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性转换敏感期论文_周美兰,宋雪薇,朱潇,杨庚武,孔得群

导读:本文包含了育性转换敏感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敏感,孢子,温度,水稻,花粉,小麦,不育系。

育性转换敏感期论文文献综述

周美兰,宋雪薇,朱潇,杨庚武,孔得群[1](2015)在《小麦温敏不育系BNS366育性转换的敏感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确定BNS366育性转换的敏感时期和温光阈值,探寻杂交制种最佳时空区域,2011-2013年度在长沙进行了分期播种,研究了BNS366群体不同生育时期的气象因子与花粉败育率、自交不育度和自交实粒数等性状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播种-分蘖盛期的气温与育性呈极显着相关;拔节始期-孕穗始期的日平均气温、日最低气温和日长也与育性呈极显着相关。即BNS366育性受到播种-分蘖盛期和拔节始期-孕穗始期温光因子的影响。播种-分蘖盛期的日平均气温为17.1~21.7℃不育,日平均气温为14.0~16.2℃育性转换,日平均气温为5.5~6.2℃可育。BNS366育性转换的敏感时期为群体拔节始期-孕穗始期,即小花原基分化期-药隔形成期。育性转换的温光阈值:日平均气温6.6~8.10℃,日长10.92~11.18h不育;日平均气温8.13~10.72℃,日长11.40~11.53h育性转换;日平均气温15.5~18.4℃,日长11.75~12.33h完全可育。(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张平博[2](2010)在《光敏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敏感部位研究及pms3候选基因功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敏核不育水稻因具有长日照条件下雄性不育,短日条件下可育的特性,在两系杂交稻育种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该水稻接受光周期信号决定育性转换的叶片和部位。本研究通过在自然长日照条件下对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NK58S)不同叶片和部位套袋遮光作短日处理,探讨了对育性转换的敏感的部位。结果表明,在育性转换敏感期,NK58S最上两个叶片接受的光照长度决定其花粉育性,其中尤以心叶对育性的贡献最重要,将倒二叶及叶鞘和心叶同时遮光能增加NK58S育性恢复的稳定性。对叶片的不同部位遮光有效应差异,对叶片的上半部分遮光不能使育性转换,对下半部分遮光能使育性转换。同时观察到遮光短日处理育性恢复的植株,其抽穗期比育性未恢复及整株长日处理者提前约10天。表明水稻开花的光周期和雄性育性的光周期反应有一定的关联。前人对NK58S中控制育性转换的基因进行了大量的定位工作,其中以NK58S为受体的一株遗传转化T1代植株在长日照下出现了育性恢复。为了确定来源于NK58的该遗传转化片段HB614是否包含光敏感雄性核不育基因pms3,考察了长日照下花粉育性和结实率这两个基本性状,并结合CAPS和GUS标记阳性检测,对以NK58S为受体的HB614片段的正义转化T2代大群体进行了功能互补测验的共分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T2代植株表型和基因型共分离,HB614片段可能包含了水稻光敏感雄性核不育基因pms3。对HB614片段进行基因预测,得到两个可能表达的基因Gene SNP和Gene M,做为pms3的候选基因进行基因表达及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表达谱分析结果发现pms3候选基因表达没有光周期节律性,但在长日照条件下,Gene M的表达量高于短日条件,而Gene SNP在不同日照条件下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Gene M蛋白质定位于核仁,而Gene SNP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呈弥散点状分布,尚不能明确定位。(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0-06-01)

张建奎,冯丽,何立人,余国东[3](2003)在《温光型核雄不育小麦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和临界温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年人工气候箱和田间分期播种试验表明 ,小麦温光型隐性核雄不育两用系C49S育性温度敏感期较长 ,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到成熟花粉期都有一定程度的敏感性 ,其中最敏感的时期有两个 ,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和小孢子中期 ,当减数分裂期温度与小孢子中期温度均较低时 ,C49S表现为高度不育 ,当其温度均较高时 ,C49S表现为高度可育 ;C49S高度不育的临界温度是减数分裂期平均最低温度(Tmin1)、小孢子中期平均温度 (T2 )和平均最低温度 (Tmin2 ) ,分别为 8.5℃、13 .5℃和 10 .5℃ ;C49S高度可育的临界温度是Tmin111.5℃、T2 15 .0℃、Tmin2 12 .5℃ ;对温光型核雄不育两用系在小麦杂种优势利用中的应用价值、条件及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 .(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03年01期)

肖承和,蔡俊迈,李维明,周元昌[4](1995)在《5460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的植株性状和小孢子发育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然温光和人工温光的条件下,研究了5460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的植株性状表现、及与小孢子发育时期的关系。结果表明:(1)当5460核不育系的植株处在叶枕距0.1~8.6cm、幼穗长7.6~14.5cm,距抽穗前9.0~13.4d之间,小孢子的发育时期正处在四分体至双核早期,是影响花粉育性转换的敏感期。此时,1d的高温或常温,其花粉的育性就开始向不育或可育转变,连续处理5d,则转换成完全不育或正常可育。(2)在敏感期的植株性状指标及小孢子发育时期的范围以外,温光对花粉的育性均未见有影响。(本文来源于《福建省农科院学报》期刊1995年03期)

肖承和,蔡俊迈,李维明,周元昌[5](1995)在《5460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及小孢子的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工气候室条件下,对5460核不育系从花粉母细胞形成阶段至花粉粒完成期的各发育时期,分别用两种温度处理不同时间,观察小孢子的形态变化及其花粉的育性反应.结果表明:(1)5460核不育系的育性转换敏感期在四分体至双核早期之间.单核期最为敏感.(2)在育性转换敏感期用25或33℃处理24h,育性向可育或不育转变;连续处理96h.则转换成正常可育或完全不育.(3)四分体以前或双核早期以后,温度对育性均未见有影响.(本文来源于《福建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5年02期)

曾汉来,张自国,元生朝,李玉珍,张端品[6](1993)在《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4.5小时长光照下,利用人工气候箱对农垦58S和W6154S于幼穗分化不同时期分别进行不同温度处理。育性结果表明农垦58S的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为颖花原基分化期至单核花粉期,W6154S的温敏期为雌雄蕊形成期至单核花粉期。农垦58S的温敏期较长,育性受低温影响后在高温下要较长时期才能恢复不育;W6154S育性易受低温影响,但温敏期较短,在高温下不育性恢复快。在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感温性鉴定中,建议在雌雄蕊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末期进行温度处理。(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3年05期)

育性转换敏感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光敏核不育水稻因具有长日照条件下雄性不育,短日条件下可育的特性,在两系杂交稻育种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该水稻接受光周期信号决定育性转换的叶片和部位。本研究通过在自然长日照条件下对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NK58S)不同叶片和部位套袋遮光作短日处理,探讨了对育性转换的敏感的部位。结果表明,在育性转换敏感期,NK58S最上两个叶片接受的光照长度决定其花粉育性,其中尤以心叶对育性的贡献最重要,将倒二叶及叶鞘和心叶同时遮光能增加NK58S育性恢复的稳定性。对叶片的不同部位遮光有效应差异,对叶片的上半部分遮光不能使育性转换,对下半部分遮光能使育性转换。同时观察到遮光短日处理育性恢复的植株,其抽穗期比育性未恢复及整株长日处理者提前约10天。表明水稻开花的光周期和雄性育性的光周期反应有一定的关联。前人对NK58S中控制育性转换的基因进行了大量的定位工作,其中以NK58S为受体的一株遗传转化T1代植株在长日照下出现了育性恢复。为了确定来源于NK58的该遗传转化片段HB614是否包含光敏感雄性核不育基因pms3,考察了长日照下花粉育性和结实率这两个基本性状,并结合CAPS和GUS标记阳性检测,对以NK58S为受体的HB614片段的正义转化T2代大群体进行了功能互补测验的共分离分析。实验结果表明,T2代植株表型和基因型共分离,HB614片段可能包含了水稻光敏感雄性核不育基因pms3。对HB614片段进行基因预测,得到两个可能表达的基因Gene SNP和Gene M,做为pms3的候选基因进行基因表达及蛋白亚细胞定位分析,表达谱分析结果发现pms3候选基因表达没有光周期节律性,但在长日照条件下,Gene M的表达量高于短日条件,而Gene SNP在不同日照条件下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Gene M蛋白质定位于核仁,而Gene SNP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呈弥散点状分布,尚不能明确定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育性转换敏感期论文参考文献

[1].周美兰,宋雪薇,朱潇,杨庚武,孔得群.小麦温敏不育系BNS366育性转换的敏感期研究[J].麦类作物学报.2015

[2].张平博.光敏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敏感部位研究及pms3候选基因功能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

[3].张建奎,冯丽,何立人,余国东.温光型核雄不育小麦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和临界温度研究[J].应用生态学报.2003

[4].肖承和,蔡俊迈,李维明,周元昌.5460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的植株性状和小孢子发育的关系[J].福建省农科院学报.1995

[5].肖承和,蔡俊迈,李维明,周元昌.5460核不育系育性转换敏感期及小孢子的发育[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5

[6].曾汉来,张自国,元生朝,李玉珍,张端品.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温度敏感期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3

论文知识图

无连续3d日平均气温≤23℃频率为97.5...MeJA和SHAM对N5088S水稻叶片中LOX活性...不育系冬繁和筛选期间温室内外日均温的...年至2011年‘N95076S’在不同播种期...低温对抽穗期的影响系统的运行思路流程图

标签:;  ;  ;  ;  ;  ;  ;  

育性转换敏感期论文_周美兰,宋雪薇,朱潇,杨庚武,孔得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