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视野下的法治模式的中国面相

“家”视野下的法治模式的中国面相

论文摘要

"家"的生活方式孕育出了中国人特有的权利观念。权利不是作为维系家庭生活的首选机制而是作为备选机制来发挥作用的。"家"的维系依赖于一套以"同""别""情""止"为特征的机制,这些机制深度影响了法律对现实生活的调整方式。"家"的思维方式的扩展,使中国人视野中的社会、国家、世界、自然都有了"家"的意义。在"家"的视域下的个人已不是纯粹意义上的独立个体,而是一种"关系性的自我",人与共同体的关系是一种责任意识下的关系性平衡。既然"家"型塑着中国人的思维,深度参与了中国人的生活,面向中国人建设法治就不能无视"家"的存在。唯有兴家庭,才能扩大法治的社会之基,而只有充分关照"家"的意义才能构建出属于中国自己的法治模式。"家"意义上的法治重视协商、教育功能的发挥,不是恢复传统的家长制,而是力图通过"家"来培育亲情、人性、宽容、互助,进而培养出公民对社会的责任感,培植法治之善的根基。

论文目录

  • 一 “家”型塑下的中国人权利观念的特殊性
  • 二 重“家”的生活实践对中国法律运作方式的影响
  •   (一)“同”的机制
  •   (二)“别”的机制
  •   (三)“情”的机制
  •   (四)“止”的机制
  • 三 “家”的思维对现代法治的可能性贡献
  • 四 “家”意义上的当代中国法治的生成路径和特有面相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李拥军

    关键词: 法治,主体性

    来源: 环球法律评论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Ⅰ辑

    专业: 法理,法史

    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基金: 作者主持的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文化传统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创造性转化研究”(17JJD820004)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 D920.0

    页码: 86-105

    总页数: 20

    文件大小: 213K

    下载量: 443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家”视野下的法治模式的中国面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