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直接消耗系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投入产出,系数,消耗,模型,矩阵,特征值,经济增长。
直接消耗系数论文文献综述
陈明忠[1](2018)在《浅析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基于直接消耗系数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使用直接消耗系数模型,对中国最新投入产出表中42部门的GDP增加值进行实证分析,在得出房地产业的投入对GDP增加值贡献较为显着的结论后,针对该产业的特性进行分析,并阐述了房地产行业的特性和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江西建材》期刊2018年01期)
白夏,戚晓明,武心嘉,金菊良,吴成国[2](2016)在《基于最小相对熵原理的区域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修订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投入产出理论是系统分析区域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杂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以直接消耗系数由历史年份向现状年份过渡的部门投入消耗随机变量相对熵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基于最小相对熵原理的区域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修订模型,并在山东省14个产业部门开展了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山东省14个产业部门直接消耗系数计算值与实际值之间误差的标准差R与不等系数U分别为0.352 2和0.074 7,均小于基于二次规划原理的QP方法和国民经济预测的NAVE方法的计算结果。可见,直接消耗系数修订的熵优化模型既可以体现历史年份区域部门产出与投入消耗之间的依存关系,也可以反映现状年份部门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状况,可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区域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杂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依据。(本文来源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王天营,王嗣琦[3](2016)在《中国叁次产业部门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预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987年、1992年、1997年、2002年和2007年中国叁次产业部门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中相应元素为基础研究时间序列,且以相应的弱化算子为原始时间序列数据,分别构建灰色GM(1,1)模型并据其预测2012年中国叁次产业部门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再将2012年中国叁次产业部门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的实际值与预测值进行比较,以确定预测误差;最后,重新构建GM(1,1)"新陈代谢"模型,并预测2017年中国叁次产业部门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研究表明:两次构建的GM(1,1)模型均达到一级预测精度标准;2012年中国叁次产业部门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0.92%。(本文来源于《生产力研究》期刊2016年10期)
王永康[4](2015)在《投入产出分析中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关系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投入产出分析中,投入产出系数是根据企业的特点,运用人力资源会计的方法,建立起来以投入、产出及其比值为主要指标的模型。投入产出系数对于分析各部门投入产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投入产出系数有很多,但是它们在投入产出分析中有着不同的作用。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是投入产出分析中核心的两个系数。这两个系数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联系但又有所区别。本文主要浅析了直接消耗系数和间接消耗系数之间的区别与关系。(本文来源于《河北省科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郭海明[5](2014)在《试论直接消耗系数在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核心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投入产出分析中,直接消耗系数是反映系统内部经济技术联系关系的基础概念.借助直接消耗系数,不仅可以使用间接推导法编制出投入产出表,还能发挥关键参数的作用建立起科学的投入产出数学模型,实现对经济系统进行数量分析的最终目的.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都证明,直接消耗系数在投入产出分析中居于核心地位.(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苑立波[6](2014)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特征值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最大特征值的性质出发,寻找其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中国本国和国际比较分析表明,最大特征值揭示了中国的增长模式一直为粗放型增长,可以将其作为经济增长模式的简洁的定量指标。还得出了经济体发展的一般模式为:以中国、巴西为代表的低效率高增长模式,演变为以韩国、奥地利为代表的较高效率较高增长模式;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高效率稳定增长模式。中国的发展模式具有时代特征,不能作为长远发展的必然手段,转变发展方式势在必行。(本文来源于《统计与决策》期刊2014年12期)
丁盼盼[7](2013)在《直接消耗系数逆向调整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投入产出分析方法是分析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问题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旨在探求国民经济运行中各部门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由美国着名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创立的。他于1936年发表了投入产出分析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宣告了投入产出理论的诞生。他在这个领域的杰出贡献,使他荣获了1973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投入产出技术的核心是投入产出表。在利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过程中,我们通常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也就是利用数学形式(线性方程、非线性方程等)来表示所研究的经济活动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所以也常使用投入产出模型这一名词。本文以静态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结合目前投入产出技术在国内和国际上的研究现状,围绕华罗庚教授在《计划经济大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中提出的“正特征矢量法”展开研究,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本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本文的引言部分,简单介绍了投入产出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第二章介绍投入产出方法的基本原理以及本文的一些理论基础;第叁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五章是实证分析。由“正特征矢量法”,若要整个国民经济系统保持平衡,那么各年度的价格和产出结构应该分别是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左右正特征向量。而从最终需求出发,我们所期望的产出结构和价格向量可能与上述正特征矢量并不一致,这时就应该寻求方法调整直接消耗矩阵,使其以期望的产出结构和价格向量为正特征矢量。第叁章和第四章就分别用不同的方法讨论了这一问题。第叁章以消耗系数方阵逆向优化调整的一系列方法为基础,利用非线性规划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基本思路是先构造一个矩阵,使其以给定的价格和产出结构为左右正特征矢量,然后调整该矩阵使得其与原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差距最小。基于由简入繁的思想,我们先只考虑产出结构,得出合理的结果后,再综合考虑产出结构和价格。第四章则是利用人们熟知的RAS方法,基本思路是用RAS方法调整原消耗系数矩阵,使得其左右正特征矢量分别与给定的价格和产出结构差距足够小。当然,与第叁章一样,本章也是先只考虑产出结构,再综合考虑产出结构和价格。第五章分别给出了第叁章和第四章的实证分析。(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3-04-20)
徐云志[8](2013)在《直接消耗系数的最优调整》一文中研究指出投入产出分析又被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是研究各个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十分有效的经济数量方法。上世纪叁十年代,美国着名经济学家瓦里西.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发表了论文《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投入产出方法由此诞生。在随后的半个多世纪里,投入产出分析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取得了显着的成果。直接消耗系数是投入产出模型的核心参数。在经典的投入产出分析中,人们往往假设直接消耗系数是稳定不变的。但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中,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直接消耗系数必然会随之发生改变;同时,社会最终需求已经成为了拉动经济生产的主导力量,需求量的增长是迫使企业做出技术革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最终需求的变化对于直接消耗系数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命题。笔者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了当社会最终需求增长时,直接消耗系数应当做出怎样的最优调整。本文的主要内容集中于第叁章和第四章。本文的第叁章是理论分析,总共分为四个小节。在一、二小节中,笔者假设社会的总产值不随最终需求的增长而发生变化,并从绝对改变和相对改变两个角度,建立了对应的最优化约束方程,并分别计算出了直接消耗系数的最优调整式。第叁小节是前两小节的扩展,主要研究了社会总产值的改变对上述最优化模型的影响,并给出了在最优调整意义下,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所满足的约束方程。第四小节讨论了在调整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重点研究了当直接消耗系数服从均匀分布时,投入产出模型所满足的概率方程;进一步的,当随机变量个数为2并且相互独立时,笔者给出了该概率方程的解。本文的第四章是实证部分,主要用于检验上述理论结果的合理性。笔者以2007年山东省六部门投入产出表作为分析数据,将前一章的结论分别应用,并讨论了结果的经济含义。(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3-04-20)
王天营[9](2012)在《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编制的非调查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本文以1987年、1992年、1997年和2002年我国部门投入产出表数据为基础,以灰色GM(1,1)模型和RAN法为工具,对2007年和2012年我国部门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可以预测且理论预测误差较小,解决了投入产出表编制成本高及其滞后性问题,可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理论研究提供一个超前的研究平台。(本文来源于《经济学动态》期刊2012年09期)
史永杰[10](2012)在《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实物型Leontief投入产出模型,提出一个新的关于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具有生产能力的充要条件,即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谱半径小于1,该方法更为直接简单.进一步应用矩阵论中关于谱半径的估计,得到一些关于直接消耗系数矩阵具有生产能力的充分条件.(本文来源于《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2年03期)
直接消耗系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投入产出理论是系统分析区域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杂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以直接消耗系数由历史年份向现状年份过渡的部门投入消耗随机变量相对熵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基于最小相对熵原理的区域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修订模型,并在山东省14个产业部门开展了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07年山东省14个产业部门直接消耗系数计算值与实际值之间误差的标准差R与不等系数U分别为0.352 2和0.074 7,均小于基于二次规划原理的QP方法和国民经济预测的NAVE方法的计算结果。可见,直接消耗系数修订的熵优化模型既可以体现历史年份区域部门产出与投入消耗之间的依存关系,也可以反映现状年份部门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状况,可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区域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杂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直接消耗系数论文参考文献
[1].陈明忠.浅析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基于直接消耗系数模型[J].江西建材.2018
[2].白夏,戚晓明,武心嘉,金菊良,吴成国.基于最小相对熵原理的区域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修订模型[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3].王天营,王嗣琦.中国叁次产业部门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预测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6
[4].王永康.投入产出分析中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的关系探讨[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15
[5].郭海明.试论直接消耗系数在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核心地位[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6].苑立波.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特征值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4
[7].丁盼盼.直接消耗系数逆向调整探究[D].山东大学.2013
[8].徐云志.直接消耗系数的最优调整[D].山东大学.2013
[9].王天营.投入产出表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编制的非调查方法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2
[10].史永杰.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直接消耗系数矩阵的研究[J].汕头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