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南旺分水枢纽是京杭大运河实现南北通航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江北都江堰",是交通性水利设施的典型代表,体现了中国华北平原治水工程的生态智慧。通过系统梳理南旺分水枢纽区域格局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水源探寻和漕运兴衰贯穿整个大运河山东段发展历程,体现了区域环境的"适地性"和运河与聚落"共生性"的生态智慧。在区域选址方面,以整体环境观为理念,连通区域水系;在枢纽组织方面,遵循系统性原则,构建梯级式功能网络;在营造技术方面,主动适应并适度改造自然环境,科学合理地构建"拦、引、分、蓄、排"不同功能的水利设施,实现通航。南旺分水枢纽与周边城乡聚落形成了"因河而兴,农商一体"的互动共生关系,通过严格管控和协同管理,确保漕运功能,从而实现财赋北进和政治一统的国家战略。南旺分水枢纽所蕴含的适应华北平原的"适地性"和"共生性"的生态智慧和生态实践,对中国北方平原地区的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肖华斌,王梦颖,安淇,任震
关键词: 生态智慧,南旺分水枢纽,适地性,共生性
来源: 风景园林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工程科技Ⅱ辑,工程科技Ⅰ辑
专业: 环境科学与资源利用,公路与水路运输
单位: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编号14YJCZH166),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编号2016ZB11),济南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编号JNSK18B15)~~
分类号: U652;X322
DOI: 10.14085/j.fjyl.2019.06.0041.06
页码: 41-46
总页数: 6
文件大小: 2484K
下载量: 363
相关论文文献
- [1].明初大运河南旺分水枢纽水工技术考[J]. 安徽史学 2015(02)
- [2].探地雷达在南旺分水枢纽考古中的应用研究[J].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2008(04)
- [3].京杭运河诗文创作——汶上运河[J]. 文化产业 2019(03)
- [4].力量与情感 申遗其人其事[J]. 世界遗产 2014(07)
- [5].谈山东水系与运河通航[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4)
- [6].非法定专项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探索——以山东济宁城区文化旅游规划为例[J]. 城市规划通讯 2009(18)
- [7].南旺运河枢纽工程 600年前水工技术至高成就[J]. 中国文化遗产 2011(06)
- [8].IPCC_A1B情景下京杭运河21世纪中叶水资源条件时空演化[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9].各取所需:运河功臣的再发明——宋礼、白英的立祀及其后裔的宗族建构[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5)
- [10].京杭运河诗文创作——以汶上运河为例[J]. 济宁学院学报 2015(04)
- [11].白英:构想“运河都江堰”的汶上老人[J]. 中国三峡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