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探析霍永锋

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探析霍永锋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102600

摘要:从预制装配式建造的正确观念、高效率建造的设计关键、生产施工的关键建造因素说明了如何做好预制装配式建筑高效率建造的工艺。通过采用BIM与施工计量模拟、无脚手架施工、结构装修一体化,以及外墙装饰工厂先行、机电垂直干管等措施体现工地高效率装配式建造的正确做法。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4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当下由于建筑工地的人力资源相对短缺,劳动力成本逐年增加。此外,传统的建筑模式相对落后,施工质量控制不好,我们的资源受到破坏,环境遭受严重污染,能源消耗巨大,给自然和社会环境带来很大负担。因此,面对诸多的环境、资源问题,建筑业迫切需要探索一种新的建设模式来取代传统的建设模式,寻求对环境资源影响较小的建筑模式,因此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运发展。该文首先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措施。

1、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

1.1、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的内容

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是利用现代化设计手段,对建筑的内装(内墙、吊顶、地面、管线集成等)、主体构造(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等)、外装(围护系统、幕墙系统等)进行装配预制构件及其构造节点的设计,以此实现对装配式构件系统性加工、制造、施工装配的有效指导和技术优化,从而完成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化、高效化建设。

1.2、设计特点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与传统建筑形式的设计有很大的不同,其设计实施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设计环节与施工和装修环节一体流程化的有效结合;(2)设计模数化和建筑体系设计整体化的有效结合;(3)设计流程精准化与成本控制精准化的有效结合;(4)技术手段信息化和智能可视化的有机结合;(5)建筑设计、施工的节能绿色性与建筑本身运营节能绿色性的有效结合。

2、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优点

1)功能多样化。主要有提高效率,节约成本、节能环保、防火抗震等诸多功能。建筑形式灵活多变,可以制作各种轻质隔墙分割室内空间,房间可以灵活布置。2)设计多样化。符合绿色建筑要求,设计标准化、管理信息化,房屋的整体运用灵活,可以对住宅大小分割。3)缩短工期,适应性强。建造速度快,对周围工作生活影响小。建筑构件较标准,具有较大的适应性,预制构件表面平整,外观好、尺寸准确,并且能将保温、隔热、水电管线布置等多专业工作有效集成,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且节省了安装管道的时间。由于质量好,可以省去砌筑、抹灰工序,工期整体缩短。装配式建筑的砼构件由预制工厂批量采用钢模生产,大幅减少现场脚手架和模板用量,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4)构件标准,质量有保证。装配式建筑是将构件厂加工生产的构件,通过特制的构件运输车辆搬运到施工现场用机械进行安装,质量可以得到更好地控制。5)节能环保。采用预制或半预制形式,现场湿作业大大减少,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减少噪音污染,更可以减少材料和能源浪费。由于采用工厂化生产,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大量减少,材料的能耗也大幅度降低。由于质量很好控制,安装完成后可以减少抹灰,也就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叠合板作为楼板底模,可以节省周转材料的投入,进而达到节能要求。

3、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3.1、确定吊点位置与起吊方式

在预制构件装配现场,由于施工环境不同,加上起吊设备有一定差异,施工人员需要重新测量和确定起吊位置与起吊方式。施工人员要仔细测量每种构件和现场施工材料,确认每种施工材料及构件尺寸同施工位置是否匹配,在保证没有问题后,可由专业技术员完成对PC构件的一应安装施工工作。一旦施工中发现施工材料的实际尺寸偏大,就不能进行单点吊装,而是要改用多点吊装方式安装PC构件。施工工人可以通过铁丝来吊装墙板。

3.2、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

外挂墙板与主体同时施工的步骤主要有:1)在梁板柱吊装后吊装外墙板,将其预埋件和钢筋锚入预制梁和叠合板内,墙顶挂件插入板内预埋件;2)调整外墙斜撑从而调节其垂直度,调整限位片来调整墙顶水平高度,调节外墙与主体结构距离;3)将连接件与墙顶预埋件焊接;4)绑扎现浇层钢筋后浇筑混凝土,使预制叠合板、叠合梁、预制柱和外挂墙板连接为一体。这种施工方式比较简单,在吊装外挂墙板时,预留的钢筋不需要穿过梁面筋,只需要将墙顶挂件与预制梁连接,之后绑扎钢筋浇筑混凝土。

3.3、构件连接技术

在完成吊装、位置调节和支撑固定3个施工技术环节后,整个PC构件安装施工工作则进行到最重要的墙板钢筋连接施工环节。墙板钢筋连接技术在PC构件安装技术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该施工技术对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有着重要影响,所以负责PC构件的专业施工人员要重视这项施工技术,以灌浆或者套筒的方式对PC构件末端处所预留的钢筋进行连接。注意,如果使用套筒方式连接钢筋,再连接前,就必须将套筒清理干净,清理好套筒之后才能利用现浇混凝土在PC墙板同现浇主体梁的节点处将二者连成一体,同时,在装配节点时,要严格遵守施工质量标准与技术要求,保证节点核心区所用混凝土满足设计强度要求与密实性要求。另外,对于相邻的PC墙板的连接,则主要在预埋铁件和PC墙板下部进行焊接或者使用螺栓来进行连接。在对墙板与钢筋实施连接技术时,还是要减少误差,尽可能地提升连接技术的精度,尽量发挥构件连接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优势

3.4、预制构件的质量决定了工程结构的整体安全性能

在预制构件的准备阶段,为了保证构件的质量和整体尺寸满足要求,构件生产中使用的材料,如钢筋、水泥、砂、石等需要检查。生产中使用的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整体稳定性和精度。模具的安装和固定应平直、紧密、不倾斜且尺寸准确。预制构件加工过程中,钢筋骨架尺寸应准确,绑扎好的钢筋笼应根据规范要求及钢筋、预埋件等位置吊装模板。混凝土浇筑前应进行校正,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应使用专用塑料垫块或垫圈,以确保尺寸准确。预制墙板中的连接器和预留孔需要在预制构件中精确定位。预制构件的铸造和固化质量控制要求与现浇结构大致相同。一些预制板构件具有小的横截面尺寸。应选用小振动棒来辅助振动和压实振动点,并适当延长振动时间。部件成型后,需要检查部件的外观质量和尺寸,有缺陷的部件需要及时处理,通过控制部件的外观质量来保证部件的使用性能。常见的外观缺陷包括悬垂钢筋松动、外观缺陷、外露钢筋等。尺寸偏差检查的重点是构件的长度、宽度和高度以及主筋保护层的厚度。

结束语

预制装配式建筑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化设计手段,完成建筑整体及其构件的模块化、标准化设计,并在设计中深入到施工装配及装饰装修的应用流程。在其设计阶段对技术的梳理、工艺参数的测算、预制构件的多组合和标准化确定、构造节点优化设计以及管线预留的统筹安排都可适时采用BIM技术进行高效的规划、模拟、更改和实施,使预制装配式建筑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得到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王功霞.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16):118-119.

[2]李强.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探析[J].江西建材,2019(05):161-162.

[3]宋晓惠.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15):123-124.

[4]刘改文.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10):134-136.

[5]李浩,马文文,李贝,王家林.大型装配式工业厂房工程实践[J].施工技术,2019,48(10):1-4.

标签:;  ;  ;  

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探析霍永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