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eronii TH0426株△preA和△dotU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相关生物学特性分析

A.veronii TH0426株△preA和△dotU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相关生物学特性分析

论文摘要

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已逐渐成为一种严重的人-兽-水生生物共患病原菌,近年来,其流行性、毒力以及耐药性呈现日渐增强的趋势,仅凭常规致病性的分析难以阐述其复杂的致病机制,因此,对未知毒力因子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已有研究证明,preA基因为参与菌株全局调控的周质蛋白控制基因,dotU为VI型分泌系统的内膜蛋白组分控制基因,但A.veronii中是否也具有类似的功能,则尚未见报道。因此,对这两种毒力因子的研究将为我们进一步明确A.veronii复杂的致病机制提供一定的帮助。本试验扩增了A.veronii TH0426株preA基因的同源臂序列,共培养促其发生同源重组,成功构建了缺失突变体△preA以及互补株C-preA,且遗传稳定性检测结果显示缺失株△preA和互补株C-preA具备良好的遗传稳定性,能稳定遗传达50代次以上。生理生化结果发现,缺失株△preA对L010-水杨苷的代谢为变为阳性,互补株C-preA则恢复为阴性,缺失株△preA对羧苄西林和哌拉西林两种药物敏感性下降。对EPC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检测结果显示,缺失株△preA对EPC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相较于野生株显著上升2.1倍。动物致病性试验以及细胞毒性试验较野生株分别上升了7.6倍和1.4倍。而耐受性试验结果显示,缺失株△preA对氧化应激耐受性相较于野生株显著降低,且相关基因表达量呈上调趋势。结果表明,preA基因缺失后A.veronii氧化应激耐受性降低,但毒力却出现增强趋势。同样,利用基因敲除的方法成功构建了能够稳定遗传的dotU基因缺失株和相应的互补株。药敏试验和生理生化结果分析发现,缺失株△dotU的药敏特性及生理生化分析无显著变化。对EPC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试验结果显示,缺失株△dotU对EPC细胞的黏附侵袭能力显著下降了1.9倍。动物致病性试验和细胞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缺失株△dotU对动物的致病性和对细胞的毒性相较于野生株降低了50.4倍和2.1倍。生物被膜形成能力检测结果显示,缺失株△dotU的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增强了2.1倍,而相关耐受性则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dotU基因缺失之后,A.veronii毒力显著下降。综上所述,本试验通过构建缺失株△preA和△dotU以及相应的互补株C-preA和C-dotU,表征了其与野生株之间的生物学特性差异,通过分析,我们推测由preA基因编码的高pH诱导的周质蛋白与A.veronii的致病性以及毒力密切相关,且与应激耐受能力也存在重要关联,而dotU基因编码的VI型分泌系统内膜蛋白与TH0426的致病性和毒力紧密相关;此部分的研究成果将为进一步明确A.veronii复杂的致病机制提供一些参考。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一章 维氏气单胞菌的研究进展
  •     1.1 维氏气单胞菌概述
  •     1.2 气单胞菌致病机制及毒力因子
  •     1.3 维氏气单胞菌的流行现状
  •   第二章 VI型分泌系统研究进展
  •     2.1 VI型分泌系统
  •     2.2 T6SS的调节
  •     2.3 T6SS介导的杀伤机制
  • 第二篇 研究内容
  •   第一章 A.veronii TH0426株△preA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相关生物学特性分析
  •     1.1 材料
  •     1.2 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章 A.veronii TH0426株△dotU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相关生物学特性分析
  •     2.1 材料
  •     2.2 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宋海超

    导师: 李影

    关键词: 维氏气单胞菌,基因,毒力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农业科技

    专业: 生物学,畜牧与动物医学,水产和渔业

    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3120192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7YFD0501000),吉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学科布局项目)(20170101016JC)

    分类号: S941.4;S852.61

    DOI: 10.27163/d.cnki.gjlnu.2019.000645

    总页数: 91

    文件大小: 5341K

    下载量: 24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致病机制[J]. 微生物与感染 2017(05)
    • [2].浙江省副猪嗜血杆菌血清型调查及其潜在毒力相关基因分析[J]. 畜牧与兽医 2016(08)
    • [3].标准成本毒力、药效比较法的研究与应用[J]. 世界农药 2010(01)
    • [4].不同温度下毒死蜱和噻嗪酮对褐飞虱的毒力作用[J]. 环境昆虫学报 2016(06)
    • [5].苏云金杆菌及其油剂对马尾松毛虫毒力活性研究[J]. 林业实用技术 2013(05)
    • [6].扁桃酸代谢对新生隐球菌毒力作用的探讨[J].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5(06)
    • [7].节织纹螺毒力的季节变化规律[J].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1(04)
    • [8].北京市西城区2005-2007年志贺菌毒力相关基因的检测与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0(03)
    • [9].两株白色不产孢烟曲霉形态学及毒力研究[J].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7(02)
    • [10].浅析鸡马立克氏病毒毒力进化与疫苗防控[J]. 中国畜禽种业 2015(05)
    • [11].基于一种新基因的溶藻弧菌毒力菌株检测方法的建立[J]. 水产科学 2011(06)
    • [12].球孢白僵菌对大豆蚜毒力的室内生物学测定[J]. 应用昆虫学报 2011(06)
    • [13].黑龙江东部地区大豆疫霉病致病型及毒力分布[J]. 大豆科学 2009(04)
    • [14].不同盐分浓度对副溶血弧菌毒力表型的影响[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11)
    • [15].石斑鱼及暂养环境中副溶血弧菌分离鉴定与毒力评价[J]. 海洋与湖沼 2014(06)
    • [16].两株不同毒力单增李斯特菌致病性试验[J]. 中国兽医杂志 2015(07)
    • [17].三种药剂喷雾和灌根施药方式对西花蓟马的残留毒力[J]. 植物保护 2013(03)
    • [18].茚虫威对甜菜夜蛾的毒力及后效应[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 [19].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毒力类型分布及品种抗性评价[J]. 大豆科学 2010(03)
    • [20].怎样控制毒力最强的胸膜肺炎放线杆菌[J]. 兽医导刊 2008(04)
    • [21].新现超强毒力李斯特菌分子致病机制获揭示[J]. 中国食品学报 2019(10)
    • [22].三株不同毒力单增李斯特菌第一毒力岛基因全序列的克隆及遗传变异分析[J]. 中国兽医科学 2013(06)
    • [23].副猪嗜血杆菌毒力与非毒力菌株菌体蛋白的比较蛋白质组学分析[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3(07)
    • [24].3株嗜水气单胞菌弱毒株的毒力相关特性分析[J]. 中国兽医学报 2012(01)
    • [25].百日咳攻击菌液氮保存毒力稳定性的动态监测[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2(07)
    • [26].副溶血弧菌毒力评价小鼠模型的建立与应用[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2(04)
    • [27].长白山区土壤中高毒力苏云金杆菌的分离及生物测定(英文)[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7(03)
    • [28].痤疮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分型及毒力特征[J]. 广东医学 2016(06)
    • [29].6种农药对湖南5个地区黄曲条跳甲的毒力[J]. 植物保护 2014(04)
    • [30].乙型脑炎的发病机理及毒力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兽药杂志 2008(04)

    标签:;  ;  ;  

    A.veronii TH0426株△preA和△dotU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相关生物学特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