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适用于智能家居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与第一芯片连接的485总线通讯电路、232总线通讯电路以及数字信号电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结构精巧,通过对数据传输系统进行改进,使485总线通讯电路和232总线通讯电路能够与数据传输系统兼容使用,提高设备通讯的兼容性,实现了多种通讯方式兼容,进一步提高通讯强度,增加信息传输的精度,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强度。同时,数字信号电路可用一个单片机控制多个485总线通讯电路,从而提高了末端带负载量。
主设计要求
1.适用于智能家居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第一芯片(U1)连接的485总线通讯电路、232总线通讯电路以及数字信号电路,所述数字信号电路包括插座(J),所述插座(J)的1~11脚连接于所述第一芯片(U1),所述插座(J)的12脚与第一二极管(VD1)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VD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电源输入端VIN和保险丝(F),所述保险丝(F)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以及第二芯片(U2)的1脚,所述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芯片(U2)的3脚和5脚接地,所述第二芯片(U2)的2脚分别连接于第二二极管(VD2)和第一电阻(R1),所述第二二极管(VD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二芯片(U2)的4脚、第三电容(C3)、第三芯片(U3)的3脚、第三二极管(VD3)、第四三极管(VD4)以及5V电源,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芯片(U3)的1脚接地,所述第三芯片(U3)的2脚分别连接于3V电源输入端、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以及所述第三芯片(U3)的4脚,所述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VD3)和第四三极管(VD4)的另一端并联至第五三极管(VD5)的一端,所述第五三极管(VD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输入端VBAT、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一稳压器(ZD1)、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以及第十电容(C10)连接;所述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一稳压器(ZD1)、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以及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芯片(U1)的引脚VDD1、引脚VDD2、引脚VDD3、以及引脚VDD4与3V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引脚VSS1、引脚VSS2、引脚VSS3、引脚VSS4以及引脚VSSA接地。
设计方案
1.适用于智能家居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与第一芯片(U1)连接的485总线通讯电路、232总线通讯电路以及数字信号电路,所述数字信号电路包括插座(J),所述插座(J)的1~11脚连接于所述第一芯片(U1),所述插座(J)的12脚与第一二极管(VD1)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VD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电源输入端VIN和保险丝(F),所述保险丝(F)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以及第二芯片(U2)的1脚,所述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芯片(U2)的3脚和5脚接地,所述第二芯片(U2)的2脚分别连接于第二二极管(VD2)和第一电阻(R1),所述第二二极管(VD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二芯片(U2)的4脚、第三电容(C3)、第三芯片(U3)的3脚、第三二极管(VD3)、第四三极管(VD4)以及5V电源,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芯片(U3)的1脚接地,所述第三芯片(U3)的2脚分别连接于3V电源输入端、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以及所述第三芯片(U3)的4脚,所述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VD3)和第四三极管(VD4)的另一端并联至第五三极管(VD5)的一端,所述第五三极管(VD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输入端VBAT、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一稳压器(ZD1)、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以及第十电容(C10)连接;所述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一稳压器(ZD1)、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以及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芯片(U1)的引脚VDD1、引脚VDD2、引脚VDD3、以及引脚VDD4与3V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引脚VSS1、引脚VSS2、引脚VSS3、引脚VSS4以及引脚VSSA接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智能家居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232总线通讯电路包括第四芯片(U4),所述第四芯片(U4)引脚VCC分别连接于3V输入端、第十一电容(C11),所述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芯片(U4)引脚V+通过第十二电容(C12)分别连接于3V输入端和连接于所述第十一电容(C11);所述第四芯片(U4)引脚V-连接于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所述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芯片(U4)引脚GND接地;所述第四芯片(U4)引脚C1+连接于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所述第四芯片(U4)引脚C1-连接于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所述第四芯片(U4)引脚C2+连接于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所述第四芯片(U4)引脚C2-连接于所述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所述第四芯片(U4)的引脚8~14连接于所述第一芯片(U1)上的引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智能家居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485总线通讯电路包括第五芯片(U5),所述第五芯片(U5)的1脚通过第二电阻(R2)与3V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芯片(U5)的2脚和3脚并联至第三电阻(R3),所述第三电阻(R3)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芯片(U5)的4脚通过第四电阻(R4)与3V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芯片(U5)的8脚分别连接于3V输入端、连接于第十六电容(C16)的输入端以及连接于第五电阻(R5),所述第十六电容(C16)的输出端接地和连接于第二稳压器(ZD2);所述第五芯片(U5)的6脚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以及第七电阻(R7);所述第五芯片(U5)的5脚分别连接于第八电阻(R8)、连接于第三稳压器(ZD3)以及接地,所述第三稳压器(ZD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和连接于第四稳压器(ZD4);所述第五芯片(U5)的7脚分别连接于第八电阻(R8)、第六电阻(R6)以及第九电阻(R9),所述第九电阻(R9)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稳压器(ZD2)和第四稳压器(ZD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智能家居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U1)还与振荡电路连接,所述振荡电路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引脚OSC_IN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第十七电容(C17)和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引脚OSC_OUT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第十八电容(C18),所述第十七电容(C17)和第十八电容(C18)之间还设有石英晶体振荡器(CR)。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智能家居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U1)的引脚PA15上并联有开关(S1)和第十九电容(C19),所述开关(S1)和第十九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适用于智能家居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U1)的引脚NRST分别与第十电阻(R10)和第二十电容(C20)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入3V输入端,所述第二十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适用于智能家居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片(U1)为STM32F103RCT6型线性电源芯片。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家居的数据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空调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影音服务器、影柜系统、网络家电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
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帮助家庭与外部保持信息交流畅通,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人们有效安排时间,增强家居生活的安全性,甚至为各种能源费用节约资金。
消防是智能家居中极其重要的一项,消防包括水泵房喷淋泵、消防栓、各类探测器等,而现有的数据传输系统只具备一种通讯方式,使得设备更换比较麻烦,不能兼容各种通讯方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智能家居的数据传输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适用于智能家居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与第一芯片连接的485总线通讯电路、232总线通讯电路以及数字信号电路,所述数字信号电路包括插座,所述插座的1~11脚连接于所述第一芯片,所述插座的12脚与第一二极管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电源输入端VIN和保险丝,所述保险丝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以及第二芯片的1脚,所述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芯片的3脚和5脚接地,所述第二芯片的2脚分别连接于第二二极管和第一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二芯片的4脚、第三电容、第三芯片的3脚、第三二极管、第四三极管以及5V电源,所述第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芯片的1脚接地,所述第三芯片的2脚分别连接于3V电源输入端、第四电容、第五电容以及所述第三芯片的4脚,所述第四电容和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和第四三极管的另一端并联至第五三极管的一端,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输入端VBAT、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一稳压器、第八电容、第九电容以及第十电容;所述第六电容、第七电容、第一稳压管、第八电容、第九电容以及第十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芯片的引脚VDD1、引脚VDD2、引脚VDD3、以及引脚VDD4与3V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引脚VSS1、引脚VSS2、引脚VSS3、引脚VSS4以及引脚VSSA接地。
优选的,所述232总线通讯电路包括第四芯片,所述第四芯片引脚VCC分别连接于3V输入端、第十一电容,所述第十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芯片引脚V+通过第十二电容分别连接于3V输入端和连接于所述第十一电容;所述第四芯片引脚V-连接于第十三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十三电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芯片引脚GND接地;所述第四芯片引脚C1+连接于第十四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四芯片引脚C1-连接于所述第五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四芯片引脚C2+连接于第十五电容的一端,所述第四芯片引脚C2-连接于所述第十五电容的另一端;所述第四芯片的引脚8~14连接于所述第一芯片上的引脚。
优选的,所述485总线通讯电路包括第五芯片,所述第五芯片的1脚通过第二电阻与3V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芯片的2脚和3脚并联至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芯片的4脚通过第四电阻与3V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芯片的8脚分别连接于3V输入端、连接于第十六电容的输入端以及连接于第五电阻,所述第十六电容的输出端接地和连接于第二稳压器;所述第五芯片的6脚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第六电阻以及第七电阻;所述第五芯片的5脚分别连接于第八电阻、连接于第三稳压器以及接地,所述第三稳压器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七电阻的另一端和连接于第四稳压器;所述第五芯片的7脚分别连接于第八电阻、第六电阻以及第九电阻,所述第九电阻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稳压器和第四稳压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芯片还与振荡电路连接,所述振荡电路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引脚OSC_IN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第十七电容和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引脚OSC_OUT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第十八电容,所述第十七电容和第十八电容之间还设有石英晶体振荡器。
优选的,所述第一芯片的引脚PA15上并联有开关和第十九电容,所述开关和第十九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的,所述第一芯片的引脚NRST分别与第十电阻和第二十电容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接入3V输入端,所述第二十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优选的,所述第一芯片为STM32F103RCT6型线性电源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结构精巧,通过对数据传输系统进行改进,使485总线通讯电路和232总线通讯电路能够与数据传输系统兼容使用,提高设备通讯的兼容性,实现了多种通讯方式兼容,进一步提高通讯强度,增加信息传输的精度,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强度。同时,数字信号电路可用一个单片机控制多个485总线通讯电路,从而提高了末端带负载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中232总线通讯电路的电路图;
图3:本实用新型中485总线通讯电路的电路图;
图4:本实用新型中数字信号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这些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不限于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适用于智能家居的数据传输系统,包括与第一芯片U1连接的485总线通讯电路、232总线通讯电路以及数字信号电路,所述485总线通讯电路和232总线通讯电路能够与数据传输系统兼容使用,提高设备通讯的兼容性,实现了多种通讯方式兼容,进一步提高通讯强度,增加信息传输的精度,减少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强度。同时,数字信号电路可用一个单片机控制多个485总线通讯电路,从而提高了末端带负载量。
所述数字信号电路包括插座J,所述插座J的1~11脚连接于所述第一芯片U1,所述插座J的12脚与第一二极管VD1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VD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电源输入端VIN和保险丝F,所述保险丝F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以及第二芯片U2的1脚,所述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芯片U2的3脚和5脚接地,所述第二芯片U2的2脚分别连接于第二二极管VD2和第一电阻R1,所述第二二极管VD2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二芯片U2的4脚、第三电容C3、第三芯片U3的3脚、第三二极管VD3、第四三极管VD4以及5V电源,所述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芯片U3的1脚接地,所述第三芯片U3的2脚分别连接于3V电源输入端、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以及所述第三芯片U3的4脚,所述第四电容C4和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VD3和第四三极管VD4的另一端并联至第五三极管VD5的一端,所述第五三极管VD5的另一端分别与电源输入端VBAT、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一稳压器ZD1、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以及第十电容C10;所述第六电容C6、第七电容C7、第一稳压管ZD1、第八电容C8、第九电容C9以及第十电容C10的另一端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芯片U1为STM32F103RCT6型线性电源芯片。所述第一芯片U1的引脚VDD1、引脚VDD2、引脚VDD3、以及引脚VDD4与3V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芯片的引脚VSS1、引脚VSS2、引脚VSS3、引脚VSS4以及引脚VSSA接地。
所述232总线通讯电路包括第四芯片U4,所述第四芯片U4引脚VCC分别连接于3V输入端、第十一电容C11,所述第十一电容C11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芯片U4引脚V+通过第十二电容C12分别连接于3V输入端和连接于所述第十一电容C11;所述第四芯片U4引脚V-连接于第十三电容C13的一端,所述第十三电容C13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芯片U4引脚GND接地;所述第四芯片U4引脚C1+连接于第十四电容C14的一端,所述第四芯片U4引脚C1-连接于所述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所述第四芯片U4引脚C2+连接于第十五电容C15的一端,所述第四芯片U4引脚C2-连接于所述第十五电容C15的另一端;所述第四芯片U4的引脚8~14连接于所述第一芯片U1上的引脚。
所述485总线通讯电路包括第五芯片U5,所述第五芯片U5的1脚通过第二电阻R2与3V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芯片U5的2脚和3脚并联至第三电阻R3,所述第三电阻R3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五芯片U5的4脚通过第四电阻R4与3V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五芯片U5的8脚分别连接于3V输入端、连接于第十六电容C16的输入端以及连接于第五电阻R5,所述第十六电容C16的输出端接地和连接于第二稳压器ZD2;所述第五芯片U5的6脚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六电阻R6以及第七电阻R7;所述第五芯片U5的5脚分别连接于第八电阻R8、连接于第三稳压器ZD3以及接地,所述第三稳压器ZD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和连接于第四稳压器ZD4;所述第五芯片U5的7脚分别连接于第八电阻R8、第六电阻R6以及第九电阻R9,所述第九电阻R9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稳压器ZD2和第四稳压器ZD4。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芯片U1还与振荡电路连接,所述振荡电路包括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引脚OSC_IN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第十七电容C17和一端与所述第一芯片引脚OSC_OUT连接、另一端接地的第十八电容C18,所述第十七电容C17和第十八电容C18之间还设有石英晶体振荡器CR。所述第一芯片U1的引脚PA15上并联有开关S1和第十九电容C19,所述开关S1和第十九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一芯片U1的引脚NRST分别与第十电阻R10和第二十电容C20连接,所述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接入3V输入端,所述第二十电容C20的另一端接地。
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674741.6
申请日:2019-05-1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858970U
授权时间:20191227
主分类号:G05B19/042
专利分类号:G05B19/042
范畴分类:40E;
申请人:苏州小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苏州小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若水路388号纳米大学科技园F楼2层
发明人:陈才炜;刘宇峰;李佰红
第一发明人:陈才炜
当前权利人:苏州小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陆明耀
代理机构:32297
代理机构编号: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