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取及精制论文-肖海群

提取及精制论文-肖海群

导读:本文包含了提取及精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发酵液,精制工,职业能力标准

提取及精制论文文献综述

肖海群[1](2019)在《“制药发酵液提取精制工”职业能力标准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调查法对制药发酵液提取精制工的岗位展开调研,分析当前生物医药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工种需要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基础条件等,进行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高新科技》期刊2019年20期)

李招,王建文,王建辉,王发祥,李向红[2](2019)在《大鲵油的水酶法提取及精制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大鲵油脂肪酸的营养价值,通过水酶法提取大鲵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粗大鲵油及其精制(脱胶、脱酸、脱臭)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以及精制草鱼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大鲵油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60℃,pH6.5,酶添加量0.75%,酶解时间90 min。所得粗大鲵油达到SC/T 3502-2016粗鱼油二级标准。研究发现,在粗大鲵油中共检出脂肪酸20种,精制过程中脂肪酸组成基本不变,精制后大鲵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分别达74.76%和25.17%,均高于精制草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61.08%)与必需脂肪酸(18.90%)的相对含量,由此可知,当前方法对大鲵油的提取较为有效,且大鲵油营养价值较草鱼油高。(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11期)

沈向阳[3](2019)在《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的提取纯化精制研究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是螺旋藻(节旋藻)养殖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国家。其中钝顶螺旋藻是最为主要的养殖品种之一,也是商业化生产主要品种。藻蓝蛋白是一种珍贵的天然蓝色素,是高附加值产品。如何高效和便捷地提取纯化藻蓝蛋白仍是工业生产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讨螺旋藻破碎提取藻蓝蛋白的方法及其藻蓝蛋白的精制纯化,以期获得较好的提取效率和产品纯度。论文研究内容和实验结果如下:比较高速匀浆法(SH)、超声波破碎法(U)、反复冻融法(F)、高压微射流均质法(PH)、酶法处理(E)五种方法对螺旋藻细胞破碎程度及藻蓝蛋白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压微射流均质>高速匀浆法>超声波破碎法>反复冻融法>酶法处理,高速匀浆法具有较好的破碎藻细胞效果,藻蓝蛋白得率较高。探讨高速匀浆法提取藻蓝蛋白过程中的各因素对其得率和产品纯度的影响,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采用pH 7.0的PBS缓冲液为提取溶剂,藻蓝蛋白得率最高为157.75 mg/g,溶剂添加量为藻粉20倍,30℃下,分3次高速匀浆处理40 min,藻蓝蛋白得率达213.32 mg/g。比较乙醇沉淀法、酸沉淀法和盐沉淀对藻蓝蛋白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铵沉淀法较佳,50%硫酸铵沉淀可使藻蓝蛋白回收率达97.10%,藻蓝蛋白的纯度最高达1.0。进一步采用20%硫酸铵与50%硫酸铵分级盐析回收藻蓝蛋白,结果表明,可回收藻蓝蛋白80%,纯度可达2.3,达到市售藻蓝蛋白纯度。与两种商品藻蓝蛋白产品相比,纯度2.3的藻蓝蛋白在色价、色泽、藻蓝蛋白含量、藻蓝蛋白纯度方面表现较好。对比两种阴离子交换色谱对藻蓝蛋白进一步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弱阴离子交换柱DEAE Tanrose FF优于强阴离子交换柱。采用pH值为8.0 Tris-HCl作为平衡缓冲液,0.2mol/L的NaCl洗脱,藻蓝蛋白纯度在3.0以上。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和光谱分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鉴定色谱纯化的藻蓝蛋白,符合藻蓝蛋白特征。评价藻蓝蛋白的抗氧化性,自由基清除实验表明藻蓝蛋白具有较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藻蓝蛋白酸乳产品的配方和工艺表明复原乳中:藻蓝蛋白添加量0.25g/L,白砂糖添加量9%,奶粉添加量10%,发酵时间8h,所得藻蓝蛋白酸乳色泽淡蓝色,奶香浓郁,口感良好。与普通酸乳相比,藻蓝蛋白酸乳还原能力、自由基清除能力增强,大大提升了酸乳的抗氧化性。产品质量检验,藻蓝蛋白酸乳的酸度79.5°T,蛋白质含量3.65 g/100g,乳酸菌数为1×107cfu/mL,符合国家标准。(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胡军,罗刚华[4](2019)在《栀子黄色素的提取与精制工艺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栀子黄色素是从栀子中提取的优良天然黄色素,具有一定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在食品加工业和饮料制造业中被广泛应用。对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分离方法和精制工艺等进行了简要综述,以期为栀子黄色素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本文来源于《酿酒》期刊2019年03期)

康莹[5](2019)在《中国沙棘叶黄酮提取精制工艺优化及其活性的初步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subsp.sinensis Rousi),是胡颓子科沙棘属植物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的一个亚种。《中国药典》中沙棘以其果实入药,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祛痰止咳的功效。沙棘作为一种药食同源植物,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和营养物质。因沙棘以果实入药,一般多开发利用的原料是其果实,叶作为废料通常被遗弃,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近年来研究发现,沙棘叶中也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多酚类、多糖等,另外还含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黄酮是沙棘重要的活性物质,与沙棘其它部位比较,叶片中的黄酮类成分含量最高。沙棘叶具有预防心血管疾病、降血脂、抗炎、杀菌等多种药理活性,其安全、多效的药用功效极具开发潜力,研究沙棘叶对沙棘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上所述,本课题进行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研究:(1)通过UHPLC-LTQ Orbitrap MS分析中国沙棘叶中的化学成分,总结其质谱规律,建立其化学成分快速分析方法;(2)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中国沙棘叶中黄酮的提取方法;(3)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沙棘叶黄酮进行纯化;(4)通过MTT法测定HepG2细胞及黑色素瘤B16细胞在药物作用下的存活率,采用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初步评价中国沙棘叶黄酮的美白活性及降糖活性。具体内容如下:1.本课题基于UHPLC-LTQ Orbitrap MS技术分析沙棘叶中所含化学成分。基于液质联用,对液相色谱条件进行优化以及质谱条件进行优化,收集有关沙棘叶黄酮类成分的国内外文献,归纳总结化合物的分子式,通过Xcalibar 3.0软件确定化合物的精确分子量,总结其质谱裂解规律,对沙棘叶中有效化学成分进行快速分析和全面表征。2.沙棘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成分,是其多种生理活性的物质基础。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沙棘叶中的黄酮含量,对沙棘叶提取的多个条件进行单因素考察,筛选出最佳的提取条件,并结合响应面法优化沙棘叶黄酮提取工艺。3.筛选合适的大孔吸附树脂,并利用响应面法对其吸附-解吸附条件进行优化,为工业提取精制沙棘叶黄酮提供指导。4.利用优化的提取及纯化方法对沙棘叶黄酮进行富集,并对其活性进行初步研究,通过MTT法测定HepG2细胞及黑色素瘤B16细胞在不同药物浓度下的存活率,采用胰岛素诱导HepG2细胞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对沙棘叶黄酮的美白活性及降糖活性进行初步评价。具体结果如下:1.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线性离子阱/静电场轨道阱组合式高分辨质谱(UPLC-LTQ Orbitrap MS),对沙棘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C18色谱柱(2.1×50mm,1.7μm);以乙腈(A)和0.1%甲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4mL·min-1;柱温30℃;进样量4μL;质谱采用热喷雾离子源(HESI)离子源,在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结合质谱数据及文献数据,共分析、推断出26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2.试验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沙棘叶总黄酮的提取条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择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影响因子,应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进行4因素3水平实验,以沙棘叶总黄酮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析。沙棘叶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9%,液料比18:1,提取温度79℃,提取时间125min。3.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了大孔树脂纯化沙棘叶黄酮的工艺,研究结果如下:AB-8型大孔树脂相较于D101、X-5、DA201、HPD600、DM-301、DM-130、NKA-9型大孔树脂,对沙棘叶黄酮具有较好的吸附和解吸性能;采用单因素以及响应面实验相结合,优化大孔树脂纯化的工艺条件,吸附条件下为上样液总体积66ml(浓度=0.8mg/ml),ph=4.8,吸附流速为1.8BV/h,解吸条件为洗脱剂浓度为70%,洗脱剂用量为4BV,洗脱流速为1 BV/h,在此条件下与理论提取值基本相符,通过此大孔树脂吸附-解吸附实验黄酮的含量提高了2.4倍。4.通过MTT实验,分析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下沙棘叶黄酮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浓度下沙棘叶黄酮对黑色素瘤B16细胞无抑制,但随着浓度的升高,沙棘叶黄酮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的生长,与对照组比较,呈显着性差异(p<0.01)。研究沙棘叶黄酮的降糖活性,通过MTT法分析沙棘叶黄酮、二甲双胍、胰岛素对HepG2细胞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作用浓度范围,分别为不高于200μg/ml、100μg/ml、20μg/ml;沙棘叶黄酮对正常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结果均表明了沙棘叶黄酮能够增加正常HepG2细胞对葡萄糖的消耗量(25μg/ml组除外),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沙棘叶黄酮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筛选出的胰岛素造模浓度为10μg/ml,在沙棘叶黄酮质量浓度为50 μg/ml、100μg/ml、200μg/ml的作用下对葡萄糖的消耗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产生了显着的作用效果。(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期刊2019-05-01)

张红霞,冯梅梅,刘丽华,王朝卿[6](2019)在《甘草提取物中甘草次酸的精制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甘草提取物中甘草次酸的精制工艺。方法以甘草次酸的转移率和含量为指标,单因素筛选甘草的粗提取工艺,进一步筛选和优化阴离子交换树脂对甘草次酸的纯化过程。结果甘草的粗提取工艺为将甘草药材用2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0倍药材体积,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相对药材5倍体积,加入50%硫酸,使浓缩液中的硫酸浓度为5%,加热回流5h,放冷,弃去酸液,水洗沉淀至中性,烘干,研细,得甘草次酸粗产品;精制工艺为将甘草次酸粗产品用适量水稀释,调节pH至11,过阴离子交换树脂柱,盐酸酸化,10倍量85%以上乙醇洗脱,减压回收乙醇,将析出的沉淀过滤,50℃以下干燥,得黄棕色粉末,甘草次酸含量为55.5%,转移率为53.3%。结论制备得到的甘草次酸含量较高,采用阴离子交换树脂提取纯化甘草次酸的工艺可行。(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期刊2019年02期)

辛茜,陈德经,陈小华,贾少杰[7](2018)在《水酶法与热熔法提取大鲵油的精制工艺和品质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水酶法和热熔法提取大鲵油的精制工艺及品质差异。采用风味蛋白酶酶解和热熔提取的大鲵油经0. 2%质量分数80%的磷酸脱胶,1. 5%质量分数为6. 67%氢氧化钠溶液脱酸,4%复合脱色剂脱色,料液比1∶3质量分数2%的茶多酚-酵母复合液脱腥,再经115℃、真空度0. 08 MPa减压脱臭1 h,测定两种大鲵油的理化性质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水酶油和热熔油的提取率分别为75. 85%、75. 54%,脱色率分别为42. 83%、33. 61%,经茶多酚-酵母复合液脱腥后的水酶油腥味低于热熔油,精制水酶油符合我国水产行业精制鱼油的一级标准,精制热熔油符合水产行业精制鱼油的二级标准;水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6. 8%,EPA、DHA含量分别为3. 5%、4. 2%,高于热熔油的。水酶法提取大鲵油的品质优于热熔法制备的大鲵油。(本文来源于《中国油脂》期刊2018年12期)

段晓颖,范梨颖,马秋莹,牛晓静,郭娇[8](2018)在《灵芝总叁萜提取与精制工艺优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优选灵芝总叁萜最佳提取与精制工艺参数。方法:以灵芝总叁萜、灵芝酸A为考察指标,通过均匀设计方法,确定总叁萜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以总叁萜吸附率为指标优化总叁萜上样工艺,并结合单因素实验优选洗脱工艺。结果:灵芝总叁萜提取工艺为8倍量,900 m L/L乙醇,提取3次,每次100 min,提取率达88. 39%;灵芝总叁萜纯化的最优工艺参数是HPD-400为最佳纯化树脂,上样液的质量分数为10. 52 g/L,上样液p H值为8,上样流速1. 0 m L/min,上样径高比为1︰11,上样量2. 5 BV;洗脱剂选择乙酸乙酯,洗脱流速1. 0 m L/min,用量3. 4 BV,纯化后总叁萜的富集程度为54. 84%。结论:此提取纯化工艺合理可行,稳定性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医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陈红英,李良春,黄毅,郑仁林[9](2018)在《槐米中芦丁提取、精制与鉴定的创新实验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学生在芦丁提取、精制与鉴定实验中遇到的常见问题,针对不同实验过程,采用新的教学设计与实验工艺进行实践。改进后,实验不仅提高了成功率,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也通过创新实验向学生证明工艺改进对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性。通过该实验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师生共同达成了学习目标。(本文来源于《大学化学》期刊2018年10期)

张静[10](2018)在《无机陶瓷膜过滤器在提取液精制生产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一文中研究指出结合无机陶瓷膜材质和结构的介绍,简要总结了无机陶瓷膜在中药提取液精制生产中的优势,阐述了无机陶瓷膜过滤器的膜组件及构成、无机陶瓷膜的工作原理、种类和用途,并提出了无机陶瓷膜过滤器在中药提取液精制生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制药企业中药提取液的精制生产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机电信息》期刊2018年29期)

提取及精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大鲵油脂肪酸的营养价值,通过水酶法提取大鲵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粗大鲵油及其精制(脱胶、脱酸、脱臭)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以及精制草鱼油中脂肪酸组成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大鲵油的最佳条件为酶解温度60℃,pH6.5,酶添加量0.75%,酶解时间90 min。所得粗大鲵油达到SC/T 3502-2016粗鱼油二级标准。研究发现,在粗大鲵油中共检出脂肪酸20种,精制过程中脂肪酸组成基本不变,精制后大鲵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的相对含量分别达74.76%和25.17%,均高于精制草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61.08%)与必需脂肪酸(18.90%)的相对含量,由此可知,当前方法对大鲵油的提取较为有效,且大鲵油营养价值较草鱼油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提取及精制论文参考文献

[1].肖海群.“制药发酵液提取精制工”职业能力标准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新科技.2019

[2].李招,王建文,王建辉,王发祥,李向红.大鲵油的水酶法提取及精制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

[3].沈向阳.钝顶螺旋藻藻蓝蛋白的提取纯化精制研究及应用[D].广西大学.2019

[4].胡军,罗刚华.栀子黄色素的提取与精制工艺研究进展[J].酿酒.2019

[5].康莹.中国沙棘叶黄酮提取精制工艺优化及其活性的初步评价[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9

[6].张红霞,冯梅梅,刘丽华,王朝卿.甘草提取物中甘草次酸的精制工艺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9

[7].辛茜,陈德经,陈小华,贾少杰.水酶法与热熔法提取大鲵油的精制工艺和品质比较研究[J].中国油脂.2018

[8].段晓颖,范梨颖,马秋莹,牛晓静,郭娇.灵芝总叁萜提取与精制工艺优选[J].中医研究.2018

[9].陈红英,李良春,黄毅,郑仁林.槐米中芦丁提取、精制与鉴定的创新实验教学[J].大学化学.2018

[10].张静.无机陶瓷膜过滤器在提取液精制生产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J].机电信息.2018

标签:;  ;  ;  

提取及精制论文-肖海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