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尔施后期从表达形式、理论基础、适用社会前提等方面对历史唯物主义加以新解读。他主张,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客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主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是政治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的适用社会前提是资本主义社会。研究科尔施后期对历史唯物主义新解读的理论意义在于:展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内涵;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和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性;明确了理解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研究科尔施后期对历史唯物主义新解读的现实意义在于启示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调整生产关系;要研究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关键词]科尔施;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社会
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等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共同开创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其中,科尔施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亚圣。国内学界十分重视对卢卡奇、葛兰西思想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科尔施思想的研究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国外学界也存在类似情况。美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凯尔纳指出,科尔施逐渐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趣的,却被忽视的政治理论家之一①Douglas Kellner,“Karl Korsch:Revolutionary Theory”,Austin&London: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p 3.。国内学界对科尔施思想的研究大多是以其前期著作《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为文献依据,以其后期著作《卡尔·马克思》为依据的研究成果则较少。科尔施后期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表达形式、理论基础、适用社会前提等方面,对历史唯物主义予以新解读。研究科尔施后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解读,不仅有利于深入理解科尔施思想,还将为深入研究历史唯物主义提供理论资源。本文将全面阐释科尔施后期对历史唯物主义新解读的理论内涵、理论价值、现实意义。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6年7月~2017年4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接受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40例。纳入标准: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5];初次发病;在我科连续住院进行康复治疗1个月以上,能辅助下步行;出院时病程3~6个月;无严重言语及认知功能障碍,能理解并执行治疗师指令(MMSE>26分);无严重的心脏病、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严重骨关节病、恶性肿瘤等;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一、表达形式:客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主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
科尔施后期历史唯物主义观的新颖之处在于,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两种表达形式,即客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主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尔施提出,客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阐述的马克思唯物主义社会研究的原则。他说:“出自《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客观表达形式:社会的历史是社会物质生产和其在发展中产生与解决的、物质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历史。”②卡尔•科尔施:《卡尔•马克思》,熊子云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版,第120页。客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历史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决定的客观过程。他说:“马克思在这里把历史解释为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生产关系首先与生产力相适应,然后相‘矛盾’,由发展形式‘变为’桎梏。”③卡尔•科尔施:《卡尔•马克思》,熊子云译,第120页。在科尔施看来,客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有重要理论价值,但又存在一定理论缺失。其理论价值在于,为马克思从政治经济学视域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即“对市民社会的解剖”提供了指导。其理论缺失在于,在强调社会历史发展原则与规律作用的同时,忽视了主体与人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为弥补客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缺失,科尔施主张,应重视主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即强调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他说:“出自《共产党宣言》的主观表达形式: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①卡尔•科尔施《:卡尔•马克思》,熊子云译,第121页。这就是说,主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科尔施看来,主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了阶级是历史的真正主体,阐述了束缚着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也是被压迫阶级的枷锁,揭示了无产阶级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打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枷锁,才能解放生产力,解放自身。主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无产阶级阶级斗争在资本主义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弥补了客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缺陷。
白酒贮存过程中酯含量的减少途径见图5,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1)贮存过程中白酒的自然挥发即物理损失;(2)白酒在贮存过程中的水解反应、酯-酸交换反应、酯氧化反应即化学损失。
科尔施不仅提出了两种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还认为,只有兼顾两种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内涵,寻找无产阶级解放的正确道路。按照客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对法律关系和国家形式的理解,不能从法与国家自身或者从精神原则出发,而要从资产阶级社会物质生活关系出发。这一理解将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虽然资产阶级社会废除了一切封建社会等级特权,但是却用经济不平等代替了以往社会的政治和法律上的不平等,经济的不平等引发阶级对立与阶级斗争。他指出,依据客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对各种社会意识形式的理解,要溯源于社会存在,并深入解剖社会存在,这有利于戳穿资产阶级所散布的思想迷雾,这些虚假社会意识使得无产阶级无法认清自身真实处境,无法去变革现实社会道路。由此,客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将为无产阶级指明阶级斗争的方向与自身解放的道路,即无产阶级要摆脱资本主义社会的压迫与剥削,不仅要通过纯粹政治的、法律的、文化的变革,还必须触及经济基础,对资产阶级社会的一切关系予以彻底革命。由此,在科尔施看来,客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构成了主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同时,他也提出,历史的发展不仅是无主体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决定的过程,也是历史主体活动的结果。主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弥补了客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短板。由此可见,只有兼顾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观形式与客观形式,才能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内涵,更好地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
另一方面,政治经济学阐释工人在分配中的地位,激发阶级斗争。在资本主义分配关系中,工人提供劳动力,得到工资,作为资本所有者,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政治经济学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资本主义分配关系,是剩余价值产生的社会前提。在资本主义社会,在购买劳动力商品的交易中,资本家优势不是产生于经济,而是源自享有特权的社会地位,即对生产资料垄断。由此,资本家得以把按照经济“价值”购买的劳动力,按照其特殊使用价值用于生产商品,资本家获得的商品价值大于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差额就是剩余价值。这就是剩余价值产生过程。资本家利用劳动力获得的商品价值与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之间,没有经济的或其他合理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例,不是经济计算的结果,而是社会阶级斗争的结果。因此,工人阶级只有诉诸阶级斗争,才能争取自身权益,改变自身经济地位;工人阶级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变革剩余价值产生的社会条件。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
一些第二国际理论家把马克思主义解读为实证科学。列宁主张,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受前苏联哲学教科书影响,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教科书仍然从上述三方面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尔施主张,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政治经济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他说:“政治经济学获得了对于新的、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社会理论来说巨大的、基础性的意义。”②卡尔•科尔施:《卡尔•马克思》,熊子云译,第54页。马克思通过强调政治经济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联,恢复了早期资本主义社会重视政治经济学与社会科学联系的传统。在他看来,《〈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所概括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固然为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提供了指导,但只有深入开展政治经济学研究,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基础,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并趋于精确化。结合上述两种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科尔施阐释了政治经济学何以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一)政治经济学是客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如前所述,科尔施所谓的客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从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出发理解社会历史发展。在他看来,政治经济学构成了这种形式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首先,政治经济学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拜物教性质。科尔施指出,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劳动产品作为商品交换中的价值关系,不是表达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体现商品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然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却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视为物与物的关系,这种观念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因而,人们就像野蛮人依赖于偶像一样,受自身生产的产品统治。商品、货币、资本、雇佣劳动,都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拜物教的具体形式。当前资本主义社会商品拜物教各种表现形式,不是想象的幻影,而是真实的存在。商品拜物教与异化的结果是一致的,即都表现为拥有和不拥有的对立。对于无产阶级来说,不拥有意味着种种非人的生活,即饥饿、寒冷、疾病、罪恶、屈辱、愚钝与各种违反人性、违反自然现象的拥有。
科尔施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拜物教性质尤其体现在劳动力商品中。劳动力商品的形成始于生产者同生产资料的分离,即劳动者的生产资料成为非劳动者的“资本”。因而,劳动者为了工资不得不向资本所有者反复出卖劳动力,这一过程伴随着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讨价还价。在科尔施看来,这种现象就是拜物教现象。他说:“个人和集体、为劳动力商品的出售条件的讨价还价,完全属于拜物教的现象世界。”①卡尔•科尔施:《卡尔•马克思》,熊子云译,第93页。经过讨价还价,雇佣劳动者把劳动力出售给资本家。这一过程看似自由,实际上却表明雇佣劳动者作为阶级连同生产资料一起,沦为被资产阶级支配的财产,这意味着资产阶级能够以对自身利益最大化方式来使用劳动力商品。资产阶级以商品形式购买并使用劳动力,是以掩饰了的剥削形式,取代以往用宗教与政治幻想遮盖的剥削。科尔施说:“如果说,在以前时代公开宣告的统治与奴役的关系显得是生产的动力,那么在‘贸易自由’的资产阶级时代则恰恰相反,劳动产品的生产对于以变化了的形式继续存在的压迫与剥削关系来说成为了托辞与掩饰物。掩盖这种实况的科学形式就是政治经济学。”②卡尔•科尔施:《卡尔•马克思》,熊子云译,第93-94页。
科尔施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适用于任何社会,但上述联系对于不同历史时代来说,却具有特殊的形式,要加以具体分析。由此,马克思从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研究中得出的历史唯物主义表达形式,经修改后,方可用于科学地研究过去时代,甚至也可用于预测未来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特征。可见,唯物主义历史观内容具有普遍性,形式上同社会经济形态的资产阶级社会相联系。
科尔施后期从表达形式、理论基础、适用社会前提等方面对历史唯物主义加以新解读,他主张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客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主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其理论基础是政治经济学,适用社会前提是资本主义社会。科尔施后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解读既有重大理论价值,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主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把社会历史的发展看作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的结果。这一主张是一种抽象哲学观点,这种观点要立得起来,要有解释力,就得有坚实基础。在科尔施看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关系的具体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拜物教化的状况,论述了拜物教化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蜕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阶段性,验证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从而奠定了客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二)政治经济学是主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
主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尔施主张,政治经济学理论阐明阶级意识、唤起阶级斗争,从而构成主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在他看来,正如革命的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学中认识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原理,力图变革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无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在科尔施眼中,政治经济学批判也称为政治经济学)阐明了自身革命的阶级意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不再是关于商品的科学,而是一门关于社会劳动,关于生产力通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发展与受到束缚,关于通过阶级斗争对这种关系加以革命变革的科学。由此可见,政治经济学是直接关联于无产阶级阶级斗争的。科尔施通过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即工人在资本主义生产与分配过程中的地位,阐释了政治经济学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密切联系。
完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首先要提高项目负责人和财务部门对项目预算的认识,再依据实际情况编制更加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经费预算和按照规定流程调整预算。
如果必须要用言简意赅的方式去概括参与这次选题策划的六辆跑车,首先出现在我脑海中莫过于“震撼”“澎湃”“内敛”这三个词汇。如果非要再加上一个名词,那非“座椅”莫属。是的,它们无一例外都拥有一对难以取悦我的座椅。
首先,他对客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主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区分,有利于消除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读,展现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内涵。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内涵十分丰富,偏执于某一方面,难免失之偏颇。历史唯物主义理解史上是存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的。第二国际理论家考茨基、伯恩斯坦把历史唯物主义解读为科学历史观、历史哲学。考茨基认为,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首次阐释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哲学,而是一种‘历史科学’,即一种科学的历史观。”①陈爱萍:《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南开大学哲学系博士论文,2010年第82页。考茨基、伯恩斯坦等人眼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客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然而,在强调客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同时,他们否认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实际上就否定了科尔施所谓主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伯恩斯坦提出,对19世纪末期西欧资本主义社会来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已经过时,必须修正马克思关于通过阶级斗争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斗争策略,工人阶级应当通过在政治上争取选举权,经济上争取利益,用趋于文明化的斗争方式取代诉诸暴力的阶级斗争。伯恩斯坦说:“我正是把阶级斗争本身即工人的政治和经济斗争的这种文明化看成实现社会主义的最好保证。”①爱德华•伯恩斯坦:《伯恩斯坦文选》,殷叙彝等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72页。虽然考茨基在理论上明确反对伯恩斯坦修正马克思主义理论,但是在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实践问题上,也主张要放弃阶级斗争与革命,和平长入社会主义。他说:“通过经济的发展,通过把其他阶级逐步吸入自身的工人阶级的成长与壮大,来和平地、不知不觉地消灭阶级。这也就是长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②卡尔•考茨基:《取得政权的道路》,刘磊译,北京:三联书店1962年版,第39页。科尔施提出,强调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如果排除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阶级斗争的任何联系,放弃阶级斗争,就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精神实质。针对第二国际理论家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误读,科尔施明确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包含客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主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对于历史发展的理解,既要强调历史规律的根本作用,又要强调阶级斗争的重要影响,由此他纠正了第二国际理论家的偏差,展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丰富内涵。
初到岗位,董松江眼花缭乱:10来平方米的控制室里,压力、温度、液位、流量、催化剂量等几十块仪表布满墙壁。这儿是掌控全车间生产的中枢神经;室外是一台台大小不一的设备、一排排纵横交错的管线、一个个错落有致的阀门。这是典型的高温高压岗位—反应温度250℃,反应器压力每平方厘米1500kg。
综合以上两方面,科尔施指出,政治经济学既揭示了工人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依附地位,又阐释了工人在资本主义分配中的尴尬处境。通过对工人在资本主义生产与分配关系中地位的剖析,政治经济学告诉工人,只有诉诸阶级斗争,才能根本改变自身在资本主义生产、分配过程中的地位,从而彻底改变自身的命运。由此,政治经济学构成主观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在科尔施看来,《资本论》这一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著作最终目的就在于激发阶级斗争。他说:“《资本论》整个的、贯串于三卷中的理论的论述与批判,最后归结为鼓动革命的阶级斗争。”①卡尔•科尔施:《卡尔•马克思》,熊子云译,第109页。
三、历史唯物主义适用的社会前提:资本主义社会
科尔施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为了强调研究历史联系的唯物主义原则,以区别于不承认基于物质利益的阶级斗争,甚至根本不承认任何物质利益的旧唯心主义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从资产阶级社会这一特定社会经验得出的,严格意义上,仅仅运用于对资产阶级社会的经验研究。然而,在后续发展中,唯物主义历史观逐渐被教条化和庸俗化。教条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被先验地运用于人类社会全部历史发展中。庸俗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要把历史唯物主义炮制成一般的社会哲学或社会学理论。与此相反,科尔施提出,唯物主义历史观或历史唯物主义适用社会前提是资本主义社会,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经验研究。对此,他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方面加以剖析。
科尔施等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既重视文化意识形态批判,又强调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现为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基础)。卢卡奇在《社会存在本体论》中强调,对社会存在的研究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他说,马克思转向经济学,对于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来说,意味着成熟与完善。“马克思向着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在其向经济学的这一转折中达到了顶点。”④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上册),白锡堃,张西平,李秋零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641页。科尔施、卢卡奇等人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强调,有利于澄清后人对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乃至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有利于正确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中,英国新左派理论家佩里·安德森认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在理论主题上不再关注重大的经济或政治问题,而几乎倾全力于上层建筑⑤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高恬等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96页。。佩里·安德森这一论断对国内外学界认识西方马克思主义影响之深远,以致人们往往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等同于文化意识形态批判。就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来说,他们的理论主题是丰富的,既包括文化意识形态批判,也包含政治经济学批判。由此看来,佩里·安德森的观点是有失偏颇的。陈学明指出,由科尔施等人开创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包括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文化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哲学批判在内的系统社会批判理论,这种理论被法兰克福学派演绎成单纯的文化批判、意识形态批判⑥陈学明:《回归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动态》2014年第9期,第14-21页。。关于政治经济学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是近年来国内学界研究热点问题。正如仰海峰所言:“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必须结合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来重新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构架,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①仰海峰《: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解读》《,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6期,第11-14页。科尔施上述思想将为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深入研究历史唯物主义提供理论资源。
因为公司的拍摄人员不懂专业,不知道需要的是哪一种效果,所以请公司拍摄时一定要有同专业的教师来协助,一个人操作、一个人看着拍摄画面,确保拍摄角度和画面达到想要的效果。拍摄顺序不一定按照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要考虑实验的时间长短、拍摄过程是否需要等待、等待时间长短等,用最经济的时间完成拍摄。
从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来看,阶级斗争推动历史发展,只适用资本主义社会。在原始社会,阶级尚未分化,还谈不上阶级斗争推动历史的发展。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依然存在,因而阶级对立与阶级斗争将继续存在。在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随着资产阶级社会经济结构的残余(商品、货币)的废止,国家、法律以及由社会生活条件产生的阶级对立与阶级斗争也将完全停止。由此可见,阶级斗争不是永恒现象,而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问题。
其次,政治经济学说明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蜕变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在科尔施看来,政治经济学不仅揭露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拜物教化的事实,还进一步阐述了拜物教化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解放者蜕变为桎梏的原因。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解放并促进了生产力发展,在后续发展中,拜物教化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从19世纪以来,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社会职能变化,虽偶有停顿,但从整体上讲是日益强烈地表现出来的。这种变化对于经济的破坏性影响表现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扰乱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比例关系。1825年,第一次现代经济危机就明显地破坏了生产比例关系,之后,资本主义生产的比例失调规模越来越大,形式越来越尖锐,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得资本主义的存在成为问题。科尔施还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在于价值规律的盲目作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价值规律,即等量价值的产品相交换的规律,价值规律的作用是在不断的波动、危机和破产中实现的。当商品供给超过对商品需求时,经济危机就会发生,并使社会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这就证明了拜物教化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枷锁。由此,政治经济学就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历史,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的解放者,逐渐演变为生产力的枷锁。
四、科尔施后期对历史唯物主义新解读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最后,政治经济学指认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性与阶段性。拜物教化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发展,然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却声称这种生产关系具有永恒性并竭力为之辩护。对此,科尔施分析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史,探讨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性质的演变,指认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性和阶段性。科尔施提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在资产阶级革命斗争中创立的,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演变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古典政治经济学与19世纪庸俗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不仅保持了与社会生活整体的有机联系,还自觉与其他社会科学保持协调关系,这就使得其成为满足社会共同利益的学科。在庸俗经济学阶段,政治经济学丧失了科学性质,不再具有无偏颇性和有效性,并呈现出庸俗化特征。对于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性质的蜕变,科尔施指其根源于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社会职能的变化。他说,“随着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社会职能的变化,资产阶级的经济学便丧失了它起初全面的和社会的趋向,同时它迄今的科学性质——无偏颇性、一贯性和有效性,就不可挽回地丧失了。”③卡尔•科尔施:《卡尔•马克思》,熊子云译,第59页。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丧失了古典经济学的无偏颇性,衍生出辩护性,这体现为它在探讨现实时,回避其中包含的矛盾,对古典经济学理论所反映的现实矛盾,通过错误解读加以抹煞。科尔施指出,从理论主题上看,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商品本身,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则分析雇佣劳动,从而实现了政治经济学理论主题的转移。从理论目标上说,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不是为了发展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而是要彻底变革它。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揭示出,为掩饰资本主义“拜物教式”社会关系的庸俗经济学是适用于特定历史时期的规律。
(一)科尔施后期对历史唯物主义新解读的理论价值
一方面,政治经济学说明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唤起阶级斗争。如前所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拜物教性质突出地体现在劳动力商品中。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分离,资本家凭借所拥有的资本购买劳动力商品,劳动者在资本家支配下从事劳动,发挥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为资本家生产商品。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命运就是作为劳动力商品被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被资本家购买、支配、使用,从而构成整个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之不可或缺的要素。在科尔施看来,工人实际地位与在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中的纸上声明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对上述矛盾的揭露将导致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在维持这种矛盾状况中的利益,反对资产阶级在延续拜物教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的利益。由此可见,政治经济学揭示了工人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即作为劳动力商品被资本家支配以生产商品。这一澄清将使工人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现实,唤起工人反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并通过阶级斗争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阶级意识。
其次,科尔施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基础的强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也表明了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性,还将为从政治经济学视角研究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理论资源。科尔施在其早期著作《马克思主义与哲学》中通过明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基础,强调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是历史的和辩证的唯物主义,是彻头彻尾的哲学。科尔施后期批判苏俄马克思主义者热衷于为马克思主义提供“哲学”基础,强调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理论并不需要哲学基础。19世纪末期,俄国马克思主义者普列汉诺夫指出要从世界观层面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把对自然界的理解贯彻到对历史的诠释中,就会得到历史唯物主义。在他看来,辩证唯物主义高于历史唯物主义,构成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受普列汉诺夫的影响,列宁、斯大林等主张,历史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的推广与应用,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去研究社会生活、研究社会、研究社会历史。对于苏俄马克思主义者为马克思主义寻求“哲学”基础的做法,科尔施认为,这实际上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等同于早期资产阶级哲学了,但其实马克思的社会科学并不需要哲学基础,而是以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验研究为基础。他说:“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社会科学作为对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的严格经验的研究,不需要哲学基础。”③卡尔•科尔施:《卡尔•马克思》,熊子云译,第128页。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的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验研究,历史唯物主义是以政治经济学为基础的。科尔施洞察到历史唯物主义与政治经济学的密切联系,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
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来看,这一关系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在资产阶级社会中,经济与政治领域在形式上是彼此完全分离的。工人作为公民在政治方面处于形式上的自由与平等地位,而在经济领域中事实上是不自由的。在资本主义政治结构中,工人形式上享有自由和平等权利,实质上是不自由的,这种不自由源于工人在经济领域受剥削与压迫的状况,同时,工人在政治上的实际地位又使得其在经济领域上的地位得以固化。因此,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与政治上层建筑之间的特定联系:经济基础决定政治上层建筑状况,而政治上层建筑保护与自身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资本主义社会相比,在前资本主义社会,经济与政治之间、经济基础与政治上层建筑之间的联系是不同的。在中世纪封建社会中,经济与政治在形式上彼此融合,并未分离,农奴制和人身不自由的其他形式构成社会生产基础,政治上的统治与奴役掩盖了生产领域的不自由,政治统治关系构成生产过程的直接动力。在较古老的社会组织中,经济与政治的联系极为松散。在原始社会中,类似当今的“国家”尚未出现。虽然亚细亚社会不断改朝换代与重建,但是经济基础却保持不变,这就是说,亚细亚社会的政治变动不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同时,在这些社会,经济结构也不受政治风暴的影响。
同时,也应该客观地指出,科尔施对政治经济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的剖析还存在缺失,这表现在,他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机制的分析还不够透彻。这说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基础的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拓展。
随着虎豹集团规模的扩大以及行业地位的提高,企业迅速扩张的背后也出现了资金大额短缺、存货大量积压、绩效评价脱离战略愿景、团队目标管理建设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在于服装企业过于追求短期绩效,缺乏持续、创新的管理理念。因此,探索虎豹集团的创新绩效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最后,科尔施把历史唯物主义适用的社会前提限定为资产阶级社会,实际上提出了正确理解与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这就是说,既要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性,又要联系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理解历史唯物主义的特殊性。他反对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教条化、庸俗化,主张历史唯物主义不是适用于一切社会的万能公式。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性是指要从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考察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而其特殊性是指要从特定时代和历史条件出发研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具体联系。科尔施对历史唯物主义的上述解读是契合马克思的理论精神的。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批判了德国思辨哲学,认为它们不过是意识自言自语的空话,将被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结果的概括所代替;他特别强调这种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②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6页。。在马克思看来,抽象的历史原则只有和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结合,才具有价值。科尔施正是遵照马克思精神来解读历史唯物主义的,强调要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特定联系。何怀远指出,在科尔施等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看来,历史唯物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特殊认识”,而非第二国际理论家眼中的普适性的“一般历史哲学”或“一般社会哲学”③何怀远《:探寻“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研究》《,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12期,第1-6页。。在何怀远看来,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实际上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然而,这一理论问题似乎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相关研究还不多见。
(二)科尔施后期对历史唯物主义新解读的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走出了一条发展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科尔施后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新解读启示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尔施对两种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阐释启示我们,一方面要认识到社会发展过程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决定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要不断发展生产力,持续提升经济实力,为开展各项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民,要切实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只有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建设。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调整生产关系。科尔施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基础的分析告诉我们,虽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曾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但是在后续发展过程中却沦为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枷锁。当前我国社会生产关系总体上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由于我国社会生产力十分活跃,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不可避免存在某些不适应甚至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具体形式。因此,推动生产关系的调整与优化,使之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从而进一步推动生产力发展,就成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当前我国要改革经济体制,优化生产关系,并非易事。这是因为,与前期改革的普惠性相比,当前改革需要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一些既得利益者不仅拒绝既有利益分配格局的变动,还试图固化这种利益分配格局。这就要求党和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化改革的指示精神,“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要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43页。。
第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更要适应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科尔施对历史唯物主义适用社会前提的诠释告诉我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一规律对于一切社会形态是普遍适用的,但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特殊表现形式。因此,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要遵循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更要适应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习近平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继续深化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特别是要主动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提高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自觉性、主动性。”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第10-11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然而,我国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均衡等问题。钢铁、水泥、煤炭等产业供过于求,产能严重过剩,而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却面临有效供给不足,严重依赖进口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加速淘汰过剩产能、刺激新兴生产力发展,如何调整生产关系以推动生产力发展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只有把这些问题想清楚,理明白,才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才能更好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促进学生自主深度学习,需要将大量结构化的教育资源投放线上平台,实现课程结构、教育资源、教学评价与教学环境线上线下全面系统融合,以保证教学效果。因此,不仅所有教学环节都必须具有与之匹配的信息技术设备条件,还需要建立完善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管理机制。
Korsh ’s New Interpretation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His Later Period
FANG Zheng
(School of Marxism,Hefei Normal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
Abstract:Korsh,in his later period,made new interpretation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terms of expression form,theoretical basis,and social application requisition,and the like.According to his interpretations,historical materialism can be bot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with political economics as its theoretical basis,and capitalist society as its social application requisition.The study of his new ideas toward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s of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to show rich implication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highlight the whole of Marxism and abun⁃dance of early Western Marxism,and clarify the principles for understanding and applying historical materialism.In addition,the realistic inspiration li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ople⁃centered concept to uphold the socialist path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further 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 to adjust production relations,and the re⁃search into specific patterns of currently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Keywords:Korsh;historical materialism;political economics;capitalist society
[中图分类号]B089.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1710(2019)02-0092-08
[收稿日期]2018-07-30
[基金项目]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6D53)
[作者简介]方政(1976-),男,安徽合肥人,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责任编辑:严孟春]
标签:历史唯物主义论文; 政治经济学论文; 科尔论文; 马克思论文; 生产关系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哲学理论论文;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论文;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论文; 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AHSKY2016D53)论文; 合肥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