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护理模式下医院内皮肤压疮的管理

专科护理模式下医院内皮肤压疮的管理

(1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广东广州510282)

(2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内科广东广州510282)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2-0009-02

【摘要】目的探讨专科小组护理与个案管理相结合的形式管理院内压疮的方法。方法成立压疮专科护理小组,对住院患者压疮风险进行规范的护理评估,并对压疮高危患者实施个案管理,疑难个案转介专科护士会诊。结果院内压疮发生率与历史资料相比明显下降,35例疑难个案中,除11例因疾病原因自动出院或死亡未完成个案跟踪外,21例压疮均在住院治疗期间治愈,3例高危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压疮。结论小组护理与个案管理提高了护士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与处理能力,降低了院内压疮的发生率;专科护士会诊使疑难个案得到了及时有效的综合处理,会诊指导在推动护理新理论、新方法的临床应用以及护士整体水平的提高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压疮湿性愈合专科护理小组个案管理

压疮风险是临床常见的护理问题。加拿大一项研究调查显示,在综合性医院压疮的发生率是15.1%[1],压疮一旦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而且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国内外观点认为,绝大多数压疮是可以预防的[2],然而,尽管近年来对压疮防治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发病率并没有下降的趋势,压疮仍是护理学领域的一大难题[3]。作者自2006年7月以来利用专科护士的岗位优势,在院内成立了压疮护理小组,管理各科室的压疮高危患者,并应用疑难个案会诊的形式,总结分析临床护士在压疮预防与处理上的困难与局限,探索降低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以及促进压疮愈合的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成立压疮护理小组在护理部的支持下成立了20人的压疮护理小组,小组成员为来自全院15个临床科室、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的护理骨干。由组长(重症监护专科护士)负责安排对小组成员的培训。各小组成员负责管理本科室的压疮高危患者,每月1次小组例会交流经验与体会。

1.2收集个案压疮小组成员应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本病区住院患者进行初筛,对评分低于15分的中高危患者及已经发生压疮的患者(含院外带入的压疮),按照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流程进行跟踪记录,在跟踪过程中遇到困难,即以请会诊的形式转介给专科护士。专科护士接会诊单后24小时内到达病人床边查看,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后将处理意见写在护理会诊单上,并详细指导护士操作(特殊伤口由专科护士定期换药),同时建立个案跟踪表。此后专科护士每周跟踪1-2次,及时调整护理措施,直至患者好转、压疮危险因素去除或出院后,对个案进行整理、分析并存档。2006年7月—2008年11月共收集个案35例。

1.3分析个案

1.3.1危险因素分析35例个案中,Braden评分均低于12分,其中25例(71.43%)为昏迷患者,6例(17.14%)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的终末期病人,感知觉、活动与移动评分1-2分;4例(11.43%)为强迫体位的患者;29例(82.86%)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血浆白蛋白低于正常值;11例(25.71%)受到潮湿的威胁,伤口敷料被浸湿超过2次/日;12例(34.29%)为65岁以上的老年人,12例(34.29%)血糖值高于正常。

1.3.2预防措施全部病人均给予了每1-2小时协助翻身并使用翻身枕、水垫、气垫床、水胶体敷料等减压器材,每班进行皮肤情况交接,并定期进行Braden评分;无留置尿管的男病人使用了尿套或保鲜袋集尿,女病人无特殊处理措施;全部病人均使用一次性纸尿片或纸尿裤;15例病人进行了静脉高营养支持治疗。

1.3.3伤口评估35例个案中,32例存在40处压疮,另3例为压疮高危患者。压疮分级:浅Ⅱ°2例,深Ⅱ°14例,Ⅲ°18例,Ⅳ°6例;压疮部位:21例位于骶尾部,11例位于股骨粗隆,其余分布在臀裂、枕部、背部等处;压疮面积:最小2×3cm2,最大13×18cm2;14例疑似感染伤口(因未行伤口分泌物细菌学检验无法确诊),创面可见大量黄色或黄绿色渗出液,其中4例窦道形成。

1.3.4伤口处理综合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局部情况以及家庭支持等因素后,为患者制定换药方案:32例使用湿性伤口敷料换药,视局部渗液情况每2-4天换药一次;2例创面颜色红润,但伤口周围红肿明显的Ⅱ°压疮患者选择紫外线照射2/日、纱布包扎的处理方法;6例病情危重、家庭对治疗失去信心且经济困难的患者采取了生理盐水清洗、呋喃西林湿敷和纱布包扎2/日的常规处理方法。

1.4会诊指导①护理评估:包括压疮危险因素评估、伤口评估、预防及护理措施评估。②技术指导:30°翻身法、防压疮护理用具的选用、湿性伤口愈合敷料的正确选择与使用、伤口的描述、各期伤口的处理。③营养建议:为每位患者制定饮食计划并指导护士和家属落实、对21例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的中度营养不良患者转介营养科会诊。④健康教育:向护士及家属介绍相关因素与压疮的关系以及湿性伤口愈合理论基础,指导特殊体位的患者挺胸抬臀或挺腹抬臀的减压动作。

2结果

2.1院内压疮发生率以神经外科为例,04年1月-06年6月上报院内压疮12例,同期住院病人数为2551人,院内压疮发生率为0.47%;06年7月-08年11月上报院内压疮11例,同期住院病人数为3190人,院内压疮发生率为0.34%。

2.2会诊压疮转归24例湿性伤口敷料换药及2例紫外线照射后均痊愈,1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长期昏迷且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的患者股骨粗隆处IV°压疮、窦道形成,湿性伤口换药效果不明显,经转介烧伤科行旋转肌皮瓣移植后痊愈,13例自动出院或死亡。3例压疮高危患者均未发生院内压疮。

3讨论

3.1压疮风险评估与预防

压疮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的病理过程[4],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被认为是有效的压疮高危人群筛查工具[5-6]。本研究通过小组管理的形式,结合各科室特点,规范了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使用:先用braden评估量表对新入或手术后的卧床患者、老年患者进行常规评估,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的方法,筛选出压疮中高危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施行重点预防,从而有效地降低了院内压疮的发生率,同时使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和利用。

3.2临床护士在压疮高危因素处理上的困难与局限

压力是压疮发生的直接原因,而翻身是行之有效的减压措施。研究证实[7-8],组织受压的缓解期应在4小时以上,若短时间内局部重复受压,则加大压疮发生的危险;而30°侧卧更换体位法可以较好地分散两侧髂嵴和股骨粗隆所承受的身体垂直压力。会诊中发现各科室护士均较好地落实了定时翻身,然而对患者体位的变换缺乏计划性与循证意识。

潮湿的威胁主要来自大小便失禁。气囊导尿管接负压引流瓶对水样便和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大便收集有良好效果;尿套或保鲜袋可用于男性尿失禁病人;除了留置尿管,女病人尿失禁尚无简便有效的集尿措施。因此,腹泻、大便失禁以及女性尿失禁病人成为困扰临床护士的一大难题。

营养不良既是压疮的主要危险因素,又是压疮久治不愈的主要原因。ourdel-Marchasson等经多因素分析发现,低蛋白血症是压疮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9]。本组高达82.86%的患者血浆白蛋白低于正常也证实了这一点。然而,临床护士在营养方面的知识相对缺乏,难以给患者提供合适的营养指导。

3.3专科护士在疑难压疮处理上的优势

专科护士的介入可以充分利用其岗位优势,对患者实施个案管理,并应用循证依据指导护理措施的落实,通过会诊转介与医生积极配合,从而使疑难个案得到及时有效的综合处理。

3.4湿性伤口愈合理念的推广与专科护士的角色作用

在国外,“湿性伤口愈合”理念在七十年代就已被广泛接受,但在国内,由于护理理念的滞后,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仍在沿用干性愈合的方法。近年来,国内护理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专科护士培训的兴起,造就了一批接受新信息能力强、且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素质专科护理人才,使护理新理念、新方法得以在临床推行和应用。同时,通过疑难个案护理会诊的方式也强化了专科护士的角色作用[10-11]。

参考文献

[1]WoodburyMG,HoughtonP,PressureulcersinCanadianhealthcaresettings.OstomyWoundManagement,2004,50(10):22-38.

[2]陆微,温嫔,谢晖等.临床压疮护理预防及基础循证研究.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4):247-249.

[3]葛兆霞.压疮护理的研究进展.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6,2(2):80-83.

[4]王泠.压疮的管理(一).中国护理管理,2006,6(1):62-64.

[5]方蘅英,林晓岚,胡爱玲.2种压疮危险评估表预测效果的比较研究.护理研究,2007,21(11A):2850-2851.

[6]王彩凤,巫向前.3种评估表对住院老年压疮预测能力的比较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15-18.

[7]姜丽萍,蔡福满,杨晔琴等.不完全皮肤受压对大鼠组织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776-778.

[8]朱文芳,胡克,范湘鸿等.30°侧卧更换体位法预防压疮效果观察.护理学杂志,2007,22(22):48-49.

[9]Bourdel-MarchassonI,BarateauM,RondeauV,etal.Amultecentertrialoftheeffectsoforalmultritionalsupplementationincriticalillolderimpatients.Nutrition,2006,16(1):1-5.

[10]周君贵,张秀华,甄莉等.老年病专科护士院内会诊指导压疮湿性换药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报,2007,14(11):34-36.

[11]杨惠花,睦文洁,施耀芳等.课题小组在压疮护理管理中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43-344.

标签:;  ;  ;  

专科护理模式下医院内皮肤压疮的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