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华朱盼盼孙群星曹巧玲(驻马店市精神病院河南驻马店463000)
【摘要】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对100例发生攻击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复习及分析。结果:以精神分裂症多见,本组资料共75例,占75%;攻击对象以患者及医护人员为主;既往有攻击行为者再住院时出现攻击行为较常见,占65%;另外,青壮年患者出现攻击行为占多数,为65%;患者住院次数亦与攻击行为有关,以首次发生率最高。结论:根据引起攻击行为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可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攻击行为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7-0016-02
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支配而出现的攻击行为往往难以预料,常导致严重伤害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对医护人员及病友都具有严重的威胁,也是医疗纠纷的原因之一。因此研究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攻击行为产生的因素及如何防范攻击行为的发生,在临床上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100例发生攻击行为的资料进行分析及进行有效的护理措施。
1资料与方法
采用复习性调查方法,对象为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间10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对医护人员、病友有严重攻击行为的病例。100例均为男性,年龄25~75岁,平均(32.8±7.6)岁,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诊断标准。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生攻击行为的记录等有关资料进行分析。
2结果
2.1攻击行为与诊断
本组病例共100例,其中精神分裂症65例,占65%;躁狂症23例,占23%;癫痫所致精神障碍6例,占6%,癔症6例,占6%。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易出现攻击行为。
2.2攻击行为与既往攻击行为史及精神症状
本组病例既往有攻击行为者65例,占65%;被害妄想47例,占47%;幻觉26例,占26%;敌对猜疑11例,占11%;兴奋躁动19例,占19%。
2.3攻击行为与年龄
12~20岁26例,21~30岁49例,31~40岁16例,41~60岁9例。由此可见,21~40岁为攻击行为的高发年龄,占65%。
2.4攻击行为与病程
病程1月~20年,平均(6.5±2.4)年,首次住院75例,占75%;第二次住院16例,占16%;三次以上住院9例,占9%。
2.5攻击行为与攻击因素
(1)精神疾病自身的特点所致:精神病患者主要表现的是认知、情感、意志及行为方面的障碍,其特点决定了患者有对他人攻击致伤的可能。认知功能障碍是攻击行为发生的可能机制之一[1,2,3]。一方面,精神病患者某些症状就表现为兴奋、冲动、伤人、毁物等攻击行为;另一方面,患者对他人的行为会产生病态的理解和认识或认为其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就会对他人产生攻击行为。陈租金、张霞研究认为,住院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幻觉、妄想、情感不适切以及怪异行为有关[4,5]。(2)医患矛盾所致:这些矛盾主要表现为某些心理需要和行为得不到满足,患者自觉个人利益受到损害等。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不当也激惹这些矛盾,导致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因素之一。如住院患者多无自知能力,他们不愿住院,不愿接受治疗,有的不吃药或藏药拒绝治疗,不听从工作人员的管理。一旦加以管理尤其是采取不适当的管理方法或态度过激过硬都会引起矛盾,导致攻击行为的发生。(3)逃跑:患者逃跑被工作人员发现而阻止逃跑时,患者会采取攻击行为。(4)约束兴奋躁动患者时,患者出于反抗往往会出现攻击行为。(5)其他因素所致:如患者的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得不到及时的满足和不恰当的护理措施引起的愤怒和反感。
3护理措施
防范措施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心理素质:新型医学模式指导下的系统化整体护理,要求精神科护士不仅要有一般医学和精神病学专业知识和经验,还要具备心理学和社会学知识,掌握各类病人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正确对待工作中的意外伤害,学会自我保护,培养临危不乱的应变能力,减轻紧张心理,以端庄的仪表、乐观的情绪、饱满的精神状态、高度的专业敏感性、精湛的护理技术,全心全意地为精神病患者服务。创造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患者入院后,如病情允许,要及时向病人介绍住院环境、作息时间、医生和护士的姓名,使病人有安全感,并为其创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减少外界环境对病人的负性刺激。要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妥善保管和祛除可用于攻击的物品,做到防患于未然。密切观察病情,掌握病人心理变化:在护理工作中,预防攻击行为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要认真阅读病历,了解病人的发病原因、发病经过、病人的性格特征、家庭情况及社会背景等。如病人既往曾发生过攻击行为,护理人员应做到心中有数,严格掌握病人的“九知道”,即:床号、姓名、症状、体征、诊断、治疗、饮食、护理要点及心理状态。将病人安置在安静的重症病室,专人看护,24小时不离视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执行护理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自身防护,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特别注意病人的行为表现,如病人反应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同时,护理人员应以简单、清楚、平静的言语,耐心地解释和劝说,在条件允许下,尽量满足其基本要求,避免激惹患者,转移其注意力,目的是制止病人攻击行为的发生。一旦发生攻击行为,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有组织地从侧、背面制止其攻击行为,并设法取走病人持有的危险用具,转移病人的攻击对象,使他人和自身的危险性减少到最低限度,并保护病人安全,尽快终止攻击行为并预防再次发生,可暂性给予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执行保护性护理常规,并报告医生,进一步治疗。加强服药质量,尽快控制病情:预防和治疗攻击行为的根本措施就是正确的诊断,有效的治疗,及时敏锐的观察,对攻击行为先兆给予有效的干预。加强服药质量,防止患者吐药、藏药,尽快控制病情,是避免攻击行为发生的根本途径。尤其是新入院具有冲动行为的患者,更应该尽早给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做好心理护理:精神科心理护理的重点是与患者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启发和帮助病人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疾病,使其认识到住院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打消心中的疑虑,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恢复期精神病人,随着自知力的恢复,对疾病有一定认识,情绪也较稳定。首先,应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对病人的攻击行为,护理人员要给予谅解,情绪稳定后,向其解释攻击行为的危害、给予保护性约束的意义;同时,向其宣传住院的规章制度,使其潜意识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控力。病情缓解后,根据其性格及爱好组织病人参加有兴趣的康复活动,使其过剩的精力得以发泄;并向病人指导有关疾病的知识,如坚持长期服药对预防疾病复发的重要性,帮助病人正确认识自我,增强信心,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及护理,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SeguinjR,NaginD.Cognitive-neuropsychologicalfunctioninchronicphysicalaggressioandhyperactivity[J].Ab-normPsychol,2004,113:60。
[2]徐开侠.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l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0年1月第16卷第1期,96-97
[3]蔡珊.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当代医学2010年7月第16卷第19期总第210期.129
[4]陈祖金,王勇.住院精神分裂病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研究EJ3.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2(6):67
[5]张霞,王立娥,宋艳辉.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0年5月第20卷上半月第15期.1816-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