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钢筋混凝土,裂纹,结构,界面,承载力,刚度,截面。
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李雪[1](2006)在《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的裂纹分布规律及机理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课题组基于断裂力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一种外粘贴阻裂增强层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新结构与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有较好的抗裂性能、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刚度和延展性也有明显的改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提出了“放、阻”结合与“放、阻、抗”结合的新结构设计思想,是对新结构设计理论在设计方法上的一次创新。新的设计思想的关键是裂缝控制策略。本文基于这一点,从裂缝控制的角度对新结构的性能进行全新的阐释,并对裂缝控制策略进行了比较。论文还对新结构的界面裂纹和界面剥离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整理推导出了预测新结构界面剥离荷载的经验模型和公式。另外,从界面协调的角度研究了“后张法”的预应力混凝土中的“套管效应”——套管对混凝土开裂的影响。研究表明,“放”、“阻”、“抗”结合的新结构在裂纹控制方面效果显着,结构力学性能优良。新结构预测界面剥离荷载的经验模型和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套管”产生的多个界面问题对结构的裂纹控制影响较大,揭示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不允许开裂的基本原因。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断裂力学原理的钢筋混凝土复合新结构设计理论研究”和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基于破坏力学原理的桥梁损伤机理与维护加固技术”的资助。(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06-05-01)
车承志[2](2005)在《“放”“阻”结合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的力学原理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简要总结了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介绍了FRP片材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断裂力学基本原理归纳了GFRP复合钢筋混凝土梁用到的叁个力学机理,并对新结构的界面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的简化模型,为复合梁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方法。本文为了更深入了解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的力学性能,开拓工程应用的前景,对尺寸为(4000mm×180mm×450mm)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构件进行了抗弯试验,进一步验证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的优良的力学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对“放”与“阻”相结合结构设计思想进行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能够发挥各种材料的各自特点,承载力较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大大提高,使受弯构件中的裂缝得到了极大改善,开裂后的刚度显着改善。对“放”与“阻”相结合的结构设计思想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提高;新结构的刚度增大,由于采取了裂缝封闭技术,其整体刚度将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在挠度控制标准下的使用性能;新结构的抗裂性能提高,表现为同等荷载水平下的裂纹宽度要小;新结构的老裂纹在裂纹封闭后,基本不发展。并推导了体现“放”与“阻”相结合结构设计思想的新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计算公式。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断裂力学原理的钢筋混凝土复合新结构设计理论研究”和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基于破坏力学原理的桥梁损伤机理与维护加固技术”的资助。(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学院》期刊2005-07-24)
何小兵[3](2004)在《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研究与“放”“阻”结合的裂缝控制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结构抗裂能力差、刚度低以及耐久性和跨越能力差,为了改善钢筋混凝土的性能,课题组基于断裂力学的原理,提出了一种含有外贴阻裂增强层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数值模拟,表明: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受弯构件中的裂缝得到了极大改善,承载力较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大大提高,开裂后的刚度显着改善且结构具有良好的延性。前期已有的试验都是以小尺寸的梁(2000mm×100mm×160mm)为基础,截面高宽比为1.6,偏小,而桥梁工程中梁的实际尺寸远比前期实验梁的尺寸大且截面的高宽比一般达2.0以上,因而有必要对尺寸和高宽比相对较大的梁进行研究,以考察尺寸对复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的影响。为了更深入了解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的力学性能,本文对尺寸相对前期实验小梁大(4000mm×180mm×450mm),截面高宽比为2.5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构件进行了抗弯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的优良的力学性能。本文的研究表明,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在阻裂增强层厚度不变的情况下,梁的尺寸增大和截面高宽比的增大不影响其承载力的提高,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是一种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结构,新结构抗裂性能好、承载力提高明显、结构刚度大、具有良好的延性,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还从“抗”“放”“阻”的辨证角度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进行了辨证分析,基于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的阻裂增强机理,首次提出了一种“放”与“阻”相结合的裂缝控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对裂缝“放”与“阻”相结合的新结构设计思想。本文的工作是相关前期研究的深化,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断裂力学原理的钢筋混凝土复合新结构设计理论研究”和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基于破坏力学原理的桥梁损伤机理与维护加固技术”的资助。(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学院》期刊2004-02-25)
赵烈秋[4](2003)在《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受弯构件正截面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土木工程中运用最为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然而钢筋混凝土结构存在着众所周知的缺点:抗裂性能差、自重大,因此在结构承受不大的荷载时就会开裂。随着裂纹的产生和发展,结构性能逐渐劣化,结构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都显着降低,最终导致结构破坏。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是基于断裂力学原理将减少、延缓结构开裂和破坏的发生作为重要因素进行新结构设计的思想。本文在前人提出了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设计思想的基础上,对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性能、变形性能、裂缝分布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研究了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的正截面极限承载能力、抗弯刚度的增强规律和裂缝分布规律。本文为探索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的正截面承载力提高效果、抗弯刚度增强规律、裂缝分布规律以及新结构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复合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正截面承载力实验。试验过程中,记录了梁的挠度、裂缝开展情况、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变等。试验结果表明,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能够延缓结构中裂纹的出现,并能有效阻止裂纹的发展,裂缝出现后发展比较缓慢、裂缝宽度和间距都较小,新结构达到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裂缝宽度限值时,承载力是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1.5倍以上;新结构的极限承载力在梁截面、配筋率相同的情况下是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1.6~2.4倍,承载力显着提高;新结构的抗弯刚度明显提高,在相同荷载作用下新结构的挠度值低,新结构达到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挠度限值时,承载力是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的1.3倍以上。本文根据基于平截面假定的混凝土梁受弯基本理论,提出了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梁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提出了新结构抗弯刚度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供工程应用参考。另外,本文还对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达到极限承载力破坏后的二次承载能力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变形钢筋对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承载能力的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学院》期刊2003-03-09)
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简要总结了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优缺点,介绍了FRP片材应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断裂力学基本原理归纳了GFRP复合钢筋混凝土梁用到的叁个力学机理,并对新结构的界面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应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的简化模型,为复合梁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方法。本文为了更深入了解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的力学性能,开拓工程应用的前景,对尺寸为(4000mm×180mm×450mm)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构件进行了抗弯试验,进一步验证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的优良的力学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对“放”与“阻”相结合结构设计思想进行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能够发挥各种材料的各自特点,承载力较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大大提高,使受弯构件中的裂缝得到了极大改善,开裂后的刚度显着改善。对“放”与“阻”相结合的结构设计思想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新结构的极限承载力提高;新结构的刚度增大,由于采取了裂缝封闭技术,其整体刚度将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在挠度控制标准下的使用性能;新结构的抗裂性能提高,表现为同等荷载水平下的裂纹宽度要小;新结构的老裂纹在裂纹封闭后,基本不发展。并推导了体现“放”与“阻”相结合结构设计思想的新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计算公式。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断裂力学原理的钢筋混凝土复合新结构设计理论研究”和重庆市教委科技项目“基于破坏力学原理的桥梁损伤机理与维护加固技术”的资助。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李雪.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的裂纹分布规律及机理分析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6
[2].车承志.“放”“阻”结合的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的力学原理与实验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5
[3].何小兵.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研究与“放”“阻”结合的裂缝控制新方法[D].重庆交通学院.2004
[4].赵烈秋.复合钢筋混凝土新结构受弯构件正截面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学院.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