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稳定性较好的新能源电池箱,具体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固定机构,两个所述固定机构呈对称状分布;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位于箱体一侧。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一螺纹杆,使得两个第二支撑板可快速进行相互靠近或远离,同时通过设置第二锥形齿轮、第一转轴、链条、链轮和支撑筒,使得第二螺纹杆可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时同时向箱体内运动,并且通过设置第二齿轮同时与两个第一齿轮啮合连接,转动第二齿轮即可快速使得两个第一支撑板和两个第二支撑板夹住电池四周将其固定,极大提高了固定工作效率。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稳定性较好的新能源电池箱,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固定机构,两个所述固定机构呈对称状分布;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锥形齿轮(2),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位于箱体(1)一侧,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3),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所述第一螺纹杆(3)一端贯穿箱体(1)一侧并延伸至箱体(1)内部,所述箱体(1)顶部设有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二锥形齿轮(6),所述箱体(1)顶部设有支撑筒(7),所述支撑筒(7)内部设有第二螺纹杆(8),所述第二螺纹杆(8)与支撑筒(7)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8)一端延伸至箱体(1)内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9),所述第二螺纹杆(8)位于第一螺纹杆(3)前侧。
设计方案
1.一种稳定性较好的新能源电池箱,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固定机构,两个所述固定机构呈对称状分布;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锥形齿轮(2),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位于箱体(1)一侧,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3),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所述第一螺纹杆(3)一端贯穿箱体(1)一侧并延伸至箱体(1)内部,所述箱体(1)顶部设有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二锥形齿轮(6),所述箱体(1)顶部设有支撑筒(7),所述支撑筒(7)内部设有第二螺纹杆(8),所述第二螺纹杆(8)与支撑筒(7)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8)一端延伸至箱体(1)内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9),所述第二螺纹杆(8)位于第一螺纹杆(3)前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较好的新能源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7)外侧与第一转轴(5)外侧均固定套接有链轮(10),两个所述链轮(10)通过链条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较好的新能源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两个第二支撑板(11),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11)分别位于箱体(1)内部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板(11)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2),所述支撑块(12)与第一螺纹杆(3)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1)两端的支撑块(12)与第一螺纹杆(3)上的两个支撑块(12)螺纹方向均设置为相反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较好的新能源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3)两端均通过第一轴承与箱体(1)两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锥形齿轮(6)与第一锥形齿轮(2)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较好的新能源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一侧设有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通过第二轴承与箱体(1)一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3)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4),所述第二齿轮(14)位于两个第一齿轮(4)之间,所述第二齿轮(14)与两个第一齿轮(4)均为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1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较好的新能源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筒(7)底端和第一转轴(5)底端均通过第三轴承与箱体(1)顶部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较好的新能源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后侧内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支撑板(9)后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较好的新能源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1)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滑垫。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性较好的新能源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前侧设有箱门,所述箱门与箱体(1)通过铰链活动连接。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涉及一种稳定性较好的新能源电池箱。
背景技术
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目前新能源技术广泛应用在电动车上,而电池箱是新能源电动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目前的电池箱无法快速有效的将电池固定住,在电动车行驶时,电池会在电池箱内部晃动,影响电池的使用寿命,而有的电池箱虽然能将电池很好的固定,但是其结构却较为复杂,操作也较为繁琐,往往需要好几步的操作。
因此,发明一种稳定性较好的新能源电池箱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稳定性较好的新能源电池箱,通过设置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一螺纹杆,使得两个第二支撑板可快速进行相互靠近或远离,同时通过设置第二锥形齿轮、第一转轴、链条、链轮和支撑筒,使得第二螺纹杆可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时同时向箱体内运动,并且通过设置第二齿轮同时与两个第一齿轮啮合连接,转动第二齿轮即可快速使得两个第一支撑板和两个第二支撑板夹住电池四周将其固定,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较好的新能源电池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固定机构,两个所述固定机构呈对称状分布;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位于箱体一侧,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锥形齿轮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螺纹杆一端贯穿箱体一侧并延伸至箱体内部,所述箱体顶部设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箱体顶部设有支撑筒,所述支撑筒内部设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与支撑筒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一端延伸至箱体内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二螺纹杆位于第一螺纹杆前侧。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筒外侧与第一转轴外侧均固定套接有链轮,两个所述链轮通过链条相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内部设有两个第二支撑板,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分别位于箱体内部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板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第一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两端的支撑块与第一螺纹杆上的两个支撑块螺纹方向均设置为相反方向。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螺纹杆两端均通过第一轴承与箱体两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啮合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一侧设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通过第二轴承与箱体一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位于两个第一齿轮之间,所述第二齿轮与两个第一齿轮均为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筒底端和第一转轴底端均通过第三轴承与箱体顶部活动连接。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后侧内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支撑板后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相匹配。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滑垫。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箱体前侧设有箱门,所述箱门与箱体通过铰链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通过设置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一螺纹杆,使得两个第二支撑板可快速进行相互靠近或远离,同时通过设置第二锥形齿轮、第一转轴、链条、链轮和支撑筒,使得第二螺纹杆可在第一锥形齿轮转动时同时向箱体内运动,并且通过设置第二齿轮同时与两个第一齿轮啮合连接,转动第二齿轮即可快速使得两个第一支撑板和两个第二支撑板夹住电池四周将其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仅需要一步操作即可快速有效的将电池牢牢固定,固定工作效率更高,同时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简单,更加有利于实际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筒立体图。
附图标记为:1箱体、2第一锥形齿轮、3第一螺纹杆、4第一齿轮、5第一转轴、6第二锥形齿轮、7支撑筒、8第二螺纹杆、9第一支撑板、10链轮、11第二支撑板、12支撑块、13第二转轴、14第二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稳定性较好的新能源电池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固定机构,两个所述固定机构呈对称状分布;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锥形齿轮2,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位于箱体1一侧,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3,所述第一锥形齿轮2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4,所述第一螺纹杆3一端贯穿箱体1一侧并延伸至箱体1内部,所述箱体1顶部设有第一转轴5,所述第一转轴5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二锥形齿轮6,所述箱体1顶部设有支撑筒7,所述支撑筒7内部设有第二螺纹杆8,所述第二螺纹杆8与支撑筒7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8一端延伸至箱体1内部并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9,所述第二螺纹杆8位于第一螺纹杆3前侧;
所述支撑筒7外侧与第一转轴5外侧均固定套接有链轮10,两个所述链轮10通过链条相连接;
所述箱体1内部设有两个第二支撑板11,两个所述第二支撑板11分别位于箱体1内部两侧,所述第二支撑板11顶部与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2,所述支撑块12与第一螺纹杆3螺纹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板11两端的支撑块12与第一螺纹杆3上的两个支撑块12螺纹方向均设置为相反方向,有益于两个第二支撑板11进行同步相近或者相离运动;
所述第一螺纹杆3两端均通过第一轴承与箱体1两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锥形齿轮6与第一锥形齿轮2啮合连接;
所述箱体1一侧设有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通过第二轴承与箱体1一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3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14,所述第二齿轮14位于两个第一齿轮4之间,所述第二齿轮14与两个第一齿轮4均为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1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有益于通过把手同步带动两个第一齿轮4同时转动;
所述支撑筒7底端和第一转轴5底端均通过第三轴承与箱体1顶部活动连接;
所述箱体1后侧内壁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支撑板9后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相匹配,有益于第一支撑板9在箱体1内部滑动;
所述第一支撑板9和第二支撑板11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橡胶防滑垫,有益于更好的进行固定工作;
所述箱体1前侧设有箱门,所述箱门与箱体1通过铰链活动连接。
实施方式具体为:打开箱门,将电池放入箱体1中,然后关上箱门,此时使用者可通过把手转动第二齿轮14,从而带动第一齿轮4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螺纹杆3和第一锥形齿轮2转动,届时箱体1内部的两个第二支撑板11将被支撑块12带动顺着第一螺纹杆3相互靠近,同时第一锥形齿轮2带动第二锥形齿轮6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5转动,并通过链轮10和链条带动支撑筒7转动,最终使得第二螺纹杆8在支撑筒7内部进行纵向运动向箱体1内部延伸,从而使得两个第一支撑板9相互靠近,最终两个第一支撑板9和两个第二支撑板11将紧贴上电池并将电池牢牢固定住在箱体1内部,通过设置第一锥形齿轮2和第一螺纹杆3,使得两个第二支撑板11可快速进行相互靠近或远离,同时通过设置第二锥形齿轮6、第一转轴5、链条、链轮10和支撑筒7,使得第二螺纹杆8可在第一锥形齿轮2转动时同时向箱体1内运动,并且通过设置第二齿轮14同时与两个第一齿轮4啮合连接,转动第二齿轮14即可快速使得两个第一支撑板9和两个第二支撑板11夹住电池四周将其固定,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电池的固定较为复杂,无法快速有效的将电池固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5,打开箱门,将电池放入箱体1中,然后关上箱门,通过把手转动第二齿轮14,带动第一齿轮4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螺纹杆3和第一锥形齿轮2转动,两个第二支撑板11将被支撑块12带动顺着第一螺纹杆3相互靠近,同时第一锥形齿轮2带动第二锥形齿轮6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5转动,并通过链轮10和链条带动支撑筒7转动,最终第二螺纹杆8在支撑筒7内部进行纵向运动向箱体1内部延伸,两个第一支撑板9相互靠近,最终两个第一支撑板9和两个第二支撑板11将紧贴上电池并将电池牢牢固定住在箱体1内部。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实用新型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1641199.0
申请日:2019-09-29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0(成都)
授权编号:CN209843822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H01M2/10
专利分类号:H01M2/10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尹丽花
第一申请人:尹丽花
申请人地址: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大禹东路66号硅谷人才创业楼
发明人:尹丽花
第一发明人:尹丽花
当前权利人:尹丽花
代理人:汤东凤
代理机构:1135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