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探讨王锋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探讨王锋

南岗区荣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哈尔滨150001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临床尿常规检验结果的相关因素,寻求最优化的尿常规检验方法。

关键词:尿常规;检查;影响因素

尿常规检验是临床最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广泛应用于临床,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如炎症、结石、肿瘤、肾移植术后等的观察;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肝炎、急性胰腺炎等的诊断;安全用药的监护,如庆大霉素、磺胺类等的毒副反应;职业病的辅助诊断,如铅、汞重金属中毒等;对人体健康状况的评估等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虽然采集尿标本比较容易,所用检验设备比较简单.操作也不复杂。但是临床上常常出现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不相符的情况,甚至相反的结果。这就要求作者检验人员在有关影响尿液分析的诸因素中,心中有数,掌握好尿常规检验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否则将影响尿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现就影响尿常规检验的诸因素探讨如下。

白细胞

干化学法测定白细胞的原理是检测粒细胞脂酶,与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不发生反应。白细胞破裂并不影响仪器检测。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仪器检测检出+、++、+++,却与镜检不符的现象。较多的白细胞不是粒细胞,仪器将报阴性或低值。例如:肾结核及肾移植患者发生排斥反应时,尿中以淋巴细胞为主,而致假阴性。尿中含有大剂量的头孢霉素、庆大霉素或当尿蛋白大于3g/L,尿液中高浓度葡萄糖(160mmol/L)高比重尿都可使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而尿若被阴道分泌物污染,或含有甲醛,或含有高浓度胆红素,或某些药物如呋喃妥因,可产生假阳性。任何颜色异常的尿液均可影响试纸颜色的反应。

蛋白质

患者服用喹啉类和季胺盐等药物引起的强碱尿时可导致假阳性;本周蛋白、黏蛋白可导致

假阴性。另外服用或注射大剂量青霉素后尿液内青霉素对尿蛋白定性试验有不同程度的干扰作用,可造成假阴性。某些洗涤剂污染尿标本也可造成假阴性。

葡萄糖

干化学法的特异性强,试剂块只与葡萄糖反应。而班氏法则与尿中所有还原性糖(葡萄糖、乳糖和半乳糖)和所有还原性物质都反应。氧水可造成假阳性;维生素C(>7500rag/L)、乙酰乙酸(>4000rag/L)、大剂量青霉素、长期服用左旋多巴、高比重尿(>1.020)可造成假阴性。

尿胆原

尿胆原经空气氧化及阳光照射后,转变成黄色的尿胆素(粪胆素)。因此,尿液必须新鲜,否则尿胆原氧化成尿胆素而致假阴性结果。甲醛的存在会使尿胆原呈假阴性。

胆红素

正常情况下就是利用最敏感的方法也很难检测到尿液中有胆红素存在。所以当尿中存在胆红素,即使微量也提示其异常性。服用大剂量氯丙嗪可造成假阳性;阳光照射、含亚硝酸盐、维生素C(>250mg/l)造成假阴性。

潜血

干化学法对完整的RBC,破损的RBC和游离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均发生反应。潜血带测定的是这三者总和。大多数含RBC的尿液中都会含有溶解的RBC和游离的Hb。这是临床反映隐血2~3个"+",而镜检仅发现少量RBC的主要原因。高比重尿可使测试结果偏低。Vc浓度大于或等于1.4mmol/L时,可使"微量"潜血呈假阴性。次氯酸、尿道感染产生的微生物中的过氧化物酶可使测试结果呈假阳性。漂白粉、双氧水、不耐热酶等易造成潜血的假阳性。

尿沉渣

最好取早晨第一次尿。晨尿的各种成分比较稳定,各种细胞、管型(尿中蛋白质形成的管状结构)、结晶等有形成分完整。如果不能做到,也应尽量取新鲜尿在2h内完成检验过程,以免放置时间长了,各种成分因分解或被细菌污染而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虽然干化学法镜检快捷,对某些项目的灵敏度还很高,但管型、结晶、上皮、霉菌等无法识别。所以尿沉渣镜检是尿检时必须与干化学法一同做的项目。

酸碱度

尿液中的pH值在5~8.5范围内。温度的高低是影响pH值测定的直接因素,室温控制在20℃左右和新鲜尿标本是关键。尿标本时间过长,细菌分解尿液成分,使尿pH值呈减低趋势。

酮体

酮体是由乙酰乙酸、丙酮、β-羟丁酸三种组成的。酮体带对乙酰乙酸最敏感,丙酮次之,对β-羟丁酸不反应。而酮尿病患者尿中三种酮体的比例是:乙酰乙酸20~30%、丙酮1~2%、β-羟丁酸70%左右。所以,酮体带测定的是尿中乙酰乙酸与丙酮的总量。如果能测定β-羟丁酸,那灵敏度将会更高。正常尿液一般是呈阴性结果,含有色素或大量左多巴代谢物的尿液可能会出现假阳性。丙酮和乙酰乙酸都具有挥发性,更易受热分解,所以要防止出现假阴性或结果偏低。严重的呕吐、腹泻、长期饥饿、禁食、全身麻醉后可出现酮体阳性。

亚硝酸盐

此检测的意义是提示细菌感染,是基于尿液中革兰氏阴性菌将硝酸盐转化为亚硝酸盐的原理,但阴性的结果并不表示尿液中不存在细菌,阴性结果可见于非硝酸盐转化型细菌的尿道感染或尿液在膀胱中没有留足4h以上使硝酸盐被还原。饮食中缺乏硝酸盐或高比重尿液可降低亚硝酸盐敏感度。对于含有少量亚硝酸盐(少于或等于13umol/L)的尿液,Vc浓度大于或等于1.4mmol/L时可产生假阴性。标本存放时间过长可呈假阳性。

比重

比重测试可测定尿液中1.000~1.030之间的比重,高度缓冲的碱性尿会使检测结果较其它方法所得比重偏低,尿液存在一定数量蛋白时(1~7.5g/L)可使比重偏高。

试条的影响

严格执行仪器使用说明书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保养,定期清洗试纸条槽板,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检验操作不规范。有效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及尿试纸条的正确使用和保管在尿常规检验中十分关键。贮存试纸条的容器必须保持密封,应将试带条保存在生产厂家提供的容器中,每次从装试纸条的容器中拿出少量的试纸条,拿出后立即盖好盖子,没有使用完的试纸条,不能再放回容器内,对不同容器中的试纸条不能相互混淆,保存温度应根据厂家指导,不可应用已过有效期的试纸条,不可擅自更换保存容器,试纸条更换批号,要对比两批试带条的质控结果。检测标准只有在厂家提供的正常检测围之内,才能对当天的结果出正确报告,避免试纸条的变性和污染,将试纸条贮存在避免阳光直射或潮湿的地方,每日做好质控、标本结果的登记备查。

患者准备、尿液标本采集,放置时间、仪器操作等是导致尿常规检测结果误差的主要因素,应该加强患者健康宣教、标本采集指导、缩短放置时间、严格遵守仪器操作规范等措施,对误差进行针对性预防,实现有效的质量控制,才能进一步提高临床尿常规检测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向延根.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及运送[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3-32.

[2]缪万芳.浅析影响临床尿痕检验的若干因素及对策口].中国卫生产业.2012。6(28)115—16

[3]张煜.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4)t201——203

标签:;  ;  ;  

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探讨王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