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南坪镇南坪中心校黄渊
摘要: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党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来积极的开展党建工作创新。本文从三个方面就如何展开学校党建工作创新展开阐述,希望有助于完善党支部组织结构,形成具有高等学校特色的学生党建工作体系。
关键词:学校;党务工作;行政工作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关键在于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把党建设好。”教育肩负着新世纪的重任,如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是学校党建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学校的党建工作必须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三要三不要”
1、党建工作要实实在在,不要表面空泛。党建工作不是表面文章,不能流于形式,而是一项理应对学校各方面产生正面巨大影响的工作。要使党建工作有机渗透,就必须找准实实在在的工作入手。
2、党建工作要创新发展,不要因循守旧。唯有创新才能体现党建工作旺盛的生命力,唯有创新才符合“与时俱进”的要求,才能有效实施“三个代表”。一要实事求是地革除沿袭已久而又不适应时代要求的做法;二要大胆务实地创设前人未做而又符合新思维理念要求的做法;三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予以科学的总结。
3、党建工作要制度化,不要随意性。制度化是政治文明的要求,是依法办事、按章办事的需要,也是严肃党的纪律、保证党建工作有序发展的需要。党建常规工作,如中心组学习、党员活动日、支委会等,必须按文件要求一丝不苟地执行,切不可“闲时想到,忙时丢掉”。
二、学校的党建工作不是孤立的,为此需结合学校工作的特点、结合教师的思想实际、结合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对教师的总体要求,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1、党建与教学的关系。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党建工作必须围绕这一中心工作来开展,必须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立足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党员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争当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在平时工作中要勇挑重担,在教研中要敢为人先、锐意改革,这正是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本职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学校党组织还应协助行政领导指导教学工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出谋划策,在教师中发展党员和考评党员要重视业务表现。同时,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把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德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全过程。
2、正确处理党务工作与行政工作的关系。在具体工作中:(1)党组织和校行政要做到目标一致、步调一致,党组织协助校行政制定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根据总体规划确定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并团结和带动工会、共青团等组织为实现学校的共同目标而奋斗;(2)党组织协同行政部门制定工作制度,作出工作部署,并利用自身优势,主动为行政工作排忧解难;(3)学校行政领导自觉接受党支部的监督,并支持党组织开展工作。只有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搞好内部团结,才能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3、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与密切联系群众的关系。学校党建工作应面对学校工作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人。因此,加强党建工作,必须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前提下,团结群众,引导群众。必须扎根于教师之中,关心教师的疾苦,倾听教师呼声,尽力为教师办实事。
三、对症下药,是加强党建工作的有力保证
1、增强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狠抓常规管理。首先就是坚决贯彻执行一些经过长期探索形成的并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党内制度,如“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两评”等,不断地增强党员的党性意识,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及时地解决党内矛盾,加强党内监督,加强党内团结。
2、提高党员的思想、业务素质,强化党员的教育培训。从内容上,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党员的头脑,使他们在纷繁复杂的斗争面前保持清醒的认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党员教师们要积极带头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身教书育人的能力。在方法上,把阵地建设和岗位培训结合起来,以岗位培训为主;把集中培训和个人自学结合起来,以个人自学为主;把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以实践锻炼为主;把学习榜样和培养典型结合起来,以培养典型为主。
3、严格考核制度,形成激励机制。没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就不能及时地掌握党员的工作情况,不能全面科学地评价党员工作。“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这既纵容了个别人的懒散作风,又挫伤了一部分党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学校党员工作的考核是很重要的。党员考核与教师考核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建立科学的评估量化指标体系和评估机制,是新时期抓好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一环。
总之,学校党建工作既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又是一个新课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只有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才能培养出新世纪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蔡欣达.浅谈如何做好学校稳定工作[J].江西教育,2003(16):12-12.
[2]徐辉云.浅谈党支部组织委员的岗位特点及作用[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4(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