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池分区优化论文_王涛

导读:本文包含了单池分区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区,能量,模型,动力学,节能,论文,脱氮。

单池分区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王涛[1](2004)在《单池分区优化及能量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简易、高效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是加快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发展速度的有效途径之一,但简易不等于简单粗糙,而是在时间、空间以及能量配置上高度优化的集成。课题在总结长期从事简易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和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多种连续流生物除磷脱氮工艺时空关系的分析,结合新的除磷脱氮理论,提出了新型单池分区简易污水处理工艺。单池的特点为:以循环流反应器为基本池型,池内的空间分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形成多级循环流反应器的串联构型:利用循环流反应器特有的水力条件,实现了各区之间的全部水力自动回流;从空间顺序、进水方式及回流方式等方面涵盖了多种工艺的特点,是多种先进工艺的优点集成。 在构建的单池系统上,研究选择缺氧区进水分配比r、好氧区泥龄、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叁个易于操作和控制的参数,利用实际的低浓度城市污水对单池系统进行了性能优化试验,得出在低碳源条件下系统的最佳运行控制参数为:好氧区泥龄θ_C=10天,缺氧区进水分配比r=0.8,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HRT=12h。对低碳源时的除磷脱氮,上述参数对实际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研究发现基质浓度不同时,溶解氧对有机物降解速率的影响不明显,但经典Monod方程中最大比基质降解速率存在数量级差别。研究从能量代谢观点进行分析,认为经典Monod方程中的动力学参数应该为常数,但受代谢能量的限制,能量代谢成为代谢过程的控制性步骤,动力学参数在宏观上表现出不确定性。这一观点为优化系统参数和供氧能量配置提供了切入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将活性污泥增殖基本方程引入代谢过程的能量守恒,建立了质量守恒与能量守恒之间的联系,提出了能量代谢动力学模型,并通过试验测得了相关参数,所建模型如下: 能量代谢动力学模型从微观领域建立了能量参数与系统参数之间的联系,应用能量代谢动力学方程可以根据实际进水水质对系统参数进行优化,从而优化处理过程及能量配置。因此,能量代谢动力学方程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引入能量调控模型解释了能量成为限制性因素时对最大比基质降解速率的影响,并将能量调控模型引入系统物料平衡,在稳态条件下建立了相应的活性污泥系统模型,为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研究提出了测定能量调控模型中能量半饱和常数的方法,通过试验,在试验水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质条件下测得了能量调控模型相关的动力学参数,分别为:丸二0.160mol.比;Ks=340.0rn叭;q四二0.44r。 研究认为能量代谢动力学模型和能量调控模型是活性污泥系统整体优化的基础,意义重大。(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4-04-20)

钟仁超[2](2004)在《基于一体化氧化沟的单池分区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寻求一种更好地适用于我国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工艺,本文针对我国目前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和技术特点,提出了基于一体化氧化沟的单池分区优化研究的技术路线。首先在工艺流程上确定了厌氧区——缺氧区——一体化氧化沟的全新组合方式,然后从单池分区优化的思想出发,对之进行了物质优化、节能优化和关键设备优化等叁个方面的试验研究和理论研究。本文第二章从对F/M的理论分析出发,提出了在原有一体化氧化沟参数水平上适当地提高污泥负荷来实现提高除磷能力,使出水COD、TN、TP等指标全面达标的设想,通过模型试验证明这样的设想使切实可行的。本试验水质条件下,单池系统的F/M取0.23kgCODcr/(kg MLSS*d)能实现全面达标,同时污泥的沉淀性能也得到了优化;从活性污泥法DO问题分析出发,论述了对于低负荷活性污泥法而言,由于HRT取得比较大同时低负荷下硝化反应进行地更彻底的原因,单池系统将DO值取低一些是允许的。 理论上单池系统好氧区DO取1.2mg/l即可满足硝化反应要求,此时曝气能量的投入比DO取2.0mg/l时节能20%;本文第叁章分析了单池分区优化系统的节能优化的可能性。在曝气系统的选择上,比较分析了微孔曝气系统和表面曝气系统,提出了如何提高微孔曝气和表面曝气系统的可调节性能的一些措施。在运行方式与节能问题方面,分析了单池系统的可调性,指出了系统进水分配比、好氧区至缺氧区的混合液回流量、系统固液分离器出水堰的高度可以作为主要的调节参数并分析了具体的调节方法。在关键设备优化问题上,主要讨论了固液分离器。首先着眼于剩余生物生物量的排出方式,分析了现有的固液分离器、二沉池系统以及Garrett工艺不同的处理方式,指出了这些排出方式各自的优缺点;其次,从基础的沉淀理论出发分析了污泥颗粒在固液分离器内这种动态分离环境中的沉淀规律,指出了在具有向上流速的固液分离器中的沉淀与普通二沉池之间的存在一定差别;最后提出了自己关于固液分离器的优化方案。(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04-04-20)

单池分区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寻求一种更好地适用于我国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工艺,本文针对我国目前中小城市污水处理的现状和技术特点,提出了基于一体化氧化沟的单池分区优化研究的技术路线。首先在工艺流程上确定了厌氧区——缺氧区——一体化氧化沟的全新组合方式,然后从单池分区优化的思想出发,对之进行了物质优化、节能优化和关键设备优化等叁个方面的试验研究和理论研究。本文第二章从对F/M的理论分析出发,提出了在原有一体化氧化沟参数水平上适当地提高污泥负荷来实现提高除磷能力,使出水COD、TN、TP等指标全面达标的设想,通过模型试验证明这样的设想使切实可行的。本试验水质条件下,单池系统的F/M取0.23kgCODcr/(kg MLSS*d)能实现全面达标,同时污泥的沉淀性能也得到了优化;从活性污泥法DO问题分析出发,论述了对于低负荷活性污泥法而言,由于HRT取得比较大同时低负荷下硝化反应进行地更彻底的原因,单池系统将DO值取低一些是允许的。 理论上单池系统好氧区DO取1.2mg/l即可满足硝化反应要求,此时曝气能量的投入比DO取2.0mg/l时节能20%;本文第叁章分析了单池分区优化系统的节能优化的可能性。在曝气系统的选择上,比较分析了微孔曝气系统和表面曝气系统,提出了如何提高微孔曝气和表面曝气系统的可调节性能的一些措施。在运行方式与节能问题方面,分析了单池系统的可调性,指出了系统进水分配比、好氧区至缺氧区的混合液回流量、系统固液分离器出水堰的高度可以作为主要的调节参数并分析了具体的调节方法。在关键设备优化问题上,主要讨论了固液分离器。首先着眼于剩余生物生物量的排出方式,分析了现有的固液分离器、二沉池系统以及Garrett工艺不同的处理方式,指出了这些排出方式各自的优缺点;其次,从基础的沉淀理论出发分析了污泥颗粒在固液分离器内这种动态分离环境中的沉淀规律,指出了在具有向上流速的固液分离器中的沉淀与普通二沉池之间的存在一定差别;最后提出了自己关于固液分离器的优化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单池分区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1].王涛.单池分区优化及能量模型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4

[2].钟仁超.基于一体化氧化沟的单池分区优化分析[D].重庆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单池模型实物图

标签:;  ;  ;  ;  ;  ;  ;  

单池分区优化论文_王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