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涡频率论文_孙志强,陈延平

导读:本文包含了旋涡频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旋涡,频率,多普勒,数值,涡街流量计,雷诺,测量。

旋涡频率论文文献综述

孙志强,陈延平[1](2016)在《基于Burg法AR模型谱估计的涡街流量计旋涡脱落频率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从含噪信号中准确高效地提取出旋涡脱落频率,采用基于Burg算法的AR模型谱估计对测量介质为水、流量范围为3~35 m~3·h~(-1)的涡街流量计输出信号进行分析,讨论了AR模型阶次对旋涡脱落频率估计性能的影响,建立了频率相对误差小于3%的AR模型最小阶次与旋涡脱落频率的拟合关系式。结果表明,基于Burg算法的AR模型谱估计对涡街流量计旋涡脱落频率的提取精度较高;AR模型的阶次对Burg算法的谱估计精度和计算效率有重要影响,应选用匹配的AR模型阶次对涡街流量计输出信号进行估计;AR模型最小阶次随旋涡脱落频率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3 计量测试技术及仪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6-09-24)

孙志强,陈延平[2](2013)在《基于Burg法AR模型谱估计的涡街流量计旋涡脱落频率提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从含噪信号中准确高效地提取出旋涡脱落频率,采用基于Burg算法的AR模型谱估计对测量介质为水、流量范围为3~35 m3/h的涡街流量计输出信号进行分析,讨论AR模型阶次对旋涡脱落频率估计性能的影响,建立频率相对误差小于3%的AR模型最小阶次与旋涡脱落频率的拟合关系式。结果表明,基于Burg算法的AR模型谱估计对涡街流量计旋涡脱落频率的提取精度较高;AR模型的阶次对Burg算法的谱估计精度和计算效率有重要影响,应选用匹配的AR模型阶次对涡街流量计输出信号进行估计;AR模型最小阶次随旋涡脱落频率的增大而减小。(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4期)

梁贺志[3](2007)在《叶片尾部脱落旋涡频率的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在流场中绕流物体后缘脱落旋涡的基本理论,并进行了导叶卡门涡频率的计算,认为固定导叶后的卡门涡可能是诱发机组振动的原因。(本文来源于《水利电力机械》期刊2007年12期)

周云龙,洪文鹏,王光培,孙斌,刘巍[4](2007)在《垂直上升通道内气液两相绕圆柱流动旋涡脱落频率和脉动升力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容积法,综合考虑了由剪切引起的紊流和由气泡引起的紊流关系式,基于RNGk-ε紊流模型对气液两相绕圆柱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计算发现:对于气-液两相绕圆柱流动而言,旋涡脱落频率随含气率的增大而增大;脉动升力系数先随含气率的增大而缓慢增加,在含气率增大到0.1后增大得较快。并通过实验对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较吻合,验证了模拟结果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期刊2007年02期)

赖永星,刘敏珊,董其伍[5](2005)在《数值模拟换热器圆管绕流及旋涡分离频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Ansys/FlotranCFD对粘性不可压缩流体圆管绕流旋涡的产生和 演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绕圆管积分求出一段时间历程的升力,继而求出旋涡脱落频率。 通过与传统的卡曼旋涡分离理论进行对比,新提出的数值模拟换热器圆管绕流脱落频率的计算方 法与Strouhal数和雷诺数的关系图变化趋势相同,数值接近,说明新方法可用于计算圆管绕流旋 涡脱落的频率。在此基础上,可进行圆管绕流旋涡诱导振动计算,为换热器等化工设备的安全运 行和节约投资提供可靠数据。(本文来源于《石油机械》期刊2005年02期)

孙志强[6](2004)在《基于差压原理的涡街流量计旋涡频率检测方法的数值仿真及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热工、化工、冶金等诸多工业过程检测中,流量检测占有很高的份额,也是过程检测的一大难点。本论文主要研究目前发展势头十分良好的涡街流量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旋涡频率的检测。 为了解决目前涡街流量计中存在的某些突出问题,使旋涡频率的检测更准确、抗干扰性更强,作者提出通过检测旋涡发生体后管壁处的差压信号的频率来检测涡街流量计旋涡频率的新方法。 基于这一基本思想,本论文采用理论分析—数值仿真—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以基于差压原理的涡街流量计旋涡频率检测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为辅助研究工具,最后通过实验实现了利用管壁差压法对涡街流量计旋涡频率的准确检测。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 通过大量阅读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涡街流量计的发展历程、测量原理、组成结构、优缺点进行了概括,对国内外涡街流量计研究的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总结。 2) 评述了涡街流量计旋涡频率各种常用检测方法的特点,针对现有方法存在的不足,提出通过检测尾流中贴近管壁处的差压周期变化的频率来检测旋涡频率的新方法,即管壁差压法。并且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做了理论上的分析,对实现的技术难点提出了解决方案。 3) 针对涡街流量计内旋涡产生和脱落的特点,建立了涡街流量计流场的数值仿真模型,应用FLUENT软件对涡街流量计流场进行了仿真,对流场中的几个特定点的静压波动情况进行了监测、分析和比较。 4) 在数值仿真结果的基础上,使用空气和水两种不同流动介质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管壁差压法能够准确检测涡街流量计旋涡频率,测量误差均小于仪表的允许误差。并对管壁差压取压孔位置的选取做了比较,发现管壁差压取压孔选取在距旋涡发生体迎流面较近位置较好。(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4-06-01)

王铁城[7](1993)在《测量旋涡脱落频率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一种由表面摩擦测量旋涡脱落频率的方法,阐述了其原理,给出了实验研究的结果,可作为涡街式流量计测量旋涡脱落频率的一种途径。(本文来源于《空气动力学学报》期刊1993年03期)

包家立,华蕴博[8](1992)在《超声法测量Karman旋涡脱落频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Karman旋涡理论,把旋涡假设为一均匀中空圆柱体,分析它对超声波的调制机理,并在电路上实现了用超声测量旋涡脱落频率。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具有很低灵敏阈,适用于低Re数下的流量测量。在高Re数时,出现转折流量,旋涡脱落频率与流量不成比例。(本文来源于《中国医疗器械杂志》期刊1992年04期)

徐有恒,黄东群[9](1991)在《双圆柱斜向排列时旋涡脱落频率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用热线风速仪测量了斜向排列双圆柱的尾迹,并分析了尾迹中某些特征点上的速度频谱,从旋涡脱落频率的规律来研究双圆柱绕流相互之间的干扰。当两圆柱间距较远时,速度振荡的频率与单圆柱卡门涡街的频率相接近,随着两圆柱间距的接近,前、后圆柱各有其不同的旋涡脱落频率,且都不同于单圆柱旋涡脱落的频率。特别是当两圆柱处于某一相对位置时,出现双峰值的功率谱,其中一个峰值的频率大大地高于另一个峰值对应的频率,而且这两个峰值谁主谁副是不确定的,呈现出不稳定流动的特性。(本文来源于《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期刊1991年03期)

舒玮,郭晓明[10](1987)在《低雷诺数下圆柱体的旋涡脱落频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激光测速技术观测到,在雷诺数50至250的范围内,圆柱体绕流的旋涡脱落频率与来流流速之间的关系存在不连续的突变。为了避免前人实验中存在的疑点,本文用FFT技术对信号进行分析以提高频率的测量精度;用锁相环跟踪技术以实现频率-流速关系的连续自动记录。本文得出,当雷诺数达到150—160时,旋涡脱落频率与来流流速的关系突然由一直线下降到另一直线,频率减小约3%。(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1987年01期)

旋涡频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从含噪信号中准确高效地提取出旋涡脱落频率,采用基于Burg算法的AR模型谱估计对测量介质为水、流量范围为3~35 m3/h的涡街流量计输出信号进行分析,讨论AR模型阶次对旋涡脱落频率估计性能的影响,建立频率相对误差小于3%的AR模型最小阶次与旋涡脱落频率的拟合关系式。结果表明,基于Burg算法的AR模型谱估计对涡街流量计旋涡脱落频率的提取精度较高;AR模型的阶次对Burg算法的谱估计精度和计算效率有重要影响,应选用匹配的AR模型阶次对涡街流量计输出信号进行估计;AR模型最小阶次随旋涡脱落频率的增大而减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旋涡频率论文参考文献

[1].孙志强,陈延平.基于Burg法AR模型谱估计的涡街流量计旋涡脱落频率提取[C].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3计量测试技术及仪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6

[2].孙志强,陈延平.基于Burg法AR模型谱估计的涡街流量计旋涡脱落频率提取[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3].梁贺志.叶片尾部脱落旋涡频率的计算[J].水利电力机械.2007

[4].周云龙,洪文鹏,王光培,孙斌,刘巍.垂直上升通道内气液两相绕圆柱流动旋涡脱落频率和脉动升力的数值模拟[J].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2007

[5].赖永星,刘敏珊,董其伍.数值模拟换热器圆管绕流及旋涡分离频率分析[J].石油机械.2005

[6].孙志强.基于差压原理的涡街流量计旋涡频率检测方法的数值仿真及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4

[7].王铁城.测量旋涡脱落频率的实验研究[J].空气动力学学报.1993

[8].包家立,华蕴博.超声法测量Karman旋涡脱落频率的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92

[9].徐有恒,黄东群.双圆柱斜向排列时旋涡脱落频率的实验研究[J].气动实验与测量控制.1991

[10].舒玮,郭晓明.低雷诺数下圆柱体的旋涡脱落频率[J].力学学报.1987

论文知识图

等人的试验装置及部分流场结构图压电式与差压式的旋涡频率旋涡频率检测原理示意图不同节距比时旋涡脱落频率随Re的变化模型阶次与旋涡脱落频率的关系第4层细节信号叁维频谱结构演化过程

标签:;  ;  ;  ;  ;  ;  ;  

旋涡频率论文_孙志强,陈延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