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诏玮黄秋云沈聪李君君施志强(福州市中医院福建福州350001)
【关键词】翰墨近现代福州研究
【中图分类号】R2-0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1-0335-02
福州乃八闽首邑,文物骎骎,儒风独茂,晚唐已成“文儒之乡”,号称“海滨邹鲁”,文化成就璀璨夺目,而博大精深之中医药文化正根植于中华优秀文化的土壤中。历代榕医仁心懿德,妙术良方,备受国人瞩目。东汉末年,长乐董奉与南阳张仲景、醮县华佗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宋代风开闽域,人文蔚起,长乐朱端章、三山杨士瀛双壁争辉,领风骚于东南,留润泽于人间;明清医家云屯,名著山积,星汉灿烂。迨至近现代,世医显赫,流派纷呈,科别齐全,密学绝招,金针活人,可谓执八闽医学之牛耳,驰誉海内外矣。在国内中医界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能割断历史的纽带,发扬必须有继承的基础,前贤经验值得借鉴。
笔者二十年来致力于榕医医史与学术流派研究,因而有幸得睹近现代榕医不少存世之翰墨,敬佩其深厚之国学根柢和精湛之医术。2009年,笔者在完成福建省卫生厅重点课题——福州历代中医特色研究,并出版专著《榕峤医谭》一书后,欲继续钩沉故实,广摭百年榕医翰墨,留住历史的脚步,锁定前贤的学术辉煌,存功德于世间。然而岁月不居,人情易老,笔者欲再度捃摭方笺,讵料仅时隔二十年,由于旧城改造,房屋拆迁等诸多因素,医学文献,枌榆陈迹,不少已隐入荒烟蔓草中,令人扼腕叹息。笔者视为珍宝的吉光片羽,难道是不堪防风的破旧纸?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可见搜集整理榕医学术资料是一项时不我待,机不可失的抢救任务。2009年,该设想得到福州市中医院院长的大力支持,本课题组拟定“近现代榕医翰墨萃珍与研究”,着手收集资工作,于2011年申报课题经市科委批准立项,给本课题予以有力支持。
本研究遴选1840年以后福州籍名医的医案、医话、方笺、案底、书法、绘画、诗词等,兼收在榕从医从教有一定影响的外地区中医墨宝,从而展示榕医浓厚的国学根柢和精湛之医术。
一、穷搜博采明珠异彩
本课题组搜集资料,有以下途径:①造访名医后裔、门生、故旧,课题组同仁足迹遍及五区八县,茫茫人海,寻寻觅觅,多年奔走,不厌尘埃,寻访不下百余人。②从图书馆、档案馆查阅文献资料。③求助于收藏家。④与台湾、浙江等外省专家函电联系。搜集材料,个中辛苦,非亲历者所不能知之。如某对联笔者历经二年始睹真迹,其时真有一联二年得,一吟泪欲流之感慨。由于年代久远,有的材料虫蛀鼠噬,霉臭刺鼻,尚须做技术处理。穷搜还须细检,风雨晦明,闭门伏案,青灯黄卷,爬罗剔抉,审谛谭思,类成一帙,颜曰:《壶天墨痕──近现代榕医翰墨》。本书收集处方、案底、医话、手稿、书法、绘画、诗词等,凡200多帧,列174码。于2012年9月由福建科技出版社出版。
二、笺笺一方,百年史话
本书收载内、妇、幼、外、伤、痔疮诸科93位名家翰墨,清晰勾勒左海医家群体形象与医术特色,具有医史文献、中医传承、流派特色等价值。①传承诸多名家在方笺上首或右侧印有“世医”或“师传”字样,如“陈登铠传胞侄存慧”、“世女科孙石溪传男朗川”、“叶烺藩男轩孙”、“柳镜新传曾益谦”、“世儒医郑宗络传男培生”、“林为霖传男伯锐、“李子光传男学耕”、“卢幼叔传何秀椿”体现中医传承。陈恭溥著《伤寒论章句方解》六卷,叶发正先生称他为除张令韶、张隐庵、陈修园以外“而富有成就者当推陈恭溥……”。[1]而陈氏目前仅知其出生于1770年,卒年不详,生平知之甚少,传承缺如,该处方为其传承四世的铁证。②学校教育民国初年陈存慧处方笺右上首除印有“陈登铠传胞侄”外,尚载“福州三山医学传习所毕业”等字样。笔者大胆设想,小心考证,多方查找到陈登铠的后裔,其提供了该校教材如《华医病理学》出版于宣统三年(1911年),继从省档案馆查到1930年成立的“福州中医学社”教师名册中陈奋老师学历一档中填写毕业学校为该校等。论证该校是近现代榕城最早的中医学校。其创办人陈登铠为近现代中医学校教育的始祖。厘定了某些地方志、卫生志之讹夺。③医患关系力钧是饮誉海内外汇通中西医学的名家,书中选自《崇陵病案》之医案就是力钧为慈禧太后、光绪皇帝治病的记录,不仅是清廷秘档,,更是一份研究医患关系的珍贵史料。张哲慕先生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恐怕在世界历史上也甚为罕见”。[2]④义诊郑兰芬方笺标明“朔望就医施医”李学耕处方标明“朔望门诊送医”等体现医家恫瘝在抱的医风医德。⑤核方曾益谦处方加盖“咸康饮片,业经核对”印章,表示该店配方后,有专人核对,以示负责。⑥税收曾益谦某处方估药价叁万元(叁拾仟),贴一“国民政府印花税单”壹角,显示现收药款即纳税收。据供方者云,上世纪四十年代物价飞涨,民生凋谢。他举例说:“今天买一瓶周公百岁酒的钱,数日后同样钱买不了一个空瓶子。”一张处方可见当时税收款项,为研究当时金融、税收制度或有裨益。
三、左海特色跃然纸上
本书翰墨以处方、案底、医案、医话及书稿为重点,或据事而书,或列药为方,似春花怒放,指不胜屈矣。医书或恐空言无实,医案则不然,它融汇诸家,可见古今病状之变迁,水土之异同,是医者胸中学识、辨证思路、学术特色、遣药技巧的传神所在。①流派纷呈榕城名医佳士,各有师承,各有发挥,术业专攻,流派纷呈,泾渭分明。就方笺而言,配伍严谨,配伍有度,凸现特色。崇尚伤寒者,如郑泽丞,编撰《医家分类治症方法总录并附歌括》,重点介绍经方;俞长荣先生方笺可见其活用半夏泻心汤,加减有度;周绍奇方笺有麻黄汤、桂枝汤之应用,理法方药,恰到好处。擅长温病者,如林其蓉,撰写温病歌括;林朗晖以清宫汤挽狂澜于既倒;杨春波医案二则:“邪传营,舌不尽绛”、“有表证、无表邪”,独出机杼。崇尚脾胃者如赵棻、赵向华父子自拟健运麦谷芽汤(麦谷芽、淮山、鸡内金、党参、甘草)可激活胃气、元气活力,法宗补土而不泥温补。善遣时方者,代表医家如胡荣章、何秀椿、海济、陈鳌石等。流派是中医的重要特色,而特色是中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章太炎先生云:“中医之成绩,医案为著,学者欲求前人之经验,医案最有线索可求,循此钻研,事半功倍。”[3]本书搜罗颇富,取材求精,凡观千曲者而后晓声,观千剑者而后识器,如能揣摩其精微,可扩大视野,启发思路。②乡土特色医家的临床经验的形成与特定的地域、风土、气候、水文、习俗、禀赋等因素有一定关系,榕垣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6~20℃,四季常青,四面环山,一水中流,派江吻海,故气候温暖多湿,时方派名家常遣三花三叶、葛根连翘豆、银花赤小豆、茵陈连翘豆正是根据榕垣温暖多湿及榕人的体质而设。此外,还可见到福州中草药的运用,如福参、马鞭草、积雪草等,尚有限于篇幅而删去的郁甦参、榕树叶、杨桃花等。③字字珠玑榕医饱读经典,根深柢固,临床批案,信笔写来,殊见骨力,如力钧、何秀椿、海济、李健颐、孙朗川、俞长荣、曾益谦、周绍奇等批案,笔下风生泉涌,理法中肯,遣药合拍,如孙朗川某案写到:“肝肾阴亏,风阳欲煽,头晕心悸,骨蒸气冲,时有欲呕,脉息虚弦动,治宜育阴平木为是”等语,脉因证治,要而不繁,一气呵成,圆珠玉润。榕医的学识在于勤学苦练,郑鸣盛读书笔记中蝇头小楷,吴味雪的读书札记显示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治学方法,正由于积年寒窗两夕,呵冻濡笔,炎夏溽暑搦管挥汗,临证才有源来活水来。④习儒明医儒医是以儒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与中医学结合的载体,作为医生队伍中特殊群体和士阶层里的一种角色类型,在他们身上融合了儒学和医学的双重特性,集中反映出“医儒同道”的文化色彩。榕垣名医多以儒论医,如黄光厚系进士,力钧、林枫系举人,彭莪州、萧乾中、蔡人奇、陈天尺、陈笃初、林为霖系秀才,清廷曾赐力钧四品衔、郑鸣盛五品衔,诸多医家多诗书世其家、岐黄游其艺,故能通玄运微,易发岐黄之秘,其成就得益于扎实的国学基础,故面对中医的经山典海,登高不乏云梯,渡海而有舟楫。他们治学擅于格物穷理、著书立说,在医经研读、类编、校正、考据、荟萃、发微、问难解惑、钩玄索隐等方面作出卓越贡献。如林枫、力钧、郑奋阳、陈登铠、黄光厚、陈天尺、郑泽丞、刘通、李健颐、俞长荣、林英藩、李子光、万籁声、孙朗川、孙浩铭、俞慎初、盛国荣、叶孝礼、林乾良、陈钦铭、吴熙、林健等著作等身。⑤中西汇通西方医学传入福建,早在明代就已开始。1842年8月,清政府与西方侵略者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开放福州、厦门等地为“通商口岸”后,欧风东渐,西方医学由传教士以布道且施医的形式进入,在榕创办教堂、诊所和医院。中医面临挑战,有的中西不存畛域异同之见,吸纳西学,如力钧、陈登铠,开创中西汇通派的先河。陈登铠在北洋海军与西医士相处10多年,认为其在人体形态上、试验药物理论上亦有长处,故编写最新卫生学教科书《中西生理论略》,在汇通中西解剖、生理上作了有益的探索。力钧曾比较中外医论之异同,还曾在新加坡开设中西医药研究社,并告诫学医之子嘉禾等曰:“宜多临证,中西医学理,尔辈宜兼求并进,不可偏执。”[4]
四、文化瑰宝寿世行远
医文理通,即医学与中国文化相通,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坚和精粹,榕医学养醇厚,诊余以笔墨自娱,时有佳作,令人倘徉在中医药文化的绚丽风景中,足见医史文哲的水乳交融,顿生高山景行之情。①诗词选介榕医前辈多为骚坛健将,林枫攻工诗喜访古探胜,搜集地方典故,著《榕城考古略》、《听秋山馆诗钞》、《诗韵异同辨》;力钧著《双镜庐文存》;黄光厚著《书还读我室文集》,陈天尺曾任《华报》主笔,著《闽谚声律启蒙》,陈笃初著《还爽斋诗集》、陈鳌石著《落拓集》……叶莘昌,字轩孙,富收藏,畅歌咏,与潘主兰、陈子奋时有唱和。曾作回文诗《春晚迴文一首录寄功辉贤姪》,足见功力:“霏霏晚雨细如尘,白下山痕水外春。归鸟与云残断岸,飞花数处坐闲人。人闲坐处数花飞,岸断残云与鸟归。春外水痕山下白,尘如细雨晚霏霏。”中国是诗的国度,能诗者比比皆是,但辰下即使是专业诗人,能写回文诗的恐不多。台湾二位名医亦惠寄佳作。陈钦铭,福州人,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硕士,经台湾“考试院”中医师特种考试及格,开诊所40多年,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大学、中国医药大学副教授。其“癸未仲秋谒红场列宁墓”、“马—祖国颂”,笔大如椽,直抒胸臆,制作工稳,可见其学养醇厚。林永绥(书年),福州人,经台湾中医考试及格,在台北行医多年。林君工诗更精医,在台湾考试名列前矛,远道传闻,赵棻老师特赋一律为赠,有“今喜抡才登榜首,可知妙手跃遐方”等句。其“怀师门往事感赋”等二首,怀师念友,情高契润,佳句名篇,皆满意踌躇之作。②书画上品书法与中医学均系中华文化百花园中的奇葩,芳姿交映。书法为挥毫润墨之艺术,中医学乃防病治病之良术,二者结下不解之缘。林健、林乾良均为西泠印社社员,篆隶合化,陈子奋先生赞曰:“解牛中肯,放马不羁,惟其不离成规,故能反乎成规。”时人得其片纸均视同拱璧。吴味雪在帖学方面研究甚深,重赵荣禄,上探王逸少,独具只眼,殊有骨力,对篆刻亦不遗余力;陈登铠小楷端庄俊秀,遒劲健挺;孙朗川方笺端严典雅;孙浩铭案底笔走龙蛇,有怀素之风;陈鳌石书的法如珠在盘,灿然入目,为海内外方家所推崇。就绘画而言,郑孝铭之水墨兰竹,随意点染,笔势清爽,彭莪洲之空谷幽兰,笔锋瘦健;陈笃初之朱竹构图别致,且富情趣;李学耕之画虎,长啸震岩,英风万里;郑子端之人物笔法变化多端,苍劲有力;史立人之山水烟云两雾,境界超脱……医家的性情,尺幅之内,方寸之间,充满了情趣与生机。远山无墨千秋画,近水无弦万古琴,他们虽无心成为画家,其作品却寿世行远。
本书乃长期艰难收集整理而成,其初探亦非“计日程”的产物,但也仅仅是榕医历史长河中的几朵浪花,广袤沙滩上的几颗贝壳而已。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本书仅作引玉之砖,问路之石而已。笔者虽宣命效力,然弩末射缟,益惭力薄,不足谬误之处难免,敬祈同仁指正。倘同志之士有所珍藏,亦愿公诸于世者,恭俟再商续刻。
参考文献
[1]叶发正主编.伤寒发展史[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126.
[2]黄东兰主编.身体•心性•权利[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212.
[3]何世英、侯美玉、职延广主编.历代儿科医案集成[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前言.
[4]肖林榕、林端宜主编.闽台历代中医医家志[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