别致小学简描 |
(一)一花一草,静谧美好 |
(二)一师一生,和谐友好 |
三、民主化师带徒简描 |
(一)以师带徒,流程完备 |
(二)以师带徒,合作共赢 |
第二章 师带徒运行的主体 |
一、参与主体? |
(一)谁能成为师傅? |
(二)谁能成为徒弟? |
二、如何参与? |
(一)师徒“自主选择” |
(二)师徒“被动分配” |
三、为什么参与? |
(一)为什么要成为师傅? |
(二)为什么要成为徒弟? |
第三章 师带徒运行的合作博弈 |
一、合作博弈是什么? |
(一)徒弟视角下的合作博弈 |
(二)师傅视角下的合作博弈 |
(三)师徒视角下的合作博弈 |
二、如何进行合作博弈? |
(一)师徒共推教科研 |
(二)师徒携手论教学 |
三、如何保障合作博弈? |
(一)重评优,定制度 |
(二)施惩戒,立规范 |
第四章 师带徒运行的激励 |
一、物质奖励激发师徒持续进步 |
(一)奖励准则科学合理 |
(二)奖励措施积极落实 |
二、精神奖励满足师徒心理预期 |
(一)颁奖仪式孕育荣誉感 |
(二)参赛获奖激发成就感 |
第五章 师带徒的运行机制 |
一、师带徒运行机制影响因素分析 |
(一)内驱力影响因素 |
(二)外驱力影响因素 |
二、师带徒运行的正反馈机制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H小学师带徒运行机制访谈提纲(校长) |
附录二 H小学师带徒运行机制访谈提纲(师傅) |
附录三 |
附录四 |
后记 |
(6)现场带教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问题的提出 |
(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提出更高要求 |
(二)初任教师本身在入职时存在“先天不足” |
(三)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 |
(四)现场带教是初任教师进行在职培训的重要形式之一 |
(五)S市现场带教面临着问题与挑战 |
二、研究的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关于初任教师的研究 |
(二)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
(三)关于现场带教的研究 |
(四)关于现场带教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研究 |
(五)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和反思 |
四、概念界定 |
(一)初任教师 |
(二)初任教师专业发展 |
(三)现场带教 |
第二章 研究过程与方法 |
一、研究方法 |
(一)何为叙事研究法 |
(二)叙事研究的旨趣所在 |
(三)以叙事法研究现场带教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具有适切性 |
二、研究思路 |
三、研究过程 |
(一)选择研究的学校 |
(二)对多位初任教师的访谈 |
(三)确定研究对象 |
(四)研究资料的收集 |
第三章 让生命绽放教育的精彩—记M老师在现场带教下的专业发展故事 |
一、背景介绍 |
(一)Y中学概况 |
(二)Y中学的带教形式 |
(三)Y中学现场带教的管理评价 |
(四)研究对象基本情况介绍 |
二、现场带教下M老师的专业发展故事 |
(一)“教师梦”的开启 |
(二)梦想照进现实 |
(三)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
(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第四章 现场带教对M老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
一、现场带教对M老师专业精神的影响 |
(一)以导师为明镜,对教育的热爱和教育信念更加坚定 |
(二)让“爱学生不是一句美丽的口号”变成现实 |
二、现场带教对M教师专业知识的影响 |
(一)不断学习并实践教育知识的主动性增强 |
(二)教授学科教学知识由重灌输向重启发转变 |
三、现场带教对M教师专业能力的影响 |
(一)以公开课保障课堂教学能力快速提升 |
(二)与导师一同探究新方法,组织指导能力逐步提高 |
(三)先模仿导师,再自我探究,沟通与合作能力不断增强 |
(四)主动求教导师,教学反思能力逐步深入 |
四、现场带教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机制 |
第五章 现场带教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讨论与启示 |
一、对学校的启示 |
(一)学校应多为初任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 |
(二)充分挖掘初任教师内在发展动力源,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 |
(三)教学帮助与行政扶持相结合 |
(四)优化带教双方的匹配模式 |
二、对带教导师的启示 |
(一)带教导师与初任教师共同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
(二)带教双方结为成长共同体 |
三、对初任教师的启示 |
(一)对教师职业认同感和对学科的坚定信念是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源泉 |
(二)教师要具有主动的专业发展意识 |
(三)教学反思贯穿专业发展始终 |
(四)初任教师要快速完成角色的转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访谈提纲 |
作者简介 |
(7)小学中年级习作兴趣培养的教学研究 ——基于何捷“生动的语文”教学主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小学中年级习作兴趣培养的教学现状与原因分析 |
第一节 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兴趣培养的教学现状 |
第二节 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兴趣不足的教学原因 |
第二章 基于何捷教学主张的小学中年级习作兴趣培养策略 |
第一节 习作前的教学策略 |
第二节 习作中的教学策略 |
第三节 习作后的教学策略 |
第三章 对于小学中年级习作兴趣培养策略的实践与反思 |
第一节 关于习作前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
第二节 关于习作中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
第三节 关于习作后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小学教师肩负着时代的重任 |
1.1.2 小学教师职业困惑的状况亟待关注 |
1.1.3 个人兴趣指向 |
1.2 研究意义与研究目的 |
1.2.1 研究意义 |
1.2.1.1 理论意义 |
1.2.1.2 实践意义 |
1.2.2 研究目的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教师职业困惑的相关研究综述 |
1.3.2 国内教师职业困惑的相关研究综述 |
1.3.3 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及本研究的不同之处 |
1.4 核心概念界定 |
1.4.1 小学教师 |
1.4.2 教师职业困惑 |
1.4.3 叙事研究 |
第2章 研究设计 |
2.1 研究内容 |
2.2 研究思路 |
2.3 研究方法的选择 |
2.4 获取资料的方式 |
2.4.1 访谈法 |
2.4.2 观察法 |
2.4.3 实物收集法 |
2.4.4 文献分析法 |
2.5 研究的伦理、效度和推广度 |
2.5.1 研究的伦理 |
2.5.2 研究的效度 |
2.5.3 研究的推广度 |
第3章 L老师职业困惑的系列故事 |
3.1 素描:关于L老师与N小学 |
3.2 起点:初任的我困惑重重 |
3.2.1 第一年,困惑接踵而至 |
3.2.1.1 教学成了第一道难关 |
3.2.1.2 如何找寻教师尊严? |
3.2.1.3 师生关系的“远”与“近” |
3.2.1.4 怎样面对不听话的你? |
3.2.1.5 家长这道坎儿,能否迈过去? |
3.2.2 第三年,那些深刻记忆 |
3.2.2.1 如何上好公开课? |
3.2.2.2 怎样提升教科研能力? |
3.2.2.3 教师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 |
3.2.2.4 怎样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
3.2.2.5 遭遇学校不公平,怎么办? |
3.3 行走:成长的我面对迷茫 |
3.3.1 第六年,问题是生长的希望 |
3.3.1.1 谁来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 |
3.3.1.2 如何处理好同事关系? |
3.3.1.3 关于学校文化的迷思 |
3.3.2 第十年,追寻困惑的轨迹 |
3.3.2.1 怎样跟上网络时代的发展? |
3.3.2.2 小学教师如何摆脱“小学教师”? |
3.3.2.3 变味的班级群,怎样回到正轨? |
3.3.2.4 小学教师就要被人瞧不起吗? |
3.4 沉淀:现在的我依旧困惑 |
3.4.1 这几年,又生新的困惑 |
3.4.1.1 发现学生早恋,怎么办? |
3.4.1.2 家长的焦虑,有解吗? |
3.4.1.3 如何转化班级后进生? |
3.4.2 如今,在困惑中不断起航 |
3.4.2.1 教材更换带来的挑战 |
3.4.2.2 一天能有四十八小时吗? |
3.4.2.3 作业需要改革吗? |
第4章 L老师职业困惑故事的分析 |
4.1 对L老师职业困惑内容的分析 |
4.1.1 与自身有关的职业困惑 |
4.1.2 与学生有关的职业困惑 |
4.1.3 与家长有关的职业困惑 |
4.1.4 与学校有关的职业困惑 |
4.2 对L老师职业困惑解决方式的分析 |
第5章 L老师产生职业困惑的影响因素 |
5.1 内部影响因素 |
5.1.1 专业理论知识薄弱 |
5.1.2 自我认知存在局限 |
5.1.3 教学实践经验不足 |
5.1.4 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
5.1.5 专业发展水平不高 |
5.2 外部影响因素 |
5.2.1 社会环境 |
5.2.2 学校因素 |
5.2.3 家庭因素 |
第6章 叙事背后的思考:教师如何走出职业困惑 |
6.1 对教师自身力量的思考 |
6.1.1 自我努力的方向 |
6.1.1.1 内心的主动觉醒——拥有内驱力 |
6.1.1.2 成长的有力抓手——成为反思者 |
6.1.1.3 知识的有效储备——完善学习力 |
6.1.1.4 发展的快乐源泉——学做行动者 |
6.1.1.5 交流的美好艺术——提高沟通力 |
6.1.1.6 教育的不断创新——生成研究力 |
6.1.2 自我修炼中成长 |
6.1.2.1 心理上走出职业困惑 |
6.1.2.2 实践中走出职业困惑 |
6.2 对外部重要力量的思考 |
6.2.1 给予充分帮助——重要他人发挥积极作用 |
6.2.2 创造无限可能——关键事件促我不断前进 |
6.2.3 传递更多光亮——对我影响深远的重点读物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与合作教师的访谈提纲 |
附录2:与合作教师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访谈提纲 |
附录3:与合作教师所任教班级家长的访谈提纲 |
附录4:学生的自由作文 |
附录5:给同学们的感谢信 |
附录6:我的田野日记选 |
附录7:图片汇集 |
附录8:致L老师的信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9)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生活化实施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新课改对课外作业生活化的要求 |
(二)课外作业生活化对学生素养提高的重要性 |
(三)课外作业生活化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生活化 |
(二)课外作业 |
(三)语文课外作业生活化 |
四、文献综述 |
(一)研究现状 |
(二)研究趋势 |
五、理论基础 |
(一)杜威“做中学”理论 |
(二)多元智能理论 |
(三)自我效能感理论 |
(四)最近发展区 |
(五)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 |
六、研究方法与思路 |
(一)研究方法 |
(二)研究思路 |
第二章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生活化实施现状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设计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的选取 |
(三)调查工具 |
(四)调查的实施 |
二、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生活化实施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
(一)课外作业生活化的认知态度 |
(二)课外作业生活化的呈现方式 |
(三)课外作业生活化的实施对象 |
(四)课外作业生活化的实施主体 |
(五)课外作业生活化的评价效果 |
第三章 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生活化实施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
一、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生活化实施存在的问题 |
(一)作业生活化目的简单化,缺乏生活意识 |
(二)作业生活化内容单一化,缺少生活要素 |
(三)作业生活化类型形式化,忽视学生差异 |
(四)作业生活化实施主体权威化,忽略平等对话 |
(五)作业生活化评价效果简单化,反馈互动不足 |
二、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生活化实施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教师缺乏作业生活化理论认知 |
(二)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未被激发 |
(三)家长责任感和参与意识不全面 |
第四章 优化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生活化实施的策略 |
一、加强教师对课外作业生活化的认知 |
(一)强化教师对作业生活化的意识,转变教师观念 |
(二)提高作业生活化的应用频率,避免活动疲劳 |
二、拓展课外作业生活化的呈现方式 |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突出语文要素 |
(二)创设生活化情境,培养语文能力 |
(三)丰富生活课程资源,凸显语文特性 |
三、注重学生心理发展过程和内在表达 |
(一)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 |
(二)在体验中不断激发学生深度思考 |
四、促进课外作业生活化主体之间多元互换 |
(一)教师作业实施技能的提升 |
(二)提高家长与学生的参与度 |
五、关注课外作业生活化的评价效果 |
(一)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
(二)评价过程的及时性 |
(三)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问卷 |
附录二 :教师问卷 |
附录三 :家长问卷 |
附录四 :访谈问卷 |
附录五 :课外作业生活化实施观察表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10)普通高中作文讲评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缘起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作文讲评课总论 |
一、概念界定 |
二、特点及作用 |
三、常用方式 |
四、实践要求 |
第二章 普通高中作文讲评课问题调查 |
一、师生问卷调查分析 |
(一)调查情况说明 |
(二)教师问卷调查分析 |
(三)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
二、作文讲评课教学个案调查与分析 |
(一)调查情况说明 |
(二)课堂实录:轻重有失衡,操作存误区 |
(三)研讨会示范课:重学生内化吸收引好评,观照现实要反思 |
三、学生作文分析 |
(一)研究对象说明 |
(二)讲评程序化:修改升格被忽视 |
(三)结果重复:同一习作问题反复出现 |
四、作文讲评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
(一)讲评目的与结果游离 |
(二)教师讲评内容与学生期待背离 |
(三)教师指导具体化与学生修改升格双缺席 |
(四)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错位 |
(五)教师重视度与学生认识度不同步 |
第三章 普通高中作文讲评课问题成因 |
一、教学视角固化 |
(一)固化于教师视角 |
(二)固化于高考视角 |
(三)固化于优秀作文赏析视角 |
(四)固化于“一次性”短视角 |
二、教学“结论化” |
(一)表扬形式化 |
(二)挑刺简单化 |
(三)指导“结论”化 |
三、主体意识模糊化 |
(一)学生的课堂主体角色被忽视 |
(二)学生的读者意识被漠视 |
(三)学生的自主意识被忽视 |
四、教师综合素养欠优化 |
(一)全新理念缺失 |
(二)教师自身语文素养欠优 |
(三)反思精神缺乏 |
第四章 普通高中作文讲评课教学对策 |
一、转换视角,关注“生长” |
(一)立足18个学习任务群,认识写作的新概念和新类型 |
(二)立足学生立场,确定“生长点” |
(三)立足语文素养,勤注“生力水” |
(四)立足整体性、丰富性,增进“生长趣” |
(五)立足发展的视角,构建“生长链” |
二、优化量规使用,“程序性”贯穿教学全过程 |
(一)聚焦“一核四层四翼”,厘清课堂方向 |
(二)构建作文评价量规,以评促改 |
(三)提供“程序化”的步骤指导 |
(四)搭建学习支架 |
三、“互动”为抓手,“修改”为归宿 |
(一)以核心素养为本,重视“亲历和体验” |
(二)多维互动,把学生放在课堂中央 |
(三)向内对话,培养读者意识 |
(四)“加减乘除”巧修改,多元共生 |
四、“赋能”教师,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
(一)理念赋能,打造全新教育理念 |
(二)专业赋能,提高教师自身语文素养 |
(三)自我赋能,着重落实反思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四、名师教我批改作业(论文参考文献)
- [1]农村初中数学正高级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D]. 陈馨悦.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小学想象作文教学研究[D]. 梁永利. 西南大学, 2021
- [3]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后作业设计优化研究[D]. 黄玲. 南宁师范大学, 2021
- [4]小学教师实践性知识形成和发展的教育叙事研究 ——以E小学Z老师为研究个案[D]. 韩颖歌. 大理大学, 2021(08)
- [5]农村小学师带徒运行机制探究 ——以H小学为例[D]. 冯晓瑞.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6]现场带教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影响的叙事研究[D]. 游晓颜. 伊犁师范大学, 2020(02)
- [7]小学中年级习作兴趣培养的教学研究 ——基于何捷“生动的语文”教学主张[D]. 徐超.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7)
- [8]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困惑的叙事研究[D]. 余云露.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0)
- [9]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生活化实施现状调查及优化策略研究[D]. 徐立. 江苏大学, 2020(05)
- [10]普通高中作文讲评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高海芳. 河北北方学院, 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