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表达特征论文_邵巍,林清源,杨文圣,黄彩华,林东海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因表达特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特征,蛋白,核糖体,代谢物,基体,多态性。

基因表达特征论文文献综述

邵巍,林清源,杨文圣,黄彩华,林东海[1](2019)在《SIRT7基因低表达胶质瘤细胞株代谢特征的NMR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是一种代谢疾病,癌基因表达对肿瘤细胞代谢的影响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利用基于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对癌基因SIRT7低表达胶质瘤细胞株的代谢特征进行分析,寻找与SIRT7基因表达相关的特征性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表明,SIRT7基因低表达组与对照组细胞的代谢轮廓存在显着性差异,其细胞水溶性萃取物中有22种代谢物浓度发生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SIRT7基因低表达胶质瘤细胞株中乳酸、甘氨酸、谷氨酸等12种代谢物浓度升高;缬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等10种代谢物浓度降低.通路富集分析提示氨酰-tRNA生物合成、氨基酸代谢等代谢通路与SIRT7低表达密切相关.以上结果为进一步阐明癌基因SIRT7调控胶质瘤细胞代谢的作用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波谱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管亮,吴云红,毛华君,劳征虹[2](2019)在《晚期结直肠癌腹膜转移回顾性分析及基因表达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结直肠癌的腹膜转移表现为肠梗阻、腹水、肠瘘和肠管穿孔,带来很多临床并发症,恶性程度高。国内外研究表明腹膜转移的发生率大约占有2%~19%[1,2],是继肝脏、肺脏后出现的第叁大常见转移部位。同时出现腹膜转移的占4.3%,腹膜是首发转移位点的占4.8%[3]。近年来,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机制及治疗等认识程度不断增加,对其治疗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次研究旨在探索我国晚期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分子特征以及基因表达特征,以期进一步规范其诊疗方案。现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期刊2019年11期)

李秀忠,赵志军,郭雅琪,董辉[3](2019)在《宁夏地区非小细胞肺癌EML4-ALK融合基因的表达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宁夏地区NSCLC患者EML4-ALK基因的表达分布情况及克唑替尼靶向治疗的效果。方法 RT-PCR检测EML4-ALK基因的表达,统计分析临床病理特征、靶向治疗与阳性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EML4-ALK基因阳性表达率12.5%,年龄<55岁、不吸烟、临床高分期和腺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组与男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EML4-ALK基因阳性的患者克唑替尼靶向治疗后中位总生存时间为8个月(95%CI,7~12个月);阴性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为9个月(95%CI,5~13个月),2组无差异(P>0.05)。结论宁夏地区NSCLC患者EML4-ALK融合基因与年龄、吸烟、临床分期高、腺癌类型无关,克唑替尼靶向治疗EML4-ALK阳性女性患者具有一定疗效。(本文来源于《宁夏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1期)

夏雨,李语丽,刘晶,李亚娟,姚立杰[4](2019)在《栉孔扇贝高多态基因筛查及其表达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双壳贝类经历了几亿年的进化过程,在复杂多变的海洋环境中展现出了非凡的环境适应能力,而基因组的高多态性被认为与其环境适应性有关。本研究利用栉孔扇贝基因组重测序数据、早期发育及成体转录组数据分析了基因的多态性与表达特征。在栉孔扇贝基因组中共鉴定到了1 186个高多态基因,这些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现非均匀分布,并且在胚胎发育时期和成体组织中呈现出独特的表达特征。功能富集分析显示这些多态基因可能为扇贝胚胎发育的可塑性和成体的环境适应性提供了分子基础。研究还发现2个多拷贝基因——mucin和C1qDC具有显着的高多态性,可能在免疫系统防御和清除病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对高多态基因的表达特征和多态性进行了联合分析,为解析扇贝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12期)

余静静[5](2019)在《WT1基因在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中的表达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Wilms瘤(WT1)基因在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中的表达特征。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2例白血病患者、3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与35例淋巴瘤患者,使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叁组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进行测量,并且分别比较每组中初诊与治疗后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与淋巴瘤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白血病患者,并且初诊与治疗后白血病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相差较大,差异显着(P <0.05);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与淋巴瘤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无差异,并且两组患者初诊与治疗后的WT1基因表达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 WT1基因在白血病患者的表达水平明显较高,并且白血病治疗后的WT1基因明显降低,因而WT1基因可作为预判患者预后情况的重要指标。(本文来源于《首都食品与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许迪辉,李红霞,李建林,唐永凯,王钦[6](2019)在《鲤sPLA_2-Ⅲ基因结构、系统发育和表达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磷脂酶A_2在磷脂代谢、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为了探究sPLA_2-Ⅲ在鲤(Cyprinus carpioLinnaeus)中的生物学功能,实验使用BLAST同源搜索和线性分析在鲤(Cyprinus carpio)基因组中挖掘得到5个sPLA_2-Ⅲ基因,分别位于5个连锁群,分别命名为Ccpla2g3a1、Ccpla2g3a2、Ccpla2g3b、Ccpla2g3c1和Ccpla2g3c2。基因结构和序列分析显示Ccpla2g3as含有7个外显子,Ccpla2g3b和Ccpla2g3cs则均含有4个外显子,分别编码530、525、461、752和753个氨基酸,均含有PLA_2_bee_venom_like region和sPLA_2-Ⅲ特征序列。线性分析显示, Ccpla2g3a1和Ccpla2g3a2, Ccpla2g3c1和Ccpla2g3c2来自鲤特异的染色体加倍事件。从2R (Two rounds of genome duplication)鱼雀鳝(Lepisosteus oculatus)到3R(Fish-specific genome duplication, FSGD)鱼斑马鱼(Danio rerio)等,雀鳝的pla2g3a(b)加倍为3R鱼的pla2g3a和pla2g3b, pla2g3c因在3R鱼的一个连锁群上丢失,故3R鱼中只保留一个基因。同源性分析表明已有鱼类Pla2g3a、Pla2g3b和Pla2g3c垂直同源蛋白之间相似性分别为48.8%—93.2%、37.6%—74.3%和49.6%—97.6%,鲤和斑马鱼的垂直同源基因之间相似性最高。系统发育结果显示,鱼类及其祖先雀鳝的Pla2g3c以100%的置信值归在一支,雀鳝Pla2g3a(b)与除了鲤科鱼类(鲤和斑马鱼) Pla2g3b外的Pla2g3a和Pla2g3b以96%置信值在一支,鲤和斑马鱼Pla2g3b单独形成一支表明在进化过程中该基因变异较大。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cpla2g3as在整个鲤早期发育阶段表达量均较低,在成鱼肝脏中表达量最高(P<0.01);Ccpla2g3b在鲤受精后0.5h的表达量显着高于之后各取样点(P<0.05),在成鱼卵巢中表达量最高(P<0.01);Ccpla2g3cs在120h表达量达到最高,在成鱼脑中表达量最高(P<0.01)。实验比较全面地揭示了鲤sPLA_2-Ⅲ亚家族基因结构、系统发育和表达特征。(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刘慧,张彬彬,王昊楠,曹斐,吴晓霞[7](2019)在《RPL34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胃癌中核糖体蛋白L34(RPL34)基因的表达及其与胃癌发生、发展和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治疗的60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标本、配对癌旁组织(距肿瘤边缘≥3 cm)及正常胃黏膜组织,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不同胃癌细胞株RPL34基因信使RNA(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配对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RPL34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RPL34基因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不同胃癌细胞株中RPL34 mRNA的相对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其中MGC80-3胃癌细胞株中RPL34 mRNA的表达最高。RPL34在胃癌组织、配对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1. 7%(49/60)、38. 3%(23/60)和10. 0%(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胃癌组织中RPL34蛋白的表达水平为0. 634±0. 003,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0. 166±0. 001(P <0. 01)。不同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RPL34基因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1),病理分化程度越差、合并淋巴结转移且TNM分期越晚的胃癌患者RPL34基因阳性表达率越高。结论RPL34可能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过程,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9年21期)

袁惠君,马倩国,高泽,李学勇,鲍婧婷[8](2019)在《扁果枸杞角质层蜡质合成相关基因LbCER1的克隆及其表达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旱生植物中醛脱羰基酶基因(ECERIFERUM1,CER1)在响应渗透胁迫过程中的分子特性,用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和RACE法克隆了耐盐耐旱的扁果枸杞CER1基因的cDNA序列,对该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qRT-PCR)法检测在渗透胁迫处理后扁果枸杞CER1在各器官中的转录水平。结果表明,扁果枸杞CER1的cDNA序列长2 168 bp,开放阅读框为1 881 bp,命名为LbCER1,编码626个氨基酸,有4个跨膜区、1个脂肪酸羟化酶结构域和1个位于C-末端的Wax2结构域。该蛋白的理论分子质量为72.47 ku,等电点为7.40,脂肪指数为91.28,不稳定系数为27.88,平均亲水性为-0.070,是一种耐高温、性质稳定的偏碱性亲水蛋白。LbCER1蛋白定位在内质网膜上,二级结构主要由α-螺旋和环组成,分别占44.09%和45.21%,与叁级结构预测结果相符。LbCER1与茄科植物亲缘关系近,同源性达100%。LbCER1基因在叶、茎、根中均表达。与对照相比,160 mmol/L山梨醇渗透胁迫处理下,6 h时LbCER1基因在叶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增加1.8倍,茎中的相对表达量增加21%,12 h时降低14%,根中渗透胁迫处理6,12 h时,LbCER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增加1.1倍和32%;80 mmol/L山梨醇渗透胁迫下,仅叶在处理6 h时LbCER1表达量增加66%,茎和根中表达量降低或差异不显着,表明LbCER1可能与扁果枸杞响应渗透胁迫有关。(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李学华,邢玉辉,刘志恒,姜小红,侯旭[9](2019)在《miR-141-3p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靶基因与肝细胞癌恶性特征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微小RNA(miRNA,miR)-141-3p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筛选到可能靶向调控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基因的hsa-miR-141-3p,并以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存在靶向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HCC细胞系、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miR-141-3p与GP73分子的表达水平,并分析HCC组织中miR-141-3p表达与HCC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采用噻唑蓝(MTT)、EdU及Transwell实验观察miR-141-3p过表达对H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miR-141-3p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0.05),GP73 mRNA及其蛋白则相反(P<0.05);HCC组织中miR-141-3p的表达水平与GP73 mRNA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且miR-141-3p的低表达与血管侵犯、肿瘤分化等级及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MTT结果显示,Huh-7细胞转染miR-141-3p过表达质粒后,各时点吸光度(A)值低于空白对照组和miR-NC组(P<0.05);EdU检测结果表明,转染miR-141-3p后,Huh-7和MHCC-97H细胞的EdU阳性细胞比低于空白对照组和miR-阴性对照(NC)组(P<0.05);Traswell检测结果表明,转染miR-141-3p后,MHCC-97H细胞的侵袭细胞数和迁移细胞数低于空白对照组和miR-NC组(P<0.05);细胞学功能回复实验结果表明,miR-141-3p+GP73组的侵袭细胞数和迁移细胞数低于空白对照组和miR-NC组,但高于miR-141-3p组和miR-141-3p+GP73-NC组(P<0.05)。结论 HCC组织中miR-141-3p呈低表达,且GP73 mRNA表达水平与其呈负相关;低表达miR-141-3p与HCC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能力密切相关。过表达miR-141-3p能够显着抑制HC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逆转miR-141-3p的部分抑制作用可通过恢复表达不含3′非翻译区(UTR)的GP73基因实现。(本文来源于《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袁晓波,常亚南,王苗苗,樊亚栋,王瀑童[10](2019)在《小麦核氧还蛋白基因TaNRX1的序列特征及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核氧还蛋白(nucleoredoxin,NRX)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氧化还原调控蛋白。为探讨NRX基因在小麦发育调控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利用生物信息学及RT-PCR方法,鉴定并克隆了小麦核氧还蛋白基因 TaNRX1,将其3个部分同源基因分别命名为 TaNRX1-2AL、 TaNRX1-2BL和 TaNRX1-2DL。序列分析显示,3个部分同源基因均包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且CDS序列高度一致(>98%),分别编码576、580和577个氨基酸;蛋白特性分析发现,TaNRX1包含3个TryX_like_TryX_NRX保守域,属于植物NRXI亚类;叁级结构预测显示,TaNRX1可折迭形成一个C型的特定空间结构,其中包含4个由反向平行β-折迭及外围α-螺旋构成的结构单元。利用qRT-PCR技术进行的时空表达特性分析显示,在籽粒发育过程中 TaNRX1基因整体呈下调表达趋势,但在小麦品种矮抗58籽粒发育过程中有两次表达回升出现,这可能与矮抗58具有较强的抗逆特性有关;在不同组织间 TaNRX1基因存在差异表达,其中在节间和穗下节中的表达量最高,在成熟种子中的表达量最低。(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基因表达特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结直肠癌的腹膜转移表现为肠梗阻、腹水、肠瘘和肠管穿孔,带来很多临床并发症,恶性程度高。国内外研究表明腹膜转移的发生率大约占有2%~19%[1,2],是继肝脏、肺脏后出现的第叁大常见转移部位。同时出现腹膜转移的占4.3%,腹膜是首发转移位点的占4.8%[3]。近年来,对结直肠癌腹膜转移的机制及治疗等认识程度不断增加,对其治疗效果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本次研究旨在探索我国晚期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分子特征以及基因表达特征,以期进一步规范其诊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因表达特征论文参考文献

[1].邵巍,林清源,杨文圣,黄彩华,林东海.SIRT7基因低表达胶质瘤细胞株代谢特征的NMR分析[J].波谱学杂志.2019

[2].管亮,吴云红,毛华君,劳征虹.晚期结直肠癌腹膜转移回顾性分析及基因表达特征[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9

[3].李秀忠,赵志军,郭雅琪,董辉.宁夏地区非小细胞肺癌EML4-ALK融合基因的表达特征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19

[4].夏雨,李语丽,刘晶,李亚娟,姚立杰.栉孔扇贝高多态基因筛查及其表达特征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余静静.WT1基因在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中的表达特征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

[6].许迪辉,李红霞,李建林,唐永凯,王钦.鲤sPLA_2-Ⅲ基因结构、系统发育和表达特征[J].水生生物学报.2019

[7].刘慧,张彬彬,王昊楠,曹斐,吴晓霞.RPL34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医学综述.2019

[8].袁惠君,马倩国,高泽,李学勇,鲍婧婷.扁果枸杞角质层蜡质合成相关基因LbCER1的克隆及其表达特征分析[J].华北农学报.2019

[9].李学华,邢玉辉,刘志恒,姜小红,侯旭.miR-141-3p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靶基因与肝细胞癌恶性特征的关系[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9

[10].袁晓波,常亚南,王苗苗,樊亚栋,王瀑童.小麦核氧还蛋白基因TaNRX1的序列特征及表达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补体级联概述图(引自[72])暗纹东方鲀暗纹东方鲀CD8α(上)和CD8β(下...功能本体的分层嵌套表示表2.2基于G...技术路线图基因过表达的应用

标签:;  ;  ;  ;  ;  ;  ;  

基因表达特征论文_邵巍,林清源,杨文圣,黄彩华,林东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