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示踪剂论文_贠彦祺,曹伟,李晨晖,任坤贤,宁兴勤

导读:本文包含了放射性示踪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放射性,同位素,污染物,药物,核物理,气态,环境。

放射性示踪剂论文文献综述

贠彦祺,曹伟,李晨晖,任坤贤,宁兴勤[1](2019)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野外示踪的辐射环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非密封放射性物质野外示踪过程中的γ射线和β射线辐射剂量率理论计算方法,估算对职业人员和公众造成的附加剂量。得出采取相应的距离和人员控制措施后,示踪测井对职业人员和公众造成影响的年有效附加剂量能够满足规定的相应限值要求。根据相关管理要求,提出了同一地区开展野外示踪试验编制试验计划要素的建议,为使用非密封放射性物质进行野外示踪的油田等单位进行辐射安全管理和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技术指导。(本文来源于《石油工业技术监督》期刊2019年08期)

杜娟[2](2019)在《大气散落放射性核素沉降过程的研究及其在示踪东海海域现代沉积过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性核素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并参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因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具有不同的来源与半衰期,使得放射同位素成为了示踪环境中不同时间尺度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理想示踪剂。天然放射性核素~(210)Pb、~(210)Bi、~(210)Po和~7Be半衰期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颗粒活性,并被广泛应用于沉积物的来源与运移,沉积速率及沉积年代,大气沉降通量与大气气溶胶滞留时间(Residence Time of Atomopheric Aerosol,RTAA)等研究中。随着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目前已积累了大量有关~(210)Pb、~(210)Bi、~(210)Po和~7Be大气沉降过程的研究及其在示踪河口海岸带颗粒物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方面的数据,但由于时空的差异,我国近岸区域上述核素大气沉降通量的长期连续观测数据的积累和研究相对较少,且鲜有针对单次降雨中相关核素沉降过程等方面的研究。本论文对中国东海典型近岸区域(上海)大气沉降过程中上述核素沉降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大气颗粒物滞留时间的示踪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利用通过大气沉降到达地表并最终被埋藏至沉积物中的~(210)Pb(~(210)Pb_(ex))对长江口及邻近东海海域的现代沉积过程进行再评估,得到主要结论如下:对东海典型近岸区域(上海)2006-2016年~(210)Pb和~7Be大气沉降通量的长期监测发现:~7Be大气沉降通量(1603±62 Bq m~(-2) yr~(-1))介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晚冬和初春时期,受大气平流层-对流层交换加强的影响使得~7Be的大气沉降通量出现了高值;~(210)Pb大气沉降通量(424±30 Bq m~(-2) yr~(-1))则处在全球高值区,在已报道的文献中排名第二。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东海典型近岸区域(上海)夏季的主导风向为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并随之带来了低~(210)Pb浓度的海洋气团使得~(210)Pb大气沉降通量在夏季明显偏低,而冬季来自内陆寒冷干燥的西北季风则给上海带来了大量高~(210)Pb浓度的陆地气团使得~(210)Pb大气沉降通量在冬季出现明显的高值。此外,通过对比研究全球~(210)Pb大气沉降通量分布后发现,~(210)Pb大气沉降通量在近岸区域(离岸距离<50km)随年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在离岸距离>50km的内陆区域,~(210)Pb大气沉降通量则表现出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大气中的颗粒活性放射性核素主要通过湿沉降的方式到达地球表面,对东海典型近岸区域(上海)2015年叁次暴雨事件的研究分析发现降雨过程中~7Be、~(210)Pb、~(210)Po大气沉降通量和体积比活度以及~7Be/~(210)Pb活度比存在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了降雨过程中研究区域周围不同来源大气气团的入侵及组成变化,这样的暴雨在带来大量降雨的同时,也携带了大量放射性核素到达地球表面,叁场暴雨总计贡献了2015年全年18.6%的降雨量,28%的~7Be大气沉降通量和11%的~(210)Pb大气沉降通量。通过分析大气近地面中各核素的浓度发现:东海典型近岸区域(上海)作为一个典型的沿岸城市,虽受到了来自太平洋海洋气团的影响,但冬季还受西北季风及其携带的大量沙尘以及本地燃烧源、机动车源、生物质燃烧源等的影响,其近地面大气中~(210)Pb、~(210)Bi的~(210)Po的浓度相较于典型的内陆城市美国底特律仍然偏高。大气中的~(210)Pb、~(210)Bi、~(210)Po和~7Be在产生后会迅速被吸附于大气颗粒物上,因此相关核素之间的活度比可用于计算大气颗粒物的滞留时间。基于~(210)Bi/~(210)Pb和~(210)Po/~(210)Pb活度比计算得到东海典型近岸区域(上海)大气颗粒物滞留时间分别为0.66±0.08-16.9±5.4 d(平均值:6.39±1.46 d)和45.3±5.2-196±27d(平均值:125±18 d);而计算得到美国底特律地区大气颗粒物滞留时间分别为2.40±0.38-10.4±3.4 d(平均值:6.11±2.10 d)和5.68±0.29-21.8±2.7 d(平均值:13.0±2.9 d)。因受额外输入的~(210)Po的影响,基于~(210)Bi/~(210)Pb活度比计算得到的大气颗粒物滞留时间可能更接近实际值。大气中的~(210)Pb随干、湿沉降过程到达地球表面从而进入水体,并随水体中颗粒物一系列沉降-再悬浮-再沉降等过程被最终埋藏至沉积物中,近几十年来利用~(210)Pb示踪海洋现代沉积过程极大地推进了海洋科学在沉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分支学科研究的发展。大气沉降是沉积物中~(210)Pb主要来源,基于对东海典型近岸区域(上海)~(210)Pb大气沉降通量11年的连续观测发现,~(210)Pb的年大气沉降通量变化较小,反映出利用~(210)Pb示踪东海近岸海域现代沉积过程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在以往的大量研究中,对于~(210)Pb垂直分布无明显规律的非理想型沉积物柱状样,因无法直接计算得出沉积速率,研究者通常在估算大面积的沉积通量选择舍弃数据,并导致了研究区域沉积通量的高估。本论文通过对非理想沉积物柱状样赋值的方法对长江口及邻近东海海域的现代沉积过程进行了再评估研究。以长江口叁角洲沿PN断面约2.07×10~4 km~2的研究区域为例,对非理想型沉积物柱状样分别赋值为0.2 g cm~(-2) yr~(-1)、0.1 g cm~(-2) yr~(-1)、0 g cm~(-2) yr~(-1)、-0.1 g cm~(-2) yr~(-1)和-0.2 g cm~(-2) yr~(-1)后计算得到的该区域现代沉积通量较忽略非理想型沉积物柱状样直接插值计算所得沉积通量分别降低了15%、17%、18%、20%和22%,故而提出了在进行大区域现代沉积过程的研究中,应合理考虑非理想型沉积物柱状样的影响,对其进行合理赋值,以纠正忽略这类沉积物柱状样插值所带来的误差。综上所述,本论文在东海典型近岸区域(上海)~(210)Pb和~7Be大气沉降通量11年的连续监测完善了该处两核素大气沉降通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210)Pb年代学的基础假设,通过总结分析两核素大气沉降通量的全球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近海域水体中悬浮颗粒物沉降/再悬浮和沉积等过程的研究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科学数据;此外,东海近岸现代沉积过程的研究中考虑非理想沉积物柱状样的方法为今后大区域颗粒物及其携带的污染物的沉积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5-13)

陈曦[3](2019)在《放射性核素~(68)Ga标记的示踪剂~(68)Ga-DOTA-TMTP1和~(68)Ga-NOTA-(TMVP1)_2在肿瘤靶向分子显像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分子成像技术能够对影响肿瘤行为的生物学过程进行可视化、表征以及监测。TMTP1(NVVRQ)是我们实验室利用细菌鞭毛展示随机肽库筛选出的一种多肽,能够特异性靶向高转移潜能的肿瘤和隐匿性转移灶。在本研究中,我们设计并合成了新型放射性示踪剂~(68)Ga-DOTA-TMTP1,由正电子金属核素~(68)Ga标记环状TMTP1形成,用于宫颈癌的PET成像。该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其生物学性质及其对肿瘤靶向显像的应用潜力。研究方法采用Fmoc固相合成法合成DOTA-TMTP1,用手动方法或利用半自动化模块标记~(68)Ga,Sep-pak C18 Light固相萃取柱进行纯化并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测定~(68)Ga-DOTA-TMTP1的辛醇水分配系数以及在生理盐水和正常人新鲜血清中的稳定性。体外实验探究~(68)Ga-DOTA-TMTP1在高转移和低转移宫颈癌细胞系Hela和C-33A以及正常宫颈上皮细胞系End1的摄取和排出规律,用细胞阻断实验验证~(68)Ga-DOTA-TMTP1结合的特异性。对正常裸鼠进行1 h动态microPET扫描,观察~(68)Ga-DOTA-TMTP1的体内生物分布及药物代谢动力学。对Hela和C-33A荷瘤小鼠注射~(68)Ga-DOTA-TMTP1后进行静态microPET显像,观察肿瘤和主要脏器对~(68)Ga-DOTA-TMTP1的摄取情况,体内阻断实验验证~(68)Ga-DOTA-TMTP1的特异性。Hela荷瘤小鼠注射~(68)Ga-DOTA-TMTP1后进行离体生物分布研究。研究结果TMTP1与双功能螯合剂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DOTA)连接,并成功标记了~(68)Ga。~(68)Ga-DOTA-TMTP1的放射性产率高,经过Sep-pak C18 Light固相萃取柱纯化后放射性化学纯度大于95%。~(68)Ga-DOTA-TMTP1安全无毒,细菌培养和内毒素检查符合要求。~(68)Ga-DOTA-TMTP1的辛醇水分配系数为-2.76±0.08,表明其亲水性好。~(68)Ga-DOTA-TMTP1在生理盐水和血清中显示出良好的稳定性。~(68)Ga-DOTA-TMTP1在Hela细胞中表现出比在C-33A细胞中更高的摄取,过量TMTP1可阻断与Hela和C-33A细胞的结合。正常裸鼠的体内分布结果显示,~(68)Ga-DOTA-TMTP1经泌尿系统排泄,血液中代谢速度快,肌肉组织的摄取很低。在microPET图像上,Hela肿瘤在60分钟内清晰可见,Hela肿瘤中放射性示踪剂的摄取高于C-33A肿瘤。用TMTP1阻断后,Hela肿瘤的摄取显着降低,因此验证了~(68)Ga-DOTA-TMTP1的特异性。结论本研究合成了一种新型显像剂~(68)Ga-DOTA-TMTP1,合成方法简单快速,放射性产率和纯度高,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特异性和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是一种有前景的靶向高转移性肿瘤的分子显像剂。研究目的VEGFR-3在肿瘤淋巴管生成和转移中起关键作用,有望成为实体瘤的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TMVP1是本课题组采用细菌鞭毛随机肽库技术筛选出来的多肽,特异性靶向VEGFR-3,可用于表达VEGFR-3肿瘤的成像和靶向治疗。肽的二聚体的显示出比单体更高的受体亲和力,因此我们设计并合成了基于TMVP1同源二聚体的新型放射性示踪剂~(68)Ga-NOTA-(TMVP1)_2。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68)Ga-NOTA-(TMVP1)_2的生物学性质及其在肿瘤靶向分子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将TMVP1同源二聚体与环状螯合剂1,4,7-叁氮杂环壬烷-1,4,7-叁乙酸(NOTA)连接,通过正电子核素~(68)Ga标记合成~(68)Ga-NOTA-(TMVP1)_2,并对产品进行质量控制。测定产品的稳定性和酯水分配系数。利用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对~(68)Ga-NOTA-(TMVP1)_2进行micro PET成像和体内生物分布研究。通过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后,进行临床试验研究。本研究共招募5名健康志愿者进行临床试验以评估~(68)Ga-NOTA-(TMVP1)_2的安全性以及体内分布特点。纳入22名肿瘤患者行~(68)Ga-NOTA-(TMVP1)_2 PET/CT显像及18F-FDG PET/CT显像。采用视觉分析法观察记录病灶的摄取程度,通过测量病灶部位及正常肌肉组织的SUVmax和SUVmean,分析~(68)Ga-NOTA-(TMVP1)_2的摄取情况。对术后病灶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VEGFR-3表达水平,分析~(68)Ga-NOTA-(TMVP1)_2的成像结果与受体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本研究成功合成了~(68)Ga-NOTA-(TMVP1)_2,制备方法简单,产率高,产品放射性化学纯度达到97%以上,质量控制符合要求且稳定性好。~(68)Ga-NOTA-(TMVP1)_2的分配系数是-2.45±0.43,亲水性好。动物及人体生物分布结果一致显示~(68)Ga-NOTA-(TMVP1)_2主要通过肾脏-膀胱途径代谢,部分通过肝-肠途径代谢,在血液中的清除速度快。竞争性结合实验证实~(68)Ga-NOTA-(TMVP1)_2显像剂与病灶的特异性结合。所有健康志愿者和肿瘤患者静脉注射~(68)Ga-NOTA-(TMVP1)_2后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注射显像剂后30分钟进行PET/CT采集,结果显示示踪剂主要分布在膀胱、肾脏和肝脏,其次为脾、心和胰腺,示踪剂在脑、肺、肌肉组织和骨髓中的摄取较低。本试验共纳入22名肿瘤患者,均为女性,以18F-FDG PET/CT诊断结果对照,~(68)Ga-NOTA-(TMVP1)_2共检出48个阳性病灶(48/70),病灶对~(68)Ga-NOTA-(TMVP1)_2的摄取值SUVmax和SUVmean分别为2.44±1.24和1.66±0.94,与正常肌肉(臀大肌)的SUVmax和SUVmean比值分别为3.13±1.81和3.62±2.32。结论本研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VEGFR-3受体显像剂~(68)Ga-NOTA-(TMVP1)_2,合成方法简单,放射性产率和放射性化学纯度高,稳定性和特异性好。通过一系列临床前研究,我们进行了初步的临床转化试验,证实了其良好的肿瘤分子靶向显像的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行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侯小琳,周卫健,张路远,范煜坤,陈宁[4](2019)在《环境过程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示踪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人类核活动如大气核试验,核事故,核燃料后处理厂等向环境释放了大量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后,这些放射性物质中的各种放射性核素会和其稳定同位素一起参与环境过程,在环境中扩散,交换和循环。应用放射化学分离结合高灵敏度分析技术,如加速器质谱、等离子体质谱、放射性测量技术,通过分析不同环境介质中各种不同来源和(本文来源于《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04-19)

王路伟,高翔,崔海平[5](2019)在《油田水力压裂裂缝的放射性示踪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油田主要的增产措施——水力压裂的效果进行评价,使用放射性示踪技术,对压裂裂缝进行示踪实验研究。首先制备了叁种示踪砂,在压裂过程中注入到裂缝中,再经过能谱测井,跟踪地层中示踪砂能区伽玛计数率的变化,可以直观清晰的确定裂缝的深度和高度,清楚的判断裂缝是否处于压裂目标地层,实验过程中使用叁种示踪砂跟踪压裂过程,反映裂缝是否在压裂过程中持续发育,进而评价压裂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压裂裂缝放射性示踪可以完善裂缝参数,为压后评价和相同油区块压裂施工设计提供有效依据。(本文来源于《同位素》期刊2019年05期)

高琳锋,姚岩岩,王雷,张渊,俞杰[6](2018)在《用放射性甲基碘做示踪剂测量核通风系统除碘效率不同试验方法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硫酸二甲酯法、叁甲基氯硅烷-磷酰基乙酸叁甲酯法和同位素交换法在碘吸附器性能试验及核通风系统除碘效率试验中应用的优缺点。对叁种方法的试验产率、试剂及残液毒性、试验可靠性及设备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硫酸二甲酯法由于试剂毒性而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叁甲基氯硅烷-磷酰基乙酸叁甲酯法作为低毒性试验方法总体满足现场试验要求,但由于该方法所用试剂对试验设备会造成一定侵蚀,因此需要作一些改进;同位素交换法作为一种新颖的试验方法具有毒性低、产率高、操控简单稳定、风险较低等优点,推荐使用。(本文来源于《辐射防护》期刊2018年02期)

吴炳林[7](2018)在《探究放射性示踪剂在核物理工业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放射性示踪剂具有用量少、灵敏度高、灵活性好等优点,对减少使用成本及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对放射性示踪剂在核物理工业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可为后期该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产品与流通》期刊2018年02期)

李亚卓,慈小燕,伊秀林,曾勇,刘昌孝[8](2018)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决定了药物分子在体内的过程和命运。作为常规生物样本检测技术的有效补充,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示踪技术如今也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发现和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其高灵敏性、适用范围广的特点使其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通过对近年来放射性标记技术在药物评价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和梳理,为药物研发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可借鉴的参考。(本文来源于《药物评价研究》期刊2018年07期)

欧阳洁,杨国胜,马玲玲,罗敏,徐殿斗[9](2017)在《大气污染物中人工放射性铯-钚-铀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雾霾形式的大气污染频发,严重影响国人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目前所知,我国大气污染物来源复杂且具有独特性,其源解析研究对于大气污染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发展,利用其研究大气污染物来源的问题备受关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及其在环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研究已取得了较大成就,特别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环境污染物来源等方面。目前已有多种放射性同位素被用于大气污染物源解析研究。本文简要介绍了人工放射性核素铯、钚和铀同位素比值在大气污染物源解析研究中的发展和应用,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希望进一步推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环境科学特别是在大气污染防治中的应用和发展。(本文来源于《化学进展》期刊2017年12期)

杨海,缪云,洪玉奎,何佩林,魏林胜[10](2017)在《页岩气非放射性痕量气剂示踪剂生产测试技术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页岩气开发正向着精细开采、清洁开发阶段迈进,因此加强油藏方面研究至关重要。非放射性痕量气剂示踪剂生产测试技术可定量测试各层段产量贡献值,具有不受作业井和工艺影响、工程风险小、安全环保、无毒、无放射性、费用低、可替代传统的测试技术等特点。通过从技术原理、示踪剂技术参数、加注流程及用量设计、取样制度、室内处理及曲线特征、现场应用等6个方面开展研究,同时在同一口井与FSI生产测井进行两个制度下测试结果对比表明:非放射性痕量气剂示踪剂技术可定量评价储层改造情况及各段产气贡献大小,结果与FSI生产测井结果整体趋势相当,是实现页岩气勘探开发降本增效的有效手段,为页岩气井压后评估及方案优化决策、油藏认识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7-10-19)

放射性示踪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放射性核素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并参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因不同的放射性核素具有不同的来源与半衰期,使得放射同位素成为了示踪环境中不同时间尺度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理想示踪剂。天然放射性核素~(210)Pb、~(210)Bi、~(210)Po和~7Be半衰期虽然各不相同,但都具有颗粒活性,并被广泛应用于沉积物的来源与运移,沉积速率及沉积年代,大气沉降通量与大气气溶胶滞留时间(Residence Time of Atomopheric Aerosol,RTAA)等研究中。随着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目前已积累了大量有关~(210)Pb、~(210)Bi、~(210)Po和~7Be大气沉降过程的研究及其在示踪河口海岸带颗粒物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方面的数据,但由于时空的差异,我国近岸区域上述核素大气沉降通量的长期连续观测数据的积累和研究相对较少,且鲜有针对单次降雨中相关核素沉降过程等方面的研究。本论文对中国东海典型近岸区域(上海)大气沉降过程中上述核素沉降通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大气颗粒物滞留时间的示踪进行了研究,并进一步利用通过大气沉降到达地表并最终被埋藏至沉积物中的~(210)Pb(~(210)Pb_(ex))对长江口及邻近东海海域的现代沉积过程进行再评估,得到主要结论如下:对东海典型近岸区域(上海)2006-2016年~(210)Pb和~7Be大气沉降通量的长期监测发现:~7Be大气沉降通量(1603±62 Bq m~(-2) yr~(-1))介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晚冬和初春时期,受大气平流层-对流层交换加强的影响使得~7Be的大气沉降通量出现了高值;~(210)Pb大气沉降通量(424±30 Bq m~(-2) yr~(-1))则处在全球高值区,在已报道的文献中排名第二。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东海典型近岸区域(上海)夏季的主导风向为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并随之带来了低~(210)Pb浓度的海洋气团使得~(210)Pb大气沉降通量在夏季明显偏低,而冬季来自内陆寒冷干燥的西北季风则给上海带来了大量高~(210)Pb浓度的陆地气团使得~(210)Pb大气沉降通量在冬季出现明显的高值。此外,通过对比研究全球~(210)Pb大气沉降通量分布后发现,~(210)Pb大气沉降通量在近岸区域(离岸距离<50km)随年降雨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在离岸距离>50km的内陆区域,~(210)Pb大气沉降通量则表现出随离岸距离的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大气中的颗粒活性放射性核素主要通过湿沉降的方式到达地球表面,对东海典型近岸区域(上海)2015年叁次暴雨事件的研究分析发现降雨过程中~7Be、~(210)Pb、~(210)Po大气沉降通量和体积比活度以及~7Be/~(210)Pb活度比存在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出了降雨过程中研究区域周围不同来源大气气团的入侵及组成变化,这样的暴雨在带来大量降雨的同时,也携带了大量放射性核素到达地球表面,叁场暴雨总计贡献了2015年全年18.6%的降雨量,28%的~7Be大气沉降通量和11%的~(210)Pb大气沉降通量。通过分析大气近地面中各核素的浓度发现:东海典型近岸区域(上海)作为一个典型的沿岸城市,虽受到了来自太平洋海洋气团的影响,但冬季还受西北季风及其携带的大量沙尘以及本地燃烧源、机动车源、生物质燃烧源等的影响,其近地面大气中~(210)Pb、~(210)Bi的~(210)Po的浓度相较于典型的内陆城市美国底特律仍然偏高。大气中的~(210)Pb、~(210)Bi、~(210)Po和~7Be在产生后会迅速被吸附于大气颗粒物上,因此相关核素之间的活度比可用于计算大气颗粒物的滞留时间。基于~(210)Bi/~(210)Pb和~(210)Po/~(210)Pb活度比计算得到东海典型近岸区域(上海)大气颗粒物滞留时间分别为0.66±0.08-16.9±5.4 d(平均值:6.39±1.46 d)和45.3±5.2-196±27d(平均值:125±18 d);而计算得到美国底特律地区大气颗粒物滞留时间分别为2.40±0.38-10.4±3.4 d(平均值:6.11±2.10 d)和5.68±0.29-21.8±2.7 d(平均值:13.0±2.9 d)。因受额外输入的~(210)Po的影响,基于~(210)Bi/~(210)Pb活度比计算得到的大气颗粒物滞留时间可能更接近实际值。大气中的~(210)Pb随干、湿沉降过程到达地球表面从而进入水体,并随水体中颗粒物一系列沉降-再悬浮-再沉降等过程被最终埋藏至沉积物中,近几十年来利用~(210)Pb示踪海洋现代沉积过程极大地推进了海洋科学在沉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分支学科研究的发展。大气沉降是沉积物中~(210)Pb主要来源,基于对东海典型近岸区域(上海)~(210)Pb大气沉降通量11年的连续观测发现,~(210)Pb的年大气沉降通量变化较小,反映出利用~(210)Pb示踪东海近岸海域现代沉积过程的合理性和稳定性。在以往的大量研究中,对于~(210)Pb垂直分布无明显规律的非理想型沉积物柱状样,因无法直接计算得出沉积速率,研究者通常在估算大面积的沉积通量选择舍弃数据,并导致了研究区域沉积通量的高估。本论文通过对非理想沉积物柱状样赋值的方法对长江口及邻近东海海域的现代沉积过程进行了再评估研究。以长江口叁角洲沿PN断面约2.07×10~4 km~2的研究区域为例,对非理想型沉积物柱状样分别赋值为0.2 g cm~(-2) yr~(-1)、0.1 g cm~(-2) yr~(-1)、0 g cm~(-2) yr~(-1)、-0.1 g cm~(-2) yr~(-1)和-0.2 g cm~(-2) yr~(-1)后计算得到的该区域现代沉积通量较忽略非理想型沉积物柱状样直接插值计算所得沉积通量分别降低了15%、17%、18%、20%和22%,故而提出了在进行大区域现代沉积过程的研究中,应合理考虑非理想型沉积物柱状样的影响,对其进行合理赋值,以纠正忽略这类沉积物柱状样插值所带来的误差。综上所述,本论文在东海典型近岸区域(上海)~(210)Pb和~7Be大气沉降通量11年的连续监测完善了该处两核素大气沉降通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210)Pb年代学的基础假设,通过总结分析两核素大气沉降通量的全球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近海域水体中悬浮颗粒物沉降/再悬浮和沉积等过程的研究提供不可或缺的基础科学数据;此外,东海近岸现代沉积过程的研究中考虑非理想沉积物柱状样的方法为今后大区域颗粒物及其携带的污染物的沉积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放射性示踪剂论文参考文献

[1].贠彦祺,曹伟,李晨晖,任坤贤,宁兴勤.非密封放射性物质野外示踪的辐射环境分析[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9

[2].杜娟.大气散落放射性核素沉降过程的研究及其在示踪东海海域现代沉积过程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9

[3].陈曦.放射性核素~(68)Ga标记的示踪剂~(68)Ga-DOTA-TMTP1和~(68)Ga-NOTA-(TMVP1)_2在肿瘤靶向分子显像中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

[4].侯小琳,周卫健,张路远,范煜坤,陈宁.环境过程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示踪研究[C].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9

[5].王路伟,高翔,崔海平.油田水力压裂裂缝的放射性示踪实验研究[J].同位素.2019

[6].高琳锋,姚岩岩,王雷,张渊,俞杰.用放射性甲基碘做示踪剂测量核通风系统除碘效率不同试验方法的比较研究[J].辐射防护.2018

[7].吴炳林.探究放射性示踪剂在核物理工业中的应用价值[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

[8].李亚卓,慈小燕,伊秀林,曾勇,刘昌孝.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应用[J].药物评价研究.2018

[9].欧阳洁,杨国胜,马玲玲,罗敏,徐殿斗.大气污染物中人工放射性铯-钚-铀同位素示踪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化学进展.2017

[10].杨海,缪云,洪玉奎,何佩林,魏林胜.页岩气非放射性痕量气剂示踪剂生产测试技术研究及应用[C].2017年全国天然气学术年会论文集.2017

论文知识图

一19用于现场测试伽玛放射性示踪剂典型的212Pb-212Bi放射性示踪剂的...岁男性,右腰疼1+月2.7两种常用的PET探测器表面通透性(PS)正常脑纹状体PTE图像A:”c一p一cTF显...

标签:;  ;  ;  ;  ;  ;  ;  

放射性示踪剂论文_贠彦祺,曹伟,李晨晖,任坤贤,宁兴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