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顽健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印,系统,网络,邻居,人口,数字,智能。
顽健性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杨佳雨,胡杰,冷苏鹏,杨鲲[1](2019)在《一种具有顽健性的无线数能网络的时隙资源分配和多用户选择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无线能量和数据传输资源分配的现有研究中,并未考虑多用户场景下电池容量对吞吐量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具有顽健性的资源分配算法进行吞吐量优化,解决实际网络场景中由于电池容量差异较大、单一模型无法合理进行资源分配的问题。此外,还发现了多用户选择和时隙分配之间的联系,提出了一种在功率约束下的多用户选择与时隙分配联合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吞吐量性能更好,更适用于无线数能网络。(本文来源于《物联网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赵昊,林伟,刘胜利[2](2019)在《P2P网络顽健性增强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通信管理架构和服务提供的稳定性愈发重要。构建一种基于邻居-邻居列表的P2P网络模型,针对性地提出网络修复和修剪两种算法以提高网络结构的可靠性和顽健性。仿真实验表明,在给定的威胁条件下,提出的模型和算法可以有效提高P2P网络的自修复性。(本文来源于《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桂新,潘泽瀚[3](2016)在《中国人口迁移分布的顽健性与胡焕庸线》一文中研究指出人口迁移在叁大人口变动中最活跃,对人口分布影响最大。然而,文章通过对省际人口迁移规模分布、迁移强度分布、人口迁移流分布的考察,发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省际人口迁移分布具有明显的顽健性。胡焕庸线历时8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持续频繁的人口迁移仍未能改变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影响其稳定性。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及胡焕庸线,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固定不变的第一自然;人口迁移分布的顽健性与第一自然的决定作用密切相关。只要第一自然不变化,中国的人口分布及胡焕庸线就会保持高度稳定,人口迁移分布也不太可能失去顽健性而导致中国人口分布基本格局及胡焕庸线的改变。(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科学》期刊2016年01期)
姜海涛,李斌,王祥,陈锦铭,郭雅娟[4](2015)在《智能电子设备顽健性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检测变电站智能电子设备(intelligent electronic device,IED)通信模块的顽健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异常报文的设备顽健性测试方法,并实现了顽健性测试系统。选取部分设备进行顽健性测试实验,验证了测试方法的合理性与测试系统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方法能够有效地发现设备无法处理异常报文的问题,并定位导致设备异常的异常报文。(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15年S1期)
张群,闵乐泉[5](2014)在《灰度图像逻辑或运算CNN模板的顽健性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制定灰度图像的逻辑或运算法则,提出一类灰度图像逻辑或运算CNN,它可以在两幅灰度图像的对应像素点上执行逻辑或运算。对GLOGOR CNN的模板进行顽健性分析,建立了一个定理,并给出严格的数学证明。只要模板参数满足定理中给出的参数不等式,CNN就能执行逻辑或运算的任务。数值模拟验证了GLOGOR CNN在应用中的有效性及顽健性设计定理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胡荣贻,彭木根,张洪岩,李远[6](2013)在《LTE-Advanced系统中的移动顽健性优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自优化技术目前成为移动通信网络性能研究的热点。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和业务的飞速发展,移动顽健性日益成为用户体验关注的重点,尤其是移动蜂窝通信网络中的切换失败、用户掉话、通信质量差等一系列问题。为解决此类切换带来的用户体验和系统移动顽健性下降问题,针对一种面向切换事件和切换场景的移动顽健性优化算法(MRO算法),以用户掉话率作为性能评价标准,分别在同构和异构网络下,综合考虑切换事件和不同切换失败场景(过早切换、过晚切换、乒乓切换)的特点优化调整切换参数,并采用系统级仿真进行了性能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加入MRO算法后,同构场景的掉话率从10.9%下降到6.2%,异构场景的掉话率从11.3%下降到6.3%,整体性能得到大幅提升。(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13年05期)
杨光辉,吴建平,赵有健,孙书韬[7](2012)在《针对可扩展交换网络的顽健性评价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现有指标不能评价大规模可扩展交换网络顽健性的问题,结合可扩展交换网络拓扑特性和故障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影响的顽健性评价方法,并进一步提出了该方法评价指标的优化算法。通过实验比较了故障影响方法与现有方法对于可扩展交换网络的评价效果,结果表明故障影响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价大规模可扩展交换网络的顽健性。(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叶奇明,袁奕[8](2008)在《ECC混合图元水印的顽健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印的顽健性体现了水印在数字文件中的生存能力,当前的绝大多数算法虽然均具有一定的顽健性,但是如果同时施加各种图像攻击,那么这些算法均会失效。将椭圆曲线密码机制纳入数字水印中是提升水印顽健性的有效措施,通过分析ECC算法的实现原理,设计了一个基于ECC的混合图元加密算法实例,并对该实例的顽健性进行了程序验证。结果表明:基于ECC的混合图元算法能够有效提高水印的顽健性,但这种算法的复杂性导致数据计算效率偏低。(本文来源于《茂名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6期)
刘树群,韩合芹,王伟[9](2006)在《分形理论在增强数字水印顽健性方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自相似分形集抗几何失真的特性和人眼的视觉系统特征,提出了一种首先利用频域变换确定水印嵌入区,然后将数字水印信息转化为生成自相似分形集的IFS系数,再把由该IFS生成的自相似分形图嵌入到图像中的数字水印算法。并对该数字水印算法抗几何攻击性以及不可感知性进行了检验。(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06年36期)
徐振东[10](2006)在《BOSS欠费控制系统的顽健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BOSS和智能网融合完成在线欠费控制的解决方案已经逐渐成熟,其中系统顽健性是方案投入实际使用的关键因素。本文从整体架构设计、内外接口系统实现、运行维护等角度分析研究了欠费控制系统的顽健性。系统在上海移动的运营结果表明,采用这种顽健性设计的系统基本上达到了用户零投诉的最佳效果。(本文来源于《电信科学》期刊2006年10期)
顽健性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网络通信管理架构和服务提供的稳定性愈发重要。构建一种基于邻居-邻居列表的P2P网络模型,针对性地提出网络修复和修剪两种算法以提高网络结构的可靠性和顽健性。仿真实验表明,在给定的威胁条件下,提出的模型和算法可以有效提高P2P网络的自修复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顽健性论文参考文献
[1].杨佳雨,胡杰,冷苏鹏,杨鲲.一种具有顽健性的无线数能网络的时隙资源分配和多用户选择算法[J].物联网学报.2019
[2].赵昊,林伟,刘胜利.P2P网络顽健性增强的方法[J].网络与信息安全学报.2019
[3].王桂新,潘泽瀚.中国人口迁移分布的顽健性与胡焕庸线[J].中国人口科学.2016
[4].姜海涛,李斌,王祥,陈锦铭,郭雅娟.智能电子设备顽健性测试方法[J].电信科学.2015
[5].张群,闵乐泉.灰度图像逻辑或运算CNN模板的顽健性设计[J].通信学报.2014
[6].胡荣贻,彭木根,张洪岩,李远.LTE-Advanced系统中的移动顽健性优化技术研究[J].电信科学.2013
[7].杨光辉,吴建平,赵有健,孙书韬.针对可扩展交换网络的顽健性评价方法[J].通信学报.2012
[8].叶奇明,袁奕.ECC混合图元水印的顽健性研究[J].茂名学院学报.2008
[9].刘树群,韩合芹,王伟.分形理论在增强数字水印顽健性方面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6
[10].徐振东.BOSS欠费控制系统的顽健性研究[J].电信科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