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域盆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滑坡,晚更新世,黄土,年代学
流域盆地论文文献综述
侯圣山,李昂,陈亮,王立朝,刘艺璇[1](2019)在《临夏盆地巴谢河流域晚更新世以来滑坡发育历史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更新世以来,特别是全新世以来,黄土高原西北部发育了多期次的滑坡事件。临夏盆地巴谢河流域较好地保留了多期次滑坡的遗存,有研究历史滑坡发育规律的良好素材。文章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初步厘清了滑坡空间分布及新老滑坡相互迭置关系,总结得到本地区滑坡的四种发展类型:压裂型深层黄土-泥岩滑坡、滑移型深层黄土-泥岩滑坡、蠕变型中浅层黄土-泥岩滑坡和塌滑型黄土滑坡。不同时期发育的滑坡在野外呈现明显不同的特征:发育于晚更新世的古滑坡有圈椅状的地形和高陡的后缘陡壁,滑坡堆积体已固结,堆积体表面冲沟发育;发育于全新世早期的老滑坡除了具有圈椅状地形和高陡后壁外,堆积体较为松散,堆积平台形态较为完整;发育于全新世晚期的新滑坡则保留了更多的滑坡特征,可见滑坡后缘和侧缘裂缝。巴谢河流域滑坡大多有多次滑动的迹象,不同期次的滑坡相互重迭,在同一范围发生多次滑动,形成多级滑坡堆积平台。滑坡埋压动植物、滑坡洼地短期水体沉积物等有着明显的滑坡指示意义。通过采集此类样品,利用14C和光释光等测年手段,获取了本地区一系列滑坡事件的年龄。对测年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巴谢河流域晚更新世以来的五个滑坡高发时段,分别为100~63 ka BP、45. 2~41. 5 ka BP、33. 3~28. 2 ka BP、22. 5~15. 2 ka BP和10. 4~0. 2 ka BP。以上滑坡高发时段的推断将为认识去环境变迁提供证据。(本文来源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2019年04期)
李波,王金晓,赵无忌,吴璇,刘春伟[2](2019)在《莱芜盆地牟汶河流域水体同位素特征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莱芜盆地牟汶河流域附近不同水体进行取样,采用氢氧同位素进行分析,初步研究了牟汶河流域上游不同类型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分布特征,分析了地下水补给来源及循环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莱芜盆地东部牟汶河上游地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下水循环速度较快;岩溶水除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外,还接受其他类型地下水间接补给;整体上研究区内地下水循环更新速度较快,均为0~10年左右新水。(本文来源于《山东国土资源》期刊2019年07期)
何玉江[3](2019)在《石羊河流域典型盆地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羊河流域地下水位变化是自然变迁和高强度人为影响的结果,研究该流域典型盆地地下水位年际和年内变化规律,对流域后续治理及地下水综合管理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基于2007—2015年流域长期地下水位监测数据,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流域武威盆地、民勤盆地、昌宁盆地地下水位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但下降速率已变缓,局部有所回升,年内季节性变化明显。(本文来源于《乡村科技》期刊2019年15期)
梁梦钰,郭华明,李晓萌,王振,修伟[4](2019)在《贵德盆地叁河流域高砷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叁维荧光特性及其指示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溶解性有机物(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控制含水层中砷的迁移转化。贵德盆地承压含水层地下水砷含量显着高于潜水含水层。为查明承压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对砷浓度的影响,对研究区地表水、潜水以及承压水进行吸光度和叁维荧光光谱的分析,利用平行因子分析法确定了水样中有机物成分及荧光特征。结果表明,贵德盆地水体中DOM包含陆源类腐殖质(C1)、受人为影响的腐殖质(C2)、类醌化合物(C3)和微生物来源的腐殖质(C4)4种组分。陆源类腐殖质C1可在地下水中富集,占总有机质的40%~55%。相比于地下水,C2和C3则在地表水中占据较高的比例。高砷承压水中C2、C3所占比例高于低砷潜水。其中,C1可以通过络合作用促进溶解性砷浓度的提高,C3作为电子穿梭体可以促进含砷铁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还原性溶解从而释放砷。微生物降解有机质生成的HCO_3~-可以与砷竞争吸附,促进砷的解吸附。此外,还原性溶解产生的Fe(II)与HCO_3~-形成FeCO_3固定一部分的砷。该研究表明,地下水中的天然有机物通过络合作用和作为电子穿梭体促进铁氧化物还原导致地下水砷的富集,为分析黄河上游地区高砷地下水的成因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9年03期)
常海钦,付亚龙,林鑫,张苗苗,孟刚刚[5](2019)在《流域盆地化学风化强度空间分布及控制因素研究:以长江和珠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型流域盆地化学风化对全球海陆物质循环和气候变化有着显着影响。许多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化学风化指数,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然而,目前对化学风化强度的定量刻画以及化学风化控制因素的认识仍存在不足。以长江和珠江流域盆地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为例,利用化学蚀变指数(CIA)和帕克风化指数(WIP)定量刻画了化学风化强度,利用趋势面分析完成了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同时基于空间相关分析完成了化学风化强度同气温和降水的相关性分析。获得了以下结果:(1)长江流域CIA平均值为72.9,WIP平均值为34.2,指示中等强度风化;珠江流域CIA平均值为93.8,WIP平均值为6.4,指示强风化。(2)趋势面分析显示化学风化强度存在由北向南逐渐增强的趋势。局部地区的CIA和WIP异常值与该地区较高的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相吻合。(3)长江和珠江流域的化学风化同气候条件紧密相关。研究区内CIA和WIP同年均降水量和年均气温的相关系数均在0.85以上。综上,认为CIA和WIP可以作为定量刻画流域盆地化学风化强度的指标,趋势面分析较好地刻画了区域及局部分布特征。(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进展》期刊2019年01期)
王晶,候亚茸,何珊[6](2018)在《2010年~2016年石羊河流域北部盆地防沙治沙区沙漠和绿洲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高分影像对石羊河流域北部盆地防沙治沙区的沙漠、绿洲进行了动态监测,监测结果表明:2010年到2016年,研究区沙漠面积减少,绿洲面积增加,经分析,其变化与及气温、降水之间的相关性较低,主要与人类活动相关。(本文来源于《矿山测量》期刊2018年05期)
李生潜,张彦洪,马雁萍,王磊,穆红文[7](2018)在《石羊河流域盆地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恢复地下水位,是石羊河流域生态修复的关键。文中根据2003-2017年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和Arc GIS软件,研究石羊河流域治理以来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评估流域治理效果。分析表明,石羊河流域地下水位年内变化呈季节性波动,并因地区而异。青土湖年内水位变化缓慢,年末水位较高;民勤-武威盆地波动较大,夏秋降幅较深;金川-永昌盆地春季水位较高,治理后水位降低,波动减小。流域治理以来,青土湖地下水位持续回升,中游凉州-民勤盆地止跌回升,金川-永昌盆地连年下降并趋于稳定。石羊河流域地下水动态是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对地下水动态具有重大影响。目前,流域大部分地区的地下水位还没有回升到天然植被正常生长的埋深要求,应继续做好流域后续治理。(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12期)
方良斌[8](2018)在《石羊河流域地下水盆地分区划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羊河流域属严重缺水的内陆河地区,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严重超过其承载能力,部分区域地下水利用达到174%,致使流域地下水位快速下降,天然植被枯萎死亡,土地沙漠化、盐渍化进程加快,生态十分脆弱,严重危及居民生存。本文基于流域地质结构和水文地质状况,按照地质结构、地下径流特性,对流域地下水盆地进行分区划定,并对流域水资源量进行计算评价,结果表明:石羊河流域地下水主要划分为大靖地下水盆地、武威地下水盆地、永昌地下水盆地、民勤地下水盆地、昌宁地下水盆地和潮水东地下水盆地,经流域地下切面计算和抽水试验验证,区内地下水降水入渗补给量为0.937亿m~3/a,侧向径流补给量为0.086亿m~3/a,合计地下水天然补给量为1.023亿m~3/a。相对误差为0.033亿m~3/a,绝对误差3.23%,分析较为准确,地下水盆地分区合理。研究结果为流域地下开采与保护提供了科学支撑。(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8年05期)
李昂,侯圣山,王立朝,陈亮,李祥龙[9](2018)在《AMS14C测年揭示的临夏盆地巴谢河流域典型滑坡的四次滑动》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的(Objective)自1983年3月7日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发生导致237人死亡的洒勒山滑坡灾害以来,巴谢河流域吸引了国内外大量学者在此开展滑坡研究。这一地区灾难性滑坡多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征,但对滑坡历史的认识,尚缺乏年代学数据支持。本研究以本地区典型滑坡——上正滑坡为例,通过滑坡年代学研究,重建滑坡的滑动历史。(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8年03期)
李博,曾彪,杨太保[10](2018)在《1982—2015年柴达木盆地不同流域植被气候响应差异》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1982—2015年生长季(5~10月)GIMMS-MODIS融合数据、气象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柴达木盆地及各流域植被NDVI的时空演变及其与气候要素的关系。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植被整体上趋于改善,NDVI与气温和降水呈显着正相关。(2)盆地内各流域NDVI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区域气候差异明显,盆地东部NDVI平均值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表现为以1989年和2002年为转折点的3段式特征,而盆地西部呈现出以1994—1995年为节点的2段式特征。(3)盆地东西部植被对气候要素响应的差异性显着,这可能与高原季风、西风环流及下垫面等因素有关。(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8年03期)
流域盆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莱芜盆地牟汶河流域附近不同水体进行取样,采用氢氧同位素进行分析,初步研究了牟汶河流域上游不同类型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分布特征,分析了地下水补给来源及循环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莱芜盆地东部牟汶河上游地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岩浆岩变质岩类裂隙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下水循环速度较快;岩溶水除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外,还接受其他类型地下水间接补给;整体上研究区内地下水循环更新速度较快,均为0~10年左右新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域盆地论文参考文献
[1].侯圣山,李昂,陈亮,王立朝,刘艺璇.临夏盆地巴谢河流域晚更新世以来滑坡发育历史重建[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9
[2].李波,王金晓,赵无忌,吴璇,刘春伟.莱芜盆地牟汶河流域水体同位素特征与分析[J].山东国土资源.2019
[3].何玉江.石羊河流域典型盆地地下水位动态变化规律研究[J].乡村科技.2019
[4].梁梦钰,郭华明,李晓萌,王振,修伟.贵德盆地叁河流域高砷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叁维荧光特性及其指示意义[J].地学前缘.2019
[5].常海钦,付亚龙,林鑫,张苗苗,孟刚刚.流域盆地化学风化强度空间分布及控制因素研究:以长江和珠江为例[J].地球科学进展.2019
[6].王晶,候亚茸,何珊.2010年~2016年石羊河流域北部盆地防沙治沙区沙漠和绿洲变化[J].矿山测量.2018
[7].李生潜,张彦洪,马雁萍,王磊,穆红文.石羊河流域盆地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8
[8].方良斌.石羊河流域地下水盆地分区划分研究[J].地下水.2018
[9].李昂,侯圣山,王立朝,陈亮,李祥龙.AMS14C测年揭示的临夏盆地巴谢河流域典型滑坡的四次滑动[J].中国地质.2018
[10].李博,曾彪,杨太保.1982—2015年柴达木盆地不同流域植被气候响应差异[J].干旱区地理.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