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行为推理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理论,伦理,波特,言语,家长式,意向性,原则。
行为推理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李涵[1](2017)在《效果推理理论与创业者行为关系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效果推理理论与传统创业管理有所不同,区别于因果理论,偏重于通过对自我认知及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随时应对突发情况及问题。根据效果推理理论,创业者在创业活动中通过组建团队、获取资源等方式掌控未来,而不是预测未来及市场行为,本文研究创业者如何在不确定的(VUCA)环境中应用效果推理理论进行一系列创业决策,从而解决创业过程中产生的多方面问题。(本文来源于《商场现代化》期刊2017年09期)
许苗苗,郑文智[2](2016)在《员工变革支持行为预测模型建构——基于行为推理理论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组织变革过程中促进员工变革支持行为的产生是组织变革成功的关键。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以行为推理理论为视角,探讨了魅力型领导对员工变革支持行为的作用机制,其中魅力型领导有利于促进员工变革支持行为的产生,变革开放性在魅力型领导和员工变革支持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坚韧人格调节魅力型领导通过变革开放性对员工变革支持行为的作用效果,建构了员工变革支持行为的预测模型。在管理实践中,组织可以通过对模型中各环节的干预,采取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激发员工变革支持行为的产生,促进组织变革的成功。(本文来源于《科技与经济》期刊2016年04期)
王建国,杜伟强[3](2016)在《基于行为推理理论的绿色消费行为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绿色消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而消费者是实施绿色消费的关键。随着生态意识逐渐提高,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积极态度却很难从其行为中反映出来。针对绿色消费态度行为不一致的问题,文章基于行为推理理论对绿色消费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态度对绿色消费行为意向影响显着,价值观对绿色消费行为意向影响不显着,情境因素在行为合理性、态度和绿色消费行为意向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履行绿色消费的理由促成积极的绿色消费态度,拒绝绿色消费的理由导致绿色消费行为规避,二者不协调共存导致了绿色消费态度行为缺口。文章不仅拓展了传统的理性行为理论,而且能为政府和企业设计绿色消费态度行为缺口修复对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陈亮[4](2013)在《家长式领导对员工变革准备及支持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几年,家长式领导一直是组织行为研究的热点,而随着组织变革研究的不断深入,员工变革支持行为也成为了越来越引人关注的研究课题。前者是根植于华人文化背景下的本土化领导风格,而后者对于组织的成功转型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行为推理理论(BRT),在组织变革的背景下,家长式领导的各个维度都会影响员工对行为选择合理性的判断,从而对员工变革支持行为产生影响。本研究基于家长式领导和变革准备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家长式领导为自变量,员工变革准备为中介变量,以变革领导力为调节变量,以变革支持行为为因变量,探讨变量间的关系。本文通过有针对性地现场发放问卷调查,对356名被试的调查研究进行假设检验并得出结论:(1)家长式领导的各个维度显着影响员工变革支持行为。其中仁慈领导、德行领导与规诲式领导有正向影响,专断式领导有负向影响(2)员工的变革准备在家长式领导和员工变革支持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其中变革适当性感知在家长式领导各维度和变革支持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变革领导力对家长式领导和员工变革支持行为的关系起调节作用,该调节作用以员工变革准备为中介。文末对本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局限、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做了讨论。(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3-12-01)
李怀奎,李跃平[5](2013)在《意向性理论观照下的间接言语行为分析——语用推理理论系列研究之叁》一文中研究指出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由于对话语的命题内容没有给予应有重视而出现一定的不足,那就是直接和间接言语行为区分的条件不充分;对间接言语行为的定义不全面;没有对常规性和非常规性间接言语行为的区分和定性做出应有论述。从意向性结构F(P)的角度看,有时候话语的字面用意和其语境用意重迭,但其字面命题内容和语境命题内容不同,这时话语传达的言语行为就是间接的;不过大多数间接言语行为的字面用意和其语境用意有差别,如果话语的字面命题内容和语境命题内容有典型联系,那么它就属于常规性的间接言语行为,否则,就可以认为是属于非常规性的间接言语行为。(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5期)
郑根成[6](2012)在《波特模式的实践启示与反思——行为伦理决定模式中道德推理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波特模式由哈佛大学神学博士拉尔夫·波特首倡,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道德困境中行为伦理决定的道德正当性的分析模式,波特模式的分析包括境遇定义、价值、原则、忠诚四个板块,其分析拟确保行为决策与行动抉择都奠基于理性的伦理分析。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把波特模式的运用看作是一种社会伦理方面的练习,它试图让人们在伦理分析的练习中养成一种价值自觉,以引导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在合理的伦理原则的指导下实施自己的行动方案。波特模式主要应用于传媒伦理领域,在公共关系领域及相关的职业分析中也多有应用。在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面临着许多道德困境,其行为的伦理决定同样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波特模式无疑是一种可资借鉴的资源。(本文来源于《“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期刊2012-06-16)
郑根成[7](2012)在《波特模式的实践启示与反思——行为伦理决定模式中道德推理的理论与实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波特模式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道德困境中行为伦理决定的道德正当性的分析模式,波特模式的分析包括境遇定义、价值、原则、忠诚四个板块,其分析拟确保行为决策与行动抉择都奠基于理性的伦理分析。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把波特模式的运用看作是一种社会伦理方面的练习,它试图让人们在伦理分析的练习中养成一种价值自觉,以引导人们在实践中自觉地在合理的伦理原则的指导下实施自己的行动方案。波特模式主要应用于传媒伦理领域,在公共关系领域及相关的职业分析中也多有应用。(本文来源于《伦理学研究》期刊2012年03期)
秦小艺[8](2011)在《解析大学英语六级听力短对话中的推理题——基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是关于人类言语交际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有助于听话者透过字面意思去理解说话者的真正意图。本文通过对2007-2010近4年的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听力理解短对话题目的统计和分类,分析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在听力短对话推理题中的应用和体现。在此基础上,对大学英语的听力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1年22期)
李超[9](2011)在《言语行为理论视野中的形式法律推理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逻辑学以推理为研究中心,法律逻辑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法律推理。我们通常使用推理这个概念,包含着某命题被接受为真,即事先接受了作为前提的命题为真,由于规范本身既不是真的,也不是假的,因而在规范这一术语的意义上谈不上根据某些规范推导出另一些规范。以规范为前提建立的逻辑系统没有建立像形式逻辑命题理论那样普遍公认的的系统,存在的问题争论很大并且极其复杂。英国语言哲学家奥斯汀(J. Austin)开“言语行为理论”之先河,提出并详细、明确地研究言语行为理论,此后他的学生美国着名语言分析哲学家约翰·塞尔(John Searle)修正并发展了这一理论,使它进一步获得广泛而又重要的影响力。塞尔继承、修正和发展了奥斯汀理论,建立了更加完善、系统化的言语行为理论。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以言行事行为之间推理的可能性,并对法律推理的大前提、小前提以及结论的逻辑性质进行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以全新的理解方式对法律推理进行解构,算是对规范推理的一种语用学意义上的解读。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讨论:第一部分:言语行为理论概述本部分首先简单地介绍言语行为理论产生的历史渊源、哲学理论背景以及奥斯汀提出言语行为理论的目的和意义,之后通过对比系统地阐述塞尔言语行为理论的内容和分类,主要详述以言行事行为及其分类。第二部分:形式法律推理的传统逻辑构造本部分首先通过分析法律推理的传统涵义以及分类,对形式法律推理进行重新界定,把形式法律推理定义为法律推理的逻辑形式,之后对命题理论下的形式法律推理的模式——规范推理中的法律规范性质以及规范推导的几种形式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不足。第叁部分:言语行为理论视野下形式法律推理的逻辑重构本部分结合塞尔言语行为理论,尤其是以言行事行为,对法律推理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以言行事行为之间进行逻辑形式推理的可能性,并确定此类推理的一些规则,然后在言语行为理论的视角下对法律推理进行剖析,揭示法律推理的大前提、小前提以及结论的语用学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形式法律推理的模式。第四部分:结语本部分根据法律推理的研究现状,提出在言语行为理论视野下重构法律推理的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政法大学》期刊2011-03-30)
杨胜[10](2008)在《从脚本理论看指令类间接言语行为的推理》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指出了目前指令类间接言语行为的认知推理过程研究的不足之处,在前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有效的指令类间接言语行为的推理脚本模型,论述了此模型中各个成分的相互关系,并且进行了分类区分;根据脚本理论和激活扩散理论,对近现代小说戏剧中的间接言语行为对话进行了详细的脚本模型剖析。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一定的价值。论文的第1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和意义、论文组织结构。第2部分根据塞尔的研究以及索恩伯格和潘塞的言语行为理论,作者对脚本进行概括归纳,对间接言语行为的实施条件进行脚本重构(概括为叁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再细化为若干明确的成分,综合各个部分形成整体脚本),构建一个新的指令类间接言语行为脚本模型。对指令类间接言语行为分类,逐一解释其脚本结构。在此基础上,作者着重讨论模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解释构建脚本的理论依据。第3部分根据激活扩散理论对解释脚本的指导作用,作者分析近现代英美小说戏剧中对话实例中的间接言语行为推理过程(脚本各个部分的作用,地位关系,作用原理)以此来详细论证指令类间接言语行为脚本的合理性。在所给定的语境中,对照脚本中的主要成分先对单句间接言语行为进行脚本剖析,然后对多轮对话的间接言语行为作分析。第4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要点作出概括和总结。(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8-06-01)
行为推理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组织变革过程中促进员工变革支持行为的产生是组织变革成功的关键。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以行为推理理论为视角,探讨了魅力型领导对员工变革支持行为的作用机制,其中魅力型领导有利于促进员工变革支持行为的产生,变革开放性在魅力型领导和员工变革支持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坚韧人格调节魅力型领导通过变革开放性对员工变革支持行为的作用效果,建构了员工变革支持行为的预测模型。在管理实践中,组织可以通过对模型中各环节的干预,采取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激发员工变革支持行为的产生,促进组织变革的成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为推理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李涵.效果推理理论与创业者行为关系影响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7
[2].许苗苗,郑文智.员工变革支持行为预测模型建构——基于行为推理理论视角[J].科技与经济.2016
[3].王建国,杜伟强.基于行为推理理论的绿色消费行为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4].陈亮.家长式领导对员工变革准备及支持行为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
[5].李怀奎,李跃平.意向性理论观照下的间接言语行为分析——语用推理理论系列研究之叁[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6].郑根成.波特模式的实践启示与反思——行为伦理决定模式中道德推理的理论与实践分析[C].“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2012
[7].郑根成.波特模式的实践启示与反思——行为伦理决定模式中道德推理的理论与实践分析[J].伦理学研究.2012
[8].秦小艺.解析大学英语六级听力短对话中的推理题——基于间接言语行为理论[J].知识经济.2011
[9].李超.言语行为理论视野中的形式法律推理重构[D].西南政法大学.2011
[10].杨胜.从脚本理论看指令类间接言语行为的推理[D].南京理工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