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杨荫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音乐史,音乐,史学,中国古代,曲谱,中国音乐,基督教。
杨荫浏论文文献综述
张婷[1](2019)在《时代需要杨荫浏式的学术风范》一文中研究指出步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大楼一层,可以看见一台锈迹斑斑的老式钢丝录音机安静地躺在右厅中央。它就是1950年曾为天才音乐家“瞎子阿炳”录制《二泉映月》的“功臣”,录制人是杨荫浏与曹安和。“如果没有杨荫浏,世人将不知道在上个世纪无锡的街头,曾流浪着(本文来源于《中国文化报》期刊2019-12-02)
刘永福[2](2019)在《略述杨荫浏先生的“弦律观”》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20世纪杰出的音乐史学家和乐律学家,杨荫浏先生在乐律学研究领域发挥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学术贡献。通过史料考证及实践研究,杨荫浏先生对中国古代的音律理论作了系统梳理和辨证,澄清了自古以来各种脱离乐律实践的讹误,破除了"叁分损益法(律)"源于"管律"的传统成见,形成了理据科学、逻辑清晰的"弦律观"。(本文来源于《音乐探索》期刊2019年04期)
孙玄龄[3](2019)在《实践与音乐研究——谈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对昆曲的使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理论研究也要有丰富的实践作为基础,这是杨荫浏先生特别强调的在研究上的注意事项。本文通过分析《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昆曲曲例的使用,着重介绍杨荫浏先生在中国音乐史研究中对昆曲实践经验的运用,以此强调实践在研究中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期刊2019年04期)
张振涛[4](2019)在《风多杂鼓声——杨荫浏、吴畹卿与天韵社》一文中研究指出无锡"天韵社"是江南历史最悠久的"曲局"之一,从明末天启、崇祯年间(1621—1644)延续至今,历时四百载。曲局沿用的《天韵社曲谱》,凝聚昆曲精华,成为社团实践的记录。乐谱传承过程,隐藏了种种令人称奇的故事。如果没有1881年吴畹卿的抄本,便没有1927年杨荫浏的誊刻本;没有杨荫浏的誊刻本,就没有2016年安徽文艺出版社的《昆曲艺术大典》影印本;没有曹安和传至孙玄龄手中的底本,就没有上海辞书出版社2019年的影印本,而今文化艺术出版社把1881年的谱本彩色影印,让已有138年历史的手抄昆曲谱完整呈现。这段故事经由杨荫浏记述,就成为观察曲社延续慧命以及滋养作者成长的史料,也成为一部地方音乐史的个案,令后人审读思量。(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期刊2019年04期)
施艺[5](2019)在《杨荫浏:中国音乐学一代宗师》一文中研究指出杨荫浏先生是我国着名的音乐史学家、民族音乐理论家、新中国民族音乐学的奠基人。先生饱谙经史、学贯中西,倾毕生心血在中国音乐史学、戏曲音乐、民族器乐、宗教音乐、曲艺音乐、音乐律学、音响学等众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撰写我国音乐史学里程碑式的巨着《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以及多部音乐论着;发表《国乐前途及其研究》《叁律考》等百余篇文论;收集、(本文来源于《传记文学》期刊2019年10期)
杨丰盛[6](2019)在《杨荫浏的学术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杨荫浏,中国音乐研究领域的一代宗师,如果以杨荫浏的名义来做整个学科世纪的回望一点也不为过,在这学科的各大门类中,无不饱含着杨荫浏的心血,无不印刻着杨荫浏的印记。中国音乐文化种类丰富的特点使得人们必须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探索,在梳理前人科研结果的基础上对新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人们的研究成果不仅要和本学科的学者交流更要和其他学科进行交流,这对音乐学未来的发展十分重要。(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9年17期)
[7](2019)在《杨荫浏先生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通知》一文中研究指出杨荫浏先生是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创始人之一,在中国音乐史、传统音乐、宗教音乐等研究领域成就斐然,是学贯中西、享有盛誉的一代宗师。2019年,适逢杨荫浏先生诞辰120周年。音乐研究所拟于11月10—11日举办"杨荫浏先生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集中展示以杨荫浏先生为代表的音乐研究所老一辈学者的成就、风采和人格魅力,寄托我们深深的敬仰、怀念之情。会议议题如下:(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期刊2019年03期)
张佳蓉[8](2019)在《以《真美歌》、《叁迭离歌》为例——杨荫浏赞美诗的创作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杨荫浏先生的赞美诗作品《真美歌》与《叁迭离歌》都借用了中国古琴曲调,两首作品被同时收录在中国基督教会的联合诗歌集《普天颂赞》与全国各教会都适用的《赞美诗(新编)》中。本文通过对这两首作品进行歌词与旋律两方面的研究,从而以小见大地看出杨先生赞美诗的创作特色。(本文来源于《山海经》期刊2019年14期)
刘梓玉[9](2019)在《中国古诗词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古诗词文化是我国经久不衰、长期发展的重要文化之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发挥出其本身的研究价值与社会价值。中国古诗词歌曲的出现,融合了古代文学与现代音乐文化为一体,为声乐艺术方向提供了很好的学习素材。如何更好的演绎古诗词歌曲成为目前主要研究的方向,首先要从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与歌曲的创作背景做深入的了解;其次通过其演唱技巧、演唱风格等艺术特征进行全面的解析;最后通过声乐表演融入自身情感,让更多的人喜欢古诗词歌曲。笔者通过对古诗词歌曲的发展以及演唱风格的分类介绍,同时又具体以杨荫浏所整理的《满江红》与黄辅棠创作的美声作品《满江红》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两个版本《满江红》的演唱风格的探究,从而在演唱时能够准确的理解与把握作品,起到举一反叁的作用。古诗词歌曲在丰富我们的文化底蕴与个人修养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告诫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只有随着时代不断创新,才可以更好地保护与传承。(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3)
刘勇[10](2019)在《杨荫浏音乐起源观散议》一文中研究指出杨荫浏先生曾在《中国音乐史纲》中指出,古人认为对音乐的喜好是人天生的欲望,并暗示这种欲望与音乐的起源有关(暂名"天欲说")。笔者认为这是杨先生对古人观点的默认。本文分析了人类先天的音乐机能(即本能,欲望的生理基础),认为其应有两个方面:感知和创造。古人只讲到对音乐的喜好,即感官之欲,杨先生的认同也只停留于此,近代音乐心理学等亦如此。笔者指出,人的音乐机能不仅包括感知,还应包括创造,人可以不借助对外来信号的模仿而独立创造音乐,这近乎一种音乐起源的"本能说"。杨先生在《史纲》中止步于"天欲说",没有将其加以发展。到了《史稿》,更直接转向"劳动说",不再提"天欲说",诚为可惜。(本文来源于《中国音乐学》期刊2019年01期)
杨荫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20世纪杰出的音乐史学家和乐律学家,杨荫浏先生在乐律学研究领域发挥了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出了举世公认的学术贡献。通过史料考证及实践研究,杨荫浏先生对中国古代的音律理论作了系统梳理和辨证,澄清了自古以来各种脱离乐律实践的讹误,破除了"叁分损益法(律)"源于"管律"的传统成见,形成了理据科学、逻辑清晰的"弦律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杨荫浏论文参考文献
[1].张婷.时代需要杨荫浏式的学术风范[N].中国文化报.2019
[2].刘永福.略述杨荫浏先生的“弦律观”[J].音乐探索.2019
[3].孙玄龄.实践与音乐研究——谈杨荫浏先生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对昆曲的使用[J].中国音乐学.2019
[4].张振涛.风多杂鼓声——杨荫浏、吴畹卿与天韵社[J].中国音乐学.2019
[5].施艺.杨荫浏:中国音乐学一代宗师[J].传记文学.2019
[6].杨丰盛.杨荫浏的学术贡献[J].北方音乐.2019
[7]..杨荫浏先生诞辰1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通知[J].中国音乐学.2019
[8].张佳蓉.以《真美歌》、《叁迭离歌》为例——杨荫浏赞美诗的创作特色[J].山海经.2019
[9].刘梓玉.中国古诗词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10].刘勇.杨荫浏音乐起源观散议[J].中国音乐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