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THE ROLE OF A TEACHER IN THE COMMUNICATIVE ELT(论文文献综述)
陈思,吕英莉[1](2021)在《浅谈交际语言教学课堂的教师话语》文中提出交际语言教学旨在将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语言教学的目标,对英语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有学者认为,过多的教师讲话时间会剥夺学生说话时间,因此"少既是多"的教学理念获得了广泛的认同。有学者表示,有些课堂虽然名义上叫作交际语言教学课堂,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中并没有太多机会运用语言。本文通过探讨课堂中真实交际的含义,教师讲话的特点以及教师的角色得出结论,教师应注意如何更有效地使用教师讲话时间,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讲话的产量和质量。
胡纯[2](2021)在《任务教学法在泰国Surawitthayakarn中学初级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听、说、读、写,是第二语言学习的四项基本技能,其中,阅读作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选择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初级汉语阅读教学来说至关重要。近年来,任务教学法因其丰富的理论基础和特有观点而受到广大对外汉语教师的关注。该研究以笔者在泰国Surawitthayakarn中学的阅读课教学实践为基础,针对该校阅读教学的目标和问题,尝试将任务教学法和初级汉语阅读教学相结合。希望能够对广大对外汉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上提供一些经验和帮助。该研究共有六个章节。第一章节为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创新点,其中文献综述主要介绍了任务教学法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第二章节为任务教学法相关理论基础,主要对任务的定义、任务教学法的特点、理论基础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梳理。第三章节为泰国Surawitthayakarn中学汉语阅读课的现状分析,分为两个部分,主要内容是对教学对象、材料、难点、目标的分析。第四章节为任务教学法在泰国Surawitthayakarn中学的阅读教学设计及案例实施。以任务前——准备阶段,任务中——实施阶段,任务后——语言聚焦阶段为教学框架,展现三个教学案例的实施过程。第五章节为教学效果反馈与教学反思建议,分为四个小节:教学效果反馈、教学应用优势、教学存在的问题、教学反思建议。第六章节为结论与展望。通过观察和分析,笔者认为任务型初级汉语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提高阅读理解性和文化认知度等。但是,结合任务的初级汉语阅读课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依赖手机翻译影响汉语教学发展,文化思维差异性影响汉语阅读理解,心理性格差异性导致认知行为不同。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了三条建议:加强汉语基础,设计合适的任务难度;课堂管理监督,发挥教师引导作用;深入了解学生,从旁协助指引学生。
沈倬丞[3](2021)在《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立德树人被确立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水平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的根本举措,并引领着我国当前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高中俄语作为基础教育的主要学科之一,肩负着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历史使命,俄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走向世界的语言基本技能,还要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这一途径去了解外部世界,理解多元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成为具有高度文化自信和开阔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2018年1月,我国颁布了新版《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提出“高中俄语课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俄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核心思想。三年多来,《高中俄语课程标准》框架下的“核心素养培养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已建立或还需要哪些完善机制”等问题吸引着越来越多研究者的目光,也成为当前我国俄语教育界的研究热点和核心论题之一。众所周知,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学习离不开对于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它承载着从目的语文化视角整合文学、地理、历史、文化等跨学科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异域文化,进而发挥认识世界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俄语教育不仅需要培养能理解文化多元性,具有开放包容意识以及“和而不同”价值观的人才,更需要培养能在跨文化交际中传播中华文化的公民。为此,高中俄语学科依据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在核心素养框架下提出“文化意识”要素,将其与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共同整合成学科核心素养。这也对教育工作者正确认识文化意识培养的内涵和重要性,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并开发适配新理念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人的全面发展观”为指导,以高中俄语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为切入点,在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引领下,依据《高中俄语课程标准》,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PISA全球素养框架》构建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并依据该观测体系编制调查问卷和课堂观察量表,据此对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状况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得出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化的培养建议,力求从理论和实践角度为俄语学科文化教学和核心素养培养提供有益参考。论文的绪论部分阐述选题背景、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提出三个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陈述研究方法,设计研究基本步骤和整体框架,确立了基础研究、实证研究以及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三个部分,共七章内容。基础研究包括文献综述、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文献综述主要阐述中外学界在核心素养及培养、文化意识概念及内容方面的研究。梳理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领域、研究问题和研究成果,提出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的状况和趋势,以明晰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着重探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本文研究的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在文化意识范畴内梳理文化、意识和文化意识概念,辨析与之内涵相近的跨文化意识、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概念,为后续研究统一概念基础;理论依据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作为基本理论,将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作为文化意识培养总体依据,从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理论、跨文化交际学相关理论作为具体教学建议提出的理论基础。实证研究部分由第四、五、六章构成,它承接论文基础研究并为结论构建提供事实依据。第四章主要剖析《高中俄语课程标准》中对文化意识的内容描述、核心素养水平划分和学业质量水平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将其整合成具体化、结构化内容体系,借鉴《PISA全球素养框架》相关内容确定60个具体观测点,作为进一步开展实证研究的基本依据;第五、六章依据所构建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对我国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所高中40节俄语课程进行课堂观察,获取当前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状况的一手资料,借助统计学分析得出相关结论,为论文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第七章为研究结论与教学建议,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路剖析文化意识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导致问题的原因,提出研究结论。依据研究结论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既有综合性又有针对性,既有宏观方向性又有微观可操作性的培养建议。
田英[4](2021)在《教学翻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调查 ——以宁夏六所高中为例》文中指出20世纪,英语教学法的发展和研究经历了多次革新与变化。随着二语习得理论的发展,20世纪中期兴起的直接教学法成为主流教学法,取代了传统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翻译在二语和外语课堂中逐渐受到排斥。然而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事实上在语言课堂中,师生互动的相当一部分仍然会借助于母语(Language 1),母语在目的语(Language 2)学习中的作用并不只是单纯的负迁移,运用翻译活动辅助语言教学是外语学习中不可回避、自然而然的行为。教学翻译是指将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教学手段,而非教学目标,渗透在教学各个环节中,以促进语言多重技能的发展。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高中英语教学翻译运用现状,即运用翻译作为教学手段的情况,主要采用问卷和访谈两种方式进行。以宁夏六所高中的英语老师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了解高中英语教师对教学翻译的作用的认识与态度、对现行高中英语教材翻译内容的看法,以及语言教学中运用翻译(Translation In Language Teaching)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半结构化问卷针对教师的具体做法和认识进行了访谈。本研究结合了定量与定性两种方法,使用SPSS软件统计和分析问卷数据,并对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了质性化解读。研究主要发现:第一,高中英语教师普遍对教学翻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持肯定态度,认为教学翻译是高中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第二,对于目前教材中涉及翻译的内容,教师普遍认为在教材中可以增加一些额外的翻译练习,但人为主动添加的意愿不强;第三,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普遍会贯穿一些翻译手段,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词汇、掌握语法点、理解长难句及课文内容,但很少有规划地组织教学翻译活动。第四,教师普遍认为将翻译引入英语课堂有利于语言知识的掌握与技能的训练,但一定要适度。最后,根据调查结果探讨了本研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发及其在高中英语中应用的可行性。
田晓燕[5](2020)在《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评价》文中研究指明现行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依据2003年《英语课标(实验)》的指导精神编写,于2004年初审通过,由人民教育出版社(PEP)出版发行,至今已有十六年的历史。研究者们以《英语课标(实验)》为评价标准从多个方面对教材进行过大量的研究。而最新版的《英语课标(2017)》已经颁布实施,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都作了调整和更新,尤其是对教材的文化知识内容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根据新的要求,依据《英语课标(2017)》对教材的文化内容展开新一轮的评估就显得十分必要。教材提供的文化知识内容是否能够达到《英语课标(2017)》的要求?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文针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1-5册中的文化内容进行了文本分析和问卷调查。文本分析以教材1-5册共175篇阅读和听力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最新版《英语课标(2017)》的要求将其中的文化知识分为八大类,逐项评估教材中的文化内容与《英语课标(2017)》的相应要求是否匹配。问卷调查以云南省丽江市某高校2018级27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在Byra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成模型的指导下,从知识、态度、技能和文化批评意识四个维度调查教材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研究发现:(1)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未能完全达到《英语课标(2017)》对文化知识内容的要求,尤其是与英美等国主流体育运动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在教材中十分欠缺,反映中外主要文化习俗和禁忌的内容也较少。(2)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总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在不同维度上没有达到平衡。教材在态度和意识维度上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在知识和技能维度上还有提升空间。根据上述结论,研究者提出了两点建议。首先,教育部门应依据《英语课标(2017)》的最新要求尽快对教材展开修订。其次,一线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及时响应新版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处理教材中的文化知识。
许婷[6](2020)在《基于合作的英语任务型写作教学模式构建及应用 ——以镇江市某初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英语写作对于初中生来说是英语学习的一个难点,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特定的教学。对于目前初中生来说,两级分化的现象比较严重。优秀的学生在课堂上仿照例文进行写作,不利于他们创新能力的发挥,而有一些学困生在写作过程中犯错较多,甚至有一些学生不会写作。长期以往,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目前有许多学者在英语课堂上采用了任务型教学法,但是任务型教学在设计任务时,以完成任务为主,写作任务的设计忽略了合作写作的成效。因此,本研究试图将合作的形式融入到任务型教学中,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基于合作的任务型写作教学模式,突出合作写作的组织形式,使得班级的优秀学生和学困生都发挥作用,相互合作,共同发展。在该教学模式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设计任务,这些任务由简单到复杂并且任务之间相互联系。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写作任务,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精神,同时对学困生来说降低了写作难度,让他们对写作更有信心。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合作学习理论与任务型教学理论指导下,构建新的写作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来检验该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本研究以镇江某初中八(1)班和八(3)班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两个班的学生人数各有48人。本次实验从2019年9月开始,历时近四个月。其中八(1)班是实验班,八(3)班是对照班,对照班采用PPP教学模式,而实验班则采用基于合作的英语任务型写作教学模式。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基于合作的英语任务型写作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初中生对英语写作的学习兴趣?2.基于合作的英语任务型写作教学模式能否改变初中生对英语写作的学习态度?3.基于合作的英语任务型写作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成绩?通过研究后的数据分析及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基于合作的英语任务型写作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2.基于合作的英语任务型写作教学模式有利于改变学生对英语写作的态度。3.基于合作的英语任务型写作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成绩。但由于实验时间较短、实验主体集中在八年级、实验班级人数较多等原因,导致实验最终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研究的结果以及不足之处,笔者提出了3点建议:1.笔者将会增加实验的时间。2.笔者将会增加实验对象的数量,将初中三个年级都涉及到。3.笔者将会更加科学合理地划分小组。与此同时,笔者从该研究中也得到了一些启示: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把英语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2.作为语言输出的一种方式,教师在写作课上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英语口语。3.教师需要更多关注组内学困生。
董冉[7](2020)在《初中优秀英语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研究 ——以南京市W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教师教学信念即教师自身对教学固有的、持久的观念,包含教师对课程教材、教学活动、学生学习、学生特征、教师角色以及教师自我的认识。这些认知和观念引导或是影响着教师计划、决策和评价等等一系列教学行为,渗透在师生互动的每个环节,对教学效率和质量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在教师专业要求不断提高、教学理念不断革新的大背景下,教师信念也成为促进中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优秀初中英语教师持有什么样的教学信念?他们的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是否一致?他们的教学信念是如何形成的?探析这一群体的信念构成、行动方式和成长路径,有助于探索教师专业发展和持续成长的途径,有助于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现状与前进方向,有助于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优质化发展。本研究以优秀初中英语教师作为研究主体,使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其话语与教学行为的分析和比较,探究该群体教学信念的结构内容和影响因素。基于优秀教师的样本选择需要,本研究选取南京市W校作为抽样学校,在预访谈和观察走访之后,选择六位不同年龄段的在职教师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者首先与受访教师进行深入访谈,通过话语分析提取其教学信念的构成和内容。接下来两个月的时间中,本研究对受访教师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课堂观察与记录分析,以探析其教学行为,并对其进行再次访谈。这样研究设计的目的一是为了将教师口述的教学信念和实际教学行为中展现的信念进行交叉检验,二是在于要探析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相关性。通过多次访谈和课堂观察,获得研究发现和形成研究结论:1.优秀初中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主要由英语语言、英语学习、英语教学、师生角色、教师职业五个方面构成。英语语言观方面,优秀初中英语教师认为英语主要作为交际、生活和未来学习的工具,也承载了西方文化价值观。英语学习观方面,优秀初中英语教师认为英语的理想学习方式是在浸润中自然习得,因此应尽可能增加目的语内容的听说读写。学生的学习应以校内内容为主,重视语音、文化、语法和词汇的学习,结合记忆和思考。英语教学观方面,优秀初中英语教师认为课堂上要坚持英文授课,重视情境的设置,并鼓励学生多加阅读;选择的教学材料应有明确目标、系统性、阶段性、实用性,要与时俱进;课堂互动中,对学生出现的错误的表达方法教师有义务进行纠正,但需有选择地进行,关键是要保护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师生角色观方面,优秀初中英语教师强调教师引导者的身份。多数教师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中心,也有教师认为,学生中心的理念是有妥协的,不完全的。教师职业观方面,优秀初中英语教师认为英语教师工作压力大,收入不高,专业性强,能给予个体价值感。教师通过开课和赛课、理论学习与阅读原着能够有效提高自我专业水平。同时,在专业能力的各个方面,教师们也有着不同的困惑和担忧。2.以上优秀初中英语教师五方面的核心信念并不是零散、并列地分布的,而是以英语语言观、教师职业观为内核,英语学习观为支撑,英语教学观、师生角色观为具体的行动路径。越为核心的信念,对教师整体发展起到越重要的作用,而越接近表层的信念则对教师的教学行动有更直观的影响。3.初中优秀英语教师的教学信念主要源于自我学习和教学经历,按照访谈词频排列如下:学生时期教师的影响、赛课公开课经历、日常课堂实践、自身英语学习经历、出国培训、对同行的观摩、理论学习。4.初中优秀英语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研究中发现,教师口述的教学信念和对教学行为的解释与研究者在课堂上观察到的总体一致。虽然有些信念并不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直接显示出来,但英语教师的信念总体为英语教学行为提供了方向。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对促进英语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几点建议。教育行政部门需提高教师培训质量,以实践途径激励教师成长;需规范教育管理制度,以发展视角评价教师教学。学校和教研组可以名师工作室的平台促教师成长,以课程为抓手更新教师理念。教师个人应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养成终身学习习惯;坚持教学反思,将教学实践理论化。
黄银[8](2020)在《新旧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对比研究 ——以必修一为例》文中研究表明为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统称为新课标)于2017年底正式颁布,标志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改革进入一个新的时期。相比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统称为旧课标),新课标发生了重大变化。与此同时,根据新课标而修订编制的各种英语教材也于2019年9月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始使用,并逐步在全国进行推广。其中被使用最为广泛的教科书之一就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新标准)教材。根据旧课标编制的《英语》(新标准)的高中英语教材自2006年出版至今已使用十多年,其编写思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对广大教师影响深远,这也导致许多教师在面对和使用新教材时存在不少疑惑和困难。因此通过分析比较新课标修订前后的教材,以了解新教材相较于旧教材发生的变化,并针对变化为教师提出可行性建议,帮助教师理解教材,用好教材,是很有必要的。因此,本文选取新课标修订前后的《英语》(新标准)的高中英语必修一教材作为评价比较的对象,参照孙平华制订的教材评价标准与新课标,采用程晓堂的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版高中英语必修一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情况进行评价比较。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从宏观和微观上对新旧教材进行内部评价,旨在了解相比于旧教材,新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有何变化。宏观评价包括对两版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结构体系的比较分析。微观分析则包括对两版教材的主题语境、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篇类型、语言技能、学习策略的比较分析。(2)对新旧教材进行外部评价,主要是对使用新旧教材的教师进行问卷调查、访谈,旨在了解相比于旧教材,新教材在使用的过程中是否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需求。(3)基于教材内容和结构上的变化以及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反馈,为教师如何适应新教材和教材编写者进一步优化教材提出可行性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于旧教材,新教材单元内部结构的各个板块之间是密切关联、逐步递进的,体现对学生“理解-发展-实践”的认知过程培养;主题语境更为全面,安排更为自然合理;语篇类型更为丰富,更贴近如今互联网迅猛发展时代下中学生的日常生活;语言知识的学习基于语篇,并注重引导学生在语用情境中学习语言知识;综合语言技能活动设计更加系统完整,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中国文化内容和世界其他国家文化内容在比重上有一定幅度的上升,而目的语国家文化的比重则有所下降,但仍以目的语国家文化为主;要求学生重点关注的学习策略数量和种类更多。(2)相比于旧教材,新教材更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需求,但同时师生也反映新教材词汇量大、阅读课文难度较大、活动多等问题。最后,根据以上研究结论,笔者为教师和教材编写者提出相关建议,希望为教师如何适应新教材和为教材编写者进一步优化教材提供信息参照,以促进英语教学。
赵蓓彧[9](2020)在《语块视角下的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堂教学研究 ——以泰国曼谷Watputthabucha学校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词汇搭配不当、词汇记忆困难、关联词使用不当以及句式单一等问题多年来一直阻碍着初级汉语水平学习者口语能力的提高。为了了解此类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妥善解决此类问题,笔者在初级汉语口语课堂教学实践中引入了以语块理论为指导的口语教学方法。本文尝试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语块教学课堂出发,以口语教材分析和语块教学实践前、后测为研究依据,着重研究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初级汉语学习者口语表达中词汇搭配的正确率、构句能力以及口语能力的提高与语块输入性教学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二,通过语块教学实践后,初级汉语学习者口语表达中语块使用的正确率、语块使用频率、语块的丰富性、语块的平均长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第三,语块理论应用于初级汉语口语教学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鉴于口语教材是探讨语块教学应用于初级汉语口语课堂可行性的必要媒介,故运用统计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口语教材《汉语会话301句·上》中课文、生词以及练习中的语块进行了归纳分析,以供阐述教材编排中语块呈现的优势和劣势。学生在语块教学实践前以及语块教学实践后分别接受两次口语测试。两次口语测试考察的重点是语块使用频率、语块使用正确率、语块平均长度和语块的分布情况。通过运用对比法和统计法对语块实践前、后口语测试中的数据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初级汉语水平学习者对不同类型语块的使用频率和准确率各不相同;初级汉语水平阶段学习者的语块使用频率较低并且较单一;语块教学的引入可以帮助初级汉语水平学习者提高词汇搭配准确率,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最后根据以上结论,笔者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三方面提出了语块理论在初级汉语口语课堂中的一些运用建议。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堂中的应用一定会带给对外汉语教学积极的作用,从而为提高初级水平汉语学习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贡献力量。
魏静雯[10](2020)在《《英语外语教学》(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这是一份关于外语教学研究文本的英汉翻译报告,英文原文选自《英语外语教学》一书的前言和前三章节。源文本主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述了英语外语教学的基本问题和原则。这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着作。对于以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的未来教师来说,该书旨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使他们能够尽其所能地进行教学,并成为具有很强能力、自信和灵活性的专业实践者。本报告共分五部分,首先简要介绍翻译任务的背景、意义和结构,然后介绍原文和作者以及所使用的翻译工具。整个翻译过程都是在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指导下灵活运用直译和意译翻译策略进行的。译者运用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分析了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通过对原文结构和特点的分析,运用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力求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
二、THE ROLE OF A TEACHER IN THE COMMUNICATIVE ELT(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HE ROLE OF A TEACHER IN THE COMMUNICATIVE ELT(论文提纲范文)
(1)浅谈交际语言教学课堂的教师话语(论文提纲范文)
一、CLT课堂中真实交际的含义 |
二、教师话语的特点 |
三、当课堂上发生真实交际时,现实情况是什么 |
四、是否应该盲目减少教师讲话时间 |
五、结语 |
(2)任务教学法在泰国Surawitthayakarn中学初级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现实意义 |
1.2.2 理论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内研究综述 |
1.3.2 国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5 创新点 |
第二章 任务教学法相关理论基础 |
2.1 任务教学法的界定 |
2.1.1 任务的定义 |
2.1.2 任务教学法的特点 |
2.2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有意义的阅读输入 |
2.3 建构主义理论与自主合作的阅读方式 |
2.4 交际法理论与对话式阅读教材 |
第三章 泰国Surawitthayakarn中学汉语阅读课现状分析 |
3.1 学校汉语学习概况 |
3.2 学校阅读课教学现状分析 |
3.2.1 教学对象分析 |
3.2.2 教学材料分析 |
3.2.3 阅读教学难点 |
3.2.4 阅读教学目标 |
第四章 任务教学法在泰国Surawitthayakarn中学的阅读教学设计及案例实施 |
4.1 任务教学法在泰国Surawitthayakarn中学的阅读教学设计 |
4.1.1 任务前——准备阶段 |
4.1.2 任务中——实施阶段 |
4.1.3 任务后——语言聚焦阶段 |
4.2 任务教学法在泰国Surawitthayakarn中学的教学案例实施 |
4.2.1 教学案例选取说明 |
4.2.2 案例一:《能不能试一试》课文2 分析及实施 |
4.2.3 案例二:《今天你穿得真漂亮》分析及实施 |
第五章 教学效果反馈与教学反思建议 |
5.1 教学效果反馈 |
5.1.1 课堂观察 |
5.1.2 课后访谈 |
5.1.3 问卷调查 |
5.2 教学应用优势 |
5.2.1 团队合作性与个人交际性 |
5.2.2 任务趣味性与学习自主性 |
5.2.3 阅读理解度与文化认知度 |
5.3 教学存在的问题 |
5.3.1 依赖手机翻译影响汉语教学发展 |
5.3.2 文化思维差异性影响汉语阅读理解 |
5.3.3 心理性格差异性导致认知行为不同 |
5.4 教学反思建议 |
5.4.1 加强汉语基础,设计合适任务难度 |
5.4.2 课堂管理监督,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
5.4.3 深入了解学生,从旁协助指引学生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教学效果反馈问卷调查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3)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АВТОРЕФЕРАТ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第三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路径与总体框架 |
一、研究路径 |
二、总体框架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国外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综述 |
一、核心素养理念的研究 |
二、欧盟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
三、美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
四、俄罗斯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
第二节 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的研究 |
一、我国核心素养框架及其内涵研究 |
二、我国外语学科核心素养概念及内涵研究 |
三、我国高中外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研究 |
第三节 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的研究综述 |
一、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内涵的研究 |
二、国外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
三、我国外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研究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核心概念界定 |
第一节 核心素养及其相关概念 |
一、核心素养 |
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三、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 |
第二节 文化意识及相关概念 |
一、文化意识 |
二、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意识 |
三、跨文化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
第三节 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的文化意识概念 |
一、概念及内涵 |
二、高中俄语学科文化意识培养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理论依据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人的全面发展观 |
一、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溯源 |
二、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观点 |
第二节 维果茨基教育与发展的文化历史观 |
一、文化历史理论 |
二、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机制 |
三、“教育走在发展前面”思想 |
第三节 俄罗斯心理语言学的言语活动观 |
一、言语活动理论的哲学视角 |
二、言语活动理论与外语教学 |
第四节 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文化教学观 |
一、跨文化交际理论 |
二、跨文化交际理论与外语教学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 |
第一节 体系的总体设计 |
一、目的与原则 |
二、方法与路径 |
第二节 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
一、一级维度内容的提取 |
二、体系基础框架的确立 |
第三节 二级维度内容的提取与确立 |
一、二级维度的提取 |
二、二级维度在体系中的确立 |
第四节 观测点提取及体系的初步确定 |
一、观测点提取的依据 |
二、文化知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
三、文化理解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
四、预期达到的文化意识维度观测点的选取 |
五、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初步确定 |
第五节 体系的验证及修订 |
一、验证的前期准备与设计 |
二、观测点有效性的数据统计 |
三、专家反馈意见的汇总整理 |
四、内容结构及观测体系的最终确定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文化意识培养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 |
第一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设计 |
一、目的与对象 |
二、方法与路径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实施 |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
二、实施过程 |
第三节 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信度和效度检验 |
二、调查问卷各维度情况总述 |
三、文化意识整体水平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四、对中俄文化知识掌握情况的数据分析及讨论 |
五、对文化理解、认知与态度呈现状况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六、对文化教学评价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七、调查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
第四节 问卷调查的研究结论 |
一、学生对中俄文化知识的掌握方面 |
二、学生对俄罗斯文化的理解和包容度方面 |
三、现时教学方法与课标要求的匹配方面 |
四、文化意识培养质量和资源分布方面 |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课堂观察分析 |
第一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设计 |
一、目的与对象 |
二、方法与路径 |
第二节 课堂观察的实施 |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 |
二、实施过程 |
第三节 课堂观察的数据分析与讨论 |
一、数据的信度检验 |
二、数据总体情况概述 |
三、课堂观察量表内部结构的相关性分析与回归分析 |
四、对各观测点的数据分析 |
第四节 课堂观察的研究结论 |
一、对中俄文化知识讲解深度方面 |
二、对于主题和篇章中育人价值发掘方面 |
三、促进学生文化理解的手段方面 |
四、学生呈现出的总体文化意识水平方面 |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分析与教学建议 |
第一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问题分析 |
一、培养理念层面 |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层面 |
三、考评机制层面 |
四、群体差异化应对层面 |
第二节 文化意识培养理念与总体设计 |
一、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理念 |
二、文化意识培养的总体目标与路径 |
三、文化知识是基础 |
四、文化理解是过程 |
五、文化意识是目标 |
第三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建议 |
一、依托主题明确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目标 |
二、以语篇为文化意识培养的核心载体 |
三、寓于言语活动的主题情境教学 |
四、语言文化情境中的词汇教学 |
五、媒体资源与现代技术手段运用 |
六、课外教学活动的选择与安排 |
第四节 文化意识培养的相关支持要素 |
一、探索多元化评价机制 |
二、教师理念与技能发展的引导与培训 |
三、不同“起点”学生群体的差异化培养 |
四、教育基础薄弱地区的全方位支持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4)教学翻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调查 ——以宁夏六所高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 |
第二节 研究问题及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的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教学翻译概念界定 |
第二节 国内外有关教学翻译的研究 |
第三节 小结 |
第三章 问卷设计与实施 |
第一节 调查对象与样本 |
第二节 调查问卷与访谈的设计 |
第三节 调查的实施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一节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二节 教师访谈结果与分析 |
第五章 结语 |
第一节 研究主要发现 |
第二节 研究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发 |
第三节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Ⅰ 翻译在髙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情况问卷调查(教师版) |
附录Ⅱ |
致谢 |
个人简介 |
(5)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目的 |
第三节 研究意义 |
第四节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一、文化 |
二、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
第二节 英语教材评价研究概述 |
一、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
二、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
第三节 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研究概述 |
第四节 理论基础 |
一、Krashen输入假设 |
二、Byram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研究问题 |
第二节 研究对象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步骤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文本分析结果 |
一、英美等国家的主要传统节日 |
二、英美等国家和中国的主要习俗 |
三、英美等国家主流体育运动 |
四、英美等国家主要的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 |
五、常用英语成语和俗语 |
六、英语语言 |
七、中外行为举止和待人接物等方面的异同 |
八、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第二节 问卷调查结果 |
一、知识维度 |
二、态度维度 |
三、技能维度 |
四、意识维度 |
第五章 结论 |
第一节 研究发现 |
第二节 建议 |
一、关于教材修订的建议 |
二、关于教材使用的建议 |
第三节 研究不足及未来展望 |
一、研究不足 |
二、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教材文本中的知名人物分布一览表 |
附录 B教材文本中的英语成语和俗语分布一览表 |
附录 C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评价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6)基于合作的英语任务型写作教学模式构建及应用 ——以镇江市某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论文思路及框架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EFL写作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EFL写作国内研究现状 |
(二)EFL写作国外研究现状 |
二、合作学习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
(一)合作学习国内应用研究现状 |
(二)合作学习国外应用研究现状 |
三、任务型教学法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 |
(一)任务型教学法国内应用研究现状 |
(二)任务型教学法国外应用研究现状 |
四、合作学习在EFL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述评 |
五、任务型教学法在EFL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述评 |
第三章 基于合作的英语任务型写作理论基础及教学模式构建 |
一、合作学习理论 |
(一)合作学习的定义及特点 |
(二)人本主义 |
(三)社会互赖理论 |
二、任务型教学理论 |
(一)任务的定义 |
(二)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 |
(三)交际教学法 |
三、基于合作的英语任务型写作教学模式构建 |
(一)基于合作的任务型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 |
(二)基于合作的任务型英语写作教学模式(pre-task,while-task,post-task) |
(三)基于合作的任务型英语写作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 |
四、基于合作的英语任务型写作教学模式在课堂上运用的具体课例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对象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工具 |
(一)调查问卷 |
(二)写作测试卷 |
(三)作文评分表 |
(四)访谈提纲 |
五、研究过程 |
(一)实验前 |
(二)实验中 |
(三)实验后 |
第五章 结果与讨论 |
一、该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
二、该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 |
三、该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 |
四、讨论 |
第六章 结论与启示 |
一、本研究的结论 |
(一)该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显着影响 |
(二)该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态度产生了较大变化 |
(三)该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成绩起到了重大作用 |
二、本研究的局限性 |
三、本研究的建议 |
四、本研究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问题 |
附录三 :相关表格 |
附录四 :实验前后作文题目 |
致谢 |
论文发表情况 |
(7)初中优秀英语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研究 ——以南京市W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缘起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对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
二、对于落实新课程改革的意义 |
三、对于发展优质英语教育的意义 |
第三节 核心概念 |
一、教学信念 |
二、英语教师教学信念 |
三、教学行为 |
四、优秀教师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关于中学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研究 |
一、教师教学信念的相关研究 |
二、有关教师教学信念影响因素和形成过程的研究 |
三、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相关研究 |
第二节 关于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 |
一、教师教学行为的相关研究 |
二、中学英语教师教学行为相关研究 |
第三节 关于中学英语教师教学信念和教学行为的研究 |
一、有关英语教师教学信念和教学行为的研究 |
二、有关优秀中学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研究 |
第四节 总结与评价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一节 理论基础 |
一、社会文化理论 |
二、社会认知理论 |
第二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问题 |
二、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过程 |
一、抽样学校的选取 |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
三、研究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
第四章 研究结果 |
第一节 优秀英语教师教学信念 ——基于访谈和文本的分析 |
一、英语语言观 |
二、英语学习观 |
三、英语教学观 |
四、师生角色观 |
五、教师职业观 |
六、本节小结 |
第二节 优秀英语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相关性分析 ——基于课堂观察和教师再次访谈的分析 |
一、A老师的教学信念 |
二、A老师的教学行为 |
三、A老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一、优秀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构成和结构 |
二、优秀英语教师教学信念的来源 |
三、优秀英语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整体一致 |
第二节 对策建议 |
一、对国家及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建议 |
二、对学校和教研组的建议 |
三、对初中英语教师的建议 |
第三节 研究贡献与反思 |
一、研究的贡献 |
二、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 A 初次访谈提纲 |
附录 B 课后访谈提纲 |
致谢 |
(8)新旧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对比研究 ——以必修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研究目的 |
三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 概念界定 |
(一)教材 |
(二)教材评价 |
二 国内外关于教材评价的研究综述 |
(一)关于教材评价目的的研究 |
(二)关于教材评价标准的研究 |
(三)关于教材评价方法的研究 |
(四)关于对具体英语教材评价的研究 |
(五)总结与反思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 研究内容 |
二 研究方法 |
(一)文献阅读法 |
(二)内容分析法 |
(三)问卷调查法 |
(四)访谈法 |
三 研究步骤 |
第三章 对新旧外研版教材的内部评价 |
一 对新旧外研版教材宏观下的内部评价 |
(一)新旧外研版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 |
(二)新旧外研版教材的结构编排 |
二 对新旧外研版教材微观下的内部评价 |
(一)新旧外研版教材的主题语境 |
(二)新旧外研版教材的语篇类型 |
(三)新旧外研版教材的语言知识 |
(四)新旧外研版教材的语言技能 |
(五)新旧外研版教材的文化知识 |
(六)新旧外研版教材的学习策略 |
第四章 对新旧外研版教材的外部评价 |
一 基于学生问卷对新旧教材的评价 |
(一)学生对新旧教材的总体评价 |
(二)学生对新旧教材的主题语境评价 |
(三)学生对新旧教材的语篇类型评价 |
(四)学生对新旧教材的语言知识评价 |
(五)学生对新旧教材的语言技能评价 |
(六)学生对新旧教材的文化知识评价 |
(七)学生对新旧教材的学习策略评价 |
二 基于教师问卷对新旧教材的评价 |
(一)教师对新旧教材的总体评价 |
(二)教师对新旧教材的主题语境评价 |
(三)教师对新旧教材的语篇类型评价 |
(四)教师对新旧教材的语言知识评价 |
(五)教师对新旧教材的语言技能评价 |
(六)教师对新旧教材的文化知识评价 |
(七)教师对新旧教材的学习策略评价 |
三 基于教师访谈对新旧教材的评价 |
(一)教师对新旧教材的总体评价 |
(二)教师对新旧教材语篇选择的评价 |
(三)教师对新旧教材活动设计的评价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一 新教材结构和内容上的变化 |
(一)新教材结构上的变化 |
(二)新教材内容上的变化 |
二 教师和学生对新教材的评价 |
(一)学生对新教材的评价 |
(二)教师对新教材的评价 |
三 新教材使用建议 |
(一)进行主题意义探究的单元整体教学 |
(二)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
(三)引导学生在语用情境中学习语言知识 |
(四)注重听说结合、以读促写 |
(五)培养学生“看”的技能 |
(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
(七)学会分析和评价教材 |
四 新教材修订建议 |
(一)增加相关语音指导 |
(二)提供相关词汇活动 |
(三)补充与教材相关主题的课外阅读 |
第六章 研究不足与展望 |
一 研究不足 |
二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9)语块视角下的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堂教学研究 ——以泰国曼谷Watputthabucha学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现状 |
(一)国外语块理论研究概况 |
(二)国内语块理论研究概况 |
(三)语块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研究概况 |
第一章 语块理论概述 |
第一节 语块的来源 |
第二节 语块理论的定义 |
第三节 语块理论服务于二语习得与教学的理论依据 |
一、认知心理学理论 |
二、记忆组块效应理论 |
三、语块教学法 |
第四节 汉语语块 |
一、汉语语块的定义 |
二、汉语语块的分类 |
第二章 语块理论在初级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
第一节 初级对外汉语口语课的性质 |
第二节 语块理论在初级对外汉语口语教学中的作用 |
第三节 语块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堂的教学方法 |
第三章 教材语块分析—以《汉语会话301句·上》为例 |
第一节 教学对象及口语教材说明 |
一、教学对象分析 |
二、教材的选择与说明 |
第二节 《汉语会话301句·上》教材语块分析 |
一、《汉语会话301句·上》语块示例 |
二、《汉语会话301句·上》语块分类概述 |
三、《汉语会话301句·上》语块呈现分析 |
第四章 语块理论应用于初级汉语口语教学的测试分析 |
第一节 语块教学实践前后测受试对象分析 |
第二节 语块教学实践前后测语块分析 |
一、前后测成绩分析 |
二、语块使用频率分析 |
三、语块分布分析 |
四、语块平均长度分析 |
五、语块使用正确率分析 |
第三节 针对初级汉语水平阶段学习者的口语语块教学 |
第五章 语块理论在初级汉语口语课堂中的运用建议 |
第一节 对教师口语教学方面的建议 |
一、夯实理论基础,增强语块意识 |
二、结合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语块教学 |
三、结合多种语言教学法,实施新型语块教学 |
四、加强与其他课型教师合作,贯彻语块教学 |
第二节 对学生学习方面的建议 |
一、提高语块意识,注重语块积累 |
二、加强语块口语练习,提高自学能力 |
第三节 对教材编写方面的建议 |
一、针对实际需要,加强教材应用性 |
二、明确教材语块,扩大语块呈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一 语块教学实践前测试卷 |
附录二 语块教学实践后测试卷 |
附录三 录音转写材料(部分)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10)《英语外语教学》(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1 Introduction |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lation Project |
1.3 Structure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
Chapter2 Introduction to the Source Text |
2.1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
2.2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
2.3 Text Analysis |
Chapter3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
3.1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 |
3.2 Translation Strategies |
Chapter4 Case Analysis |
4.1 Challenges and Solutions |
4.2 Strategies Applied at Lexical level |
4.3 Strategies Applied at Syntactic Level |
4.4 Strategies Applied at Discourse Level |
Chapter5 Conclusion |
5.1 Enlightenment of the Translation |
5.2 Limitations of the Report |
5.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and Practice |
References |
Appendix Ⅰ:Source Text |
Appendix Ⅱ:Target Text |
Acknowledgements |
四、THE ROLE OF A TEACHER IN THE COMMUNICATIVE ELT(论文参考文献)
- [1]浅谈交际语言教学课堂的教师话语[J]. 陈思,吕英莉. 校园英语, 2021(42)
- [2]任务教学法在泰国Surawitthayakarn中学初级汉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胡纯.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3]高中俄语学科核心素养框架下文化意识培养研究[D]. 沈倬丞.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4]教学翻译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现状调查 ——以宁夏六所高中为例[D]. 田英. 北方民族大学, 2021(09)
- [5]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评价[D]. 田晓燕.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基于合作的英语任务型写作教学模式构建及应用 ——以镇江市某初中为例[D]. 许婷. 江苏大学, 2020(05)
- [7]初中优秀英语教师教学信念与教学行为的关系研究 ——以南京市W校为例[D]. 董冉. 南京大学, 2020(04)
- [8]新旧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对比研究 ——以必修一为例[D]. 黄银. 海南师范大学, 2020(01)
- [9]语块视角下的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堂教学研究 ——以泰国曼谷Watputthabucha学校为例[D]. 赵蓓彧.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10]《英语外语教学》(节选)英汉翻译实践报告[D]. 魏静雯. 西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