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水试验论文_刘甲荣,孙兆云,苏建明,魏琨

导读:本文包含了浸水试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土,沥青,硬石膏,入渗,隧道,泥岩,抗压强度。

浸水试验论文文献综述

刘甲荣,孙兆云,苏建明,魏琨[1](2019)在《水泥改良铁尾矿路基填料的浸水强度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铁尾矿具有特殊的物理、水理特性,经改良处理可用于路基填筑。为研究路基湿度状况变化对水泥改良铁尾矿填料强度的影响,通过浸水条件下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加州承载比试验对其强度损失与水稳定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水泥改良铁尾矿的水稳定性能良好,当水泥掺量为6%~8%时,浸水强度损失率小于15%,加州承载比大于100%,可为铁尾矿用于路基填筑的改良处理与性能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来源于《土工基础》期刊2019年05期)

张磊,罗少锋,鲁洁[2](2019)在《湿陷性黄土场地竖向承载灌注桩浸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承载性状,开展了3根试桩在天然、先加载后浸水和预浸水3种工况下的静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桩顶沉降随桩顶荷载的增加而增大,桩侧摩阻力随桩土相对位移的增加而增大,某些深度处桩侧摩阻力在达到峰值后甚至减小.桩顶荷载传至桩底后桩端反力随桩顶荷载的增加而增大,其变化速率逐渐增大.在本试验小试坑浸水及场地地层条件下,桩顶未施加荷载时桩侧未产生负摩阻力;桩顶维持4 000 kN荷载不变时桩周土体浸水湿陷,桩侧正摩阻力减小,桩顶沉降增大,但也未在桩侧产生负摩阻力.桩周土体浸水软化,其所能提供的最大侧摩阻力减小.(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许崇帮,郝晓燕,韦四江[3](2019)在《硬石膏岩浸水后单轴抗压强度变化规律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硬石膏质岩浸水后生成二水石膏,岩石内部孔隙被结晶水填充导致强度发生变化。为研究硬石膏质岩浸水后抗压强度与硬石膏含量、硬石膏水化率的关系,在实验室内对106块不同含量的硬石膏岩试件进行了浸水后的室内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试验结果揭示:在不同水化率条件下,岩石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与试件硬石膏含量的关系不能用统一的函数形式进行描述,其中,岩石的水化率0.65~0.7,0.8~0.84的前后其单轴抗压强度函数曲线发生较大变化;不同硬石膏含量时,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与硬石膏水化率的函数曲线呈下凹曲与上凹两种形态,这两种形态曲线的变化拐点出现在石膏含量0.64~0.78间;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与硬石膏含量、硬石膏水化率叁者在空间上呈现"飞鱼"状的不规则曲面关系,其中在水化率为0、水化率大于0.8和石膏含量大于0.7、水化率为0.5~0.7和硬石膏含量0.6~0.65这3处位置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属于高势区;岩石水化率为0.35~0.45和水化率0.2~0.6,石膏含量0.7~1及水化率大于0.75,石膏含量小于0.6,这3处位置的单轴抗压强度为低势区。硬石膏岩水化反应是一项十分复杂过程,水化后的岩石强度受控于水化程度和石膏含量两因素。(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苗贺朝,邵生俊,李骏,鹿忠刚[4](2019)在《隧道穿越非饱和黄土场地浸水试验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揭示隧道穿越的非饱和黄土场地及隧道地基的湿陷变形特性,在隧道上部进行原位试坑浸水试验,分别在试坑的不同位置、深度布置TDR水分计和沉降标点来实测水分的入渗情况和土体的湿陷变形。研究表明:(1)水在非饱和黄土中渗透时优先向大孔隙通道运移,然后逐步扩大至饱和区,具体表现为前一点尚未饱和,下一点已有水分到达;(2)利用TDR水分计可以实时测量水分在土体空间中的运移扩散情况,也可以估算出水在非饱和黄土中的扩散速率,同时由测量所得体积含水率变化曲线可以判定黄土是否发生湿陷变形;(3)黄土场地中的分层湿陷量、湿陷速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湿陷性黄土的浅层处比深层处具有更大的敏感性和危害性;(4)该试验场地处约15 m以上土层性质比较接近,土体密实度相对较小,水分入渗较快,易于产生湿陷变形,而15 m以下土体较密实,工程性质相对稳定。(本文来源于《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金石[5](2019)在《泥岩浸水后崩解规律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泥岩遇水后的崩解速度以及影响崩解速度的因素,针对承德地区的泥岩试样,通过干湿循环试验,研究分析浸水泥岩的破碎规律和级配大小与崩解速率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泥岩的崩解速率与泥岩的颗粒大小成正相关并且不同种类的泥岩在相同条件下,崩解速率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天津建设科技》期刊2019年S1期)

王勇[6](2019)在《长期动载下高速铁路聚氨酯加强层浸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基床表层翻浆冒泥这一"老大难"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防排水基床结构,并开展了聚氨酯碎石防水材料的级配设计和聚氨酯碎石防水性能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聚氨酯胶凝级配碎石具有稳定的隔水阻水性,且能显着的衰减上部激振应力波,同时塑性变形较小,约为1.11 mm。(本文来源于《四川建筑》期刊2019年03期)

汪丽,李新生,李同录[7](2019)在《隐伏地裂缝扩展的大型原位浸水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隐伏构造地裂缝具有潜在的灾害效应和扩展的随机性,地表水是诱发隐伏地裂缝扩展的因素之一。文章基于野外调查资料,定性分析了地表水对隐伏地裂缝扩展效应的水压作用及黄土湿陷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选取西安曲江新区隐伏地裂缝黄土场地开展了大型原位现场浸水模拟试验。通过沉降观测、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得出水压作用是诱发隐伏裂缝扩展的辅助因素,因黄土湿陷作用在裂缝两侧形成的差异沉降是主要诱因,靠近隐伏地裂缝的区域沉降量最大,距离裂缝越远沉降量越小,整体呈现抛物线形的沉降模式,验证了地表水诱发浅表层黄土隐伏裂缝扩展的作用机理。相关认识对于研究隐伏构造地裂缝的扩展机理以及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地质力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李骏,邵生俊,佘芳涛,王永鑫[8](2019)在《砂井浸水试验在黄土隧道地基湿陷变形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室内压缩试验和现场试坑浸水试验难以准确评价黄土隧道基底深埋地层湿陷变形的问题,提出采用砂井浸水试验对黄土隧道地基的湿陷变形进行测试评价。通过对比分析相邻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开展的砂井浸水试验、试坑浸水试验及相应室内试验结果,论证砂井浸水试验用于测试评价黄土隧道基底深埋黄土地层湿陷变形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试验结果表明,砂井浸水试验条件可保证井壁周围土柱湿陷变形的有效释放,且砂井埋深越大,井底地层潜在的湿陷变形释放越完全,其更适用于量测深埋黄土地层的湿陷变形;该试验方法可更为真实地模拟黄土隧道地基湿陷发生的力、水条件,且场地条件要求低、需水量少、周期短、费用低,具备在黄土高原地区隧道沿线大量开展的条件,可解决隧道穿越的黄土梁峁地区地层湿陷性复杂多变所造成的单点评价结果代表性十分有限的问题;并分析目前砂井浸水试验技术方案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闫祥[9](2019)在《陕西渭北黄土浸水前后孔隙变化规律及机理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在水的作用下黄土孔隙的变化特性及机理,进而更好地认识黄土的湿陷性,以陕西渭北黄土为研究对象,对浸水前后的黄土试样分别进行室内试验、扫描电镜试验、压汞试验、能谱分析试验以及粒度分析试验,从宏、微观角度研究了原状黄土浸水前后孔隙、微观形态、化学元素及颗粒大小的变化特性,分析了孔隙变化的原因,并取得了以下成果:(1)对浸水前后的黄土试样分别进行了室内固结试验、扫描电镜图像分析以及压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饱和土样的孔隙比及孔隙体积均大于天然土样,据此提出了浸水饱和后黄土的孔隙体积增大;(2)通过扫描电镜图像分别分析了天然、饱和黄土的颗粒特征、颗粒之间的接触形式、胶结程度以及孔隙特征,根据能谱分析试验、粒度分析试验分别分析了浸水前后土体骨架颗粒、碎屑颗粒(胶结物)的化学元素以及土体颗粒粒径、比表面积的变化规律;(3)基于微观试验结果分析了浸水后孔隙变化的机理。黄土孔隙增大是因为水薄膜楔入作用和水的溶解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水的溶解作用使得土体颗粒表面变得粗糙,其表面附着有分布较松散的碎屑颗粒,形成了较多的微小孔隙;水的溶解作用使得集粒(团粒)中联结土体颗粒的胶结物部分溶解,再加上水薄膜楔入作用,致使集粒(团粒)散化并分解成小颗粒,导致土颗粒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9-05-15)

丘伟强,饶志勇[10](2019)在《基于改进型浸水马歇尔试验方法的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坏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现行规范中浸水马歇尔试验方法评价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坏性能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型浸水马歇尔试验方法,研究了水、沥青老化等因素对马歇尔试验方法试验结果的影响,并基于改进型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与肯塔堡浸水分散试验对兴华高速公路上面层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坏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改进型浸水马歇尔试验方法可行、操作简便、结果准确,能够准确评价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对提升施工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广东公路交通》期刊2019年02期)

浸水试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中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承载性状,开展了3根试桩在天然、先加载后浸水和预浸水3种工况下的静载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桩顶沉降随桩顶荷载的增加而增大,桩侧摩阻力随桩土相对位移的增加而增大,某些深度处桩侧摩阻力在达到峰值后甚至减小.桩顶荷载传至桩底后桩端反力随桩顶荷载的增加而增大,其变化速率逐渐增大.在本试验小试坑浸水及场地地层条件下,桩顶未施加荷载时桩侧未产生负摩阻力;桩顶维持4 000 kN荷载不变时桩周土体浸水湿陷,桩侧正摩阻力减小,桩顶沉降增大,但也未在桩侧产生负摩阻力.桩周土体浸水软化,其所能提供的最大侧摩阻力减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浸水试验论文参考文献

[1].刘甲荣,孙兆云,苏建明,魏琨.水泥改良铁尾矿路基填料的浸水强度试验研究[J].土工基础.2019

[2].张磊,罗少锋,鲁洁.湿陷性黄土场地竖向承载灌注桩浸水试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许崇帮,郝晓燕,韦四江.硬石膏岩浸水后单轴抗压强度变化规律试验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9

[4].苗贺朝,邵生俊,李骏,鹿忠刚.隧道穿越非饱和黄土场地浸水试验初探[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9

[5].刘金石.泥岩浸水后崩解规律的试验研究[J].天津建设科技.2019

[6].王勇.长期动载下高速铁路聚氨酯加强层浸水试验研究[J].四川建筑.2019

[7].汪丽,李新生,李同录.隐伏地裂缝扩展的大型原位浸水试验研究[J].地质力学学报.2019

[8].李骏,邵生俊,佘芳涛,王永鑫.砂井浸水试验在黄土隧道地基湿陷变形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9

[9].闫祥.陕西渭北黄土浸水前后孔隙变化规律及机理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9

[10].丘伟强,饶志勇.基于改进型浸水马歇尔试验方法的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坏性能评价[J].广东公路交通.2019

论文知识图

浸水试验含水量测试系统路基浸水试验远程监控程序数据...现场试验浸水量蒸发降雨量记录各断面...浸水87天后饱和度分布云图浸水试验水槽浸水试验元器件埋设示意图(单位...

标签:;  ;  ;  ;  ;  ;  ;  

浸水试验论文_刘甲荣,孙兆云,苏建明,魏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