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重磁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异常,重力,磁场,准噶尔盆地,盆地,特征,渭河。
重磁场论文文献综述
樊文鑫,李光明,焦彦杰,梁生贤[1](2019)在《重磁场特征对西藏扎西康矿集区构造格架与成矿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扎西康矿集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区内的铅锌多金属矿体赋存于下侏罗统日当组中,容矿围岩为含炭钙质板岩、钙质板岩和构造角砾岩,矿体严格受近南北向和北东断裂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为了解扎西康矿集区构造情况及构造与成矿关系,笔者对开展的1∶5万重磁测量获得的数据进行向上延拓,研究表明:矿集区具有反"L"异常分区特征,已知的矿床均处于低磁、低重区域,且深部存在多个隐伏岩体;再对数据进行水平方向导数、水平梯度模量和垂向二阶导数处理分析,解译出4条矿集区主断裂和1条次级断裂且该次级断裂为主要控矿断裂;主断裂或次级断裂圈闭区为成矿有利区,并划定4个成矿有利区;结合年代地质学、地球化学特征对构造格架与成矿进行了探讨,认为当具有一定构造格架时,则存在找矿潜力。(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何涛[2](2019)在《重、磁场分量转换和磁化方向转换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磁场分量转换和磁化方向转换是重、磁数据处理解释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有空间域和频率域两类处理方法。相比于空间域,在频率域进行重、磁场分量转换和磁化方向转换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二度体重、磁场分量转换和磁化方向转换在频率域是稳定的。叁度体重力场分量转换以及中高纬度磁力异常分量转换和磁化方向转换在频率域均是稳定的,但低纬度磁力异常分量转换和磁化方向转换在频率域是不稳定的。对于稳定的转换过程,常规方法即可获得较高精度的转换结果;对于不稳定的转换过程,难以得到高精度的转换结果,这对后续的处理和解释是十分不利的。本文将二度体相互垂直的磁力异常(磁化倾角也相互垂直)之和为0的关系引申到叁度体磁力异常的处理和转换,使叁度体相互垂直的低纬度和高纬度磁力异常(磁化倾角也相互垂直)之和近似为0,提出了将低纬度磁力异常分量转换和磁化方向转换变为高纬度磁力异常分量转换和磁化方向转换的迭代算法——基于垂直关系的低纬度磁场转换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叁度体低纬度磁力异常分量转换和磁化方向转换的不稳定性问题。通过理论模型试算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稳定性、精确性,通过实际资料的处理检验了方法的有效性、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5-30)
朱将波,汪启年,张健,葛诚[3](2019)在《赣南新林屋—均村地区低磁性隐伏岩体的识别:来自重磁场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赣南新林屋—均村地区开展1∶5万高精度磁法测量工作,结合1∶20万重力测量数据,以岩石物性为基础,分析该区重磁异常并圈定隐伏花岗岩体。新林屋—均村地区低磁性、低密度的花岗岩侵入至具有磁性的前寒武纪变质岩中,形成磁低重低的异常特征;推断新林屋—均村地区存在1个呈NW向展布的隐伏花岗岩体,该隐伏花岗岩体浅部受SN—NE向弧状断裂控制,深部受NW向断裂控制,浅部分布范围较深部更广。这些信息为该区进一步找矿提供了基础地球物理资料,也为同类地区寻找隐伏花岗岩体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华东地质》期刊2019年02期)
潘蔚,毛玉仙,余长发[4](2019)在《华东南地区铀矿区域控矿断裂构造遥感解译及其重磁场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遥感图像对华东南地区开展了区域断裂构造解译,发现了3条新断裂,分别是近东西向的醴陵-龙泉断裂,北西西向通道-龙川断裂和永福-佛岗断裂。笔者前期研究表明这3条断裂对地表岩石和铀矿田的分布均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属大型断裂。通过布格重力异常和磁异常进一步分析,发现通道-龙川断裂和永福-佛岗断裂具有明显的重力异常和磁异常,深部断裂特征明显,认为应归属深大断裂;而醴陵-龙泉断裂只是中段具有磁异常反应,是否为深大断裂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铀矿地质》期刊2019年03期)
冯旭亮,刘斌[5](2019)在《南薇西盆地重磁场特征及油气资源远景》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南薇西盆地及邻区的重、磁力异常特征分析与综合反演,文章对该区油气有利远景区进行了预测。南薇西盆地北部坳陷和北部隆起以高重高磁特征为主,火山活动强烈。中部坳陷、南部隆起及南部坳陷的北部表现为整体低重、低磁背景上的局部团块状高重、高磁异常,为火山岩与碳酸盐台地的综合反映。南薇西盆地新生界厚度呈北东向条带状薄厚相间的特征,南部坳陷新生界厚度最大,中部坳陷次之。盆地北部处于莫霍面隆起区,而南部莫霍面相对较深,为减薄型陆壳的特征。北部坳陷和北部隆起居里面整体较浅,可能与南海扩张引起岩石圈的强烈伸展减薄、地幔物质上侵有关。中部坳陷和南部隆起的居里面明显浅于南部坳陷,表明中部坳陷和南部隆起的热活动强于南部坳陷。重磁场特征及其反演结果与石油地质特征表明,南薇西盆地的中部坳陷、南部隆起及其西南盆地外围的区域应为盆地最好的油气远景区,其次为南部坳陷,北部坳陷和北部隆起油气潜力不大。在油气远景区内,局部团块状、等轴状的重力高异常区部分可能为碳酸盐台地,生物礁较为发育,应为未来的勘探目标。(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马国庆,孟庆发,李丽丽,明彦伯[6](2019)在《利用重/磁场梯度比值函数计算地质体深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定义了一种函数,即重力场或磁力场的一阶水平导数与原始异常的比值,利用该函数值可直接推导地质体的位置。对于不同类型地质体,其梯度比值函数均表现出极值点间水平距离等于地质体深度2倍的特征,从而无须任何先验信息即可计算异常体深度。为了降低倾斜磁化对磁数据处理结果的影响,磁异常解释采用解析信号水平导数与解析信号的比值。梯度比值函数仅计算异常的一阶水平导数,因此不会明显地增大噪声。此外,对梯度比值函数计算多个上延高度、求取其平均值,并对上半空间极值成像,可获得更加准确的地质体深度。理论模型试验和实测剖面磁数据的解释结果都证明梯度比值函数能快速、准确地获得地质体深度,且具有较强的抗噪性。(本文来源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期刊2019年01期)
王勤,张振[7](2018)在《华南雪峰山地区的重磁场反演与断裂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雪峰山以大面积出露的华南前寒武纪地层为特征,并受到中生代陆内变形的影响,是研究华南大陆早期构造演化和中生代陆内变形的关键地区。Sinoprobe项目横穿雪峰山构造带的400 km高精度深反射地震揭示出雪峰山冷家溪群的下部存在一系列向上隆起的弧形反射层,推测为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在古元古代(~2.0–1.9 Ga)碰撞的造山带(Dong et al., 2015)。为进一步研究雪峰山地区的(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五)——专题98:东亚多板块汇聚与燕山运动、专题99:深部地球化学找矿、专题100:油气地球物理》期刊2018-10-21)
刘良志,路利春,姜鸿,李陇锋,王龙龙[8](2018)在《西藏罗布莎地区重磁场特征与地质解释》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不同地层、不同岩(矿)石密度、磁性差异,结合地质、钻孔资料,分析了西藏罗布莎地区的重磁场分布特征;利用重磁场图件,结合物化探、地质钻孔、遥感解译等资料推断出48处隐伏岩体,并分别作了相应解释,预测其中19处隐伏岩体为成矿潜力区块。选取3个重点成矿区重磁异常剖面进行了2.5D反演拟合解释。总结了罗布莎地区重磁异常与隐伏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成因,为成矿远景区划分提供依据,为深部地质找矿提供了地球物理资料。(本文来源于《地质调查与研究》期刊2018年03期)
刘良志,路利春,赵炳坤,张佩,姜鸿[9](2018)在《渭河盆地重磁场特征与断裂构造探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岩石密度差异、磁性变化情况研究渭河盆地的一级断裂与二级断裂,分析了渭河盆地的叁个重力异常带,异常带亦是主控断裂带,划分了盆地构造单元。(本文来源于《陕西地质》期刊2018年01期)
周耀明[10](2018)在《准噶尔盆地中西部石炭纪火山岩构造重磁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准噶尔盆地是大型的复合迭合盆地,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历程。晚石炭-早二迭世,古亚洲洋完全关闭,新疆北部处于后碰撞的伸展环境,包括准噶尔地区在内的新疆北部发生了大规模的幔源岩浆活动,火山岩广泛地分布于盆地的各隆起构造上。处于构造高部位的火山岩,经历了长期的风化、淋滤和溶蚀以及后期构造活动的改造,发育了丰富的次生孔隙和裂缝而成为优质储层。在油气勘探向盆地深层拓展的过程中,石炭系火山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新领域。2005年以来,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取得重大进展,查明了克拉美丽千亿立方米级气田、红车断裂带新发现油气储量和克百断裂带新增油气储量均超过1亿吨。总之,截止目前,除盆地南缘外,呈现出全盆地都有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或油气显示的局面,展示了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勘探的广阔前景。因此在盆地内预测石炭系火山岩的分布特征,圈定火山岩油气勘探有利靶区,对盆地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择不同构造背景的盆地腹部莫索湾—陆西地区和西北缘克—百断裂带做为研究目标,以重磁数据为基础,结合地震、钻井和大地电磁测深剖面等资料,圈定研究区火山岩及岩性分布,划分断裂构造、刻画基底形态。最后根据上述成果和油气地质条件,进行油气有利区预测。本次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有:一、断裂构造既是岩浆活动的通道,也是连接烃源岩与火山岩储层的桥梁,查明研究区内断裂的分布、属性和作用,是本次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水平方向导数在莫索湾—陆西地区圈定出断裂构造18条,根据延伸规模确定区域性基底断裂5条。经与地震数据划分的断裂情况进行对比,其中北东向的F1断裂为本次研究的新发现。在克—百断裂带,利用重力异常水平总梯度、航磁异常和大地电磁测深剖面成果,厘定出深层和浅层两套断裂系统,深层断裂系统包括达拉布特深大断裂、扎伊尔山深大断裂和玛湖西深大断裂。其中扎伊尔山深大断裂为本次研究的新发现,分析认为它是克—百断裂带上盘岩浆活动的深部通道。浅层断裂系统中主要的骨干断裂有南白碱滩断裂(F4)、白碱滩断裂(F3)、中白百断裂(F2)和西白百断裂(F1)。其中南白碱滩断裂为推覆带的前缘断裂,西白—百断裂为盆山分界断裂,二者限定了克—百断裂带NW—SE方向的范围。二、在莫索湾—陆西地区,火山岩油气藏以潜山型古风化壳储层油气藏为主,火山岩是否处于构造高位置是评价火山机构成藏有利与否的重要因素。综合磁力异常欧拉反演和切线法反演结果,绘制了莫索湾—陆西地区石炭系顶界面的起伏形态,并将基于重磁异常圈定的火山机构与之迭合,以火山机构位置与构造高的重迭程度做为油气有利区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叁、以剩余重磁异常分布规律和断裂构造的产出情况为依据,在莫索湾—陆西地区圈定出了 6个火山活动带,即:玛湖东、叁个泉-石南环形火山活动带;莫索湾凸起、莫北凸起和石西凸起北东向火山活动带以及东道海子北西向火山活动带。在克—百断裂带,划分了 F1断裂火山活动带、F4断裂火山活动带和F7断裂火山活动带。根据局部重、磁异常的组合情况,在每个火山活动带内划分出若干个火山机构。由于莫索湾—陆西地区酸性火山岩与白垩系以下沉积岩密度不具差异,克—百断裂带推覆带前缘岩石破碎程度高,火山岩没有表现出应有的高密度特征,因此在火山机构划分过程中遵循以磁力异常为主,重力异常为辅的原则。四、根据剩余重、磁异常开展视磁化率和视密度反演,综合反演视磁化率和视密度值、重磁异常强度和钻井中火山岩岩性揭露情况,进行火山岩岩性识别。识别结果表明,莫索湾地区以中酸性火山岩为主,陆西地区以中基性岩为主。在克—百断裂带覆盖区,自北西—南东可分为Ⅰ、Ⅱ、Ⅲ叁个岩性分区,Ⅰ区主要为蛇绿混杂岩和凝灰岩;Ⅱ区以凝灰岩、火山角砾岩为主,含少量玄武岩;Ⅲ区为玄武岩分布区。在岩性识别过程中,利用典型剖面以地震数据为约束进行重磁震联合正演,发现在莫索湾—陆西地区,火山岩引起的重磁异常仅仅是实测异常的一小部分,分析认为在火山岩之下还存在强磁性、高密度的基性侵入体。五、在分析火山岩成藏控制因素基础上,综合考虑火山机构的可靠性、与构造高的重迭程度、火山机构周围断裂的发育情况以及是否紧邻含油层并且在上覆中生代地层中发现油气藏等因素,在莫索湾—陆西地区预测了10个Ⅰ级有利靶区和8个Ⅱ级有利靶区。在克—百断裂带,靠近主断裂的火山岩都是成藏的有利区域,据此确定百重7—百重8井区和F7断裂火山活动带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地段。六、通过对克—百断裂带古29a井火山岩段岩相岩性分析,进一步明确了火山活动的多期次特征,每次火山活动间隔都会在火山岩体外缘(大致相当于远火山口带)形成砂岩—砂砾岩沉积。这些砂岩—砂砾岩具有和火山岩基本相同的构造环境,都因长期的风化淋滤和后期构造破坏作用,使储集性能得以改善而成为有利储层,钻探结果已在这些砂砾岩层中发现了较好的油气显示(如白碱滩801井)。这一研究结果丰富了火山岩油气藏的储集类型,拓展了火山岩油气藏的成储空间。(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6-15)
重磁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重、磁场分量转换和磁化方向转换是重、磁数据处理解释中的重要方法之一,有空间域和频率域两类处理方法。相比于空间域,在频率域进行重、磁场分量转换和磁化方向转换具有更高的处理效率。二度体重、磁场分量转换和磁化方向转换在频率域是稳定的。叁度体重力场分量转换以及中高纬度磁力异常分量转换和磁化方向转换在频率域均是稳定的,但低纬度磁力异常分量转换和磁化方向转换在频率域是不稳定的。对于稳定的转换过程,常规方法即可获得较高精度的转换结果;对于不稳定的转换过程,难以得到高精度的转换结果,这对后续的处理和解释是十分不利的。本文将二度体相互垂直的磁力异常(磁化倾角也相互垂直)之和为0的关系引申到叁度体磁力异常的处理和转换,使叁度体相互垂直的低纬度和高纬度磁力异常(磁化倾角也相互垂直)之和近似为0,提出了将低纬度磁力异常分量转换和磁化方向转换变为高纬度磁力异常分量转换和磁化方向转换的迭代算法——基于垂直关系的低纬度磁场转换方法,有效的解决了叁度体低纬度磁力异常分量转换和磁化方向转换的不稳定性问题。通过理论模型试算验证了该方法的适用性、稳定性、精确性,通过实际资料的处理检验了方法的有效性、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磁场论文参考文献
[1].樊文鑫,李光明,焦彦杰,梁生贤.重磁场特征对西藏扎西康矿集区构造格架与成矿的启示[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9
[2].何涛.重、磁场分量转换和磁化方向转换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9
[3].朱将波,汪启年,张健,葛诚.赣南新林屋—均村地区低磁性隐伏岩体的识别:来自重磁场的证据[J].华东地质.2019
[4].潘蔚,毛玉仙,余长发.华东南地区铀矿区域控矿断裂构造遥感解译及其重磁场特征[J].铀矿地质.2019
[5].冯旭亮,刘斌.南薇西盆地重磁场特征及油气资源远景[J].地质力学学报.2019
[6].马国庆,孟庆发,李丽丽,明彦伯.利用重/磁场梯度比值函数计算地质体深度[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9
[7].王勤,张振.华南雪峰山地区的重磁场反演与断裂分布[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五)——专题98:东亚多板块汇聚与燕山运动、专题99:深部地球化学找矿、专题100:油气地球物理.2018
[8].刘良志,路利春,姜鸿,李陇锋,王龙龙.西藏罗布莎地区重磁场特征与地质解释[J].地质调查与研究.2018
[9].刘良志,路利春,赵炳坤,张佩,姜鸿.渭河盆地重磁场特征与断裂构造探讨研究[J].陕西地质.2018
[10].周耀明.准噶尔盆地中西部石炭纪火山岩构造重磁场研究[D].南京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