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分配反应论文-谭军,范宏,卜志扬,李伯耿

再分配反应论文-谭军,范宏,卜志扬,李伯耿

导读:本文包含了再分配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固体酸催化剂,活性炭,AlCl3,甲基叁氯硅烷

再分配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谭军,范宏,卜志扬,李伯耿[1](2006)在《活性炭负载AlCl_3固体酸催化甲基氯硅烷再分配反应性能与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渍蒸发煅烧法制备了负载型AlCl3固体酸催化剂,并以甲基叁氯硅烷(M1)和叁甲基氯硅烷(M3)的再分配反应为模型反应,在20mm×800mm的固定床反应器中,310℃、n(M1/M3)=1·0、液时空速1·5h-1下考察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其反应活性的影响,并对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考察.运用N2等温吸附-脱附法、XRD、TG-DSC和吡啶吸附Raman光谱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和酸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较佳的催化剂制备条件为:活性炭经过2·0mol·L-1盐酸溶液处理6h,AlCl3负载量为1·87mmol·g-1,450~500℃焙烧活化;催化剂在100h内表现出良好的催化稳定性.催化剂的XRD和TG-DSC表征结果表明,AlCl3负载到活性炭载体上经活化后不再以AlCl3晶相存在,催化剂在485~600℃时活性组分出现分解;吡啶吸附Raman光谱分析表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Lewis酸.(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06年12期)

范宏,谭军,卜志扬,李伯耿,邵月刚[2](2006)在《AlCl_3/活性炭催化甲基叁氯硅烷与低沸物再分配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甲基叁氯硅烷(M1)与低沸物(LBR)是工业上“直接法”生产二甲基二氯硅烷单体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两者之间通过再分配反应可转化为高价值的有机硅单体。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渍蒸发煅烧法制备了负载型AlCl3固体酸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甲基叁氯硅烷与低沸物的再分配反应,制得二甲基二氯硅烷和叁甲基氯硅烷。考察了活性炭载体预处理方式及反应条件对再分配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高温扩孔处理的活性炭载体负载的AlCl3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反应活性;优化的反应条件为:W(M1/LBR)为2.0~3.0,反应温度为310℃,LHSV为1.5h-1;该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简单,催化反应条件温和且表现出良好的催化稳定性。(本文来源于《高校化学工程学报》期刊2006年03期)

谭军,范宏,卜志扬,李伯耿[3](2005)在《固载AlCl_3催化甲基叁氯硅烷/叁甲基氯硅烷再分配反应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有机硅单体二甲基二氯硅烷生产中的副产物—甲基叁氯硅烷(—甲)和叁甲基氯硅烷(叁甲),采用固载 AlCl_3催化剂,在800mm×20mm(内径)的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一甲和叁甲的再分配反应,制得二甲基二氯硅烷。通过催化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活性炭为载体的固载 AlCl_3催化剂为佳。通过工艺条件实验,确定了在活性炭固载 AlCl_3催化剂上一甲和叁甲再分配反应的适宜工艺条件为:反应物摩尔比为1.0.液时空速 LHSV 为0.66 mL/(h·g-cat),反应温度为320℃,得到二甲收率70%左右。该催化剂还表现出一定的催化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期刊2005年04期)

李胜方,付继芳,袁庆荣,汪小华,王洛礼[4](2003)在《聚苯醚的再分配反应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7篇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聚苯醚再分配反应的研究概况、历程、影响因素等;介绍了其在制备羟基芳醚、功能化聚苯醚以及合成活性反应物等方面的应用,并指出其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绝缘材料》期刊2003年05期)

蒋百丰,蒋至丰[5](1963)在《有机硅单体的再分配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概论在有机硅单体的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反应产物总是含有多种组分的混合物。以直接法生产的甲基氯硅烷单体为例,反应产物中的组分大致如下:(本文来源于《化学世界》期刊1963年04期)

再分配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甲基叁氯硅烷(M1)与低沸物(LBR)是工业上“直接法”生产二甲基二氯硅烷单体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两者之间通过再分配反应可转化为高价值的有机硅单体。以活性炭为载体,采用浸渍蒸发煅烧法制备了负载型AlCl3固体酸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甲基叁氯硅烷与低沸物的再分配反应,制得二甲基二氯硅烷和叁甲基氯硅烷。考察了活性炭载体预处理方式及反应条件对再分配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高温扩孔处理的活性炭载体负载的AlCl3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反应活性;优化的反应条件为:W(M1/LBR)为2.0~3.0,反应温度为310℃,LHSV为1.5h-1;该催化剂的制备过程简单,催化反应条件温和且表现出良好的催化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再分配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谭军,范宏,卜志扬,李伯耿.活性炭负载AlCl_3固体酸催化甲基氯硅烷再分配反应性能与结构研究[J].化工学报.2006

[2].范宏,谭军,卜志扬,李伯耿,邵月刚.AlCl_3/活性炭催化甲基叁氯硅烷与低沸物再分配反应研究[J].高校化学工程学报.2006

[3].谭军,范宏,卜志扬,李伯耿.固载AlCl_3催化甲基叁氯硅烷/叁甲基氯硅烷再分配反应实验研究[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5

[4].李胜方,付继芳,袁庆荣,汪小华,王洛礼.聚苯醚的再分配反应及应用[J].绝缘材料.2003

[5].蒋百丰,蒋至丰.有机硅单体的再分配反应[J].化学世界.1963

标签:;  ;  ;  ;  

再分配反应论文-谭军,范宏,卜志扬,李伯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