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磁悬浮转子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流变,磁悬浮,有限元,临界转速
磁悬浮转子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吕楠,丁鸿昌,刘鲁伟,李茂源[1](2016)在《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磁悬浮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悬浮转子系统刚度、阻尼可调范围小,振动抑制能力差,限制了磁悬浮轴承的推广使用,基于磁流变效应的磁流变装置可以对自身的刚度、阻尼进行快速、可控的调节。本文以磁流变技术和磁悬浮技术为基础,对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磁悬浮转子系统的机械结构进行了设计与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方案,并将该结构简化为有限元模型,借助ANSYSWORKBENCH与MATLAB软件对该结构的减振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该结构的可行性,可以通过调整阻尼器刚度、阻尼来改变转子临界转速附近的振幅,有效帮助转子系统跨越临界转速。(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5期)
徐向波,陈劭,张亚楠[2](2016)在《基于复数相移陷波的磁悬浮转子系统自平衡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抑制磁悬浮转子系统的不平衡振动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数相移陷波器和前馈控制的自平衡控制算法。介绍了磁悬浮转子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给出了含转子不平衡的磁悬浮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平衡振动力的电气特性。推导了不平衡振动力的抑制条件,指出功率放大器引起的幅值和相位误差是影响不平衡振动抑制效果的主要因素。将磁悬浮转子两自由度平动方程转换为单自由度复数方程,设计了复数相移陷波器,建立数学方程并讨论了中心频率的幅值和相位特性。最后以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为测试平台,对提出的控制算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后不平衡振动力减小了94.1%,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此外本算法还具有动态过程平滑、计算量少等优点。(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6年04期)
刘超,刘刚,盖玉欢[3](2016)在《基于磁力等效原理的刚性磁悬浮转子系统高精度在线动平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磁悬浮飞轮转子不平衡振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在线动平衡方法。其基于磁轴承控制作用力与转子不平衡离心力之间的等效原理,通过检测磁轴承的控制作用力解算转子不平衡校正质量。设计了零位移控制器,使转子绕几何轴旋转,此时磁轴承的控制作用力与控制电流呈线性关系,通过测量控制电流来准确获得磁轴承的控制作用力。该方法消除了传统方法由动力学模型过度简化带来的误差,尤其适用于强陀螺效应的扁平型刚性磁悬浮转子系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对提高磁悬浮转子系统的动平衡精度具有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6年04期)
单小磊[4](2015)在《磁悬浮转子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对转子系统转速转速需求的提高,转子定子间摩擦力要求越来越小,采用电磁力支撑的优点显而易见。针对电磁力支撑的转子系统高速运行时产生的震动与冲击进行数值模拟,采用变步长的四阶Runge-Kutta法对模型运动状态实时监控,分析转子、定子系统的动力学状态,绘制运动分岔图。从而揭示了在基本参数不变的前提下,不同的转速下,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变化。(本文来源于《时代农机》期刊2015年12期)
李彦红,滕汉卿,姬娟,陶朝林[5](2015)在《具有缓冲环的磁悬浮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具有缓冲环的磁悬浮轴承支撑的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列出了系统的动力学方程,并对方程进行了无量纲处理.运用四阶龙格库塔法进行数值计算,通过数值仿真对系统响应的分岔图,相图,庞加莱映射图,以及时间响应图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固定参数下转速对系统运动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崔培玲,潘智平,李海涛[6](2014)在《基于α阶逆系统的两自由度主被动磁悬浮转子解耦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主被动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CMG)磁轴承两径向平动自由度之间存在较强耦合的问题,提出采用α阶逆系统方法对主被动磁轴承系统进行解耦控制。首先,根据主被动磁轴承的结构特点,建立了主被动磁悬浮转子径向通道平动力模型以及动力学模型;利用上述模型分析了两径向自由度之间的耦合特性,并对系统进行可逆性分析,得到了原磁轴承系统的α阶逆系统模型。然后,将原系统与α阶逆系统组合得到二阶积分线性系统,利用最优控制器实现闭环控制。最后,对本文方法进行了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当x向有40μm位移阶跃和18μm幅值的正弦干扰时,利用本文方法可将y向位移跳动控制在PID控制方法的13.6%和17.9%,实现了主被动磁悬浮转子两径向平动通道之间的解耦控制。(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4年10期)
张发品[7](2014)在《磁悬浮转子系统减振阻尼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用于磁悬浮转子系统减振的鼠笼弹支—金属橡胶阻尼器进行了设计研究。磁悬浮转子系统因自身刚度阻尼相对较小,存在振动抑制能力差的问题,将系统支承在能够提供附加刚度和阻尼的鼠笼弹支—金属橡胶阻尼器上,则可有效改善系统的振动抑制能力。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分析了金属橡胶的阻尼减振机理,并结合原有磁悬浮转子系统试验台结构尺寸以及系统动态性能的需要,完成了阻尼器各组件的结构设计及加工。其次,研究了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在不同阻尼下的不平衡响应,并初步探究了阻尼器不同阻尼对转子减振效果的影响。基于ANSYS Workbench的Exploration优化模块,以支承在阻尼器上转子系统的不平衡响应作为目标函数,完成了阻尼器的刚度和阻尼参数优化。另外,利用传递矩阵法分析了引入阻尼器前后转子的不平衡响应,并与有限元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然后,根据优化得出的阻尼器最佳刚度值,对鼠笼弹支和金属橡胶的刚度进行分配,并基于ANSYS Workbench的静力学分析模块完成鼠笼弹支的结构设计。最后,对引入阻尼器前后的转子系统分别进行试验模态分析以及稳态和瞬态不平衡响应试验。由于磁悬浮轴承刚度、阻尼难以准确测量,在仿真时取其各路刚度相同,而实际各路刚度值偏差较大,使最终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未能保持一致性。但对比试验结果仍可发现,鼠笼弹支—金属橡胶阻尼器的引入增大了转子系统的模态阻尼比,有效降低了转子通过一弯临界转速时的振动位移,使转子振动特性得到有效改善。(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4-03-01)
单小磊[8](2013)在《裂纹磁悬浮转子系统动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转子系统是旋转机械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好坏直接关系着系统的工作效率,合理的尺寸设计参数、适当的工作转速可有效的降低机械故障的发生,本文主要通过转子系统非线性动力学特性的研究为转子正常运行的参数设计与故障排除提供理论依据。转子系统本身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支持轴承的油膜力、电磁力本身就是非线性的,同时系统受到应力集中引起的疲劳裂纹、局部碰摩、气流涡动等强的非线性因素的影响,随着转速、刚度系数、阻尼系数、质量偏心量等的改变都会引起系统运动形式的变化。本文主要研究磁悬浮转子系统的动力学特性,与传统滚动轴承、滑动轴承相比,磁悬浮轴承有着显着的优点:更高的机械传动效率、较低的摩擦损失、无需润滑、无污染,这些满足了现代转子系统的发展要求,必将在以后的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生物医学、精密太空电子设备等需求洁净、高传导效率的特殊场合。文章建立了主动电磁力支撑的转子系统在多种非线性因素下的力学模型,根据牛顿第二定理建立系统运动的微分方程,通过4阶龙格库塔数值积分方法对系统的运动响应进行数值仿真,模拟出实际工作状况,得到了系统运动的分岔图、最大李雅普诺夫指数图、时域波形图、轴心轨迹图、庞加莱截面投影图及幅值频谱图,通过分析各图形的变化,得到了系统的周期运动、概周期运动、混沌运动的工作区间,对此类旋转机械的参数设计和实际应用中的故障识别与排除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兰州交通大学》期刊2013-06-19)
周瑾,蔡永飞,徐龙祥[9](2010)在《被动式电磁阻尼器对磁悬浮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被动式电磁阻尼器控制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振动。首先,设计了一个被动式电磁阻尼器,可以通过电流变化控制阻尼力。然后,基于通用有限元软件NASTRAN,对磁悬浮轴承转子系统分析了不同阻尼下的不平衡响应仿真。最后通过系统高速旋转实验,研究了不同阻尼器控制参数下该系统的不平衡响应。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增加被动式电磁阻尼器能够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并降低转子的不平衡振动,使转子成功越过一阶弯曲临界转速15 600 r/min,稳定运行在21 000 r/min。(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6期)
张锦光[10](2010)在《磁悬浮转子系统建模技术及其虚拟样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悬浮转子系统是利用主动或被动磁力轴承对转子进行支承的系统,具有一般传统支承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优点;虚拟样机技术是能够减少设计失误、提高设计效率的先进的产品开发方法;本文利用虚拟样机技术,对磁悬浮转子系统虚拟样机及建模技术进行研究,旨在提高磁悬浮转子系统的设计质量、减少开发时间、降低开发成本。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包括:分析了虚拟样机技术和磁悬浮转子系统设计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ADAMS的磁悬浮转子系统多领域协同仿真模型的开发流程。对磁悬浮转子系统虚拟样机设计系统的技术特点、体系结构和功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磁悬浮转子系统虚拟样机开发的支撑技术,包括系统参数化建模技术、多领域系统模型集成技术、ADAMS二次开发技术以及底层支撑技术等。对磁悬浮转子系统虚拟样机中主动磁力轴承和永磁轴承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开发了主动磁力轴承结构设计和性能仿真等功能模块,给出了实验验证方法。针对永磁轴承的设计,分析了永磁轴承的基本结构及相关的磁场分析和计算方法,重点研究了多环轴向充磁的永磁轴承的建模,用有限元法对永磁径向轴承的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小型风力发电机的转子支承系统的设计中,完成了实验样机,与传统风力发电机的对比实验表明,该设计降低了风力发电机样机的启动阻力矩,验证了研究结果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分析了复杂产品的多学科领域建模方法,提出了基于接口的磁悬浮转子系统多学科领域建模方法。分析了建模过程中ADAMS软件与其他相关软件的协同。通过ADAMS建立了磁悬浮转子机械系统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设计控制策略,将控制与机械系统进行集成,完成了五自由度磁悬浮转子系统机电统一虚拟样机的建模,对协同仿真及虚拟传感器的测量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多柔体系统动力学建模理论以及ADAMS的柔性体建模方法,建立了柔性磁悬浮转子系统的ADAMS、MATLAB和ANSYS联合仿真模型。对基础运动的磁悬浮转子系统建模进行了分析,针对车载飞轮电池中的磁悬浮转子系统建立了动力学模型。(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期刊2010-04-01)
磁悬浮转子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抑制磁悬浮转子系统的不平衡振动力,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数相移陷波器和前馈控制的自平衡控制算法。介绍了磁悬浮转子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给出了含转子不平衡的磁悬浮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了不平衡振动力的电气特性。推导了不平衡振动力的抑制条件,指出功率放大器引起的幅值和相位误差是影响不平衡振动抑制效果的主要因素。将磁悬浮转子两自由度平动方程转换为单自由度复数方程,设计了复数相移陷波器,建立数学方程并讨论了中心频率的幅值和相位特性。最后以磁悬浮控制力矩陀螺为测试平台,对提出的控制算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后不平衡振动力减小了94.1%,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此外本算法还具有动态过程平滑、计算量少等优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悬浮转子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吕楠,丁鸿昌,刘鲁伟,李茂源.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磁悬浮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徐向波,陈劭,张亚楠.基于复数相移陷波的磁悬浮转子系统自平衡控制[J].光学精密工程.2016
[3].刘超,刘刚,盖玉欢.基于磁力等效原理的刚性磁悬浮转子系统高精度在线动平衡[J].振动与冲击.2016
[4].单小磊.磁悬浮转子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分析[J].时代农机.2015
[5].李彦红,滕汉卿,姬娟,陶朝林.具有缓冲环的磁悬浮转子系统的动力学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6].崔培玲,潘智平,李海涛.基于α阶逆系统的两自由度主被动磁悬浮转子解耦控制[J].光学精密工程.2014
[7].张发品.磁悬浮转子系统减振阻尼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
[8].单小磊.裂纹磁悬浮转子系统动力学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
[9].周瑾,蔡永飞,徐龙祥.被动式电磁阻尼器对磁悬浮转子系统不平衡响应的影响[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0
[10].张锦光.磁悬浮转子系统建模技术及其虚拟样机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