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成广: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独特价值论文

彭成广: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独特价值论文

[提要]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独特价值主要包括:其一,其丰富的理论资源和独特的现实体验,使我们深刻感受到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深度、广度和丰度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挖掘现代性的潜能,进而从学理性层面助推“现代性”的良性运行;其二,其所采用文化批判与微观透视相结合的演绎方式与运行逻辑,值得进一步借鉴与推广;其三,其以“回到马克思”为理论追求和“植根本土化”为价值特色,值得充分学习。

[关键词]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性;批判理论;独特价值

一、理论传统与现实体验的叠加:丰富性和独特性

有很多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指出,“东欧”是一个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名词。事实上,无论是从地缘空间还是从思想文化渊源来看,把“东欧”称为“中东欧”更为确切。“东欧”视自己为正统的欧洲国家(在西欧的意义上),哲学家斯维塔克以捷克为例说:“……将捷克人视为东欧人完全是一种误导,因为他们过去一千年的历史都属于西欧历史。在20世纪,(捷克)产业工人代表着超过三分之一的(欧洲)工人人口,其文化也是一切欧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P.27)这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现代性批判思想必然以反思欧洲文明进程为内在主题,尤其是在欧洲传统文明遭受现代性理性文明重创之后,如何重建欧洲精神构成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诉求之一。

就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形成与确立而言,还有着两个明确的近现代理论资源传统:既有以卢卡奇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传统,又有以波兰尼为代表的自由资本主义批判传统。[2](P.205-211)受新马克思主义传统影响,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构成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底色,对物化意识和资产阶级异化现象的彻底批判精神构成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以意识革命为核心的无产阶级革命观、对现代理性文明的文化批判态度共同构成了现实诉求,等等,学界对此已基本达成共识,兹不赘述。

固瑞克专注于研发制造流体处理设备和系统方案提供,典型的应用有涂装车间的涂料输调漆系统、PVC中央供胶系统、液体成型隔音垫(LASD)工艺设备、减震降噪和结构增强发泡(NVH)工艺设备;焊装车间的折边胶、结构胶、减震胶、焊缝密封胶等涂胶设备和胶型控制设备;总装车间的风挡玻璃胶涂布设备,机油、清洗液、冷却液等定量加注设备,以及汽车零部件、新能源车用电池等的灌封、粘结、成型和组装等工艺设备。

忙的目的往往是:享受生活、回报父母、满足爱人,想无私;忙的结果往往是:享受不了生活、远离了父母、冷落了爱人,成自私。——到底为何而忙

后一个传统,中国学界了解得还不够。此处以卡尔·波兰尼为例说明,卡尔·波兰尼于1886年出生于奥匈帝国维也纳一个犹太富商家庭,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生活在布达佩斯,与卢卡奇也是很要好的朋友。人们在谈论他的代表作《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时,习惯于将其与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相提并论,这两部著作同于1944年出版。《巨变》中对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所做的激烈批判,与哈耶克所持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截然相对立,因为哈耶克认为“计划把我们带入了奴役的大道”,而波兰尼却认为“自由放任绝非自然产生的;……自由放任本身也是由国家强行实施的”。[3](P.250)波兰尼在《巨变》中确立了一个重要观点:“自律性市场的观念实际上是乌托邦的”。此观点对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影响深远,如布达佩斯学派代表人物赫勒就有明显继承,并做了补充:“纯粹目的合理性的总体化也是一个消级的乌托邦。”[4](引言,P.3)同时,马尔科维奇在谈论南斯拉夫的自治经验时,也充分肯定国家计划和权力体制在自治中的调控作用,[5](P.211-218)侧面反映了波兰尼对他的影响。波兰尼还进一步指出,自由主义与新奴役的产生有内在关联:“在法西斯主义底下受到挫败,乃是自由主义带来的必然后果,因其辩称权利与管制都是邪恶,而因在人类社会中要有自由,就必须将此两者排斥。”[3](P.422)这是对市场原教旨主义性质的意识形态的深刻揭露,以此,波兰尼揭示了自发调节和自由放任的市场试图把劳动力、土地和货币商品化的潜在危险。在波兰尼看来,劳动力、土地和货币本质上并不是商品,如果任由市场机制成为人的命运和人的自然环境,那么它就会导致整个社会的毁灭,因此必须打破市场自我调节的神话。因为计划与干预、社会保护和规制的强化并不意味着自由的终结,反而是自由的重生。必须正视到,波兰尼对自发市场调节的批判、对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揭露,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正视人的权利,肯定人在社会中的主体地位,是为了吁求建立一个能够保证个体权利和尊严的社会共同体,这种文化价值诉求从根本上构成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资源之一。

“回到马克思”与“复兴马克思主义”还体现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异化现象的高度关注和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上,他们认为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基,他们否认青年马克思(异化理论,人道主义,以《手稿》为中心)和老年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以《资本论》为中心)存有根本的断裂。如马尔科维奇就明确指出,“南斯拉夫哲学家和其他当代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者已经不容置疑地最终证明了: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哲学观点也构成他所有成熟著作的基础(例如《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资本论》),虽然这些观点以一种不同的、不那么抽象的语言表达出来。”[8](P.258)在这里,“马克思的早期著作及其哲学观点”就是指《手稿》中的异化理论和人道主义思想。沙夫也明确指出,《手稿》及其异化理论是马克思思想大厦的主要支柱之一。因此,他们所谓的重回马克思,其基本指向就是回到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可以说,几乎所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都对异化现象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二、文化批判与微观透视:演绎方式与运行逻辑

“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的自觉,通常有两个基本的途经:文学的升华和理性的反思。”[1](P.108)在此可以把“文学”的概念适度放大,即包括以文学、艺术和文化为主要对象的所有审美活动及人文价值领域的精神探索实践。在众多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中,有很多人同时也是文学家、文艺批评家和美学家,比如卢卡奇、科拉科夫斯基、格尔里奇等等。他们不约而同地通过对艺术、文学以及其他审美活动的集中思考来表现现代性批判主题,如卢卡奇的《审美特性》既有对“审美”本体论活动的精细阐释,也特别强调文学改造现实、超越现实、审美在维护人性完整中的根本性作用;再如科拉科夫斯基在《与魔鬼的谈话》《关于来洛尼亚王国的十三个童话故事》与《天堂的钥匙》等文学作品中也直接体现了现代社会普遍异化、人之个体的软弱性、“平庸的恶”等现代性批判主题。

因此,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美学思想,并非停留于学科意义上的“美学”或审美意义上的“感性”体悟,而通过文学作品或艺术理论等美学话语来微观透视和批判反思统治极权、技术理性、官僚机构等异化现象,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现代性批判理论。在他们看来,文学、艺术及审美活动不是消遣娱乐,也不是机械反映论、模仿论的僵化产物;同时,也不单单是抒情言志的物质媒介,而是反抗现实、改造现实乃至改造人之条件的巨大力量。因此,他们更为欣赏与“现实”做斗争的具有悲剧精神的“文艺”作品。

比如斯维塔克认为,对异化理论的相关研究只能在人类学的背景中来进行,对异化起源发展的阐述和对异化克服超越的方法也只能在关于人的理论中寻求。在此基础上,他首先把异化理论分为神学的、哲学的、科学的和艺术的四种类型,并分别对应着超验理性、理性思辨、经验和自身。在斯维塔克这里充分凸显了一个主要观点:异化理论的核心价值目标是人的解放,异化的主体是人,异化理论是人与上帝、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个性相冲突的发展史。在斯维塔克看来,异化是人的永恒命运,是文明生活的历史性范畴,是20世纪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新历史现象。

医院管理层(B1)主要从医院管理角度出发,考虑“药占比”指标考核管理C1、医保目录的控制管理C2、国家相关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C3等几个方面对药品费用的影响。“药占比”指标考核与绩效挂钩[3],是控制药品费用过快增加的主要手段之一;医保管理政策的实施,是医院对临床用药的有效监管方式之一[4]。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既具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上对现存一切的彻底批判性,又对文学、艺术乃至审美等美学本体对象的内在规律特征有精微的认识,以此在对现代理性文明及现代性内部结构做具体分析时,就非常注重从美学维度对“现代性”做文化批判和微观透视,这既体现了他们分析的洞见性,又反映出他们体察方式的细腻特征,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学现代性批判理论。

图7为样机定子3D结构有限元模型。表3为考虑叠压系数及各向异性后样机的材料力学参数(表中材料力学参数是仿真时直接输入的参数值)。

要言之,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性批判理论中,美学不再是逃避现实,而是关切现实、干预现实、批判现实甚至改造现实的重要路径。艺术(美学)自律并非推崇、追求王尔德式的“为艺术而艺术”,而是强调艺术(美学)对现实的超越性、批判性与建构性;他们认为,美学或艺术科学不只是现代社会的精神点缀性产品,也不单单发挥着潜移默化的美育作用,而是现代社会结构的重要一维,如果缺少这一维度,现代性将彻底走向崩溃。这一论断显然比西方马克思主义通行意义上的“审美救赎”论调更为激进、深刻;他们的美学现代性批判既是启蒙现代性批判、大众文化批判、技术理性批判和后现代文化批判的必要补充,也是对人之存在总问题的探讨。因此,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性批判理论所采用的总体文化批判与微观透视相结合的演绎方式与运行逻辑值得进一步借鉴与推广。

三、回到马克思与植根本土化:理论追求与价值特色

南斯拉夫“实践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彼得洛维奇对“回到马克思”和“复兴马克思主义”也有比较明确的理论定位和总体认识。在他看来,二战后南斯拉夫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原先“斯大林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导形式下慢慢解放出来,开始回归到马克思等人的原创文本中,是从僵化的思想到鲜活思想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复活与再生。[6](P.24-60)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回到马克思”的共有认识是:超越苏联“斯大林式”教科书的马克思主义,从马克思恩格斯原著原文中悟原理,以此来更好地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现实和改造现实的巨大作用。

“回到马克思”还体现在对人道主义的根本坚守上。从根本上讲,人道主义的回归是所有异化理论的根本诉求,因为人道主义所关心的是人的起源、归属与发展等核心问题。斯维塔克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来源进行了辨识:“社会主义思想是欧洲人道主义发展的结果,这个传统深深植根于古希腊、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9](P.149)他高度肯定了费尔巴哈关于“人是具体感性存在”的论断,人从基督教的身体与灵魂的二元论的主导中解放了自己,人发现了自身,并认为“费尔巴哈的人类学,关于人的普遍科学,是前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顶点。”[9](P.149)但是,斯维塔克认为,费尔巴哈虽然把握了人的具体性,但仍然没有跳出抽象人的囚徒,他只是在性与家庭的领域理解人,所以他的理论必须让位于人们自身的实践活动,让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来完善。斯维塔克认为,有三种关于人的重要概念的出现,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基础,即“从自然身份状态经历社会发展达到自身的自由;从基本人性的异化经历异化的克服达到历史的目标——共产主义;从自然状态经历非人性到人性。”[9](P.159)经过克服异化后,“孤立个体的人的概念被超越了。”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例数(n)及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使用卡方(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文本非常熟悉,这既体现了他们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细读功夫,又构成了他们洞见性阐述和创造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基础。以科拉科夫斯基为例,他对马克思文本及其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的熟悉程度,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界都鲜有人超越,其巨著《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史以及对马克思、恩格斯去世后的马克思主义各个阶段的演变都有精细而独到的考察,被世界公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权威书籍,已被译成德、法、英、汉、塞尔维亚等多种文字广为传播。科拉科夫斯基对现存一切持彻底批判与否定超越的激进立场,如他通过文学“童话”故事对官僚异化现象和人之生存荒谬进行了深刻揭露批判、①他强调知识分子应该以自我反思和彻底批判的反动精神来批判质疑现存一切。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回到马克思”的理论追求,概括起来至少有三点:其一,坚持立足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其二,高度重视青年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大力发扬马克思的批判质疑精神;其三,坚守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底色,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解放为根本宗旨。

在卢卡奇的直接引领下,布达佩斯学派的明确目标就是“回到马克思”和“复兴马克思主义”,这既体现在他们对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日常生活理论的解读上,也体现在他们所沿用和形成的文化批判理论、激进需要理论和道德伦理重建上,还体现在他们对人的本质意识形态和革命等概念的多维度建构性阐发中。比如,赫勒就明确指出,《日常生活》一书是在提出“马克思主义的复兴”时代形成的,其主要目的在于对马克思主义保持忠诚的基础上,同“历史唯物主义”的某些传统决裂,进而为日常生活如何能在人道主义的、民主的和社会主义方向上得以改变提供具体的探索。[7](P.1-2)而马尔库什的代表作《马克思主义与人类学——马克思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概念》一书,从头到尾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对“人的本质”的阐释性和创造性解读,在其另一部代表作《语言与生产———范式批判》中,马尔库什以“生产范式”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立场和根本方法。

波兰哲学家亚当·沙夫更是旗帜鲜明地宣扬要复兴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与人类个体》一书中他特别指出,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解和人道主义精神不应该不忘记,应该重回马克思重读马克思。捷克哲学家科西克的《具体辩证法——关于人与世界问题的研究》一书,更是被学界誉为可与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相媲美的力作。此书是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融合的典范,其中“伪具体”“操控”“物化”等概念的提出就直接源自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创造性阐发,尤其是他所强调的“具体总体辩证法”,高度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特征。南斯拉夫“实践派”主将马尔科维奇的《当代的马克思:论人道主义共产主义》一书更是从人的现实生活异化现象入手,从马克思为人的本质规定性内涵出发,探讨了人道主义共产主义存在的合法性和必然性,并对人道主义共产主义应有的形态和本质给予充分论述。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拥有丰富理论资源的同时,其独特价值还体现在其理论家的独特现实体验上。他们大都既是现代理性文明灾难的受害者(目击者),又是社会主义改革试验的积极探索者和参与者。仅以本文所涉及的研究对象为例,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赫勒就有直接关进集中营且其父亲不幸遇难的遭遇;同时,由于特定的政治原因,赫勒有过两次被开除党籍且最终逃离至国外的经历,应该说,赫勒对“法西斯主义”暴行和“斯大林主义”极权的深刻体会比较具有代表性。还有卢卡奇以及南斯拉夫“实践派”马尔科维奇、波兰哲学家亚当·沙夫的另一层经历也值得一提,他们三人不只是通过“著书立说”来批判“法西斯主义”和“斯大林模式”,更是身体力行参与了社会主义改革试验和人道化建设,并为构建社会主义自治政府提出了具体的方案。其中,卢卡奇曾于1919年当选为匈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担任过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文化教育部委员,1928年受党中央委托起草匈牙利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1956年还出任过纳吉政府文化部长,政治经历非常丰富;沙夫也曾是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委员,等等充分表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并不是完全自我封闭的象牙塔内学者,而是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政治诉求。

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看来,美学是现代性的必然产物。以此,他们的美学思想就具有统一、明确、强烈的现实价值指向,即以独特的历史体验和丰富的理论资源对现代性作独特的理论反思。所以,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性批判理论有内外两种不同的路径演绎:其一,从现代性的视域出发,探讨现代美学学科确立的合法性和矛盾性,包括审美自律、阐释美学、道德伦理美学、后现代美学形态重建等丰富内容;其二,从社会文化的总体批判入手,体现出美学的文化公共性。美学不再是书斋里的理论推演,他们不再停留于对审美对象的形式和人之感受等问题的探讨,而是试图通过美学研究来揭示与阐扬人与世界的内在关联,试图通过美的“观照”“洞见”来探索解决人与现世的生存问题,通过艺术来批判社会现实的异化现象,以此恢复人本应有的主体地位和价值意义。

中东欧国家拥有许多伟大的文学家和艺术巨匠,在他们的作品中少有风花雪月式的无病呻吟,少有小资阶级的个人情思,多以民族苦难和辉煌、以国家独立和人的自由、以社会异化和个体希望、以人类文明的危机反思与人性的完整与解放等为主题进行深刻的社会反思与彻底的人性探索。以此,造就了他们文艺作品的永恒价值和辉煌成就。这既可以他们累计多人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作为例证,也可以他们作品的流传之广和影响深远为佐证。自从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以来,以具有中东欧国籍或反映东欧社会主题的作品的获奖者就高达8人:波兰小说家显克维奇(1846-1961,1905年获奖)、波兰小说家莱蒙特(1868-1952,1924年获奖)、南斯拉夫小说家安德里(1982-1975,1961年获奖)、波兰诗人米沃什(1904-2004,1980年获奖)、捷克诗人塞弗尔特(1901-1986,1984年获奖)、波兰诗人辛波斯卡(1923-2002,1996年获奖)、匈牙利小说家凯尔泰斯·伊姆雷(1929-,2002年获奖)、罗马尼亚裔德国诗人米勒(1951-,2009年获奖)。被誉为“站在生与死的门槛上写作”的凯尔泰斯·伊姆雷的获奖理由是:“表彰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画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同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切·米沃什的获奖理由是“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状态”,等等。

5.银行业务缺乏创新。在“互联网+”的时代,传统银行业务如果不进行创新改革,将面临着被市场淘汰的命运。许多商业银行虽然意识到业务创新的重要性,但碍于商业银行较为冗长的审批程序,加大业务创新力度往往受阻,并且央行在这一方面也缺乏明确的政策指引,实施业务创新面临着较大的政策性风险,所以银行进行业务创新普遍都只是动其皮毛而未能深入内里革新,因此,目前为止深圳的银行业务仍然是以传统业务为主,缺乏创新。

再如沙夫的专著《作为社会现象的异化》、苏佩克的《异化理论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意义》、马尔科维奇的《马克思论异化》《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批判》、赫勒的《论东欧社会的拜物教与异化》《存在主义、异化、后现代主义:作为日常生活类型变化载体的文化运动》马尔库什《马克思和卢卡奇的异化与物化》、斯维塔克的《异化理论》、柳鲍米尔·塔迪奇的《官僚机构——异化的组织》,等等著作中都对马克思异化理论与人道主义思想有集中阐发。

生活在狼群里,就应该去做狼,这句话是你说的,他们骗了你,你就应该去骗他们。像你这样的窝囊废,就该戴一百顶绿帽子。还想让我跟你回去,做梦去吧。你这个大骗子。

当然,任何解读都是“误读”,他们对马克思的相关阐释是否原原本本地回到了“原初语境”中的“马克思”,这自然有待再辨认,但能充分确定的是,他们的相关解读是对“斯大林式”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强力反驳和彻底批判,体现了他们为追求真理而不畏强权的坚韧精神,体现了他们以人的自由解放为最高目标的崇高追求。

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虽然都以“回到马克思”为根本理论追求,但在具体阐释中却鲜明地体现了差异性的本土化特色,从根本上应和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精神。因为虽然同属于中东欧国家,但是东欧诸国在历史传统、文化血脉及现实经历上必然存有诸多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特色的民族性格和人文精神。这种本土差异性体现在“美学现代性批判”思想中:一方面,他们共同强调美学、文化、艺术对日常生活和政治、道德领域乃至民族精神结构的改革性;另一方面,他们反对从理论到理论的普遍、抽象演绎,而把理论植根于特定的民族文化传统、反映特定历史变革并紧密结合社会实践,以鲜明的本土文化接通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以此多维度地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和有效性。比如,南斯拉夫“实践派”的美学现代性批判思想以社会主义改革的探索实践和宏伟蓝图为基础,强调美学在人道化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功用;波兰“哲学人文学派”的美学现代性批判思想在延续波兰哲学人文传统基础上,对人之存在的个体意识乃至整个文化艺术的异化现象进行了深入考察;捷克“存在人类学派”的美学现代性批判思想从文化人类学和哲学人类学出发,探寻艺术与人的内在本质关联,匈牙利“布达佩斯学派”美学现代性批判思想沿袭了卢卡奇的美学实践本体论的路径,既强调美的改革性,又强调美的救赎功能,对美的诸多本体概念也有精细的论述,等等。这既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阐释空间,又为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本土化提供了有效的阐释路径,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发展也具有较强的启发性。

总之,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加强中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研究,必须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独特的文化单元来加以理论建构,以此,研究它的最根本意义在于使得“人类如何善对自己的历史教训”。[2](P.640)其中,美学现代性批判理论蕴含着强烈的人学价值和现实价值而闪耀着时代光芒,但这只是中东欧文化思想库中的冰山一角,全面深入系统地推进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及其美学思想研究,将是一项长期而具体、任重而道远、崇高而艰辛的开放式探索工程。

注释:

①重点参考莱谢克·柯拉柯夫斯基《关于来洛尼亚王国的十三个童话故事》一书,杨德友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

参考文献:

[1]员俊雅.现代性危机的反思与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诉求——斯维塔克文化批判理论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5.

[2]衣俊卿.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精神史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5.

[3][匈]卡尔·波兰尼.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M].黄树民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4][匈]阿格妮丝·赫勒.激进哲学[M].赵司空,孙建茵译.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1.

[5][南斯拉夫]米哈伊洛·马尔科维奇.南斯拉夫自治的经验[A]//从富裕到实践——哲学与社会批判[C].曲跃厚译.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

[6][南斯拉夫]加约·彼得洛维奇.二十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一位南斯拉夫哲学家重释卡尔·马克思的著作[M].姜海波译.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5.

[7][匈]阿格妮丝·赫勒.日常生活[M].衣俊卿译.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

[8]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哲学译丛》编辑部编译.南斯拉夫哲学论文集[M].北京:三联书店,1979.

[9][捷]伊凡·斯维塔克.人和他的世界——一种马克思主义观[M].员俊雅译.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5.

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19)06—0072—0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欧马克思主义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15ZDB022)、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一带一路文化战略下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性批判理论研究”(SC18C049)、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金项目“捷克新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研究”(2019SQN2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彭成广,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四川 成都 610041

收稿日期2019-02-10

责任编辑尹邦志

标签:;  ;  ;  ;  ;  ;  ;  ;  ;  ;  ;  ;  ;  ;  

彭成广: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美学现代性批判理论的独特价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