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生杜氏藻论文_施文杰,王长友,杨锐

导读:本文包含了盐生杜氏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盐度,诺氟沙星,海水,小球藻,凯伦,叶绿素,絮凝。

盐生杜氏藻论文文献综述

施文杰,王长友,杨锐[1](2019)在《诺氟沙星对盐生杜氏藻、新月菱形藻和小球藻的生态毒性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海洋环境污染物诺氟沙星对盐生杜氏藻、新月菱形藻和小球藻的生态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实验浓度范围内,3种微藻生物量都随时间增加而增大,符合Logistic生长模型;诺氟沙星对3种微藻毒性效应差别较大,对新月菱形藻的毒性效应最低,EC_(20)(concentration for 20%of maximal effect)和EC_(05)(concentration for 5%of maximal effect)分别为25.36 mg/L和1.76 mg/L;对盐生杜氏藻的毒性效应较低,EC_(20)和EC_(05)分别为10.54 mg/L和1.25 mg/L;对小球藻的毒性效应最高,EC_(20)和EC_(05)分别为5.33 mg/L和0.01 mg/L;诺氟沙星对叁种海洋微藻的抑制率增幅均随浓度增加趋缓。另外,在1 mg/L的浓度下,新月菱形藻的B_f值略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毒性兴奋效应有关;小球藻的指数增长期随着诺氟沙星浓度的增大有着明显缩短的趋势。基于物种敏感性分布,得到诺氟沙星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预测非效应浓度(predicted no effect concentration,PNEC)为0.096 mg/L。(本文来源于《海洋环境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吕和鑫,齐兵兵,崔相敢,贾士儒[2](2018)在《氮源、磷源、硫源共同饥饿胁迫下盐生杜氏藻代谢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salina)是一种可在营养胁迫条件下大量积累类胡萝卜素的单细胞嗜盐微藻.为了解氮源、磷源、硫源共同营养胁迫条件对盐藻的影响,本文采用GC-MS方法在氮源、磷源、硫源共同饥饿胁迫(-N-P-S)条件下,研究盐生杜氏藻胞内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研究结果共鉴定到80种代谢物,其中包括16种氨基酸、20种糖类、12种脂肪酸、1种无机酸、11种有机酸、12种醇类、5种胺类以及NIST数据库(2011)不能识别的3种代谢物.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在3种营养元素同时缺乏条件下,胞内代谢物含量出现显着变化,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上升,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下降.麦芽糖和蔗糖含量增加,而具有细胞调节能力的肌醇和甘油含量均出现显着减少.碳代谢通路上的其他代谢物,如氨基酸、尿素等含量降低,表明胞内的TCA循环、尿素循环及氨基酸的合成受到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崔倩倩[3](2018)在《碳酸氢盐培养盐生杜氏藻的碱絮凝收获与循环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微藻具有生长速率快、单位面积产率高的特性,这些特性使其能够部分替代陆生植物进行更高效的农业生产,用作原料生产加工各种产品。目前,较高的生产成本阻碍了微藻的规模化工业生产,其成本主要来自两方面:收获成本和高浓度的NaCl、水和营养盐等培养成本。离心方法能耗过高,而添加絮凝剂成本过高。与此同时,培养微藻后的培养基中有大量残余的营养盐,因无法重复利用而被排放,既增加了原料投入,又污染环境。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针对盐生杜氏藻的收获和循环培养展开了研究。利用碱性絮凝来收获盐生杜氏藻不仅能降低能耗,不产生任何污染,还可以回收利用培养基。已用培养基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后,可以去除抑制盐生杜氏藻生长的物质,实现循环培养。首先模拟培养基中Ca~(2+)、Mg~(2+)、Fe~(3+)的沉淀模型及存在形式发现,在所选用的碳酸氢盐培养体系中,主要是Ca~(2+)和Fe~(3+)发挥絮凝作用,形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铁沉淀。在此基础上,探究了pH、Ca~(2+)、Mg~(2+)和Fe~(3+)对絮凝沉降的影响,发现盐生杜氏藻的沉降效率随pH升高和Ca~(2+)、Mg~(2+)、Fe~(3+)浓度的增加而升高,且四个因素之间有协同作用。最终,优化得到盐生杜氏藻在碳酸氢盐人工海水培养基的絮凝沉降条件:pH=10.5,c(Ca~(2+))=8 mmol/L,c(Mg~(2+))=3 mmol/L,c(Fe~(3+))=160μmol/L,在此条件下,Ca~(2+)、Mg~(2+)和Fe~(3+)在培养基中的残余率分别为4.10%、64.3%和0,残留浓度低于初始培养基,因此可以重复利用培养基。此外,盐生杜氏藻在培养基中利用最优絮凝条件直接进行沉降的沉降效率能达到80%以上,明显高于未处理的已用培养基,但低于盐藻重悬后在新鲜培养基中的沉降效率。盐藻的生长阶段不是影响絮凝沉降的主要因素。盐生杜氏藻的已用培养基会抑制盐藻的生长,不经处理不能用于循环培养。本文探索了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循环液的方法,发现NaCl O能够循环的次数与其浓度有关,用0.5 mmol/L NaClO溶液处理循环液的循环培养能完成3次,能够促进盐生杜氏藻的β-胡萝卜素的积累。高浓度NaClO溶液处理的循环液会严重抑制盐生杜氏藻的生长。此外,NaClO能够降低培养基中总有机碳的浓度,且其浓度低于新鲜培养基中的总有机碳浓度。用活性炭处理循环液,能完成3次循环培养,但在后续的循环培养中,无法维持盐生杜氏藻的正常生长。用活性炭处理后的循环液能促进β-胡萝卜素的积累,活性炭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循环液中总有机碳浓度。滤膜处理效果最好,能完成5次循环培养,且盐藻在循环培养基和新鲜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和培养基环境无显着性差异。用0.22μm滤膜过滤循环液的循环培养与最优絮凝条件的碱絮凝收获相结合,能达到80%以上的收获效率,同时盐生杜氏藻能在循环培养基中正常生长,实现了盐生杜氏藻碱絮凝收获和循环培养相匹配的工艺技术。本研究成功探索出利用碱絮凝收获盐生杜氏藻的方法,实现盐藻收获的低成本、低能耗、高收率、无污染,并使重复使用培养基成为可能。同时,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处理已用培养基,能够去除培养基中抑制盐生杜氏藻生长的物质,使已用培养基达到新鲜培养基培养盐生杜氏藻的效果,极大地降低了培养成本。絮凝沉降和循环培养成功地实现匹配,完成循环培养盐生杜氏藻的工艺技术,这对于盐生杜氏藻的工业生产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8-06-01)

臧宇,黄致远,赵新宇,胡顺鑫[4](2017)在《CO_2加富对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中CO_2浓度不断升高导致的海水酸化,已经引起了广泛的环境、生态和气候问题。本实验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以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CO_2加富的条件下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研究表明,CO_2加富对盐生杜氏藻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额(Fv/Fm)和最大相对电子传递速率(rETRmax)无显着影响(P>0.05),显着促进了光系统Ⅱ实际光合效率(P<0.05)和光能利用效率(α)(P<0.05),并且降低了饱和光强(Ek)(P<0.05)。然而,CO_2升高增加了盐生杜氏藻的光抑制参数(β)(P<0.05)和非光化学淬灭(NPQ)(P<0.05),这说明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CO_2加富会对盐生杜氏藻产生负面效应,使其更容易受到光抑制。(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7年05期)

胡顺鑫,杨丁,唐学玺,臧宇,周斌[5](2017)在《海水酸化对米氏凯伦藻和盐生杜氏藻种群增长和种间竞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大气中CO_2浓度升高导致的海水酸化改变了海洋生物赖以生存的化学环境,将对其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以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为研究对象,探究在海水酸化条件下两种微藻种群增长和种间竞争关系的变化。结果发现:(1)在单培养体系中,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米氏凯伦藻的环境负载能力(K)升高,而对其生长率进入拐点的时间(T_p)、内禀增长率(r)、进入指数增长期(T_(Ep))和静止期的时间(T_(Sp))均无显着性影响;对盐生杜氏藻而言,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显着降低了盐生杜氏藻的T_p和r值,而对其K、T_(Ep)、T_(Sp)均无显着性影响;(2)在共培养体系中,两种微藻的K值均受到显着抑制,与单培养体系相比差异显着(P<0.05);二氧化碳升高改变了两种微藻的竞争关系,微藻之间的竞争表现为向有利于米氏凯伦藻的方向发展。(3)米氏凯伦藻去藻过滤液对盐生杜氏藻产生抑制作用,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加剧了这种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海洋与湖沼》期刊2017年04期)

姜腾飞,王雨昊,唐滋一,黄国印,徐辉[6](2017)在《盐生杜氏藻CPD光裂合酶FAD结合结构域Gln336在逆境胁迫下的修复活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盐生杜氏藻环丁烷嘧啶二聚体(CPD)光裂合酶的作用机制,通过定点突变的方法对其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结合结构域α13中保守氨基酸残基Gln336进行突变,并比较野生型菌株PGEX-4T-1-Ds PHR2(WT)和突变菌株PGEX-4T-1-Ds PHR2-Q336H(Q336H)表达的光裂合酶在体内外的光修复活性及其在不同盐浓度下修复光损伤的效果.结果显示:采用Dpn I法定点突变,成功获得盐生杜氏藻CPD光裂合酶突变体Q336H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构建了突变菌株Q336H.体内外活性研究发现,野生型菌株的CPD光裂合酶的活性显着大于突变菌株Q336H(P<0.05).在不同盐浓度条件下,野生型菌株存活率基本没有变化,而突变菌株Q336H随着盐浓度增加存活率迅速下降.在体外修复实验中,甘油浓度对突变酶Q336H活性影响显着大于对CPD光裂合酶活性影响(P<0.05).甘油浓度增加导致突变酶Q336H修复活性逐渐下降,而CPD光裂合酶活性变化趋势是先增加后下降.因此,Gln336对盐生杜氏藻CPD光裂合酶活性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可能是该酶在盐胁迫下发挥功能的关键氨基酸残基.(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宫钰莹[7](2017)在《盐生杜氏藻对盐度变化和渗透胁迫下的细胞反应及其中性脂肪的积累》一文中研究指出杜氏盐藻是一种绿色微藻,能够在盐度极其广泛的环境下生长并积累含有类胡萝卜素的中性脂肪球,因此可以用来生产生物柴油和色素。杜氏盐藻是迄今为止研究发现的最为耐盐的真核生物,适合开放式的大规模培养,具有广泛的和潜在的工业应用前景。杜氏盐藻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是其无刚性细胞壁,有助于从其细胞中提取中性脂肪或类胡萝卜素并进行生物炼制。这种藻类在细胞受到低盐渗透胁迫或高盐渗透胁迫时能够迅速改变其体积和形状。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杜氏盐藻生产生物柴油的实际应用和研究盐度对细胞生长和脂肪产生的影响,本论文通过改变培养基中氯化钠的浓度分析了盐度对于杜氏藻细胞的形态、生长以及中性脂质积累情况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在不同程度的盐渗透胁迫下,细胞的大小与形态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低盐渗透胁迫下的细胞会迅速增大,而高盐渗透胁迫下的细胞会迅速变小。这种现象说明了杜氏藻的特殊膜结构能够使其在不同盐度的环境中使细胞迅速膨胀或收缩而避免细胞破裂,反映了其细胞内离子浓度的变化。(2)盐浓度对细胞生长速度和细胞最大生长量也有影响:盐浓度越低,杜氏盐藻的生长速率越快,细胞最大生长量越高;反之,盐浓度越高,细胞生长速度越慢,细胞最大生长量越低。(3)将杜氏藻细胞从含有9%NaCl培养基中转移到含有15%NaCl培养基中的细胞所积累的中性脂质含量最高。然而在这种盐胁迫条件下,杜氏藻生长缓慢,细胞分裂能力下降,但渗透胁迫并未对细胞造成致命性的伤害,细胞能自动调节体积以适应这种变化。将杜氏藻从浓度为3%的NaCl培养基中转移到浓度为9%的NaCl培养基后能迅速恢复生长并未能积累中性脂质,说明细胞在该浓度下的生长并未受到抑制。因此,杜氏盐藻细胞的中性脂质的积累应该是建立在细胞生长受到抑制的基础之上而获得的。(4)在含有3%-15%NaCl浓度范围内分批培养的杜氏盐藻的结果都显示:营养元素的限制是减缓细胞分裂和抑制细胞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所有分批培养的细胞在进入了生长停滞期时都开始积累中性储存脂质。综上所述,杜氏盐藻只有在高盐度渗透胁迫下,短期内会引起细胞中中性脂质的积累,且抑制细胞的分裂并造成细胞生长缓慢。尽管在高盐度下生长的杜氏藻会积累中性脂质,但同时其缓慢的生长速度的也会影响细胞中中性脂肪的总产量。因此,工业化培养杜氏藻时建议在低盐浓度条件下进行藻体细胞的培养,等细胞生长进入到指数生长期后再将其转移到高盐浓度中,这样既可获得大量的藻细胞,又能收获大量的中性脂肪。然而,这种培养方式周期较长,因此在探究利用微藻生产生物柴油领域的应用前景时,最有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同时实现细胞生长量和单细胞脂质产率的最大化。(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7-04-18)

张晶[8](2017)在《虾青素合成酶基因bkt和crtZ转化盐生杜氏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虾青素是一种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β-胡萝卜素衍生物,具有非常强的抗氧化性,被广泛应用于制药和保健品生产中。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是咸水微藻,其适应性极强,生长速度快,培养成本低廉,其积累的β-胡萝卜素可达到干重的10%以上。但是盐生杜氏藻缺乏合成虾青素的酶,不能将β-胡萝卜素转化为虾青素。作者试图通过基因枪转化法将虾青素合成的关键酶基因β-胡萝卜素酮化酶基因bkt和β-胡萝卜素羟化酶基因crtZ导入盐生杜氏藻中,经筛选获得可以合成虾青素的转化盐生杜氏藻,证明外源虾青素合成酶基因bkt和crtZ可以在盐生杜氏藻中表达并具有催化功能。同时,转化的盐生杜氏藻可以作为新虾青素生产藻种用于生产虾青素。这对于利用盐生杜氏藻生产虾青素具有重要意义。实验以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slis)为材料,提取雨生红球藻的总RNA反转录后进行PCR,克隆获得bkt和crtZ基因。bkt全长为1363bp,ORF为990bp,编码329个氨基酸;crtZ全长为1138bp,ORF为882bp,编码293个氨基酸。选择pEGAD作为转化的表达载体,将bkt和crtZ基因与pEGAD载体连接,成功构建了重组载体pEGAD-bktO和p EGAD-crtZO。采用氯霉素处理获取无菌的盐生杜氏藻,经筛选发现氯霉素浓度为15μg/m L是获取无菌藻的最佳浓度。利用基因枪介导的转化方法将构建的重组载体pEGAD-bktO和pEGAD-crtZO转化至无菌的盐生杜氏藻中。以浓度为3.5μg/mL的草丁膦除草剂进行筛选。获得转化藻株后,提取转化藻株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检测,筛选获得转化的盐生杜氏藻。在高光强下诱导转化藻株合成虾青素,通过HPLC分析,测得转化盐生杜氏藻的虾青素含量为3.71μg/gdw。(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期刊2017-04-01)

梁英,黄徐林,刘春强,田传远,李泽邦[9](2016)在《不同Fe~(3+)浓度对盐生杜氏藻、叁角褐指藻和米氏凯伦藻生长及种间竞争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在单种培养和混合培养2种培养方式下,研究不同Fe~(3+)浓度(0.98、1.95、3.9、7.8mg/L)对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叁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生长及种间竞争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单种培养条件下,盐生杜氏藻和叁角褐指藻在Fe~(3+)浓度为1.95mg/L处理组中的最终细胞密度和平均比生长速率均大于其它3个处理组;米氏凯伦藻的最终细胞密度和平均比生长速率在Fe~(3+)浓度为7.8mg/L处理组中最大。混合培养条件下,盐生杜氏藻在Fe~(3+)浓度为0.98mg/L处理组中的最终细胞密度和平均比生长速率均大于其它3个处理组,最终细胞密度占总细胞密度的54.2%;叁角褐指藻在Fe~(3+)浓度为1.95mg/L、3.9mg/L和7.8mg/L处理组中的最终细胞密度和平均比生长速率均大于0.98mg/L处理组,最终细胞密度占总细胞密度的百分比分别为53.6%、58.1%和58.2%;在4个Fe~(3+)浓度处理组中米氏凯伦藻的最终细胞密度和平均比生长速率均显着小于其它2种微藻。研究表明,混合培养时,在Fe~(3+)浓度为0.98mg/L处理组中盐生杜氏藻具有竞争优势,在Fe~(3+)浓度为1.95mg/L、3.9mg/L和7.8mg/L处理组中叁角褐指藻具有竞争优势。(本文来源于《海洋湖沼通报》期刊2016年05期)

郭金耀,杨晓玲[10](2016)在《盐生杜氏藻烯醇酶的盐适应性及其与物质积累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盐生杜氏藻烯醇酶的盐适应性及其与物质积累的关系,检测分析不同盐度下盐藻的生理生化变化.结果表明,在40~120g/L盐度范围内,烯醇酶活性与盐度呈正相关;在120~200g/L盐度范围内,烯醇酶活性与盐度呈负相关;盐度为120g/L时,烯醇酶活性最大;烯醇酶活性与盐藻叶绿素形成、蛋白质积累和细胞生长均呈正相关性.盐藻烯醇酶是一种高盐适应酶,在其活性最高时,盐藻生长最快.(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盐生杜氏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salina)是一种可在营养胁迫条件下大量积累类胡萝卜素的单细胞嗜盐微藻.为了解氮源、磷源、硫源共同营养胁迫条件对盐藻的影响,本文采用GC-MS方法在氮源、磷源、硫源共同饥饿胁迫(-N-P-S)条件下,研究盐生杜氏藻胞内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研究结果共鉴定到80种代谢物,其中包括16种氨基酸、20种糖类、12种脂肪酸、1种无机酸、11种有机酸、12种醇类、5种胺类以及NIST数据库(2011)不能识别的3种代谢物.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在3种营养元素同时缺乏条件下,胞内代谢物含量出现显着变化,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上升,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下降.麦芽糖和蔗糖含量增加,而具有细胞调节能力的肌醇和甘油含量均出现显着减少.碳代谢通路上的其他代谢物,如氨基酸、尿素等含量降低,表明胞内的TCA循环、尿素循环及氨基酸的合成受到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盐生杜氏藻论文参考文献

[1].施文杰,王长友,杨锐.诺氟沙星对盐生杜氏藻、新月菱形藻和小球藻的生态毒性效应[J].海洋环境科学.2019

[2].吕和鑫,齐兵兵,崔相敢,贾士儒.氮源、磷源、硫源共同饥饿胁迫下盐生杜氏藻代谢响应分析[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8

[3].崔倩倩.碳酸氢盐培养盐生杜氏藻的碱絮凝收获与循环培养[D].大连理工大学.2018

[4].臧宇,黄致远,赵新宇,胡顺鑫.CO_2加富对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salina)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17

[5].胡顺鑫,杨丁,唐学玺,臧宇,周斌.海水酸化对米氏凯伦藻和盐生杜氏藻种群增长和种间竞争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17

[6].姜腾飞,王雨昊,唐滋一,黄国印,徐辉.盐生杜氏藻CPD光裂合酶FAD结合结构域Gln336在逆境胁迫下的修复活性[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7

[7].宫钰莹.盐生杜氏藻对盐度变化和渗透胁迫下的细胞反应及其中性脂肪的积累[D].沈阳农业大学.2017

[8].张晶.虾青素合成酶基因bkt和crtZ转化盐生杜氏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9].梁英,黄徐林,刘春强,田传远,李泽邦.不同Fe~(3+)浓度对盐生杜氏藻、叁角褐指藻和米氏凯伦藻生长及种间竞争的影响[J].海洋湖沼通报.2016

[10].郭金耀,杨晓玲.盐生杜氏藻烯醇酶的盐适应性及其与物质积累的关系[J].淮海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论文知识图

缺N的7种微藻添加营养盐后Chla的变化重组盐生杜氏藻甘油叁磷酸脱...盐生杜氏藻光学显微镜下的细胞形...盐生杜氏藻在由盐度20改变为5种...外源MeJA胁迫对盐生杜氏藻POD酶活...不同氮浓度对盐生杜氏藻Fv/Fm(...

标签:;  ;  ;  ;  ;  ;  ;  

盐生杜氏藻论文_施文杰,王长友,杨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