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沙拱坝外掺MgO混凝土材料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陈妤玚[1](2018)在《外掺MgO对水工隧洞混凝土温度徐变应力的影响》文中提出温度应力是引起隧洞衬砌混凝土裂缝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大量贯穿性的温度裂缝不仅会影响整个水利枢纽工程的施工进度,而且衬砌一旦形成渗水通道会对混凝土造成侵蚀,从而严重降低了水工隧洞结构的整体性、经济性和使用寿命,有时甚至会对整个工程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隧洞衬砌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不断重视,相应的对温控防裂措施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其涵盖范围不仅包括了对施工方法的改进,还包括了对结构设计的优化,混凝土材料性能的提升等多个方面。有研究表明,在混凝土中掺加MgO膨胀剂可以有效补偿混凝土自身干缩及温度变化带来的收缩应力,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到目前为止,MgO混凝土已经在许多水利工程的基础约束部位乃至全坝段的浇筑上得到了成功应用,但是将其应用于地下工程混凝土衬砌的研究成果却比较少见。因此,将外掺MgO混凝土应用于地下工程结构,并对其在改善隧洞衬砌混凝土温度应力方面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是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本文为了探明外掺MgO混凝土在衬砌结构温度应力上的补偿效用和规律,对ANSYS的UPFs进行了二次开发,将掺加MgO之后混凝土微膨胀变形引起的应变增量作为自生体积变形增量的一部分考虑进程序当中进行计算,并具体结合辽宁省某输水隧洞工程进行了长历时的温度场以及温度徐变应力场的仿真分析,研究了顶拱、底板混凝土浇筑顺序的不同给衬砌结构带来的影响以及掺加MgO和不掺加情况下隧洞衬砌混凝土的温度应力变化情况。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尽管两种施工方法的浇筑顺序不同,但相同条件下对隧洞衬砌混凝土温度应力带来的影响并不明显。常规混凝土施工条件下,隧洞衬砌在运行期间内表面温差较大,再加上水压力和其他因素的作用,衬砌表面很容易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因此,对隧洞衬砌混凝土采取一定的温控措施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掺加MgO膨胀剂可以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受力情况,并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由温降收缩变形引起的拉应力,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温控防裂措施。
颜少连[2](2016)在《常温下外掺MgO混凝土长龄期自生体积变形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采用微观、宏观手段,研究常温下MgO掺量、水灰比、粉煤灰掺量、骨料级配等因素对长达5a龄期的外掺MgO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的影响规律及其机理。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龄期的延长,混凝土的自生体积膨胀变形随MgO掺量的增加而增大的特性与骨料级配无关。但是,在短龄期,掺入MgO对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的影响较长龄期明显。(2)无论骨料级配如何,水灰比增大,长龄期外掺MgO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值增大。(3)无论骨料级配如何,粉煤灰掺入不会改变MgO混凝土的延迟微膨胀特性。但是,粉煤灰的掺入使短龄期的MgO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比未掺粉煤灰的混凝土大,在长龄期则相反,即转变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龄期的延长和粉煤灰掺量的增加,粉煤灰的抑制作用增强。(4)骨料级配对长龄期外掺MgO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有明显影响。即随龄期的延长,MgO掺量为5%、6%时,MgO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随级配变化而变化:一级配MgO混凝土>二级配MgO混凝土>三级配MgO混凝土。但是,当MgO掺量增大到7%时,则为:一级配MgO混凝土>三级配MgO混凝土>二级配MgO混凝土。(5)MgO混凝土的微观结构随MgO掺量和龄期而变化。当MgO掺量为5%、6%时,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在龄期2a、4a都呈致密状态;当MgO掺量7%时,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由龄期2a的致密状态改变为4a的疏松状态。(6)随着龄期的延长,掺入粉煤灰的MgO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越来越密实;骨料级配对MgO混凝土的微观结构的影响不明显,未出现疏松或者微裂纹现象。(7)随着龄期的延长,MgO掺量、粉煤灰掺量和骨料级配会影响混凝土的孔隙率、平均孔径及孔径分布的变化。
李万军,李晓勇,李承木[3](2014)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与防裂新途径》文中指出扼要叙述了温控设计的基本要点、混凝土的特性对温度应力设计的影响。概述了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抗裂能力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从体积变形出发来研究温控问题。着重介绍了氧化镁混凝土筑坝技术、防裂补偿原理、基本特征、筑坝理论体糸,并用实例说明了施工特点和方法、应用概况和效果。
赵其兴[4](2014)在《贵州氧化镁混凝土拱坝设计十年回顾》文中研究说明通过对十几年来贵州氧化镁混凝土拱坝的建设实践和效果进行回顾,以期对该技术作一个阶段性总结,并立足于设计实务,归纳总结全坝外掺氧化镁混凝土拱坝技术设计及构造要点。而且,对氧化镁混凝土原材料和工程实际的典型配合比进行介绍,以供业内工程师参考。
李承木[5](2013)在《外掺氧化镁混凝土快速筑坝技术综述》文中研究表明全面总结了外掺氧化镁(MgO)混凝土快速筑坝技术的研究成果和工程经验,从基本理论、补偿原理、实现方法和施工技术等方面系统论述了外掺MgO混凝土快速筑坝技术的特点以及与传统柱状浇筑法的主要差异;阐明了MgO膨胀剂的特性及膨胀机理;介绍了外掺MgO混凝土的基本物理力学与变形性能,自生体积变形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对仿真计算的影响,工程应用情况、应用条件与经济效益等,指出了设计、施工、试验和均匀性快速检测等工作中应当重视的问题。
袁明道[6](2013)在《外掺氧化镁微膨胀混凝土变形特性研究》文中指出能源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联,水力发电不仅仅是世界各国积极发展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我国能源供给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我国西部地区在建和待建的大型水电站工程的坝工结构多为200米级的高坝大坝,采用混凝土结构将是长期的结构选型。温度应力和温度控制是混凝土大坝建设中的瓶颈问题,水工大体积混凝土外掺MgO不仅仅可以简化温控措施、加快施工工期,而且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主要的研究内容:(1)结合重烧、轻烧MgO的基本特性,讨论了外掺重烧MgO、内含重烧水泥净浆的线膨胀变形特性。研究表明,外掺重烧、内含重烧MgO水泥净浆均不适用于工程实践。典型的MgO混凝土不同恒温条件下的自生体积变形研究表明,不同恒温条件下,MgO混凝土在经过3a左右的时间内基本都达到了稳定状态。3a~5a时MgO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是稳定变化的,不会产生突变性的无限膨胀,也没有出现回缩现象,其长期自生体积变形是稳定的,都不再发生进一步明显的变形增量。(2)综述了现有研究成果,结合广东长沙拱坝(粤西地区)、坝美拱坝(粤北地区)的工程实践,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掺量条件下自生体积变形的规律的研究。针对国内外首座应用外掺氧化镁混凝土不分横缝快速筑拱坝技术的长沙拱坝,实施了长达8a的自生体积原型监测,提出MgO混凝土观测3a后,仍可能有10个微应变的自生体积缓慢增加。同时提出原型观测时间应以自生体积变形年增量不超过3个微应变且不少于5a为宜。(3)系统研究了不同水泥基试体(净浆、砂浆、一级配和二级配混凝土)在不同掺量MgO条件下的压蒸膨胀值,提出应以一级配混凝土作为压蒸法试验基体,且提出拌和应以干筛为准。外掺MgO水泥净浆、砂浆和混凝土的压蒸安定性试验中,研究不同掺量条件下的膨胀变形、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的相互关系,确定安定性的评定方法标准和控制指标。提出压蒸安定性标准应以抗压、抗折强度不降低为准,确定相应的极限掺量。首次提出MgO基体压蒸掺量屈服比ξ,并求出不同MgO掺量下砂浆和一级配、二级配混凝土的压蒸掺量屈服比ξ介于(0.95~1.03)于之间。压蒸膨胀率0.5%对应的MgO掺量再乘以压蒸掺量屈服比(0.95)可作为极限掺量依据。(4)系统研究自生体积变形特征的基础上,选用工程界易于接受的双曲线模型,以28d龄期和最终膨胀量等两个特征值,推求相关参数,并通过当量龄期法修正和代替常规方法的不足;实时分析方程中引入自生体积变形的膨胀变形增量,基于Ansys平台编制软件实现APDL的二次开发。(5)系统研究了氧化镁混凝土自生体积的变形特性,国内外首次设计了缓慢温降条件下的自生体积变形方案,研究其变形特性。详细分析了长沙拱坝裂缝的现状,结合工程实际开展了寒潮影响的数值分析。采用外掺Mg0混凝土筑坝新技术并非是大坝下游坝面出现裂缝的必然因素。1-2mm的细小裂缝对于长沙拱坝大坝整体的安全性态没有造成严重危害性的安全隐患。应明确混凝土表面保护应以强制性要求作为永久工程,确因条件限制,对于寒潮出现频率较高(以10月份出现1.5~2.0次以上)的地区,混凝土表面保护应做为永久工程。
袁明道,肖明,杨光华[7](2012)在《长沙拱坝裂缝状况及寒潮影响的数值分析》文中研究表明1999年4月,广东省长沙拱坝在国内外首次成功应用外掺MgO混凝土不分横缝快速筑拱坝新技术。2000年1月拱坝下游面出现细小裂缝,宽0.2~1.2mm,深度2.2~4.4m,均未贯穿坝体上游面。基于氧化镁混凝土双曲线模型的数值仿真分析表明,设计条件下氧化镁混凝土的应力补偿量符合常规拱坝结构的应力状态,下游坝面裂缝与采用新技术无必然联系,保温板显着改善了下游坝面的应力状态。原设计坝体应力状态不理想,坝体工程混凝土质量造成抗裂性能降低,尤其是寒潮冲击时无有效的保温措施等因素引起长沙拱坝的裂缝。长沙拱坝坝体灌浆后目前已正常运用12年多。寒潮影响的数值分析为新技术应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的参考。
李金友,苏怀智,储冬冬[8](2012)在《MgO微膨胀混凝土筑坝技术述评》文中指出外掺MgO微膨胀混凝土坝体防裂技术可有效补偿坝体在降温期的拉应力。从MgO应力补偿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了MgO混凝土材料性能、膨胀模型、施工方法及安全监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MgO微膨胀混凝土筑坝技术在推广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MgO混凝土高掺量的体积安定性、考虑多因素的精确膨胀模型、外掺MgO与其他温控措施的配套使用等方面探讨了亟待攻克的技术难点和发展方向。
李承木,李万军[9](2011)在《外掺MgO混凝土快速筑拱坝技术及其应用》文中认为归纳总结了采用全坝外掺MgO混凝土不分横缝或设少量诱导缝快速筑拱坝技术建成的混凝土拱坝,介绍各拱坝的工程特征、施工情况、MgO掺量、长期观测的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应用新技术后的经济效益等基本情况。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外掺MgO混凝土快速筑拱坝技术建坝是成功的,能缩短工期并获得较大的综合经济效益。认为该技术值得在各类混凝土坝中推广应用。
李承木,李万军[10](2011)在《外掺MgO混凝土快速筑拱坝技术应用综述》文中研究表明全坝采用外掺MgO混凝土分层通仓快速浇筑拱坝工程,在我国广东和贵州等省巳成功建成了8座常态混凝土拱坝。现将施工实况、浇筑特点、工程规模与质量、应用效果、自生体积变形、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介绍。实践证明,采用外掺MgO混凝土不分横缝(或设诱导缝)快速浇筑混凝土拱坝技术是成功的,真正实现了快速施工。
二、长沙拱坝外掺MgO混凝土材料性能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长沙拱坝外掺MgO混凝土材料性能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外掺MgO对水工隧洞混凝土温度徐变应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隧洞衬砌混凝土的裂缝问题 |
1.1.2 外掺MgO混凝土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混凝土温度徐变应力的研究进展 |
1.2.2 隧洞衬砌混凝土温变效应的研究现状 |
1.2.3 水工隧洞衬砌的温控防裂措施 |
1.2.4 外掺MgO混凝土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主要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2 混凝土温度场分析的基本原理 |
2.1 混凝土温度场计算的基本理论 |
2.1.1 热传导微分方程 |
2.1.2 温度场的定解条件 |
2.2 混凝土温度场求解的有限元理论 |
2.2.1 稳定温度场求解的有限单元法 |
2.2.2 不稳定温度场求解的有限单元法 |
2.3 本章小结 |
3 考虑混凝土徐变效应的温度应力场计算 |
3.1 混凝土的变形 |
3.2 MgO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
3.2.1 MgO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 |
3.2.2 MgO混凝土的徐变 |
3.3 混凝土的徐变理论 |
3.3.1 混凝土徐变特性的描述 |
3.3.2 徐变效应的分析理论和方法 |
3.4 考虑徐变效应的温度应力有限元计算 |
3.5 本章小结 |
4 基于ANSYS二次开发的温度徐变应力仿真分析 |
4.1 ANSYS简要介绍 |
4.2 ANSYS的主要分析流程 |
4.2.1 在ANSYS中建立结构模型 |
4.2.2 划分网格 |
4.2.3 载荷的施加和求解 |
4.2.4 求解结果的后处理 |
4.3 ANSYS软件的二次开发 |
4.3.1 APDL二次开发 |
4.3.2 自编程特性(UPFs) |
4.3.3 UPFs的用户子程序 |
4.4 ANSYS中温度徐变应力分析的主要问题 |
4.5 MgO混凝土温度徐变应力计算在ANSYS中的实现 |
4.6 本章小结 |
5 隧洞衬砌混凝土温度与温度应力仿真计算 |
5.1 工程概况 |
5.2 基本资料和计算参数 |
5.2.1 自然条件 |
5.2.2 围岩和C35混凝土的热、力学性能 |
5.2.3 衬砌混凝土的徐变 |
5.2.4 衬砌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 |
5.3 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 |
5.3.1 有限元计算模型 |
5.3.2 计算边界条件 |
5.4 计算方案 |
5.5 计算荷载组合 |
5.6 衬砌混凝土温度场和温度应力场仿真分析 |
5.6.1 衬砌混凝土温度场计算结果 |
5.6.2 温度场计算结果分析 |
5.6.3 衬砌混凝土温度应力场的计算结果 |
5.6.4 温度应力场计算结果分析 |
5.7 本章小结 |
6 掺加MgO对水工隧洞混凝土温度徐变应力的影响研究 |
6.1 方案1温度应力场的仿真分析 |
6.1.1 应力场计算成果 |
6.1.2 应力场计算成果分析 |
6.2 方案2温度应力场的仿真分析 |
6.2.1 应力场计算成果 |
6.2.2 应力场计算成果分析 |
6.3 掺加MgO外加剂的效果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致谢 |
(2)常温下外掺MgO混凝土长龄期自生体积变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水工大坝混凝土的温控防裂 |
1.2 氧化镁混凝土筑坝技术的起源 |
1.3 外掺氧化镁与内含氧化镁的区别 |
1.4 国外MgO混凝土技术发展历程 |
1.5 国内MgO混凝土技术发展历程 |
1.6 外掺MgO混凝土筑坝工程实例 |
1.7 目前存在的问题 |
1.7.1 MgO混凝土长龄期变形存在的问题 |
1.7.2 室内MgO混凝土变形试验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二章 本课题的由来 |
2.1 本课题研究背景 |
2.2 本课题研究价值 |
2.3 本课题研究内容 |
2.3.1 长龄期MgO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试验 |
2.3.2 长龄期MgO混凝土的微观试验 |
第三章 试验 |
3.1 试验用原材料及其性能 |
3.1.1 水泥 |
3.1.2 粉煤灰 |
3.1.3 骨料 |
3.1.4 氧化镁 |
3.1.5 外加剂 |
3.2 试验用混凝土配合比 |
3.3 试验方法 |
3.3.1 仪器设备 |
3.3.2 试件成型 |
3.3.3 试件养护 |
3.3.4 自生体积变形试验的计算方法 |
3.3.5 微观试样的制备 |
3.3.6 扫描电镜试验方法 |
3.3.7 压汞试验方法 |
第四章 长龄期Mg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试验结果与分析 |
4.1 Mg O掺量对长龄期外掺Mg 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的影响 |
4.1.1 Mg O掺量对长龄期外掺Mg 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影响的试验结果 |
4.1.2 Mg O掺量对长龄期外掺Mg 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影响的结果分析 |
4.2 水灰比对长龄期外掺Mg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的影响 |
4.2.1 水灰比对长龄期外掺Mg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影响的试验结果 |
4.2.2 水灰比对长龄期外掺Mg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的结果分析 |
4.3 粉煤灰掺量对长龄期外掺Mg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的影响 |
4.3.1 粉煤灰掺量对长龄期外掺Mg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影响的试验结果 |
4.3.2 粉煤灰掺量对长龄期外掺Mg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的结果分析 |
4.4 骨料级配对长龄期外掺Mg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的影响 |
4.4.1 骨料级配对长龄期外掺Mg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影响的试验结果 |
4.4.2 骨料级配对长龄期外掺Mg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的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长龄期MgO混凝土的微观试验结果与分析 |
5.1 MgO混凝土的扫描电镜观测 |
5.1.1 扫描电镜观测的结果 |
5.1.2 扫描电镜观测的结果分析 |
5.2 MgO混凝土的压汞试验 |
5.2.1 压汞试验的结果 |
5.2.2 压汞试验的结果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1.1 长龄期MgO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 |
6.1.2 长龄期MgO混凝土的微观结构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贵州氧化镁混凝土拱坝设计十年回顾(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设计及构造 |
2. 1 拱坝体形设计 |
2. 2 有限元仿真计算 |
2. 3 温度控制 |
2. 4 收缩缝 |
2. 5 附属建筑物及内埋构件 |
3 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选择 |
4 效果 |
5 结语 |
(5)外掺氧化镁混凝土快速筑坝技术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外掺Mg O混凝土快速筑坝技术的特点 |
2 Mg O膨胀剂的基本性能及膨胀机理 |
3 外掺Mg O混凝土的物理力学及变形性能 |
3.1 基本物理力学性能 |
3.2 长龄期的力学性能 |
3.3 自生体积变形的基本特性 |
4 外掺Mg O混凝土工程应用情况 |
5 外掺Mg O混凝土筑坝技术的经济效益 |
6 设计、试验和施工中应重视的问题 |
6.1 设计方面 |
6.2 试验方面 |
6.3 施工方面 |
6.4 Mg O的外掺方式及均匀性 |
6.4.1 内含高镁水泥 |
6.4.2 外掺Mg O水泥 |
6.4.3 外掺Mg O的均匀性 |
6.5 Mg O膨胀剂的质量 |
7 结语 |
(6)外掺氧化镁微膨胀混凝土变形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外掺轻烧MgO混凝土快筑坝关键技术研究的意义 |
1.1.1 MgO混凝土快速筑坝的基本理念 |
1.1.2 氧化镁混凝土快速筑坝的典型工程及经济效益 |
1.1.3 MgO混凝土快速筑坝技术在国内外研究历程 |
1.2 MgO混凝土的热力学和自生体积变形特性研究 |
1.2.1 热力学特性 |
1.2.2 自生体积变形特性 |
1.2.3 室外自生体积变形的原型监测 |
1.3 MgO压蒸安定性研究 |
1.3.1 水泥压蒸安定性标准的历史 |
1.3.2 压蒸安定性的研究过程 |
1.3.3 压蒸安定性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
1.4 自生体积变形的数值模拟研究 |
1.4.1 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
1.4.2 数值模拟的发展 |
1.5 外掺MgO混凝土膨胀机理研究 |
1.5.1 掺MgO混凝土膨胀机理的研究历程 |
1.5.2 MgO混凝土膨胀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及不足 |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章 常温下MgO混凝土膨胀变形的研究 |
2.1 恒温20℃条件下MgO水泥净浆的膨胀变形研究 |
2.1.1 重烧和轻烧氧化镁的基本特性 |
2.1.2 外掺重烧氧化镁水泥净浆的膨胀变形 |
2.1.3 内含重烧氧化镁水泥净浆的膨胀变形 |
2.2 恒温条件下Mg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的研究 |
2.2.1 20℃恒温条件下外掺MgO水泥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 |
2.2.2 20℃恒温条件下内含MgO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 |
2.2.3 MgO混凝土恒温20℃的变形特性分析 |
2.2.4 不同恒温条件下典型MgO混凝土的变形历程 |
2.2.5 MgO混凝土养护温度的影响分析 |
2.3 恒温条件下不同水泥基体的线膨胀变形与强度研究 |
2.3.1 线膨胀变形的测试条件 |
2.3.2 MgO水泥净浆的线膨胀变形与强度 |
2.3.3 MgO水泥砂浆的线膨胀变形与强度 |
2.3.4 MgO混凝土的线膨胀变形与强度 |
2.3.5 恒温条件下不同水泥基体线膨胀变形的讨论 |
2.3.6 恒温条件下膨胀变形的对比讨论 |
2.4 小结 |
第3章 室外MgO混凝土拱坝原型观测的研究 |
3.1 长沙拱坝工程的自生体积原型观测研究 |
3.1.1 长沙拱坝工程的整体监测设施 |
3.1.2 自生体积变形观测成果的分析 |
3.1.3 埋设方式的影响 |
3.1.4 MgO掺量的影响 |
3.1.5 Mg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有限性的讨论 |
3.2 MgO混凝土筑坝工程自生体积的原型观测成果 |
3.2.1 典型拱坝工程(沙老河拱坝、三江拱坝)的原型观测成果 |
3.2.2 国内MgO筑坝技术的典型原型观测成果 |
3.3 Mg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原型观测时间的讨论 |
3.3.1 自生体积变形监测仪器的测试原理 |
3.3.2 长沙拱坝MgO混凝土原型观测的时间的启示 |
3.3.3 现有地方标准的要求 |
3.4 长沙拱坝工程的位移观测成果简析 |
3.5 小结 |
第4章 外掺MgO基体的安定性研究 |
4.1 外掺MgO基体安定性研究的整体方案 |
4.1.1 常规水泥安定性的基本认识 |
4.1.2 水泥和MgO混凝土的现行相关标准和规定 |
4.1.3 研究目标和试验方案 |
4.1.4 原材料的基本化学指标和试验尺寸 |
4.2 净浆、砂浆、一级配混凝土的压蒸试验 |
4.2.1 压蒸试验的强制性基体—水泥净浆 |
4.2.2 水泥砂浆试体压蒸试验 |
4.2.3 水泥砂浆试体的对比试验—沸煮强度试验 |
4.2.4 外加剂条件下水泥砂浆的压蒸试验 |
4.2.5 一级配混凝土基体的压蒸试验分析 |
4.3 MgO掺量屈服比的确定及相应的压蒸安定性标准 |
4.3.1 不同基体的压蒸试验分析 |
4.3.2 不同基体的压蒸掺量屈服比 |
4.3.3 MgO安定性评判标准的确定和讨论 |
4.4 多级配(全级配)混凝土压蒸研究 |
4.4.1 骨料筛选的确定和混凝土试样成型的干筛法 |
4.4.2 一级配、二级配混凝土干筛压蒸试验 |
4.4.3 一级配混凝土极限掺量的确定 |
4.4.4 压蒸试验基体和制样的确定 |
4.5 MgO安定性基体的进一步讨论 |
4.5.1 MgO安全定性的拓展研究 |
4.5.2 MgO安全定性评价的基本原则 |
4.5.3 MgO材料的细度和活性对压蒸膨胀率的影响 |
4.5.4 影响压蒸膨胀率的主要因素 |
4.6 小结 |
第5章 MgO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的数值模拟研究 |
5.1 自生体积变形的基本假定 |
5.1.1 自生体积变形的基本特性 |
5.1.2 现有研究中变形特性的匹配和假定 |
5.1.3 数值模拟的基本假定 |
5.2 恒温条件下的双曲线模型 |
5.2.1 双曲线模拟的基本前提 |
5.2.2 基本参数的确定 |
5.2.3 不同恒定温度的模型推广 |
5.2.4 温度变化条件下的增量计算 |
5.2.5 计算参数的确定 |
5.2.6 不同筑坝地区中温度权重的讨论 |
5.3 温度变化时的数值模拟讨论 |
5.3.1 温度突变条件下的膨胀变形试验和现象 |
5.3.2 常规方法的不足 |
5.3.3 当量龄期法的提出 |
5.3.4 假定温度历程条件下当量龄期法的比较 |
5.3.5 当量龄期法的讨论 |
5.4 数值模拟的讨论 |
5.4.1 问题的提出 |
5.4.2 恒温试验条件下的分析对比 |
5.4.3 计算模拟的分析对比 |
5.5 原型观测的对比分析 |
5.6 小结 |
第6章 MgO混凝土室内缓慢温降变形特性的研究 |
6.1 变温条件下变形特性的研究 |
6.2 室内缓慢温降条件的方案设计 |
6.3 室内自生体积变形的试验成果 |
6.3.1 设计条件下的MgO自生体积变形 |
6.3.2 恒温条件下MgO变形特性的对比 |
6.3.3 缓慢温降的自生体积变形计算 |
6.3.4 原型观测的对比分析 |
6.3.5 室内缓慢温降条件下自生体积变形的计算分析 |
6.3.6 不同最高温升的缓慢温降试验 |
6.4 度骤降的室内试验 |
6.4.1 现行规范中室内温度突变的试验及其适用条件 |
6.4.2 温度骤降试验的必要性 |
6.4.3 温度骤降条件下预想的试验方案 |
6.4.4 温度骤降下自生体积变形的讨论 |
6.5 小结 |
第7章 长沙拱坝MgO混凝土的应力补偿及裂缝分析 |
7.1 混凝土拱坝的有限元数值分析 |
7.1.1 温度场的有限单元法 |
7.1.2 应力场的求解 |
7.1.3 自生体积变形的增量计算 |
7.1.4 徐变变形增量的计算 |
7.1.5 初始温度应变增量 |
7.2 长沙拱坝基本模型的建立 |
7.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主要温控参数的确定 |
7.2.2 自生体积变形的双曲线模型在拱坝应力补偿中的实现 |
7.2.3 自生体积变形的有限元计算数值与监测值的对比 |
7.3 拱坝应力补偿的有限元实现及APDL次开发 |
7.3.1 温度场和应力场的整体流程框图 |
7.3.2 实时分析的APDL开发及应用 |
7.4 长沙拱坝裂缝的基本情况 |
7.4.1 长沙拱坝裂缝的分析思路 |
7.4.2 长沙拱坝裂缝情况 |
7.4.3 长沙拱坝的现状 |
7.5 寒潮冲击的数值模拟 |
7.5.1 数值模拟的计算工况 |
7.5.2 MgO混凝拱坝的应力补偿 |
7.5.3 寒潮冲击的影响分析 |
7.5.4 长沙拱坝的抗裂性能的讨论 |
7.5.5 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讨论 |
7.6 寒潮冲击的分析和讨论 |
7.6.1 白山拱坝裂缝情况 |
7.6.2 长沙拱坝裂缝与寒潮的相关性讨论 |
7.6.3 现行规范中对于表面保护的讨论 |
7.7 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主要的创新 |
8.3 展望 |
中外文参考文献 |
攻博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目录 |
致谢 |
(7)长沙拱坝裂缝状况及寒潮影响的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长沙拱坝裂缝情况 |
2 寒潮冲击的数值模拟 |
2.1 数值模拟的计算工况 |
2.2 模型的建立及主要温控参数的确定 |
2.3 自生体积变形的双曲线模型在拱坝应力补偿中的实现 |
3 寒潮冲击对氧化镁混凝土的应力影响 |
3.1 氧化镁混凝土对拱坝应力的补偿 |
3.2 寒潮冲击的影响分析 |
3.3 长沙拱坝外掺Mg O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
3.4 裂缝产生的主要因素分析 |
4 结语 |
(8)MgO微膨胀混凝土筑坝技术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现状 |
1.1 材料性能研究 |
1.2 膨胀模型研究 |
(1) 反正切曲线模型。 |
(2) 双曲线模型。 |
(3) 动力学模型。 |
(4) 基于水化度的膨胀模型。 |
1.3 施工方法研究 |
(1) 施工掺入方式。 |
(2) 施工掺量。 |
(3) 不分横缝快速筑坝技术。 |
(4) 结合其他温控措施。 |
1.4 安全监测研究 |
2 存在的问题及探讨 |
2.1 MgO的安定性及高掺量 |
2.2 膨胀模型 |
2.3 MgO掺量 |
2.4 结合其他温控措施 |
2.5 原型观测 |
3 结语 |
(9)外掺MgO混凝土快速筑拱坝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外掺MgO混凝土快速筑拱坝工程 |
1.1 外掺MgO混凝土不分横缝快速筑拱坝工程 |
1.2 外掺MgO混凝土设诱导缝通仓快速筑拱坝工程 |
1.3 外掺MgO碾压混凝土拱坝工程 |
2 长期观测的拱坝混凝土自生体积变形 |
3 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
4 结 论 |
(10)外掺MgO混凝土快速筑拱坝技术应用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全坝外掺MgO混凝土不分横缝快速筑拱坝工程应用情况介绍 |
1.1 不分横缝快速筑拱坝工程应用情况 |
1.2 设诱导缝通仓快速筑拱坝工程应用情况 |
2 长期观测的拱坝混凝土的自生体积变形 |
3 工程经济效益分析 |
4 结语 |
四、长沙拱坝外掺MgO混凝土材料性能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外掺MgO对水工隧洞混凝土温度徐变应力的影响[D]. 陈妤玚. 大连理工大学, 2018(02)
- [2]常温下外掺MgO混凝土长龄期自生体积变形研究[D]. 颜少连. 贵州大学, 2016(05)
- [3]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控制与防裂新途径[A]. 李万军,李晓勇,李承木. 2014年4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4
- [4]贵州氧化镁混凝土拱坝设计十年回顾[J]. 赵其兴. 水利水电技术, 2014(02)
- [5]外掺氧化镁混凝土快速筑坝技术综述[J]. 李承木.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3(05)
- [6]外掺氧化镁微膨胀混凝土变形特性研究[D]. 袁明道. 武汉大学, 2013(07)
- [7]长沙拱坝裂缝状况及寒潮影响的数值分析[J]. 袁明道,肖明,杨光华. 水力发电学报, 2012(03)
- [8]MgO微膨胀混凝土筑坝技术述评[J]. 李金友,苏怀智,储冬冬. 水电能源科学, 2012(06)
- [9]外掺MgO混凝土快速筑拱坝技术及其应用[J]. 李承木,李万军.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11(06)
- [10]外掺MgO混凝土快速筑拱坝技术应用综述[J]. 李承木,李万军. 广东水利水电, 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