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检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传感器,基因,肝素,亚硝酸盐,电化学,核酸。
生物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段星阳,田晶晶,张园,商颖,黄昆仑[1](2019)在《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检测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基因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转基因成分,尤其是转基因作物,关乎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备受世人关注,并且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因此对于转基因成分的检测极其重要。本文从"功能核酸"与"生物传感器"的概念出发,重新认知、归纳、总结了基于分子扩增技术的转基因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基于不同信号输出方式的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和基于纳米材料的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器。最后,对转基因成分检测的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趋势做出了展望。本文有助于推动转基因检测技术与功能核酸传感学科的发展。(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肖莹,李明丽,马黎,兰国湘,严达伟[2](2019)在《撒坝猪TNS3基因CDS序列生物信息分析及组织表达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撒坝猪张力蛋白3(tensin3,TNS3)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试验对撒坝猪TNS3基因外显子区域进行了PCR扩增,所得序列与NCBI中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撒坝猪TNS3基因的结构、理化性质及其编码蛋白信号肽、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磷酸化位点、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叁级结构和CpG岛等进行了分析,并讨论撒坝猪TNS3基因与其他物种氨基酸序列的进化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NS3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撒坝猪TNS3基因序列与NCBI上公布的野猪TNS3基因序列中的CDS区相比存在4个碱基突变;撒坝猪TNS3蛋白是疏水蛋白,也是不稳定蛋白;该蛋白不存在信号肽,无跨膜结构,主要在细胞外膜上发挥生物学作用,存在磷酸化位点和糖基化位点;该蛋白的叁级结构由α-螺旋(17.87%)、β-转角(4.62%)、延伸链(14.22%)和无规则卷曲(63.29%)构成;TNS3基因在不同物种进化过程中分化明显;撒坝猪TNS3基因有6个CpG岛和3种高度保守的结构功能域;撒坝猪TNS3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大脑、背脂、肾脏、脾脏、肺脏,而在大白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比撒坝猪高(P<0.05)。说明TNS3基因与猪生长性状相关。(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23期)
于雪,包青青,姜超,张思霞,张丰旗[3](2019)在《花菁类近红外荧光探针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现代生物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近红外荧光探针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在许多领域都展现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因具有背景干扰低、细胞损伤小、样品穿透性强、检测灵敏度高等优点,经常用于分子识别、医学诊断、生物分子检测以及生物成像等方面。本综述从金属离子检测、含硫小分子检测、活性氧(ROS)/活性氮(RNS)检测、酶识别、肿瘤细胞识别及治疗以及细胞内pH响应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花菁类荧光探针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指出了花菁类荧光探针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花菁母体的结构修饰和改造提高探针的光稳定性、灵敏度、靶向性和水溶性,有望使其在生物检测以及疾病的诊断方面得到进一步应用发展。(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9年12期)
邓晓薇[4](2019)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课题实验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掌握基础的生物学习方法以及实验探究技能所具备的学习能力和意识,能促进学生形成生命科学文化素养,提炼生物学科中有价值的科学实验方法及认知技巧,发展终身学习及创新实践能力,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几个方面[1]。实验教学是促进学生达成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笔者以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模块专题1"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中课题3"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为例,围绕教材中含镉试剂的使用和废液处理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改进方案、操作实验、结果汇报,在此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本文来源于《科学咨询(科技·管理)》期刊2019年12期)
张立群,刘飞,李毅,蒋栋能,涂奠基[5](2019)在《生物医学检测类专利申报技巧教学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专利法明确规定,"疾病的诊断方法"是不能授予专利权的。但专利法及专利审查指南并没有明确指出"与疾病诊断有关的检测方法"不能申请专利。在生物医学检测类专利申请方面,医学生等初学者应当准确把握一种检测方法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获取被检主体的诊断结果或健康状况;应当将一种检测方法转换为所涉及仪器装置、材料、试剂盒等产品;对技术内容非常相关的系列技术方案应同日申报专利;应尽量列举检测方法的变形、替代、可选技术方案;充分利用实验数据佐证技术发明效果。在生物医学检测类专利申报过程中,初学者应充分运用专利申报经验与技巧,以增大授权前景和提高专利申报水平。(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22期)
王心一,刘榜,谌阳,许文涛,周翔[6](2019)在《基于G-四联体比色生物传感器检测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肉制品掺假现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鉴定畜产品中动物源性成分是打击掺假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基于此,利用不对称PCR技术(asymmetric PCR,As-PCR),并结合G-四联体的功能特点,建立了一种G-四联体比色生物传感器以鉴定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以羊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并在限制性正向引物的5′端加上一段G-四联体的反向互补序列,通过As-PCR扩增出大量含有G-四联体序列的单链DNA(single strand,ssDNA),生成的ssDNA在K~+的作用下可与氯高铁血红素(hemin)结合形成具有DNA核酶(DNAzyme)活性的G-四联体-hemin复合物。该复合物可催化H_2O_2与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琳-6-磺酸)二胺盐[2,2′-azino-bis (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diammonium salt,ABTS~(2-)]的反应,从而生成绿色的反应产物,结果可用肉眼观察,无需电泳、测序等常规检测步骤。通过对As-PCR反应条件和体系的优化,该生物传感器可实现对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准确、快速的鉴定,可稳定检测出的混合肉样中羊源性成分的最低质量分数为5%。研究所建立的G-四联体比色生物传感器具有简便、灵敏、可视化、低成本等优点,可用于肉制品中动物源性成分的检测,为肉制品的安全检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进展》期刊2019年06期)
柴迎锦,邬琴,顾晓晓,郭强强,周霞[7](2019)在《绵羊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形成及相关基因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检测绵羊大肠埃希菌中的XJ10生物被膜(biofilm,BF)形成情况并确定与BF形成相关基因的携带情况。采用96孔聚苯乙烯微孔板培养XJ10观察BF的形态和测定OD值分析XJ10BF在不同的时间段形成的情况,采用PCR方法检测BF 12种形成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37℃,BF的OD值从2 h开始逐渐升高,24 h左右接近最高峰,维持至36 h后,OD值开始缓慢下降,直至72 h仍维持较高水平,在整个检测时间段内XJ10BF OD值显着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着(P<0.05);6 h时BF形成初具形态,8 h~10 h呈现不完整的网格结构,12 h时BF形成较明显的网状结构,24 h~36 h形成有序的较为密集的网格结构,48 h后网状结构开始解离和脱落。同时在XJ10中检测到了其中8种与BF形成相关的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相应序列同源性为97.2%以上。试验表明XJ10具有形成BF的能力,但形成能力较弱,且携带8个与BF形成相关的基因。(本文来源于《动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1期)
许利利,高孟飞,王慧明[8](2019)在《肝素化生物活性屏障膜的研制和检测及其体内成骨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制一种肝素化生物活性屏障膜并对其进行检测。方法采用同轴电纺原理,以及电纺溶液直接掺入生物活性因子从而获得rhBMP复合PEG/PCL生物活性屏障膜,测试其性能及生长因子释放,并将其覆盖于骨缺损区随机分为实验组(BMP-PEG/PCL膜)朋性对照组(PEG/PCL膜)和空白对照组(不置膜)进行影像学及组织学分析。结果rhBMP-PEG/PCL膜在连续24 d内,rhBMP-2的控释量约为500pg·ml~(-1)·d~(-1)术后4周实验组相对于阴性对照组有明显钙化结构填充于缺损区;术后4周实验组中未见明显炎症、出血及坏死表现;术后8周实验组新生骨及大块骨岛明显多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以电纺技术为背景的肝素化生物活性屏障膜是极为稳定的药物控释系统,可在早期就发挥出屏蔽成纤维细胞向骨缺损区生长从而具有屏障功能,引导骨再生。(本文来源于《现代实用医学》期刊2019年11期)
王蓉,孔丹丹,杨世海,杨美华[9](2019)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技术在重金属快速检测领域中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因具有较高的选择性与灵敏度,较低的成本与易于携带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大领域中重金属的实时监测。介绍了4类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医药及临床样本等方面的应用情况,以期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19年11期)
张秀宇,何涛,尹华涛,裴新荣,王超[10](2019)在《饮用水生物性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饮用水微生物安全问题大多源于细菌、病毒、原生动物和藻类等生物性污染。加强饮用水生物性污染物的检测与监测,防止消费者饮用存在生物性污染的水,对保障饮用水的生物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饮用水微生物检测工作中,主要采用国标检测方法对4项常规微生物及2项非常规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存在指标覆盖不全、耗时较长、操作复杂等不足,难以满足饮用水生物性污染物监测的现实需求。因此,本文重点对饮用水生物性污染物的各种快速检测与筛查技术,如微生物快速测试片检测技术、生物荧光检测技术、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PCR检测技术、等温扩增检测技术、基因芯片检测技术、高通量测序检测技术等进行综述、比较与探讨,以期为饮用水中生物性污染物快速检测与筛查提供适宜的技术参考基础。(本文来源于《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生物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研究撒坝猪张力蛋白3(tensin3,TNS3)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试验对撒坝猪TNS3基因外显子区域进行了PCR扩增,所得序列与NCBI中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撒坝猪TNS3基因的结构、理化性质及其编码蛋白信号肽、跨膜结构、亚细胞定位、磷酸化位点、糖基化位点、二级结构、叁级结构和CpG岛等进行了分析,并讨论撒坝猪TNS3基因与其他物种氨基酸序列的进化关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NS3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撒坝猪TNS3基因序列与NCBI上公布的野猪TNS3基因序列中的CDS区相比存在4个碱基突变;撒坝猪TNS3蛋白是疏水蛋白,也是不稳定蛋白;该蛋白不存在信号肽,无跨膜结构,主要在细胞外膜上发挥生物学作用,存在磷酸化位点和糖基化位点;该蛋白的叁级结构由α-螺旋(17.87%)、β-转角(4.62%)、延伸链(14.22%)和无规则卷曲(63.29%)构成;TNS3基因在不同物种进化过程中分化明显;撒坝猪TNS3基因有6个CpG岛和3种高度保守的结构功能域;撒坝猪TNS3基因在肝脏中的表达量最高,其次为大脑、背脂、肾脏、脾脏、肺脏,而在大白猪背最长肌中的表达量比撒坝猪高(P<0.05)。说明TNS3基因与猪生长性状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1].段星阳,田晶晶,张园,商颖,黄昆仑.转基因成分功能核酸生物传感检测技术[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2].肖莹,李明丽,马黎,兰国湘,严达伟.撒坝猪TNS3基因CDS序列生物信息分析及组织表达检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3].于雪,包青青,姜超,张思霞,张丰旗.花菁类近红外荧光探针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9
[4].邓晓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制作泡菜并检测亚硝酸盐含量”课题实验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
[5].张立群,刘飞,李毅,蒋栋能,涂奠基.生物医学检测类专利申报技巧教学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6].王心一,刘榜,谌阳,许文涛,周翔.基于G-四联体比色生物传感器检测肉制品中羊源性成分[J].生物技术进展.2019
[7].柴迎锦,邬琴,顾晓晓,郭强强,周霞.绵羊大肠埃希菌生物被膜形成及相关基因的检测[J].动物医学进展.2019
[8].许利利,高孟飞,王慧明.肝素化生物活性屏障膜的研制和检测及其体内成骨初探[J].现代实用医学.2019
[9].王蓉,孔丹丹,杨世海,杨美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技术在重金属快速检测领域中的研究进展[J].分析试验室.2019
[10].张秀宇,何涛,尹华涛,裴新荣,王超.饮用水生物性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