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丁胺醇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沙丁胺醇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彭程

(四川省广安市人民医院儿科638000)

【摘要】目的对沙丁胺醇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了132例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在家属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将132例患儿随机均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都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此外,对照组增加地塞米松常规雾化吸入,治疗组增加沙丁胺醇+地塞米松联合雾化吸入,对照2组的效果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5.45%,显著高于于对照组的78.78%(P<0.05),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比例为4.55%,与对照组的3.03%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对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采用沙丁胺醇+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比只用地塞米松好,且无严重不良作用,是理想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喘息型支气管炎沙丁胺醇地塞米松雾化吸入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209-02

儿科中,喘息型支气管炎比较常见,属于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多发生于3岁以下的幼童,以喘息为典型的症状,治疗不彻底,易复发,且长大后容易变成支气管哮喘[1]。本组研究对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合应用沙丁胺醇与地塞米松治疗,协同性较好,疗效满意,安全性高。现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32名观察对象均是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喘息型支气管炎患儿,病情的诊断都符合《实用儿科学》关于喘息型支气管炎的标准。男70例,女62例,年龄3个月-3岁,中位年龄(12.5±2.4)个月,病程5d-28d,平均(10.6±3.2)d。以喘息、喘憋、呼吸不畅为主要症状,肺部听诊可闻喘鸣音、湿罗音。全部患儿按照随机的办法均分作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6例。2组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全部患儿的家属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两组患儿都实施平喘、抗炎、镇静、吸氧等基础性治疗,如果患儿痰液较多,采用吸痰机辅助排痰。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增加地塞米松常规吸入治疗,吸入时取坐位或者半卧位,具体将2mg的地塞米松加入到20ml的0.9%生理盐水中,利用空气压缩泵雾化,每次吸10min,每日2次,连续吸入3d。治疗组把0.3ml的沙丁胺醇溶液加入到与对照组同剂量的地塞米松溶液中作雾化吸入治疗。具体吸入办法、次数、疗程同对照组。

1.3治疗效果评估标准[2]

显效:持续给予3天的治疗,患儿各项咳嗽、憋喘、肺部啰音等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

有效:持续给予3天的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肺部听诊显著改善。

无效:持续给予7天的治疗,各临床症状、体征无很大改善,甚至更严重。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分析用SPSS17.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的总有效率对比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5.45%,对照组为78.78%,2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两组的总有效率对比

2.2两组不良反应率对比

对照组出现恶心3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4.55%,治疗组出现心悸2例,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3.03%,均不需特殊处理,停药后症状消失。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3讨论

喘息型的支气管炎发病率相对较高,属于呼吸道感染的范畴,1-3岁的婴幼儿是高发群体,以喘息、憋喘、肺部哮鸣音或粗湿啰音为主要症状。该病病情危急,进展快,治愈后,易复发,大约30%比例的患儿长大后会发展为支气管哮喘[3]。

大部分是因细菌、病毒感染发病,也有一部分患儿是细菌感染合并病毒感染。其中病毒对β2受体有抑制作用,炎性反应损伤气道壁,容易使患儿出现喘息、喘憋,更进一步加重气道狭窄情况[4]。加上,婴幼童的气管、支气管等器官发育欠成熟,相对狭小,呼吸道粘膜也因炎症充血、肿胀,黏稠的痰液很难咳出,因此,呼吸不畅、喘鸣音、咳嗽等成为典型的症状。

传统采用口服或者注射的方式治疗,但是该方式药物不能直接作用病灶,效果不甚理想[5]。雾化吸入是一种利用空气压缩泵先雾化药物,再通过呼吸道吸入的治疗方式,其作用机制是,雾化吸入后药物直达靶器官,直接对支气管产生刺激,软化、稀释痰液,从而促进患儿更好地排痰。因为患儿年龄尚小,主动吸入能力差,使用空气压缩泵实施雾化吸入,是一种被动的吸入形式,大大提高了患儿吸入的依从性和治疗的有效性[6]。

在药物的选择方面,由于呼吸道的粘膜广布β2受体,β2受体在呼吸道的比例大约占95%,所以,治疗时,应选择β2受体激动剂为宜[7]。沙丁胺醇属于选择性β2受体的激动剂,阻止致敏性物质释放的作用较强,可有效缓解气道的痉挛状态,且能令平滑肌松弛,使黏膜纤毛的清除功能加强,利于黏稠分泌物的清除[8]。该药物深入气道后,起效迅速,一般5分钟即可平喘、镇静。然而,婴幼儿的气道平滑肌尚未发育成熟,β2受体数量较少,只吸入沙丁胺醇不能充分地对β2受体产生作用而达到治疗目标[9]。所以,需要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以获得较好的协同作用。目前,糖皮质激素在抑制气道炎症方面作用最为显著,炎性介质在激素的作用下释放量大为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获得明显改善,粘膜充血缓解,痰液分泌减少,喘息、咳嗽等症状得到抑制。地塞米松是使用较多的糖皮质激素,本组中,将这种糖皮质激素联合沙丁胺醇共同治疗小儿喘息型的支气管炎,可起到十分强的协同作用,在短时间内实现平喘、减轻咳嗽等目的。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45%,显著高于于对照组的78.78%(P<0.05),表明,二者联用,效果更优于单用糖皮质激素。此外,2组的药物不良症状并不明显,发生率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本研究的用药较为安全。

综上所述,对小儿喘息型的支气管炎,联合采用沙丁胺醇与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比只用地塞米松优,且无严重不良作用,费用经济实惠,给药痛苦程度低,较受家长青睐,可在基层医院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刘颖,孙晓娜.干扰素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7):78,82.

[2]黎媛.布地奈德及沙丁胺醇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2):4079-4080.

[3]王元标,张志敏.氨溴索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临床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8):143-144.

[4]牛迪.沙丁胺醇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150例的护理[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3):447.

[5]苏晓谦.沙丁胺醇、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的疗效比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1):1467-1468.

[6]陆晓萍.沙丁胺醇、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的疗效对比[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5):779-780.

[7]邱敏.沙丁胺醇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1):114.

[8]张桂芳沙丁胺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26):3451-3452.

[9]吴剑云,罗育冰.喘息性小儿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1,8(7):48-49.

标签:;  ;  ;  

沙丁胺醇联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喘息型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