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藻聚糖硫酸醋论文_续晓琪,薛长湖,常耀光

导读:本文包含了岩藻聚糖硫酸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聚糖,硫酸,海参,抗氧化,糖苷酶,条件,神经网络。

岩藻聚糖硫酸醋论文文献综述

续晓琪,薛长湖,常耀光[1](2019)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酶解模型建立及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海地瓜岩藻聚糖硫酸酯为原料,用自主筛选的海洋细菌Flavobacteriaceae sp. CZ1127产生的FUCase酶解制备低分子质量产物(Am-LMF),随机选取80组酶解数据作为训练样本用于构建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网络),剩余10组作为预测样本检验网络的性能。建立起网络输入为酶浓度和酶解时间,输出为酶解产物分子质量的对数的单隐层BP网络模型(BP-ANNs),通过优化设计,确定BP网络隐层节点数为7,隐层传递函数为logsig,输出层传递函数为purelin,训练函数为trainlm,并固定最优网络权值,使BP-ANNs经74次训练后,均方误差达到0.01以下,经测试网络预测值和实测值的相对误差控制在1.06%以内。经测定,不同分子质量的Am-LMF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能力具有显着差异。结果表明,本文成功建立了用于分子质量预测的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酶解的人工神经网络,可为今后试验和实际生产中制取不同分子质量的SC-FUC及其构效关系的研究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王瑞芳,吴光斌,谢远红,陈素艳[2](2016)在《硫酸酯化剂和溶剂对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化修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了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吡啶(Py)两种溶剂,氯磺酸-吡啶(CA-Py)和叁氧化硫-吡啶(SO3-Py)两种硫酸酯化剂对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CA-Py为酯化剂可使硫酸基的含量高达50%以上,以SO3-Py为酯化剂,硫酸基的含量仅达到20%左右;DMF为溶剂时可低温反应,Py为溶剂时反应温度必须90℃以上,但产品得率较高。红外光谱分析显示:硫酸酯化后,四种产品硫酸酯的特征吸收峰均显着增强。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四种硫酸酯化产品对1,1-二苯基-苦肼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好,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次之,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小;以SO3-Py为酯化剂所得产品的抗氧化活性优于CA-Py为酯化剂的产品,DMF为溶剂的产品优于Py为溶剂的产品。因此,操作简便的SO3-Py法更适于海参岩藻聚糖的硫酸酯化。(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6年11期)

董书君,申晶晶,常耀光,薛长湖[3](2016)在《岩藻聚糖硫酸酯酶提取方法比较研究及响应面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海洋细菌Flavobacteriaceae sp.CZ1127产胞内岩藻聚糖硫酸酯酶的高效提取方法,本研究比较了超声破碎、化学试剂法、溶菌酶法、渗透压作用、反复冻融等几种方法对Flavobacteriaceae sp.CZ1127胞内岩藻聚糖硫酸酯酶的提取效果,确定超声破碎法为最优方法。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实验考察了超声破碎各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建立了预测超声破碎法提取岩藻聚糖硫酸酯酶酶活的数学模型,并对各因素条件进行了优化。最终确立的超声破碎提取最佳条件为:破碎功率600 W,菌悬液浓度20 mg/m L,破碎总时长9 min,单次破碎时长为6 s,间歇时长4 s。利用优化方法可从单位质量(g)菌体中获得岩藻聚糖硫酸酯酶酶活(1640.47±84.81)m U/g,提取效果较优化前提高了56.80%。(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6年02期)

王庆钧,谷越,杨颖,汪秋宽,宋悦凡[4](2015)在《萱藻中岩藻聚糖硫酸脂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保肝护肝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岩藻聚糖硫酸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褐藻中的水溶性杂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为研究萱藻岩藻聚糖硫酸脂的保肝护肝作用,以大连沿海的新鲜萱藻Scytosiphon lomentaria为原料,利用复合酶解法提取萱藻中的岩藻聚糖硫酸酯,并用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复合酶解法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酶加量2.95%、酶解温度50℃、p H值5.5、酶解时间60 min,在此条件下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提取率为4.28%;萱藻岩藻聚糖硫酸酯对CCl4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肝试验显示,萱藻岩藻聚糖硫酸酯可显着抑制小鼠血清中AST、ALT、LDH活性和肝脏MDA含量的升高,显着提高肝脏GSH含量和SOD活性。研究表明,萱藻中岩藻聚糖硫酸脂具有显着的保肝护肝作用。(本文来源于《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4期)

张翠玉,薛长湖,于龙,王彦超,续晓琪[5](2013)在《基于pHBH法的岩藻聚糖硫酸酯酶酶活测定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对羟基苯甲酰肼(pHBH)对岩藻糖进行显色,建立测定岩藻糖还原端含量的pHBH法。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测限为0.26μg/mL,定量限0.85μg/mL。在此基础上,以Flavobacteriaceae sp.CZ1127产生的岩藻聚糖硫酸酯酶为试验材料,对岩藻聚糖硫酸酯酶活测定方法中的几个关键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建立一套快速、可靠的岩藻聚糖硫酸酯酶酶活测定方法。采用该方法,酶活检测限达到0.048 mU。(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张翠玉[6](2013)在《Flavobacteriaceae sp.CZ1127产岩藻聚糖硫酸酯酶的分离纯化、性质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岩藻聚糖硫酸酯是海参体壁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多糖降解后一方面有利于其结构解析,另一方面有可能提高其原有活性,而酶解法是目前实现多糖降解最为理想的途径。实验室前期自主筛选出一株海洋细菌Flavobacteriaceae sp. CZ1127,其胞内能产生岩藻聚糖硫酸酯酶,可以降解多种海参的岩藻聚糖硫酸酯。本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CZ1127产岩藻聚糖硫酸酯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并对其酶学性质及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建立了基于pHBH法的岩藻聚糖硫酸酯酶酶活定量方法:准确移取375μL0.055%岩藻聚糖硫酸酯溶液(以pH7.020mmol/L Tris-HCl缓冲液溶解,内含0.3mol/L NaCl),加入375μL酶液,混匀后于28℃酶解反应30min,随后加入pHBH试剂250μL,100℃反应5min,迅速冷却后于415nm处测定吸光值,根据单位时间内还原糖的产生量计算酶活。该方法酶活检测限达0.048mU,约为DNS法1/20,且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高,可以满足微量测定的需求。通过Cellufine Sulfate亲和色谱、Mono Q5/50GL阴离子交换色谱及Superdex7510/300GL凝胶过滤色谱等色谱技术的联用实现了对Flavobacteriaceaesp.CZ1127胞内酶液中岩藻聚糖硫酸酯酶的纯化,并对其纯度进行了鉴定。纯化得到电泳纯岩藻聚糖硫酸酯酶,酶活回收率为1.8%,纯化倍数为1476.5,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得其分子量为46kDa。对CZ1127产岩藻聚糖硫酸酯酶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35℃,酶液在4℃下稳定性较好;最适反应pH为6.5,在pH6.5-9.0的范围内酶活较为稳定;酶活的启动需要NaCl的存在,且NaCl浓度为0.15mol/L时酶活最高;Cd~(2+)、 Hg~(2+)、Zn~(2+)对酶活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而Ca~(2+)对酶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利用Cellufine Sulfate亲和色谱及Mono Q5/50GL阴离子交换色谱对Flavobacteriaceae sp.CZ1127胞内酶中硫酸酯酶进行了初步的纯化。对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25℃,酶液在4℃下稳定性相对较好,但失活速度仍较快,24h时酶活剩余量为69.6%;最适反应pH为8.5;在pH7-8.5的范围内酶活较稳定,pH为6时酶活剩余不足10%;酶活的启动不需要NaCl的存在,但添加适量NaCl有利于提高酶活,且当NaCl浓度为0.3mol/L时酶活最高。通过调节酶液pH至6.0并在4℃下贮存48小时,硫酸酯酶活力仅残余9.7%,而岩藻聚糖硫酸酯酶酶活剩余80.3%,能够简单有效的实现硫酸酯酶的特异性消除。通过研究酶解反应过程中加酶量、酶解时间与酶解产物分子量的关系,构建了预测海参(海地瓜)中岩藻聚糖硫酸酯酶解产物分子量的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对海地瓜岩藻聚糖硫酸酯酶解过程的预测与控制。构建的BP-ANNS为单隐层人工神经网络,网络输入值为加酶量和酶解时间,网络输出值为酶解产物分子量,隐层神经元7个,隐层传递函数为logsig,输出层传递函数为purelin,训练函数为trainglm。其收敛步长为74,MSE为0.00943,预测数据和真实值的误差平均为1.06%,能够准确预测降解产物的分子量。综上所述,本文建立了岩藻聚糖硫酸酯酶酶活定量方法,获得了CZ1127产岩藻聚糖硫酸酯酶的纯化产物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的酶解模型,为CZ1127产岩藻聚糖硫酸酯酶及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降解产物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3-06-06)

王莹,李八方,赵雪[7](2013)在《产岩藻聚糖硫酸酯酶微生物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岩藻聚糖硫酸酯酶对岩藻聚糖硫酸酯进行降解,是获得低分子质量岩藻聚糖硫酸酯的最佳途径,这对岩藻聚糖硫酸酯的结构研究和活性低聚糖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次甲基蓝法从麦岛海域海水中筛选出1株岩藻聚糖硫酸酯酶的高产菌株MD3,经高效排阻色谱验证其具有降解岩藻聚糖硫酸酯的能力。优化的发酵产酶条件:发酵温度25℃,发酵初始pH8.0,250mL叁角瓶装液50mL,摇床转速200r/min,发酵时间72h。优化后MD3产酶能力由2.1U/mL提高到4.0U/mL,为岩藻聚糖硫酸酯酶的生产及活性低聚糖的开发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学报》期刊2013年05期)

王莹[8](2013)在《岩藻聚糖硫酸酯酶产生菌的筛选、酶学性质研究及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预测系统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海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藻类,因其营养价值高,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受到人们的喜爱。目前,我国海带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海带的工业利用率仅有30%,并且整体加工水平较低,导致海带产业始终无法发展壮大。因此,对海带的生理活性成分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实现海带的高值化利用,是发展海带产业的重要途径。本文围绕海带中的活性物质岩藻聚糖硫酸酯(HDFuc)及其降解产物展开研究,鉴于低分子量HDFuc在活性应用以及结构研究方面的优势,对HDFuc进行降解进而获取低分子量的HDFuc成为重要的课题。酶法降解是最理想的方式,但是由于相应商品酶制剂的缺乏,目前无法实现对HDFuc的酶法降解。本文首先进行产酶微生物的筛选。以HDFuc为唯一碳源,从荣成海域海带中筛选出一株产酶细菌RC2,经过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判断RC2为黄杆菌科的一个新成员。RC2能够稳定产生岩藻聚糖硫酸酯酶(FUCenzyme),该酶属于胞内酶。经过高效凝胶排阻色谱及薄层色谱的方法确认了RC2的产酶能力,并证实该酶能够将HDFuc降解为低分子量产物。为了提高RC2的产酶能力,对其发酵培养基及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确定RC2产酶最优培养基配方为0.2%HDFuc、0.4%牛肉膏、用过膜海水配制;最优培养条件为25℃、pH值自然、摇床转速150rpm、250mL叁角瓶装液量20%、接种量10%。在上述条件下,菌株RC2培养72h后产酶活力可达178U/mL,该酶活力高于所有已报道的有可比性的细菌。并在此基础上,对RC2进行了5L发酵罐扩大发酵试验,在25℃,搅拌速度200rpm,通气量2.0L/min的条件下,经过96h的培养后收集菌体并进行细胞破碎,可获得总酶活力110530U。随后,对FUCenzyme进行了分离纯化与酶学性质研究。胞内酶经过硫酸铵沉淀和Q-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可得到单一酶活性组分,对该组分进行SDS-PAGE检测,结果为单一条带,证明得到了纯化酶。通过分子量标准曲线计算其分子量为41.0KDa。纯化过程总的酶活力回收率为11.3%,纯化倍数为11.8倍。经酶学性质分析表明,该酶最适反应温度为50℃;热稳定性较差,仅在20℃和30℃稳定,但在4℃稳定性很好,酶活力保持一个月无显着性下降。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8.0;在pH8.0最稳定,其次为pH7.0。该酶必须在NaCl存在下才能够显示酶活力,最适NaCl浓度为0.4mol/L或0.6mol/L。Zn~(2+)、K~+、 Ca~(2+)对该酶有激活作用,其中Zn~(2+)激活作用最强;Cu~(2+)、Hg~(2+)、Ag+对该酶有较大抑制作用,其中Cu~(2+)的抑制作用最强。另外,NaF和EDTA-2Na对该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另外,还监测了该酶催化过程还原糖含量的变化,发现反应12h内还原糖明显上升,12h后变化较小,说明酶催化反应速率在12h以后减慢。利用纯化酶对HDFuc进行酶解,首次建立了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可视化预测系统。利用叁个BP网络模型分别实现了对酶解过程产物的DPPH˙清除率、˙OH清除率和O2˙-清除率的预测。经验证,叁个BP网络模型的最大误差均小于10%,完全能够满足应用要求,并在Matlab平台建立了抗氧化活性可视化预测系统。进一步应用遗传算法对BP网络模型进行寻优,确定最佳酶解条件为25.2℃,酶解6.4h,加酶量22.0U/(mg HDFuc),此时酶解产物的DPPH˙、˙OH和O2˙-清除率分别为39.85±1.00%、82.08±5.74%、27.67±3.45%,还原能力为0.2348±0.0044,金属离子螯合能力达到35.64±3.01%。对HDFuc及其酶解产物进行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在最优酶解条件下对HDFuc进行酶解,获得酶解产物。通过建立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亚急性衰老模型,评估了二者的体内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二者均具有显着的抗氧化活性,酶解产物在保护小鼠血清抗氧化酶活性方面的作用要优于HDFuc。综上所述,本文成功筛选到FUCenzyme产酶细菌,并对该酶进行了分离纯化。利用该酶获得低分子量的酶解产物,首次建立了HDFuc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可视化预测系统,并实现了联合遗传算法进行寻优,获得了具有最高抗氧化活性的产物。经动物实验证实,该酶解产物具有显着的抗氧化活性。本文的结果为海带岩藻聚糖硫酸酯的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有望促进海带的高值化利用及海带产业的发展。(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3-05-29)

王春霞[9](2011)在《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海地瓜岩藻聚糖硫酸酯(SC-FUC)为诱导底物,从山东威海好当家集团的参池底泥中筛选得到一株能够有效的利用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并分泌岩藻聚糖硫酸酯酶的海洋细菌,经鉴定为革兰氏阴性菌,16S rDNA分析确定为黄杆菌科细菌,并将其命名为Flavobacteriaceae.sp HDJ3,简称HDJ3。证实了HDJ3的产酶实力后,选择DNS法这种最为经典的还原糖的检测方法对其所产的酶活力进行定量。为提高该细菌的产酶活力,通过单因素-响应面实验对其产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酶的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得出其最佳培养基组成为(w/v):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0.28%,酵母粉0.09%, NaCl 2.09%,MgSO4 0.1%,CaCl_2 0.02%,FeSO4 0.002%,K2HPO4 0.02%。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起始pH为7.5,500mL的叁角瓶装液200mL,温度为25℃,转速150rpm,发酵时间为36h。优化后,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酶活力为21.67U/mL ,比优化前提高了3.43倍。HDJ3能够稳定的产生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酶,该酶主要分泌于HDJ3的细胞内。在温度25℃,pH 7.5条件下发酵36h后,发酵液经离心、超声波破碎、超滤浓缩除盐、Q-sephaorse Fast Flow阴离子交换层析后得到少量的粗分离后的酶,并对该样品进行了酶学性质的研究,经过实验确定了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是30℃,最适反应pH是7.5。酶在0-4℃时较稳定,在4℃,放置24h后酶活剩余80.56%;但热稳定性不高,20℃时保温24h后酶活剩余47.44%。酶的pH稳定性范围为pH7.0-8.0。当底物中氯化钠浓度大于3%时酶活性较高。当离子浓度为0.1mmol/L时,NH_4~+、Ba~(2+)、Ca~(2+)、Li~(2+)、Mg~(2+)离子对酶反应的作用不明显; Mn~(2+)、K~+、Ni~(2+)有一定的抑制作用;Zn~(2+)、Cu~(2+)、Fe~(2+)、Al3+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分别使酶活下降了32.27%、54.22%、51.65%和53.54%。当离子浓度达到1mmol/L时,K~+、Cd~(2+)、Ni~(2+)、Zn~(2+)、Mn~(2+)、Hg~(2+)、Cu~(2+)离子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Ba~(2+)、Ca~(2+)离子对酶反应稍有促进作用。利用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酶对岩藻聚糖硫酸酯进行酶解,得到一定分子量的高活性的寡糖,为岩藻聚糖硫酸酯的高值化利用和分子结构的解析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1-03-30)

王春霞,段高飞,唐庆娟,常耀光,薛长湖[10](2011)在《细菌Flavobacteriaceae sp. CZ1127产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酶的发酵条件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从海洋中分离筛选得到的细菌Flavobacteriaceae sp.CZ1127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其产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酶的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提高其产酶量。得出其最佳培养基组成为(w/v):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0.25%、酵母粉0.15%、MgSO4.7H2O 0.05%、CaCl2 0.02%、KCl 0.01%、Na2HPO4 0.22%、NaH2PO4 0.06%、NaCl 2.5%;确定了该菌株的最佳培养条件为:500 mL的叁角瓶装液150 mL、温度为25℃、转速150 r/min、发酵时间为48 h。优化后,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酶活力为22.88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3.01倍。(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科技》期刊2011年03期)

岩藻聚糖硫酸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比较了以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吡啶(Py)两种溶剂,氯磺酸-吡啶(CA-Py)和叁氧化硫-吡啶(SO3-Py)两种硫酸酯化剂对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CA-Py为酯化剂可使硫酸基的含量高达50%以上,以SO3-Py为酯化剂,硫酸基的含量仅达到20%左右;DMF为溶剂时可低温反应,Py为溶剂时反应温度必须90℃以上,但产品得率较高。红外光谱分析显示:硫酸酯化后,四种产品硫酸酯的特征吸收峰均显着增强。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四种硫酸酯化产品对1,1-二苯基-苦肼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好,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次之,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小;以SO3-Py为酯化剂所得产品的抗氧化活性优于CA-Py为酯化剂的产品,DMF为溶剂的产品优于Py为溶剂的产品。因此,操作简便的SO3-Py法更适于海参岩藻聚糖的硫酸酯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藻聚糖硫酸醋论文参考文献

[1].续晓琪,薛长湖,常耀光.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酶解模型建立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19

[2].王瑞芳,吴光斌,谢远红,陈素艳.硫酸酯化剂和溶剂对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化修饰的影响[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6

[3].董书君,申晶晶,常耀光,薛长湖.岩藻聚糖硫酸酯酶提取方法比较研究及响应面优化[J].食品工业科技.2016

[4].王庆钧,谷越,杨颖,汪秋宽,宋悦凡.萱藻中岩藻聚糖硫酸脂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保肝护肝作用[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5

[5].张翠玉,薛长湖,于龙,王彦超,续晓琪.基于pHBH法的岩藻聚糖硫酸酯酶酶活测定方法[J].中国食品学报.2013

[6].张翠玉.Flavobacteriaceaesp.CZ1127产岩藻聚糖硫酸酯酶的分离纯化、性质研究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3

[7].王莹,李八方,赵雪.产岩藻聚糖硫酸酯酶微生物的筛选及产酶条件优化[J].中国食品学报.2013

[8].王莹.岩藻聚糖硫酸酯酶产生菌的筛选、酶学性质研究及酶解产物抗氧化活性预测系统的建立[D].中国海洋大学.2013

[9].王春霞.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及酶学性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10].王春霞,段高飞,唐庆娟,常耀光,薛长湖.细菌Flavobacteriaceaesp.CZ1127产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酶的发酵条件优化[J].现代食品科技.2011

论文知识图

一1粗岩藻聚糖硫酸酷在Q一SePharoseFF上...

标签:;  ;  ;  ;  ;  ;  ;  

岩藻聚糖硫酸醋论文_续晓琪,薛长湖,常耀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