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积培养装置论文和设计-周疑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堆积培养装置,包括:容纳部;支撑件;物料盘,用于盛放物料;第一扰动机构,第一扰动机构包括升降机构和螺旋机构,升降机构安装至容纳部并与螺旋机构相连接,螺旋机构设置于容纳部内并位于物料盘的上方,升降机构驱动螺旋机构沿竖直方向移动,螺旋机构可沿物料盘的径向方向移动位于物料盘上方的物料;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与螺旋机构相连接,驱动螺旋机构动作;第二驱动部,第二驱动部与升降机构相连接,驱动升降机构动作;第三驱动部,第三驱动部与物料盘相连接,第三驱动部可用于驱动物料盘相对支撑件做圆周运动。本实用新型的培养装置能够自动地翻动曲料,实现曲料合理的通风,自动地控制培养装置中的相关环境参数。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堆积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部(1),所述容纳部(1)具有投料口(5);支撑件(2),所述支撑件(2)设置于所述容纳部(1)内;物料盘(3),所述物料盘(3)设置于所述容纳部(1)内,所述物料盘(3)套设在所述支撑件(2)上,所述物料盘(3)用于盛放物料;第一扰动机构(4),所述第一扰动机构(4)包括升降机构(42)和螺旋机构(43),所述升降机构(42)安装至所述容纳部(1)并与所述螺旋机构(43)相连接,所述螺旋机构(43)设置于所述容纳部(1)内并位于所述物料盘(3)的上方,所述升降机构(42)可驱动所述螺旋机构(43)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螺旋机构(43)可沿所述物料盘(3)的径向方向移动位于所述物料盘(3)上方的物料;第一驱动部(44),所述第一驱动部(44)与所述螺旋机构(43)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螺旋机构(43)动作;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升降机构(42)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机构(42)动作;第三驱动部(6),所述第三驱动部(6)与所述物料盘(3)相连接,所述第三驱动部(6)可用于驱动所述物料盘(3)相对所述支撑件(2)做圆周运动。

设计方案

1.一种堆积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纳部(1),所述容纳部(1)具有投料口(5);

支撑件(2),所述支撑件(2)设置于所述容纳部(1)内;

物料盘(3),所述物料盘(3)设置于所述容纳部(1)内,所述物料盘(3)套设在所述支撑件(2)上,所述物料盘(3)用于盛放物料;

第一扰动机构(4),所述第一扰动机构(4)包括升降机构(42)和螺旋机构(43),所述升降机构(42)安装至所述容纳部(1)并与所述螺旋机构(43)相连接,所述螺旋机构(43)设置于所述容纳部(1)内并位于所述物料盘(3)的上方,所述升降机构(42)可驱动所述螺旋机构(43)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螺旋机构(43)可沿所述物料盘(3)的径向方向移动位于所述物料盘(3)上方的物料;

第一驱动部(44),所述第一驱动部(44)与所述螺旋机构(43)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螺旋机构(43)动作;

第二驱动部,所述第二驱动部与所述升降机构(42)相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机构(42)动作;

第三驱动部(6),所述第三驱动部(6)与所述物料盘(3)相连接,所述第三驱动部(6)可用于驱动所述物料盘(3)相对所述支撑件(2)做圆周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积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部分的升降机构(42)设置于所述容纳部(1)内,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容纳部(1)外,所述物料盘(3)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支撑件(2)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物料盘(3)相连接,所述支撑件(2)的第一端与所述容纳部(1)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支撑件(2)的第二端与所述容纳部(1)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物料盘(3)的下表面与所述容纳部(1)的底部具有距离地设置,所述螺旋机构(43)的第一端与升降机构(42)的位于所述容纳部(1)内的部分相连接,所述螺旋机构(43)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容纳部(1)外与所述升降机构(42)的另一部分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堆积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机构(43)包括:

转轴,所述转轴的第一端与所述升降机构(42)的位于所述容纳部(1)内的部分相连接,所述转轴的第二端与所述升降机构(42)的所述另一部分相连接;

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设置于所述转轴的外周面并沿所述转轴的轴向方向螺旋延伸,所述第一驱动部(44)可驱动所述转轴做圆周运动以带动所述螺旋叶片实现正转或反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堆积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部可驱动所述转轴沿竖直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堆积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积培养装置还包括:

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开设于所述容纳部(1)的侧壁上并靠近所述转轴的端部设置,所述第一驱动部(44)可驱动所述转轴做圆周运动以将位于所述物料盘(3)内的物料通过所述出料口排出所述容纳部(1)外。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积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积培养装置还包括:

接料斗,所述接料斗设置于所述投料口(5)处,所述接料斗的末端设置有溜槽结构;

插板,所述插板设置于所述投料口(5)处,所述插板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投料口(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堆积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42)包括:

两个螺杆,所述螺杆中的一个是所述升降机构(42)的位于所述容纳部(1)内的部分,所述螺杆中的另一个是所述升降机构(42)的位于所述容纳部(1)外的部分,两个螺杆通过一连杆连接,以确保同步操作;

所述第二驱动部通过两个换向器分别与对应的螺杆相连接,以驱动两个所述螺杆转动,以使所述螺旋机构(43)升高或降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积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机构(43)设置于所述支撑件(2)的第一侧,所述堆积培养装置还包括第二扰动机构(8),所述第二扰动机构(8)设置于所述支撑件(2)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并位于所述物料盘(3)的上方,所述第二扰动机构(8)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对所述物料盘(3)内的物料进行扰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堆积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扰动机构(8)包括:

第四驱动部(83),所述第四驱动部(83)与所述容纳部(1)相连接并位于所述容纳部(1)外;

扰动件(82),所述扰动件(82)的第一端从所述容纳部(1)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容纳部(1)外与所述第四驱动部(83)相连接,所述扰动件(82)的第二端沿竖直方向朝向所述物料盘(3)延伸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堆积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扰动机构(8)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扰动机构沿所述物料盘(3)的径向方向间隔地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积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积培养装置还包括换风机构(7),所述换风机构(7)包括:

风道(74),所述风道(74)的第一端从所述容纳部(1)的顶部延伸至所述容纳部(1)内以形成回风口(72),所述风道(74)的第二端从所述容纳部(1)的底部延伸至所述容纳部(1)内以形成入风口(71),并位于所述物料盘(3)的下表面;

风机(75),所述风机(75)设置于所述风道(74)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堆积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74)上设置有风门(73),所述风门(73)用于引入新风或排除所述容纳部(1)内的废气。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积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堆积培养装置还包括空调机,所述空调机用于检测和调控所述容纳部内的环境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积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2)包括:

支撑座(24);

支撑杆体(21),所述支撑杆体(21)穿设于所述物料盘(3)设置,且所述支撑杆体(21)的第一端与所述容纳部(1)的顶部相连接,所述支撑杆体(21)的第二端与所述支撑座(24)相连接;

旋转支撑轴承(22),所述旋转支撑轴承(22)套设于所述支撑杆体(21)上,所述旋转支撑轴承(22)用于支撑所述物料盘(3)。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积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部(1)包括:

顶部框架(11),所述顶部框架(11)上设置有加热元件,用于防止所述堆积培养装置的顶部生成冷凝水;

侧面框架(12),所述侧面框架(12)上设置有导向轮(17),所述导向轮(17)与所述物料盘(3)相抵接;

底部框架(13),所述底部框架(13)设置有排水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堆积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盘(3)由多块扇形结构拼合而成,所述物料盘(3)上开设有通孔。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培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堆积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在白酒酿造行业中,涉及微生物的培养,准确地说是需要培养酿造白酒酿所需的大曲。这种培养工艺需要独有的高温堆积工艺设备并涉及高温堆积培养工艺。高温堆积培养工艺是大曲酱香白酒酿造特有的环节,此工艺环节传统的操作方式为人工上料、人工调控。这样,由于人员素质差异性大,人员经验要求高,所以造成人力成本非常高,而且无法准确控制曲料培养所需的各项环境参数。并且,在现在的工艺过程中,工作环境温度高、湿度高,人员工作条件恶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堆积培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大曲培养需要人工上料、人工调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堆积培养装置,包括:容纳部,容纳部具有投料口;支撑件,支撑件设置于容纳部内;物料盘,物料盘设置于容纳部内,物料盘套设在支撑件上,物料盘用于盛放物料;第一扰动机构,第一扰动机构包括升降机构和螺旋机构,升降机构安装至容纳部并与螺旋机构相连接,螺旋机构设置于容纳部内并位于物料盘的上方,升降机构可驱动螺旋机构沿竖直方向移动,螺旋机构可沿物料盘的径向方向移动位于物料盘上方的物料;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与螺旋机构相连接,用于驱动螺旋机构动作;第二驱动部,第二驱动部与升降机构相连接,用于驱动升降机构动作;第三驱动部,第三驱动部与物料盘相连接,第三驱动部可用于驱动物料盘相对支撑件做圆周运动。

进一步地,部分的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纳部内,另一部分设置于容纳部外,物料盘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支撑件通过通孔与物料盘相连接。支撑件的第一端与容纳部的顶部相连接,支撑件的第二端与容纳部的底部相连接。物料盘的下表面与容纳部的底部具有距离地设置。螺旋机构的第一端与升降机构的位于容纳部内的部分相连接,螺旋机构的第二端延伸至容纳部外与升降机构的另一部分相连接。

进一步地,螺旋机构包括:转轴,转轴的第一端与升降机构的位于容纳部内的部分相连接,转轴的第二端与升降机构的另一部分相连接;螺旋叶片,螺旋叶片设置于转轴的外周面并沿转轴的轴向方向螺旋延伸,第一驱动部可驱动转轴做圆周运动以带动螺旋叶片实现正转或反转。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部可驱动转轴沿竖直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堆积培养装置还包括出料口。出料口开设于容纳部的侧壁上并靠近转轴的端部设置。第一驱动部可驱动转轴做圆周运动以将位于物料盘上的物料通过出料口排出容纳部外。

进一步地,堆积培养装置还包括:接料斗,接料斗设置于投料口处,接料斗的末端设置有溜槽结构;插板,插板设置于投料口处,插板用于打开或关闭投料口。

进一步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螺杆,螺杆中的一个是升降机构的位于容纳部内的部分,螺杆中的另一个是升降机构的位于容纳部外的部分。两个螺杆通过一连杆连接,以确保同步操作。第二驱动部通过两个换向器分别与对应的螺杆相连接,以驱动两个螺杆转动,以使螺旋机构升高或降低。

进一步地,螺旋机构设置于支撑件的第一侧。堆积培养装置还包括第二扰动机构,第二扰动机构设置于支撑件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并位于物料盘的上方。第二扰动机构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对物料盘内的物料进行扰动。

进一步地,第二扰动机构包括:第四驱动部,第四驱动部与容纳部相连接并位于容纳部外;扰动件,扰动件的第一端从容纳部的顶部延伸至容纳部外与第四驱动部相连接,扰动件的第二端沿竖直方向朝向物料盘延伸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扰动机构为多个,多个第二扰动机构沿物料盘的径向方向间隔地设置。

进一步地,堆积培养装置还包括换风机构,换风机构包括:风道,风道的第一端从容纳部的顶部延伸至容纳部内以形成回风口,风道的第二端从容纳部的底部延伸至容纳部内以形成入风口,并位于物料盘的下表面;风机,风机设置于风道内。

进一步地,风道上设置有风门,风门用于引入新风或排除容纳部内的废气。

进一步地,堆积培养装置还包括空调机,空调机用于检测和调控容纳部内的环境参数。

进一步地,支撑件包括:支撑座;支撑杆体,支撑杆体穿设于物料盘设置,且支撑杆体的第一端与容纳部的顶部相连接,支撑杆体的第二端与支撑座相连接;旋转支撑轴承,旋转支撑轴承套设于支撑杆体上,旋转支撑轴承用于支撑物料盘。

进一步地,容纳部包括:顶部框架,顶部框架上设置有加热元件,用于防止堆积培养装置的顶部生成冷凝水;侧面框架,侧面框架上设置有导向轮,导向轮与物料盘相抵接;底部框架,底部框架设置有排水口。

进一步地,物料盘由多块扇形结构拼合而成,物料盘上开设有通孔。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堆积培养装置中设置驱动部和第一扰动机构,使得该装置能够实现自动翻动曲料,从而实现曲料合理的通风,能够自动地控制堆积培养装置中的相关环境参数。本实用新型的培养装置结构合理、产能适宜的能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进行高温堆积培养。并且本实用新型功能丰富、自动化与智能化相结合,能够实现操作过程可控,数据采集方便、信息可靠等要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能通过人工进行翻动曲料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堆积培养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堆积培养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堆积培养装置的导向轮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容纳部;11、顶部框架;12、侧面框架;13、底部框架;17、导向轮;

2、支撑件;21、支撑杆体;22、旋转支撑轴承;23、支撑杆体的第二端;24、支撑座;

3、物料盘;

4、第一扰动机构;41、外部框架;42、升降机构;43、螺旋机构;44、第一驱动部;

5、投料口;

6、第三驱动部;

7、换风机构;71、入风口;72、回风口;73、风门;74、风道;75、风机;

8、第二扰动机构;81、支架;82、扰动件;83、第四驱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有可能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

结合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堆积培养装置。

具体地,该培养装置包括容纳部1、支撑件2、物料盘3、第一扰动机构4、第一驱动部44、第二驱动部和第三驱动部6。容纳部1具有投料口5;支撑件2设置于容纳部1内。物料盘3设置于容纳部1内,物料盘3套设在支撑件2上,物料盘3用于盛放物料。第一扰动机构4包括升降机构42和螺旋机构43,升降机构42安装至容纳部1并与螺旋机构43相连接,螺旋机构43设置于容纳部1内并位于物料盘3的上方,升降机构42可驱动螺旋机构43沿竖直方向移动,螺旋机构43可沿物料盘3的径向方向移动位于物料盘3上方的物料。第一驱动部44与螺旋机构43相连接,用于驱动螺旋机构43动作。第二驱动部与升降机构42相连接,用于驱动升降机构42动作。第三驱动部6与物料盘3相连接,第三驱动部6可用于驱动物料盘3相对支撑件2做圆周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培养装置中设置驱动部和第一扰动机构,使得该装置能够实现自动翻动曲料,从而实现曲料合理的通风,能够自动地控制培养装置中的相关环境参数。本实用新型的培养装置结构合理、产能适宜的能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进行高温堆积培养。并且本实用新型功能丰富、自动化与智能化相结合,能够实现操作过程可控,数据采集方便、信息可靠等要求。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只能通过人工进行翻动曲料的问题。具体地,通过第一至第三驱动部以及升降机构42、螺旋机构43和物料盘的配合操作,能够自动地翻动培养装置中的物料,从而自动调节培养装置中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参数。

其中,部分的升降机构42设置于容纳部1内,另一部分设置于容纳部1外,物料盘3的中部设置有通孔,支撑件2通过通孔与物料盘3相连接。支撑件2的第一端与容纳部1的顶部相连接,支撑件2的第二端与容纳部1的底部相连接。物料盘3的下表面与容纳部1的底部具有距离地设置。螺旋机构43的第一端与升降机构42的位于容纳部1内的部分相连接,螺旋机构43的第二端延伸至容纳部1外与升降机构42的另一部分相连接。螺旋机构43的两端均与升降机构相连接,能够实现螺旋机构43升降运动的稳定。

螺旋机构43包括转轴。转轴的第一端与升降机构42的一端相连接,转轴的第二端与升降机构42的另一端相连接;螺旋叶片,螺旋叶片设置于转轴的外周面并沿转轴的轴向方向螺旋延伸,第一驱动部44可驱动转轴做圆周运动以带动螺旋叶片实现正转或反转。通过螺旋机构43的正转、反转以及升降运动,能够有效的翻动物料盘上的物料,从而有效调节物料的培养的温湿度等参数。

优选地,第二驱动部可驱动转轴沿竖直方向移动。

培养装置还包括出料口,出料口开设于容纳部1的侧壁上并靠近转轴的端部设置。第一驱动部44可驱动转轴做圆周运动以将位于物料盘3内的物料通过出料口排出容纳部1外。当物料培养完成后,可以通过螺旋机构43的旋转来将物料排出容纳部,以有利于物料的收集。

培养装置还包括接料斗和插板。接料斗设置于投料口5处,接料斗的末端设置有溜槽结构;插板设置于投料口5处,插板用于打开或关闭投料口5。投料口的结构便于物料的投放。

升降机构42包括两个螺杆。螺杆中的一个是升降机构42的位于容纳部1内的部分,螺杆中的另一个是升降机构42的位于容纳部1外的部分。两个螺杆通过一连杆连接,以确保同步操作。第二驱动部通过两个换向器与对应的螺杆相连接,以驱动两个螺杆转动,以使螺旋机构43升高或降低。通过升降机构42,螺旋结构43不仅可以转动,还可以进行竖直地上下移动,从而实现良好地翻动物料的效果。

其中,螺旋机构43设置于支撑件2的第一侧,培养装置还包括第二扰动机构8。第二扰动机构8设置于支撑件2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并位于物料盘3的上方。第二扰动机构8用于在竖直方向上对物料盘3内的物料进行扰动。培养装置通过设置第二扰动机构8,能够实现物料的打散。

其中,第二扰动机构8包括第四驱动部83和扰动件82。第四驱动部83与容纳部1相连接并位于容纳部1外。扰动件82的第一端从容纳部1的顶部延伸至容纳部1外与第四驱动部 83相连接,扰动件82的第二端沿竖直方向朝向物料盘3延伸设置。第二扰动机构的扰动件深入物料中,有利于对物料进行打散。

其中,第二扰动机构8为多个,多个第二扰动机构沿物料盘3的径向方向间隔地设置。设置多个第二扰动机构8,能够使翻动、打散物料的效果更好。

培养装置还包括换风机构7,换风机构7包括风道74和风机75。风道74的第一端从容纳部1的顶部延伸至容纳部1内以形成回风口72,风道74的第二端从容纳部1的底部延伸至容纳部1内以形成入风口71,并位于物料盘3的下表面。风机75设置于风道74内。利用风机75产生的流动风调整曲房内的温度、湿度等参数。

其中,风道74上设置有风门73,风门73用于引入新风或排除容纳部1内的废气。风门和风道组合成不同的工艺通道,以实现新风的通入、废气的排除、工艺风的循环等操作。

培养装置还包括空调机,空调机用于检测和调控容纳部内的环境参数。空调机能够辅助换风机构7。

支撑件2包括支撑座24、支撑杆体21和旋转支撑轴承22。支撑杆体21穿设于物料盘3 设置,且支撑杆体21的第一端与容纳部1的顶部相连接。支撑杆体21的第二端与支撑座24相连接。旋转支撑轴承22套设于支撑杆体21上,旋转支撑轴承22用于支撑物料盘3。旋转支撑轴承22与导向轮17配合,实现物料盘3的旋转动作。并且支撑座24支撑主体结构,装配前期起到调整作用。

容纳部1包括:顶部框架11、侧面框架12和底部框架13。顶部框架11上设置有加热元件,用于防止培养装置的顶部生成冷凝水。侧面框架12上设置有导向轮17,导向轮17与物料盘3相抵接。底部框架13设置有排水口。容纳部1的结构能够满足培养装置总体的刚性支撑需求。

物料盘3由多块扇形结构拼合而成,物料盘3上开设有通孔。物料盘3对物料起支撑及通风作用,物料盘3定位后将培养装置分为上、下两部分,以配合换风机构7完成内部环境的调控。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根据的实施方式的培养装置,包括容纳部1(顶部框架11、侧面框架12、底部框架13、导向轮17、外墙板、内墙板、顶部加热元件)、支撑件2(支撑杆体21、旋转支撑轴承22、支撑杆体的第二端23、支撑座24)、物料盘3、第一扰动机构4 (也称出入曲机构,包括外部框架41(可与容纳部1一体形成)、升降机构42、螺旋机构43、第一驱动部44、第二驱动部以及相关的附件)、投料口5(接料斗、插板、溜槽)、第三驱动部6、换风机构7(入风口71、回风口72、风门73、风道74、风机75及相关的附件)、第二扰动机构8(也成为翻曲机构,包括支架81(可与容纳部1一体形成)、扰动件82、第四驱动部83以及相关的附件)。

容纳部1作为培养装置的框架,由多元素组合而成。基本结构由型材拼接组焊而成,构成培养装置的基本轮廓。不同位置的框架与所支撑的机构相配合,以满足操作工艺需求:如出料口、风口、人员通道等工艺口的预留。容纳部1与支撑件2配合,对其他机构起到支撑作用。容纳部1外部具有不锈钢包覆保温板(维持内环境稳定、节省能源),顶部可以设置有加热元件(防止培养装置的顶部生成冷凝水),内部有不锈钢内墙板根据工艺需求营造出所需求轮廓,侧面框架12的中部位置设有导向轮17(支撑曲盘外缘),底部框架13处设置有排水口。

支撑件2由两端的圆筒形支柱(形成支撑杆体21)与中部的旋转支撑轴承22以及支撑座 24组合而成。支撑件2与容纳部1配合对其他机构起到支撑作用,旋转支撑轴承22与导向轮 17配合实现物料盘3的旋转动作,支撑座24支撑主体结构、装配前期起到调整作用。

物料盘3由多块尺寸相同的扇形结构拼合而成,扇形结构由不同规格的板材、型材拼焊成,其上表面铺有平整的、带有工艺孔的钢板,对物料起支撑及通风作用。物料盘3定位后将培养装置分为上、下两部分,以配合换风机构7完成内部环境的调控。

第一扰动机构4也称为出入曲机构,具有独立的外部框架,由容纳部1的侧面框架12支撑。该独立的外部框架与支撑件2的支撑杆体21配合,对升降机构42起支撑、固定作用。作为功能结构的螺旋机构43通过升降机构42的螺杆吊装在内、外升降执行器下,执行器之间具有传动杆相连接,以实现内、外螺杆同步运动。容纳部1的内、外部可以配有导杆,以配合升降执行器实现升降运动的稳定。升降运动的动力来源来自第二驱动部,包括电机设备。螺旋机构43为带螺旋叶片的转轴,通过螺旋结构的转动实现物料向培养装置内、外部的移动。螺旋机构43的动力来源是固定于转轴外端的第一驱动部44,包括电机。出料口具有浮动的门,确保培养时出料方向上的密封,出料时物料的顺利输出。

投料口5由接料斗、插板和溜槽组成。投入物料时插板打开,物料由溜槽导向落入指定位置堆积。在物料盘3和第一扰动机构4的复合动作下,物料平铺于物料盘3上。投料完成,插板关闭,将培养装置封闭起来,为后期内环境控制提供条件。

第三驱动部6由框架、齿轮及电机等组成,其提供了物料盘3运动的动力。

换风机构7包括入风口71、回风口72、风机75、风门73和风道74。风机75是内环境空气流动的动力来源。风门73和风道74组合成不同的工艺通道,以实现新风的通入、废气的排除、工艺风的循环等操作。换风机构还包括附件,包括传感器、加湿器、过滤器等。

培养装置还包括空调机,空调机是调控培养装置内环境参数的核心结构。根据培养装置内的信息采集器反馈的数据,利用流动风调整培养装置内的温度、湿度等参数。

第二扰动机构8也称为翻曲机构,其支架81要满足机构的刚度要求,该支架81可以与容纳部1的框架形成一体,其上布置一列竖直布置的搅拌结构(螺旋机构),即扰动件82,其搅拌部分探入物料,运动过程中对物料进行打散。第二扰动机构8的结构刚度、强度性能优良,适应物料厚度范围大。其动力来源是机构外部的第四驱动部83,包括电机。

此外,培养装置还包括一些辅助结构,辅助结构包括气源站、控制箱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在培养装置中设置物料盘3、第一扰动机构4、升降机构42,通过各装置之间的配合,从而达到自动搅拌、翻动物料的目的,从而实现曲料合理的通风,能够自动地控制培养装置中的相关环境参数。

除上述以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堆积培养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0804.7

申请日:2019-01-16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816078U

授权时间:20191220

主分类号:C12G3/02

专利分类号:C12G3/02

范畴分类:11B;

申请人:烟台良荣机械精业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烟台良荣机械精业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64006 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路46号烟台良荣机械精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周疑;姜喜波

第一发明人:周疑

当前权利人:烟台良荣机械精业有限公司

代理人:韩建伟;丰佩印

代理机构:11240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堆积培养装置论文和设计-周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