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编队飞行论文_段优,苏鹏,高燕,漆亚江,杨士其

导读:本文包含了卫星编队飞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构型,积分,方法,无源,测量,精细,指数。

卫星编队飞行论文文献综述

段优,苏鹏,高燕,漆亚江,杨士其[1](2019)在《一种多重构型约束条件下编队飞行卫星碰撞规避方法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编队飞行卫星的碰撞问题,提出了一种在满足多重构型约束条件下,以单星小量半长轴控制方式对编队飞行卫星实施碰撞规避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制定出以最小工程代价,同时保证载荷正常使用与卫星星体安全的控制策略。通过编队飞行卫星星座F1组主星进行的我国首次低轨编队飞行卫星碰撞规避过程,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无线电工程》期刊2019年10期)

李紫欣[2](2019)在《卫星编队飞行实现1+1>2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越来越多的微小卫星被发射到太空,但由于这种卫星的体积较小,功能单一,很难发挥大作用,因此科研人员想到为它们进行编队飞行来实现大型卫星才能发挥的作用,且成本还更低。在航天发展初期,卫星编队飞行和星座曾一度混淆不清,但现在两者已经有了很大区别(本文来源于《中国航天报》期刊2019-05-18)

王有亮,郑建华,李明涛[3](2018)在《微小卫星编队飞行解析构型维持控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编队构型维持是卫星编队飞行的基础.J2摄动和大气阻力是影响近地轨道卫星编队构型的主要摄动力,通常导致星间相对速度的长期变化,从而造成编队构型发生漂移.本文针对近地轨道卫星编队飞行,基于平均化的思想,采用平均相对速度表示编队构型漂移率,推导了平均相对速度与脉冲速度增量之间的解析表达式.通过引入平均相对加速度,将摄动力下的相对运动等效为匀变速直线运动.将其与单边极限环控制方法结合,提出一种基于星间测距信息的解析构型维持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该解析算法简单有效,易于工程实现,尤其适合微小卫星的星间自主控制.(本文来源于《空间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王有亮[4](2018)在《卫星编队飞行相对轨迹优化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编队卫星通过星间协同实现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可以完成许多复杂的空间任务,在空间科学、空间应用、空间安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主要朝着微纳卫星低成本大规模编队飞行和深空轨道高精度编队两个方向发展。卫星编队飞行动力学与控制的基础是设计良好的几何构型,核心是要编队卫星的自主控制。本文从编队构型设计、编队飞行解析控制、编队重构的轨迹优化和编队飞行协同控制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编队飞行动力学与构型设计方面:针对近地轨道的编队飞行任务,采用无奇异轨道根数推导了J2摄动下构型参数变化的解析表达式,介绍了J2摄动下构型的稳定条件及构型设计方法,为构型保持控制奠定了理论基础;针对深空大尺度编队飞行构型设计,基于轨道要素差描述的相对运动方程,推导了考虑其他天体摄动和多任务约束的构型优化模型,将其转化为构型参数空间内寻找函数最小值的优化问题,并结合差分进化算法和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得到了满足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约束的等边叁角形构型。其次,在编队相对运动轨迹优化方面:针对J2摄动下的多脉冲编队轨迹优化,推导了考虑J2摄动和轨道面内外耦合的无奇异偏差动力学方程,采用遗传算法和序列二次规划算法求解了该混合整数优化问题,并和基于非线性脉冲的轨迹优化方法及J2摄动下的主矢量理论进行对比,验证了结果的可行性;针对第叁体摄动模型下的电推进轨道转移任务,基于庞特里亚金极大值原理推导了最优控制的必要性条件和解析梯度矩阵,通过同伦法求解了该问题;同时,针对空间引力波探测的轨道优化任务中,以最省能量为原则建立了考虑燃料均衡和叁体摄动,同时优化逃逸参数的转移轨道优化模型。然后,在编队解析构型控制方面:针对近地轨道松散的构型维持任务,采用平均相对速度表示编队构型的漂移率,推导了平均相对速度和脉冲速度增量之间的解析表达式,提出了一种只需要星间测距信息的解析控制策略,具有计算量小、适合星载计算的优点;针对快速碰撞预警与规避任务,提出了基于牛顿迭代的碰撞预警算法和碰撞规避算法,仿真表明了算法的有效性;此外,阐述了编队卫星法向机动引起切向漂移的机理,并提出了一种解析的切向补偿方法,并以某磁层探测任务为例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在编队协同控制方面:针对多星近地轨道编队飞行,基于虚拟结构和一致性理论的设计了编队飞行构型维持控制的分布式系统架构,通过构型设计原理推导了协同变量实例化方法,并结合线性二次型控制和伪速率控制实现了控制序列的“开关”控制,仿真表明,对于双向环状网络通信拓扑,一致性协议可以保证编队得到持续的协作信息从而实现渐近达到一致。(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期刊2018-06-01)

尹建凤,张庆君,刘杰,张润宁,赵良波[5](2018)在《国外编队飞行干涉SAR卫星系统发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简述了"干涉车轮"(Cartwheel)干涉SAR星座计划的基本情况,继而针对德国X频段陆地合成孔径雷达-附加数字高程测量(TanDEM-X)编队干涉SAR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工作模式、系统实现、在轨运行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重点针对TanDEM-X的基线测量、星间同步和自主编队控制3项关键技术采取的技术途径和达到的性能指标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并针对其中值得改进的时间同步方法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最后,从系统总体设计和关键技术两方面归纳了对其他类似系统研制的启示。(本文来源于《航天器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施强[6](2017)在《卫星库仑力编队飞行及控制发展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卫星库仑力编队作为一种全新的相对运动控制方式,与传统编队方法相比具有很大优势。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库伦力编队问题的发展历程,对库仑编队的动力学建模和系统控制方法和稳定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并进一步指出研究方向。(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创新》期刊2017年32期)

林来兴,张小琳[7](2017)在《纳型卫星编队飞行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纳型卫星编队飞行进行了较全面综述,包括编队飞行、特点与现状以及空间飞行试验。根据空间市场预测,未来纳型卫星年发射量将占全球卫星总发射量1/3以上。文章据此论述了15个典型的纳型卫星编队飞行应用实例,总结了纳型卫星编队飞行的最新应用特点和发展方向,对我国发展纳型卫星编队飞行具有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航天器工程》期刊2017年05期)

邓子辰,李庆军[8](2016)在《精细指数积分法在卫星编队飞行动力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编队飞行卫星间的距离远小于卫星的轨道半径,其动力学方程表现为弱非线性。针对弱非线性方程的求解,提出精细指数积分方法,用精细积分法求解指数积分方法中的指数矩阵。用精细指数积分法和Runge-Kutta方法,在不同条件下求解弱非线性方程的算例,验证了精细指数积分法的有效性。通过Lagrange方程,建立卫星编队飞行动力学方程的半线性形式,用精细指数积分方法与Runge-Kutta方法求解方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与同阶的Runge-Kutta求解弱非线性微分方程相比,精细指数积分法具有更高的精度,为卫星编队飞行动力学仿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值算法。(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08-20)

邓子辰,李庆军[9](2016)在《精细指数积分法在卫星编队飞行动力学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编队飞行卫星间的距离远小于卫星的轨道半径,其动力学方程表现为弱非线性。针对弱非线性方程的求解,提出精细指数积分方法,用精细积分法求解指数积分方法中的指数矩阵。用精细指数积分法和RungeKutta方法,在不同条件下求解弱非线性方程的算例,验证了精细指数积分法的有效性。通过Lagrange方程,建立卫星编队飞行动力学方程的半线性形式,用精细指数积分方法与Runge-Kutta方法求解方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与同阶的Runge-Kutta求解弱非线性微分方程相比,精细指数积分法具有更高的精度,为卫星编队飞行动力学仿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数值算法。(本文来源于《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宋有建,宗群,余化枫,师浩森,邵士凯[10](2016)在《卫星编队飞行的飞秒激光绝对距离测量与高精度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报告的内容按编队卫星飞行的星间绝对距离测量与时间统一、编队构型的精确控制两部分独立展开。编队测量方面:完成了星间相对导航、精确定位的方案设计,主要是基于飞秒激光飞行时间的绝对距离测量方法与基于压电偏摆镜的锁相环路实现的。利用由主星发射的叁路独立的飞秒激光绝对距离测量获得子星靶标的3个微米精度的绝对信息,其中微米精度是由飞秒激光的高时间分辨本领决定的;利用压电偏摆镜的锁相环路建立了星间自由光通信链路,使得测距激光脉冲能够实时跟踪自由漂浮的子卫星角锥棱镜。给出了基于飞秒激光的相对导航以及基于压电偏摆镜的跟瞄系统锁相环路的设计方案并基于已有条件测试了压电偏摆装置的稳定性,设计了跟瞄与测距系统集成方案,为叁路测距与跟瞄、并实现精确定位的实验演示验证打下了基础。实验上,针对小卫星搭载的需求,建立了一台高稳定性、高集成度、全保偏结构的掺铒光纤飞秒激光源,测距、跟瞄与星间时钟统一的工作将主要依赖该飞秒激光源展开。编队控制方面:分析了编队卫星的动力学机理。以近距离航天器相对运动方程为基础,分析了编队飞行的基本特性,分析了不同动力学模型的特点,确立了不同应用场合下动力学模型的选取准则。然后,考虑到微小卫星质量与载荷限制导致携带燃料有限,而编队初始化是个能耗较大的变轨过程,基于Gauss伪谱法为编队初始化过程设计了最优轨迹。最后,研究了卫星编队构型保持控制问题。首先确定了主从式的卫星编队协同控制结构。在该控制结构下,基于非线性相对轨道模型,分别采用传统滑模控制方法、自适应滑模控制方法设计了构型保持控制器,并对所设计的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验证,验证了所设计控制算法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6年01期)

卫星编队飞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如今,越来越多的微小卫星被发射到太空,但由于这种卫星的体积较小,功能单一,很难发挥大作用,因此科研人员想到为它们进行编队飞行来实现大型卫星才能发挥的作用,且成本还更低。在航天发展初期,卫星编队飞行和星座曾一度混淆不清,但现在两者已经有了很大区别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卫星编队飞行论文参考文献

[1].段优,苏鹏,高燕,漆亚江,杨士其.一种多重构型约束条件下编队飞行卫星碰撞规避方法研究及应用[J].无线电工程.2019

[2].李紫欣.卫星编队飞行实现1+1>2效果[N].中国航天报.2019

[3].王有亮,郑建华,李明涛.微小卫星编队飞行解析构型维持控制方法[J].空间科学学报.2018

[4].王有亮.卫星编队飞行相对轨迹优化与控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2018

[5].尹建凤,张庆君,刘杰,张润宁,赵良波.国外编队飞行干涉SAR卫星系统发展综述[J].航天器工程.2018

[6].施强.卫星库仑力编队飞行及控制发展研究综述[J].科学技术创新.2017

[7].林来兴,张小琳.纳型卫星编队飞行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航天器工程.2017

[8].邓子辰,李庆军.精细指数积分法在卫星编队飞行动力学中的应用[C].第十二届全国分析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9].邓子辰,李庆军.精细指数积分法在卫星编队飞行动力学中的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10].宋有建,宗群,余化枫,师浩森,邵士凯.卫星编队飞行的飞秒激光绝对距离测量与高精度控制技术[J].科技资讯.2016

论文知识图

编队飞行控制系统基本原理图地面显示终端卫星编队飞行构型卫星编队飞行示意图六自由度卫星编队飞行仿真系统卫星编队飞行构形示意图

标签:;  ;  ;  ;  ;  ;  ;  

卫星编队飞行论文_段优,苏鹏,高燕,漆亚江,杨士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