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主主义学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共同体,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民主主义学校论文文献综述
程亮[1](2016)在《学校即共同体——重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不仅在教育哲学领域而且在社会政治哲学等领域都堪称经典之作。以共同体为切入点重返该书,发现杜威尤为强调群体成员之间的共同目的、共同了解和共同行动,并由此发展出民主共同体的理想。教育不仅是共同体的存在基础和内在功能,而且构成了一种衡量共同体的标准或尺度。由这种共同体和教育的关联,杜威又将学校建构成一种内含社会生活、寻求共同利益、强调合作探究、体现师生协作的微型共同体。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杜威在教育哲学与社会政治哲学上的统一性,以及杜威共同体概念的超越性和理想性,同时回应国内流行的"学校即社会"的概括。(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吴迪[2](2015)在《学校道德教育之我见——读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杜威认为学校的道德教育必须使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的道德准则。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引导人性发展的过程,学校道德教育的途径应该是知行合一的,应该是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纵观我国道德教育现状,学校道德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而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符合我国国情,我们应科学借鉴杜威的道德教育观点,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不断改进和创新。(本文来源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宋鲲鹏[3](2013)在《学校是一种特殊环境及其启示——基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一文中研究指出杜威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所着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全面阐述了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其教育着述的代表作。在教育是社会的职能一章中,他论述了学校是一种特殊的环境这一问题。他认为学校环境有叁个比较重要的功能:一是简化功能,二是净化功能,叁是平衡功能。他所提出的这一观点对我们当今的和谐校园建设具有深刻的启发。(本文来源于《开封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刘春,宁先达,徐清,蔡芳萍[4](2012)在《杜威的学校“理想国”隐喻——《民主主义与教育》的10个关键词对学校领导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首先基于量化分析,对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的学术地位进行宏观认定,又以"学校领导"研究为例,关注该着述的理论影响力;在此基础上遴选出解读该着述的10个关键词,并选择隐喻的视角对学校组织加以阐述;最后把10个关键词及其学校组织的隐喻内涵绘成"隐喻模式"图,以揭示杜威教育理论对学校领导研究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期刊2012年03期)
杨靖[5](2012)在《公共学校的另一面:共和主义与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冲突》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革命改变了政府的形式,而维护美利坚合众国长治久安的唯一途径在于普及教育,这是建国初期革命领袖和教育界人士的共同信念。但是在具体的教育目的及方法上,信奉国家利益至上的共和主义者与坚信个人自由神圣不可侵犯的民主主义者观点大相径庭。1830年代贺拉斯·曼所倡导的"公共学校运动"既是上述两种教育思想矛盾冲突的结果,也是二者调和融合的产物。政治理念与教育思想紧密相连,也成为这一时期美国教育的显着特色。(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论坛》期刊2012年05期)
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常生龙[6](2008)在《改变一所学校需要多长时间》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次读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是在5年前。读了之后很受启发,于是隔段时间就会重读一遍。书也买了很多次,经常向教师们推荐,看到有人在我面前流露出想读的愿望,就会顺手送出去一本。现在拿在手里的这本书,已经是2003年版第6次印刷的了。一本反映日本新课程改革(本文来源于《中国教育报》期刊2008-08-21)
张瑞玲[7](2007)在《杜威学校道德教育思想的民主主义价值取向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约翰·杜威是美国着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创始人,是现代西方教育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其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主题是教育是实现民主主义社会的首要工具。鉴于当时时代背景的触动和学术出发点的考虑,民主主义信念成了杜威整个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因素。民主主义社会是杜威理想的社会,而学校道德教育是杜威实现其民主主义理想的首要工具。他理想的学校道德教育是以民主主义为原则的道德教育,即民主主义学校道德教育,因而民主主义思想是贯穿于他的学校道德教育思想的一条主线。本文从杜威对传统学校道德教育思想的批判出发,拟对杜威民主主义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过程以及方式进行初步的研究,着重探讨杜威学校道德教育思想的民主主义价值取向,以抛砖引玉。本文在论述的过程当中对杜威学校道德教育思想进行了辨证的剖析,既看到了理论的启示之处,也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并指出了其对于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李玲[8](2004)在《从杜威德育观看当代中国学校德育——读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一文中研究指出杜威德育观贯穿对二元论尖锐而深刻的批评:他反对义务与兴趣的完全对立;批评将知识、经验和品德割裂;主张过程与目的的统一;他认为民主社会人们经验的广泛交流是有效教育的前提。这些理论对我们思索如何改变学校德育内容空洞、德育环境孤立、德育途径单一、德育目标急功近利等当代中国学校德育实践的一些问题有重要启示。(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04年11期)
朱国仁[9](2000)在《民主主义社会的学校道德教育——杜威学校道德教育思想述评》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主主义社会是杜威理想的社会 ,他把教育视为实现这一社会理想的重要工具。他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包括 :培养民主主义社会的公民品格是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 ;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是社会生活与人性发展的统一 ;理想的学校道德教育途径是现实生活、教法和课程叁位一体。杜威的学校道德教育思想尽管形成于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 ,存在着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但其中仍不乏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教育研究》期刊2000年04期)
王志强[10](1999)在《战时学院春秋录——晋西抗战学院至晋绥边区新民主主义教育实验学校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晋绥边区的晋西抗战学院、晋西师范学校、党校二部、新民主主义教育实验学校四院校(以下简称四院校)是在中共晋绥分局和边区行政公署直接领导下,根据当时战争发展和革命工作的需要连续发展起来的,是培养革命干部的综合性学校,从1940年2月创建晋西军政干部学校,5月定名为晋西抗战学院,1941年9月奉行署命令改名为晋西师范学校,1942年将晋西叁中、民干校、行政干校合并于该校,1943年整风期间改为晋绥党校二部,1944年春(本文来源于《山西文史资料》期刊1999年02期)
民主主义学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杜威认为学校的道德教育必须使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的道德准则。学校道德教育的过程应该是引导人性发展的过程,学校道德教育的途径应该是知行合一的,应该是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纵观我国道德教育现状,学校道德教育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而杜威的道德教育理论符合我国国情,我们应科学借鉴杜威的道德教育观点,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不断改进和创新。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主主义学校论文参考文献
[1].程亮.学校即共同体——重返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
[2].吴迪.学校道德教育之我见——读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3].宋鲲鹏.学校是一种特殊环境及其启示——基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
[4].刘春,宁先达,徐清,蔡芳萍.杜威的学校“理想国”隐喻——《民主主义与教育》的10个关键词对学校领导的启示[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2
[5].杨靖.公共学校的另一面:共和主义与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冲突[J].社会科学论坛.2012
[6].上海杨浦高级中学,常生龙.改变一所学校需要多长时间[N].中国教育报.2008
[7].张瑞玲.杜威学校道德教育思想的民主主义价值取向探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7
[8].李玲.从杜威德育观看当代中国学校德育——读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
[9].朱国仁.民主主义社会的学校道德教育——杜威学校道德教育思想述评[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
[10].王志强.战时学院春秋录——晋西抗战学院至晋绥边区新民主主义教育实验学校概述[J].山西文史资料.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